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52)
2023(11273)
2022(9371)
2021(8978)
2020(7451)
2019(17015)
2018(16746)
2017(32243)
2016(16960)
2015(18958)
2014(18707)
2013(18174)
2012(16516)
2011(14578)
2010(14328)
2009(12776)
2008(12234)
2007(10738)
2006(9141)
2005(7510)
作者
(45736)
(38830)
(38137)
(36600)
(23965)
(18578)
(17175)
(15036)
(14693)
(13535)
(13086)
(13048)
(12005)
(11797)
(11703)
(11611)
(11301)
(11251)
(11052)
(10768)
(9542)
(9346)
(9311)
(9096)
(8837)
(8784)
(8527)
(8326)
(7758)
(7680)
学科
(70622)
经济(70477)
(50745)
(47601)
管理(43782)
农业(31772)
方法(29421)
(29141)
企业(29141)
数学(26690)
数学方法(26313)
业经(19447)
中国(17968)
地方(17288)
(15436)
环境(13668)
(12568)
(12406)
(11960)
(11664)
贸易(11657)
(11382)
农业经济(10713)
技术(10534)
(9606)
(9519)
(9361)
农村(9350)
(9302)
发展(9131)
机构
学院(228560)
大学(221003)
(93845)
经济(91955)
管理(91025)
理学(79475)
理学院(78654)
管理学(77206)
管理学院(76803)
研究(73356)
中国(56427)
(55789)
科学(45653)
(44618)
农业(42513)
业大(41132)
(39787)
中心(37123)
(34945)
(34039)
研究所(31916)
财经(31760)
(29626)
师范(29359)
(29172)
经济学(27615)
经济管理(27279)
(26684)
农业大学(26659)
(26636)
基金
项目(165724)
科学(131250)
研究(123636)
基金(119930)
(104634)
国家(103691)
科学基金(89703)
社会(79147)
社会科(74601)
社会科学(74580)
(66942)
基金项目(64699)
自然(57311)
自然科(55823)
自然科学(55808)
教育(55633)
自然科学基金(54743)
(54645)
编号(51297)
资助(46959)
成果(38658)
重点(37558)
(37267)
(36597)
(34950)
课题(34332)
国家社会(33018)
(32703)
创新(32703)
科研(31972)
期刊
(103875)
经济(103875)
(59050)
研究(57962)
中国(46585)
农业(40562)
学报(34903)
科学(32561)
(29606)
大学(28155)
管理(28106)
学学(26918)
业经(24360)
教育(22353)
技术(21360)
(20438)
金融(20438)
(19263)
问题(15403)
财经(14500)
农业经济(13928)
农村(13871)
(13871)
资源(13806)
(13103)
经济研究(13075)
(12372)
经济问题(11301)
世界(10939)
科技(10872)
共检索到3279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夏敏峰  余慧敏  李爽  但承龙  
为识别耕地的限制因素提高耕地建设效率,以鄱阳湖平原区南昌县为研究区,引入生态位理论,将生态位模型与指标偏离度相结合,构建基于生态位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障碍因子诊断模型,并结合木桶原理进行研究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障碍因子诊断研究。结果表明:南昌县耕地自然质量障碍度处于0.20~1.00,总体较低;全县田间基础设施障碍度为0.10~1.00,整体偏低;全县景观格局、区位条件、便利程度障碍度均为0~1.00,景观格局、区位条件总体而言一般,便利程度整体上较好;全县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障碍度处于0.30~1.00,仅有12.45%的障碍度≤0.50,整体上障碍度较高。因此,基于生态位的障碍因子诊断模型可以精准识别研究区的耕地障碍度现状,揭示研究区耕地的自然质量、田间基础设施、景观格局、区位条件、便利程度方面的不同状态,为区域高标准农田的整治与建设提供思路。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旭  雷国平  周浩  张颖  曲晓涵  孟祥玉  
[目的]研究如何科学有序地进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并剖析其主要障碍因素是其建设的关键所在。[方法]文章基于多源数据,以高产稳产、高效生产为目标,综合考虑当地农作物生长和农田建设条件,采用理想点逼近法和障碍度模型,进行萝北县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时序研究和障碍因素诊断。[结果](1)萝北县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主要分为3个建设时期,其中近期建设区主要分布于团结镇东南部、东明朝鲜族乡西北部、凤翔镇南部及肇兴镇西部地区;中期建设区面积较大,占耕地总面积的55.18%,整个研究区内均有分布;远期建设区主要分布在名山镇和鹤北镇北部,其他乡镇边界处有少量分布。(2)该区域建设障碍因素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和区位利用条件两个方面,其中沟渠密度在不同建设时期内贡献率均最高,是最主要的障碍因子。(3)不同建设时期内障碍因素的影响程度不同,其建设重点的先后顺序也不同。[结论]建设时序与障碍因素诊断可为区域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可行性参考。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郭月婷  沈志宏  李利番  
[目的]弥补现有绩效观的不足,提出并解析了基于行为—结果—反馈的土地整治绩效评价内涵,开展粤西北山区"十二五"高标准农田建设绩效评价及低效因子诊断。[方法]从实施行为、效益结果、调查反馈3个方面建立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改进的TOPSIS法和障碍度模型量化评估绩效水平并诊断低效因子。[结果]粤西北山区各县市在组织实施、综合效益和调查反馈方面各有不足,"十二五"高标准农田建设绩效水平总体有待进一步提高,绩效评价结果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罗定市绩效值最高,绩效水平为良好;英德市、蕉岭县、南雄市、仁化县的绩效水平为中级;郁南县、龙川县、始兴县、云安县的绩效水平为低级;对于粤西北山区大多数县(市),实施行为作为首位低效因子,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绩效的贡献度最小。[结论]基于行为—结果—反馈的绩效观,采用熵权改进的TOPSIS法和障碍度模型的绩效评价,能够客观衡量研究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绩效水平。增加田间道路建设、提高土地流转面积、加强专项工作经费落实对于提高粤西北山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水平具有普适性。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于法稳   孙韩小雪   刘月清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提升耕地综合产能水平的有效路径,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建设主体的多元化、范围设计的规模化、基础设施的系统化、项目建设的标准化、生态环境的绿色化、资源利用的高效化及综合产能的持续化是高标准农田的内涵特征。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我国通过加强顶层设计、构建制度标准体系、完善政策法律体系、健全管理体系等一系列有效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对高标准农田的内涵理解存在偏差、基础设施配套程度不高等,是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此,应强化对保障高标准农田建设战略地位的认识;坚持系统观点,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质量;健全长效管护机制,保障基础设施良性运行;建立评价机制,为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科学参考。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陈美球  洪土林  刘桃菊  
建设高标准农田,既是落实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的重要抓手,也是实现由传统农业大国变为农业强国的内在需求。然而,这项利国利民的基础工程,在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种种困境。主要困境农户配合不够充分。一是沟渠、道路难以落地。项目规划设计时,面对规整的设计图,农户都很赞同,但施工时,却因基建占用承包地的份额不同而遭农户阻工,致使沟渠、道路难以落地。二是表土剥离工程难以实施。不少农户担心自家承包地肥沃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陈美球  洪土林  刘桃菊  
建设高标准农田,既是落实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的重要抓手,也是实现由传统农业大国变为农业强国的内在需求。然而,这项利国利民的基础工程,在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种种困境。主要困境农户配合不够充分。一是沟渠、道路难以落地。项目规划设计时,面对规整的设计图,农户都很赞同,但施工时,却因基建占用承包地的份额不同而遭农户阻工,致使沟渠、道路难以落地。二是表土剥离工程难以实施。不少农户担心自家承包地肥沃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兆林  杨庆媛  罗明  
[目的]识别低山丘陵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限制性因素。[方法]基于GIS平台,运用AHP-熵权法,以重庆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6个典型项目区为例,从田块禀赋、设施配套、投入产出水平、社会经济水平及生态环境等5方面选取15项指标,识别低山丘陵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限制性因素。[结果](1)低山丘陵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限制性因素依次存在中低山缓坡区>丘陵宽谷区>河谷平坝区的趋势,且不同微地貌条件下的限制性因素存在一定差异。(2)从项目区评价分值来看,河谷平坝区耕地质量分值最高,为高标准基本农田重点建设区域;丘陵宽谷区建设条件与耕地质量较好,是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次重点区域;而中低山缓坡区限制性因子较多,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适宜性较差。(3)文章研究的AHP-熵权法可以适用于其他地貌类型单元下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限制性因素识别研究。[结论]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安排低山丘陵区微地貌类型下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内容与整治任务。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唐汉东  齐春华  
湖北省枣阳市财政局通过统筹整合土地整治、农业综合开发、新增粮食产能田间工程、农田水利等建设项目资金和高标准农田专项债券资金1亿多元,用于支持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及农村基础设施等公益性项目建设。进入秋冬时节,枣阳市财政局利用气温高、降雨量少、天气晴好的有利时机,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与村庄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精准扶贫、产业融合等有机结合起来,统筹安排,整体推进,打响秋冬高标准农田建设攻坚战。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梁伟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从地方实践来看,保障粮食安全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形成了多元导向思路,包括土地流转导向、基础设施建设导向和土地细碎化治理导向。基于对不同建设思路的比较,发现土地细碎化治理导向的高标准农田建设产生了较强的经营激励,是具有较强复制性和基层适应性的粮食安全保障路径。以土地细碎化治理为导向建设高标准农田的关键是构建有效的管理体制和治理机制。安徽省T县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实践表明,统分结合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体制与行政赋能的村级民主治理机制有助于推动土地细碎化治理导向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在管理体制层面,统分结合体现为县级政府统筹与多部门联合工作机制以及县级主管部门赋权基层组织的“双业主”管理模式;在实践运作层面,村级民主治理机制呈现为全过程民主治理,包括社会动员、民主协商和权力社会化3个环节。土地细碎化治理导向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有利于保证粮食生产稳定性、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以及增强粮食生产能力,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王建国  
据测算,在我国18.26亿亩耕地中,高产田约为5.5亿亩,12.7亿亩为中低产田。中低产田比重高,既是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也是农业增产的潜力所在。大力推进中低产田改造,是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2010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加快中低产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赵谦  刘鑫冉  
研究目的:根据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条款的物质规范保障指引,尝试明晰相关财政专项资金对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兜底性支持的不同功能定位,进而确立科学合理的资金投入结构性配置。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研究结果:资金统筹整合规范的载体保障功能实现,旨在提供相关资金来源、归集与投放事项的系统性保障方案;资金差异化配置规范的手段保障功能实现,旨在提供针对重点项目、领域的目标型手段指引,以及优化项目建设地域布局的优先型手段指引;以奖代补规范的激励保障功能实现,旨在为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结果竞争策略维度的理念、方法激励指引。研究结论: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条款作为一种资金规制工具的规范事项表达,兼具载体性、手段性与激励性。有必要基于其功能实现的类型化阐明,来为相应财政专项资金的规模化投入提供明确的指南性引领。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崔勇  刘志伟  
研究目的:探索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适宜性评价方法,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范围选择提供依据。研究方法:多因素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和GIS技术。研究结果:(1)以北京市怀柔区为例,选择合理的评价指标,构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适宜性评价体系;(2)根据评价体系,通过GIS空间分析技术将各评价指标进行空间叠加,得到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适宜性评价等级。研究结论:通过实地踏勘表明,该评价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评价结果定量直观,不仅能够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同时可快速选择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范围。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陈江华  洪炜杰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基于江西省615户农户抽样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地流转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标准农田建设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对农户转入农地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对农户转出农地有显著抑制作用,且该研究结论稳健;农地细碎化程度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农地流转之间起到调节作用,农地细碎化降低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地转入的促进效果,缓解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地转出的阻碍效应;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地流转的影响具有异质性,主要提高了承包地规模较大的农户转入农地的概率,促进了劳动力转移程度较低的农户转入农地,抑制劳动力转移程度较低的农户转出农地。因此,应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因地制宜实施有效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模式,同时整合农地,缓解农地细碎化问题,实现农地的连片经营。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黄敦平   倪加鑫   牛欢  
高标准农田建设有助于推动“粮田”变“良田”,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高标准农田建设政策为准自然实验,探究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业用水效率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理。研究结果发现: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业用水效率具有显著提升作用,且具有长期提升效应,这一结论通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在强水资源禀赋、高农业依赖程度的地区及粮食主产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农业用水效率提升效应相对更强。机理分析发现,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高效节水灌溉、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等渠道提升农业用水效率。此外,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农业节水效应也将带来显著的农村节能效应与农民增收效应。本文研究结论为中国提升农业用水效率提供一定借鉴与证据。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王术坤   林文声  
鲜有研究系统分析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地流转市场转型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本文从耕地质量提高、农业生产节本增收、农地交易价值提升的传导途径,构建了高标准农田建设促进农地流转市场转型的理论分析框架,采用2020年和2022年中国乡村振兴综合调查10省份50个县(市、区)304个村4264个地块的混合截面数据,定量分析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地流转市场转型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并揭示出不同现实情境下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异质性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高标准农田建设不仅减少了熟人间非市场交易,而且促进了地块租赁约定期限,增加了农地有偿流转的可能性。机制分析结果显示:高标准农田建设主要通过提升耕地质量水平、节省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农业生产收益和提高农地交易价值的方式,促进农地流转市场转型。异质性分析结果发现:对于东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村庄、自利偏好型的农户,高标准农田建设更有利于促进农地流转市场转型;地权不稳定和外出务工经历弱化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地流转市场转型的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