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344)
- 2023(14429)
- 2022(12678)
- 2021(11819)
- 2020(9811)
- 2019(22866)
- 2018(22452)
- 2017(43511)
- 2016(23497)
- 2015(26208)
- 2014(25846)
- 2013(25269)
- 2012(22846)
- 2011(20345)
- 2010(20053)
- 2009(18005)
- 2008(17112)
- 2007(14459)
- 2006(12364)
- 2005(10215)
- 学科
- 济(93189)
- 经济(93093)
- 管理(67187)
- 业(61512)
- 企(51560)
- 企业(51560)
- 方法(45583)
- 数学(39833)
- 数学方法(39290)
- 中国(24804)
- 农(23810)
- 财(21623)
- 地方(20946)
- 学(20696)
- 业经(20584)
- 环境(18014)
- 农业(16115)
- 理论(15676)
- 贸(15629)
- 贸易(15620)
- 和(15497)
- 易(15088)
- 技术(14357)
- 划(14246)
- 务(14016)
- 财务(13947)
- 财务管理(13919)
- 制(13738)
- 企业财务(13181)
- 银(11380)
- 机构
- 大学(323625)
- 学院(322447)
- 管理(132538)
- 济(125023)
- 经济(122240)
- 理学(116605)
- 理学院(115250)
- 管理学(113080)
- 管理学院(112503)
- 研究(103890)
- 中国(74046)
- 京(70208)
- 科学(67340)
- 财(53796)
- 业大(50430)
- 所(50043)
- 农(49832)
- 中心(47406)
- 研究所(46380)
- 财经(44839)
- 江(44052)
- 北京(43744)
- 范(43325)
- 师范(42919)
- 经(41079)
- 农业(39055)
- 院(39036)
- 经济学(37277)
- 州(36059)
- 师范大学(35148)
- 基金
- 项目(236954)
- 科学(187593)
- 基金(173365)
- 研究(170318)
- 家(151311)
- 国家(150148)
- 科学基金(130768)
- 社会(107851)
- 社会科(102312)
- 社会科学(102286)
- 基金项目(93515)
- 省(91857)
- 自然(87131)
- 自然科(85101)
- 自然科学(85082)
- 自然科学基金(83512)
- 划(78054)
- 教育(77853)
- 资助(70246)
- 编号(68758)
- 成果(53025)
- 重点(52758)
- 部(51295)
- 发(50020)
- 创(49147)
- 课题(46473)
- 创新(45854)
- 科研(45508)
- 国家社会(44289)
- 教育部(44081)
- 期刊
- 济(127403)
- 经济(127403)
- 研究(88377)
- 中国(53351)
- 学报(51538)
- 科学(48031)
- 管理(46244)
- 农(43483)
- 大学(39398)
- 财(39250)
- 学学(37156)
- 教育(32862)
- 农业(30888)
- 技术(28315)
- 业经(21758)
- 财经(20548)
- 融(20447)
- 金融(20447)
- 经济研究(19818)
- 问题(18513)
- 经(17501)
- 图书(16723)
- 资源(16544)
- 科技(16238)
- 业(15863)
- 理论(15201)
- 技术经济(15002)
- 版(14844)
- 现代(14650)
- 实践(14132)
共检索到4406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徐泽 张建军 李储 李振瑜 耿玉环 檀畅
[目的]确定合理的城市群规模、职能和分布格局是区域治理和协同发展的必然要求,而精准识别城市发展状态,量化空间功能竞争力一直是重点和难点问题。[方法]以生态位思想作为理论基础,建立城市发展系统模型,将城市发展系统视作经济、环境和社会有机耦合的生态系统。具体采用全排列多边形图示指标法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技术,前者既能克服主成分分析后指标间为单一线性关系的缺点,又能发挥考虑各层级指标阈值对综合分值放缩效应的优点,体现系统整合原理;后者可有效识别相邻单元属性的空间聚集和异常现象,凸显单元的空间关系和分布格局。[结果](1)北京和天津的综合竞争力强,城市地位高、功能强且作用大,因此生态位扩张效应最显著,内向集聚要素,外向拓展空间,最终占据最优或最大生态位;(2)河北省各市的生态位普遍偏低,存在梯度层次,石家庄、唐山和廊坊等地竞争力较强,衡水和邢台等地则相对较弱;(3)生态位是城市发展系统各组分耦合作用的结果。3个时点下各生态位的聚类结果各异,表明城市群还未能形成稳定的集聚现象,仍有较大的协调发展空间。[结论]目前京津冀城市群发展不均衡体现在社会、经济和环境三大维度。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建议尽快明确城市群内部各城市的生态位次,制定科学合理的差异化发展战略。增强京津冀城市群内部城市的空间功能竞争力,建议从污染共治、生态同建、经济合作等方面入手。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素芳
研究城市群城市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京津冀是我国三大增长极(长三角、珠三角)之一,其发展影响着我国的经济进步、政治稳定等方面。基于此,本文对京津冀城市群城市竞争力进行实证分析,构建城市竞争力指标体系,运用SPSS21.0分析软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京津冀城市群13个城市的城市竞争力做具体的定量分析和综合排序,依据定量分析的结果,提出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
京津冀 城市群 城市竞争力 主成分分析法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健 周永恺
从大气环境与城市竞争力的关联性入手,将大气环境风险、现状和治理纳入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组合权重的大气环境竞争力评价模型,对2013-2017年京津冀13个城市的大气环境竞争力水平进行了测评,并结合空间自相关分析和障碍度模型揭示了其空间效应及障碍因素。结果显示:京津冀城市大气环境竞争力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呈"北部高、南部低、局部跳跃"格局,城市差距逐渐缩小;京津冀城市大气环境竞争力呈显著的空间集聚效应且存在正向相关性,空间分布格局相对稳定。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任崇强 宗跃光 王燕军
对Boarnet公式的经济权重进行修正,以经济增长变化对区域增长的贡献率代替绝对量值的变化,作为区域内经济空间增长的联系强度,并将其作为偏离-份额分析空间模型的空间权重。根据偏离-份额分析空间模型计算三次产业在2002—2005年和2006—2009年2个时段的要素量值变化,用ArcGIS 9.3分析产业结构、产业竞争力的空间变化特征。结构上看,京津冀地区第一产业结构偏强,第二、三产业处于偏弱的态势;竞争力上看,京津冀地区第二产业竞争力呈现整体水平提升,第一、三产业竞争力呈现出多样化的态势。今后应继续保持对第一产业的结构调整力度,快速实现二、三产业结构效率的提升。加大投资和科技投入,保持第二产...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李砚忠 董媛
探究城市影响力特征对发挥城市经济牵引带动功能、城市规划定位以及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意义重大。研究基于京津冀城市群各城市经济发展的宏观经济数据,运用改进的断裂点理论公式对主要城市经济影响力空间格局特征进行测算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城市群节点城市差异大梯度分化,城市等级“断层”现象显著;节点城市经济质量呈“圈层”状,由中心到外围逐渐递减;经济牵引轴带以中心城市为支撑,纵横交叉分布;城市经济影响强度随距离衰减,呈现由中心向四周递减趋势;影响范围形成以北京与天津龙头城市引领,石家庄中心城市支撑,各城市紧密连接且功能互补的多中心网络结构。对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对促进区域城市高质量发展、经济影响力的有效发挥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
空间格局 影响力 京津冀城市群 城市等级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李砚忠 董媛
探究城市影响力特征对发挥城市经济牵引带动功能、城市规划定位以及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意义重大。研究基于京津冀城市群各城市经济发展的宏观经济数据,运用改进的断裂点理论公式对主要城市经济影响力空间格局特征进行测算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城市群节点城市差异大梯度分化,城市等级“断层”现象显著;节点城市经济质量呈“圈层”状,由中心到外围逐渐递减;经济牵引轴带以中心城市为支撑,纵横交叉分布;城市经济影响强度随距离衰减,呈现由中心向四周递减趋势;影响范围形成以北京与天津龙头城市引领,石家庄中心城市支撑,各城市紧密连接且功能互补的多中心网络结构。对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对促进区域城市高质量发展、经济影响力的有效发挥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
空间格局 影响力 京津冀城市群 城市等级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刘建朝 高素英
强化空间联系是破解京津冀城市群发展瓶颈的重要途径。从区域和产业两大维度,采用经济联系强度模型与城市流模型对京津冀城市群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与长三角城市群相比,京津冀城市群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空间联系,但较为松散。京津之间经济联系非常紧密,而与其他城市联系均相对松散,说明京津两市的空间集聚效应大于扩散效应;石家庄、唐山与京津空间联系最为紧密,唐山由于产业结构偏重,城市流不如石家庄,两者依然是京津冀城市群次核心城市的主要候选者;其余城市与京津的联系强度及城市流都较小,说明其与京津的落差在进一步加大,这也导致了其承接京津产业转移存在较高难度,京津"孤岛"仍将进一步持续。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安景文 毕胜 梁志霞
强化城市群内部的空间联系是突破京津冀城市群发展瓶颈、优化空间战略规划的主要途径。本文综合利用引力模型、断裂点模型、城市流强度模型,分别从空间和产业两个维度,分析了京津冀城市群内部城市的整体空间联系特征及"三轴"上六大城市的辐射作用和城市功能。研究结果表明:京津冀城市群内各城市间的经济联系强度差异显著,"三轴"中京津方向城市间经济联系较为紧密,京保石和京唐秦方向城市间联系相对较弱;"三轴"上六大核心城市,除北京、天津外,其他核心城市的中心地位不突出,产业优势不显著,对周边地区辐射带动作用有限。
关键词:
空间联系 引力模型 城市流 点轴模式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周霞 王德起
运用GIS工具,结合地统计学空间差值分析方法,对京津冀城市群土地一级市场工业地价空间分布规律进行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京津冀城市群内工业地价呈波浪状次第衰减趋势;分布极不均衡,且呈现不平稳衰减趋势,存在明显的地价"悬崖"与"价值洼地",城市群腹地的工业用地价值未得到充分显化。
关键词:
京津冀城市群 工业地价 空间分布 GIS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赫胜彬 王华伟
本文首先以夜间灯光数据表征城市规模,然后利用分级路网数据建立时间网络数据集,并得到任意两个城市间的时间距离,最后基于引力模型测算了京津冀城市群的空间结构。通过时序比较发现,城市间联系愈加紧密,轴带化趋势逐渐显现,其空间结构可归纳为"两核两副一轴两带多中心"。结合京津冀城市群的空间结构、区域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主体功能区规划及未来发展趋势,将京津冀地区分为四个功能区,即中部平原核心功能区、东部滨海功能区、南部平原拓展功能区、西北部山坝生态功能区。此外还发现,北京、天津、石家庄、唐山四个城市周围形成了40-70公里的中小城镇带,亟需以区域的观念来指导城市规划,加快构建区域城市。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荔琢 蒋卫国 王文杰 吕金霞 邓越
湿地是地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在气候调节、水资源供给、净化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和作用。基于1990-2015年6期土地生态遥感解译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通过修正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因子和计算湿地价值的内外部贡献率,利用GIS定量研究了京津冀城市群及各个城市25年间不同湿地类型、不同功能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并基于此进行功能定位。结果表明:(1)京津冀城市群湿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现先上升后波动下降的趋势,2015年湿地价值较1990年上升了29.3亿元,主要是由于河渠、水库坑塘价值的增加,以及水文调节、水资源供给价值的增加;(2)京津冀城市群的13个城市中,天津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最高,且东部沿海区域湿地价值有增加趋势,南部内陆城市不仅湿地面积少且价值逐年下降;(3)水文调节、水资源供给和净化环境是京津冀城市群大部分城市湿地的主导功能,而河渠、水库坑塘、滩地则是提供服务功能的主要湿地类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减少与增加都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因此了解湿地价值的变化趋势及变化原因,明确湿地的功能定位,不仅可以增强人们对湿地生态的保护意识,同时也为未来京津冀地区湿地的修复、恢复及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阎东彬 丁波 陈雪
以京津冀城市群13个城市作为研究对象,从经济流、交通流和信息流三个角度分析京津冀城市群城市间流的强度和方向,运用赋值法对三种要素流总量进行评分,进而根据空间层次划分出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核心区和影响区,对京津冀城市群的空间发展布局提出引导和规划,即一个核心(北京)、三个区域性中心城市(天津、唐山、石家庄)、三个发展轴(京津发展轴、京唐秦发展轴、京保石发展轴)和三个城市团(津唐秦城市团、冀中南城市团、冀北城市团)形成的"点—线—面"的空间互动格局。
关键词:
要素流 空间布局 京津冀城市群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阎东彬 丁波 陈雪
以京津冀城市群13个城市作为研究对象,从经济流、交通流和信息流三个角度分析京津冀城市群城市间流的强度和方向,运用赋值法对三种要素流总量进行评分,进而根据空间层次划分出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核心区和影响区,对京津冀城市群的空间发展布局提出引导和规划,即一个核心(北京)、三个区域性中心城市(天津、唐山、石家庄)、三个发展轴(京津发展轴、京唐秦发展轴、京保石发展轴)和三个城市团(津唐秦城市团、冀中南城市团、冀北城市团)形成的"点—线—面"的空间互动格局。
关键词:
要素流 空间布局 京津冀城市群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林巍 户艳领 李丽红
以京津冀城市群土地承载力面临的问题为出发点,通过阐述土地承载力的研究现状与内涵,完善并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可运用因子分析模型对城市群土地承载力进行了评价研究。根据实证结果找出土地承载优势和土地承载短板,并分析经济承载、基础设施承载、生产建设承载等子承载力和综合承载力的差异,进而探索通过内部调整和外部协调来实现承载力提升的思路。
关键词:
承载力 城市群 区域协调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孙钰 梁一灿 齐艳芬 崔寅
将京津冀1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划分为四大生态区,运用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进行2009—2019年生态效率测算,以Dagum基尼系数刻画其区域差异及来源,并借助变异系数法和空间杜宾模型进行生态效率时空维度的收敛性检验。研究结果表明,⑴从时序演进来看,京津冀城市群生态效率整体趋于下降,"中部和东部领先"的状态尚未改变;⑵从四大生态区之间的差异来看,总体基尼系数呈现波动下降的变化态势但其内部存在较大非均衡性,区域间差异是京津冀生态效率差距的主要来源;⑶从四大生态区空间收敛性来看,大部分生态区表现为σ收敛特征,β收敛、俱乐部收敛和空间溢出效应在所有生态区均为显著状态。基于实证研究结果,提出缩小区域生态差距、推进京津冀生态效率持续提升的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