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244)
- 2023(14883)
- 2022(13032)
- 2021(12310)
- 2020(10159)
- 2019(23687)
- 2018(23469)
- 2017(45398)
- 2016(24515)
- 2015(27613)
- 2014(27425)
- 2013(26729)
- 2012(24485)
- 2011(21799)
- 2010(21347)
- 2009(19213)
- 2008(18300)
- 2007(15389)
- 2006(13177)
- 2005(11066)
- 学科
- 济(96285)
- 经济(96184)
- 管理(68817)
- 业(63676)
- 企(52693)
- 企业(52693)
- 方法(46841)
- 数学(40576)
- 数学方法(40004)
- 农(26848)
- 学(23136)
- 中国(23046)
- 财(23028)
- 业经(21534)
- 地方(20974)
- 农业(18258)
- 环境(17989)
- 理论(17331)
- 和(16137)
- 贸(15882)
- 贸易(15875)
- 易(15325)
- 制(14832)
- 务(14813)
- 财务(14743)
- 财务管理(14714)
- 技术(14699)
- 划(14035)
- 企业财务(13867)
- 融(12115)
- 机构
- 大学(337342)
- 学院(336174)
- 管理(136006)
- 济(128855)
- 经济(126016)
- 理学(119359)
- 理学院(117979)
- 管理学(115717)
- 管理学院(115117)
- 研究(108855)
- 中国(79486)
- 京(71932)
- 科学(70730)
- 财(56798)
- 农(54600)
- 所(53191)
- 业大(53125)
- 中心(50521)
- 研究所(49308)
- 江(47123)
- 财经(46937)
- 范(45866)
- 师范(45459)
- 北京(44696)
- 经(42867)
- 农业(42738)
- 院(40547)
- 州(38864)
- 经济学(38496)
- 师范大学(37106)
- 基金
- 项目(244279)
- 科学(192068)
- 基金(177379)
- 研究(177068)
- 家(155126)
- 国家(153884)
- 科学基金(132765)
- 社会(110381)
- 社会科(104400)
- 社会科学(104373)
- 基金项目(95432)
- 省(94971)
- 自然(88303)
- 自然科(86142)
- 自然科学(86122)
- 自然科学基金(84545)
- 教育(81199)
- 划(80711)
- 编号(72753)
- 资助(72136)
- 成果(56707)
- 重点(54820)
- 部(53273)
- 发(51857)
- 创(50663)
- 课题(48991)
- 创新(47243)
- 科研(47033)
- 教育部(45594)
- 大学(45501)
- 期刊
- 济(134466)
- 经济(134466)
- 研究(92287)
- 中国(58995)
- 学报(54804)
- 科学(50913)
- 农(48413)
- 管理(46772)
- 财(42820)
- 大学(41622)
- 学学(39215)
- 教育(36774)
- 农业(33985)
- 技术(29684)
- 业经(23061)
- 融(22890)
- 金融(22890)
- 财经(21752)
- 经济研究(20594)
- 经(18547)
- 资源(18419)
- 图书(18007)
- 问题(17957)
- 业(17390)
- 科技(16648)
- 版(16234)
- 理论(15924)
- 技术经济(15366)
- 实践(14767)
- 践(14767)
共检索到4671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牛海鹏
生态位理论是生态学重要的基础理论之一。以生态位理论为基础,提出了耕地生态元和耕地生态位的概念,并对耕地生态位的特征及其演替规律作了系统阐述。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用以量度区域耕地数量相对变化的数学模型———耕地数量生态位熵数学模型,并运用该模型对焦作市1998~2004年期间耕地数量的相对变化时空动态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焦作市耕地数量生态位熵逐年减小,表明焦作市各年耕地数量生态位扩充压缩度均小于河南省耕地数量生态位扩充压缩度,即焦作市各年耕地数量减少速度均大于河南省耕地数量减少速度。(2)焦作各县(市、区)耕地数量生态位熵存在扩大、减少和波动3种情形,表明焦作各县(市、区)耕地数量变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牛海鹏 张安录
生态位理论是生态学重要的基础理论之一。文章以生态位理论为基础,提出了耕地生态元和耕地生态位的概念,并对耕地生态位的特征、演替规律作了系统阐述。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用以量度区域耕地数量变化态势、方向和速度的数学模型——耕地数量生态位(宽度)及其扩充压缩度模型,并运用模型对焦作市1998~2004年期间耕地数量扩充压缩态势、方向、速度及其生态环境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1998~2004年期间,焦作市耕地数量生态位整体呈逐年压缩趋势,且耕地数量生态位的压缩与林地和建设用地数量生态位的扩充直接相关,即耕地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生态退耕和建设占用;(2)焦作市各县(市、区)耕地数量生态位压缩度相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高汉琦 牛海鹏 方国友 梅泽勇
在分析耕地生态服务功能特征及耕地资源和社会经济环境等对耕地生态影响的主要因素的基础上,对焦作市未来不同情景下的耕地生态服务功能变化过程进行模拟,并采用条件价值评估法中连续型的支付卡方式调查农户对耕地生态效益的支付意愿(WTP)和受偿意愿(WTA)。研究表明:①在"经济、生态协调发展情景"、"现状情景"和"经济优先发展情景"这三种假设情景下,受访农户的平均WTP和WTA随假设生态环境的恶化而逐步提高,每户每年分别为74.7元、116元、162.9元和458.3元、497.2元、754.8元;②由于耕地保护意识的增强,受访农户已经意识到耕地生态效益的存在,82.95%的受访农户对耕地有正的支付意愿...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炜 步伟娜 纪江海
资源型城市的资源型产业占有较大比重,生态环境问题比其他城市更加严峻,为了整合资源型城市发展与环境的关系,需要进行生态功能区划研究。在焦作市生态环境调查的基础上,总结了其生态环境特征及存在问题,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综合专家意见和定量分析的方法,对植被与森林资源、土壤与水土流失、水资源和水环境、生物多样性、矿产资源开发等主要因素进行数据叠加与分析,将焦作市分为3个生态功能区、10个生态功能亚区,并对不同的生态功能区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措施,为改善焦作市生态环境质量奠定基础。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牛海鹏 张安录
本文基于耕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类型、作用过程及其形态等特征的不同,重构了耕地利用效益体系,并从外部性供体、受体出发对耕地保护外部性的概念、类型、影响及其补偿进行了界定和分析,同时提出了耕地保护外部性测算的思路和方法。以河南省焦作市为研究区域,以2006年为研究时段,运用综合方法和条件价值法对其耕地保护的外部性进行了测算。研究结果表明:①耕地利用效益体系中的生态和社会效益具有强烈的外部性,该外部性促进耕地非农化速度进一步加快;②耕地保护总体外部性包括区内外部性和区际外部性,耕地保护总体外部性补偿依赖于区内外部性和区际外部性实现程度;③基于综合方法测算出的焦作市2006年耕地保护外部性为15542...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杨嘉怡 曾旗
从城市复合生态系统视角出发,构建具有煤炭资源型城市特色的压力-状态-响应(PSR)和自然-社会-经济(NES)评价模型相融合的复合指标体系。在差异系数法组合权重的基础上,借助MATLAB软件,应用等维新息灰色神经网络(DGM-RBF)动态组合预警模型,对焦作市生态安全动态演变进行预警分析。结果表明:焦作市2000—2022年生态安全指数呈稳定上升的趋势,安全警度由"巨警"下降为"轻警"。压力、状态、响应3个子系统生态安全指数呈波浪式上升的趋势,安全警度由"巨警"或"重警"下降为"轻警"。自然、经济、社会三大影响因素中,经济因素安全指数上升比较平稳,警情由巨警逐步过渡到无警状态;自然和社会因素安全指数上升波动较大,且在2015年后的个别年份出现了负向演化和迅速恶化的趋势。焦作市未来5年内生态安全仍处于轻警状态。
关键词:
生态安全 复合指标体系 组合预警 焦作市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牛海鹏 王坤鹏
耕地保护的外部性显著,探析不同样本方案下基于单边界二分式CVM的耕地保护外部性差异性及其影响因素,有利于科学测度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标准。本文以焦作市为例,分别测度了均分样本、非均分样本和分类非均分样本三种不同方案下耕地保护外部性,明晰了样本分类与合并、投标值样本数量及其均衡性对耕地保护外部性测度结果有效性与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结合案例比较,在科学设置投标值和假想市场、合理进行假想偏差规避以及合适样本数量下,本研究中均分样本、非均分样本方案测度结果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可确定为现实条件下耕地保护经济补偿下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牛海鹏 王坤鹏
耕地保护的外部性显著,探析不同样本方案下基于单边界二分式CVM的耕地保护外部性差异性及其影响因素,有利于科学测度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标准。本文以焦作市为例,分别测度了均分样本、非均分样本和分类非均分样本三种不同方案下耕地保护外部性,明晰了样本分类与合并、投标值样本数量及其均衡性对耕地保护外部性测度结果有效性与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结合案例比较,在科学设置投标值和假想市场、合理进行假想偏差规避以及合适样本数量下,本研究中均分样本、非均分样本方案测度结果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可确定为现实条件下耕地保护经济补偿下限,即耕地保护最低经济补偿标准。(2)以非均分样本方案测度结果为基准,均分样本和分类非均分样本方案下测度结果的偏差值分别为41.5元和255.5元,偏差率则分别为3.2%和19.5%。因此基于单边界二分式CVM测度结果与投标值样本数量显著相关,与投标值样本数量均衡度的相关性则不显著。(3)在进行二分式CVM样本方案设计和实施时,均分样本、非均分样本、分类非均分样本方案均可采用,但各投标值(包括分类样本)最低样本数量需达到30份以上,其测度结果才具有较高的有效性。(4)在实践上,应基于最低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标准,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及资金来源等条件,建立区域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标准动态提升机制,完善耕地保护经济补偿体系。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邓茹
科技项目绩效评价从政府财政支出的角度对科技投入的效益进行评估,为区域科技创新提供了重要支撑。文章在国内外学者针对科技投入绩效评价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科技项目绩效评价体系,通过德尔菲法从业务评价和财务评价两个方面设计9个二级评价指标、23个三级评价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结合多级综合加权评价法构建绩效评价模型,并以河南省焦作市为例进行实证分析,验证了绩效评价体系的可行性与科学性,最后根据评价结果为焦作市科技资金使用提出优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学军 侯睿 王玲
从经济转型、社会转型、资源、环境、能耗排放、低碳技术、低碳政策7个方面,分36项指标构建了资源型城市低碳转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AHP与熵权法相结合的主客观赋权法对指标进行确权,将TOPSIS评价模型运用到资源型城市低碳转型评价之中,并对焦作市2008~2012年低碳转型效果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2008~2011年焦作市处于低碳转型的初级阶段,在2012年跃升为中级阶段,其转型效果趋于良好。最后结合实际对焦作市的低碳转型提出了若干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新生 张合兵
土地是人类进行生产活动的基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实施土地资源配置宏观调控的基本手段,也是保证土地资源安全的重要手段。该文在对前人研究成果梳理的基础上,探讨总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指标,引入网络分析法(ANP方法),构建模型,并以焦作市为例进行实证分析。为我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提供了方法借鉴。
关键词:
ANP方法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评价 指标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牛海鹏 张安录
以生态位理论为基础,提出了耕地生态元和耕地生态位的概念,然后从耕地数量生态位和效益生态位耦合关系入手,构建了效益生态位驱动力系统和效益生态位驱动力测度模型,并分别从城乡结合部、农林交错区和整理复垦开发区等局部空间具体分析了效益生态位驱动力系统的作用机制和作用过程。同时指出,耕地与其它土地利用类型生态元在利用过程中具有主导效益效应,即耕地与其它土地利用类型生态元主导效益生态位的大小及生态位差对耕地数量生态位的扩充、压缩及扩充压缩的方向起着决定性作用。最后,运用所构建的耕地效益生态位测度模型和作用机制,对焦作中心城市和六县(市)城乡结合部1997年~2006年耕地数量变化的效益生态位驱动力变化及驱...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冠
运用三维生态足迹模型,从足迹广度和足迹深度入手,以焦作市为例研究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过程中生态的可持续性。研究表明:2000~2014年焦作市生态赤字、生态足迹、足迹深度整体呈现倒"U"形,2008年人均生态赤字和足迹深度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615 hm2和1.969,生态环境虽然表现出好转的迹象,但始终处于生态赤字状态,足迹深度一直大于1,转型过程中的消费需求已超过生物生产性土地的生产能力,表明焦作市的转型发展是粗放型转型方式,建立在大量消耗存量资本的基础上,亟须制定提升生态可持续性的转型发展战略。
关键词:
资源型城市 三维生态足迹 足迹深度 焦作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贺传阅 陈秋计 潘元庆
矿产资源的开发引起土地破坏、土地利用结构发生变化、人地矛盾突出,对耕地保护产生了巨大的压力。以生态位理论为指导,以榆林市为研究对象,建立矿区耕地生态位模型,利用关联分析方法,研究矿区的发展对区域耕地资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时候,耕地在当地自然和社会经济层面起着主导作用,耕地生态位值较大,耕地保护压力较小;随着经济的发展,耕地的生态位值也呈现下降趋势,耕地保护压力较大。
关键词:
耕地 生态位 矿区 陕西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徐宜可
农地流转是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发展,转移农村劳动力的主要途径,同时也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手段。文章主要针对河南省焦作市现阶段农地流转中土地发展权合理配置进行简要实证分析,在阐述农地流转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探讨焦作市农地流转中土地发展权配置问题及主要流转形式,通过调查等方式发现目前焦作市农地流转中土地发展权配置存在较大问题,如土地发展权主体不明确,缺乏法律体系保护、土地流转行为操作不规范、土地使用权主体间产权关系不清楚、缺乏土地产权价格体系等,并针对焦作市农地流转中的土地发展权配置问题提出完善法律制度,明确流转土地发展权收益;健全土地流转管理机制,保障农民土地发展权;以总量、结构...
关键词:
农地流转 土地发展权 资源配置 焦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