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665)
- 2023(15477)
- 2022(13483)
- 2021(12709)
- 2020(10527)
- 2019(24578)
- 2018(24288)
- 2017(47441)
- 2016(25574)
- 2015(28441)
- 2014(28300)
- 2013(27636)
- 2012(25288)
- 2011(22544)
- 2010(22176)
- 2009(19930)
- 2008(19096)
- 2007(16223)
- 2006(13901)
- 2005(11856)
- 学科
- 济(102631)
- 经济(102528)
- 管理(72116)
- 业(66772)
- 企(55561)
- 企业(55561)
- 方法(48564)
- 数学(42187)
- 数学方法(41566)
- 农(28118)
- 财(24901)
- 学(24598)
- 中国(24509)
- 业经(22601)
- 地方(22015)
- 农业(18757)
- 环境(18132)
- 理论(17881)
- 制(17034)
- 贸(16531)
- 贸易(16524)
- 和(16523)
- 易(15967)
- 务(15921)
- 财务(15839)
- 财务管理(15809)
- 技术(15143)
- 企业财务(14926)
- 划(14360)
- 银(13002)
- 机构
- 大学(352174)
- 学院(350772)
- 管理(141749)
- 济(136383)
- 经济(133381)
- 理学(124198)
- 理学院(122806)
- 管理学(120466)
- 管理学院(119839)
- 研究(112987)
- 中国(82679)
- 京(74868)
- 科学(72463)
- 财(60612)
- 农(56373)
- 所(54925)
- 业大(54716)
- 中心(52545)
- 研究所(50733)
- 财经(49966)
- 江(49586)
- 范(47288)
- 师范(46833)
- 北京(46506)
- 经(45620)
- 农业(44083)
- 院(42092)
- 经济学(41200)
- 州(40728)
- 师范大学(38080)
- 基金
- 项目(252165)
- 科学(198369)
- 基金(183118)
- 研究(183109)
- 家(159662)
- 国家(158373)
- 科学基金(136914)
- 社会(114849)
- 社会科(108728)
- 社会科学(108699)
- 省(98373)
- 基金项目(98151)
- 自然(90438)
- 自然科(88247)
- 自然科学(88228)
- 自然科学基金(86632)
- 教育(84110)
- 划(83016)
- 编号(74980)
- 资助(74905)
- 成果(58918)
- 重点(56418)
- 部(55087)
- 发(53529)
- 创(52226)
- 课题(50684)
- 创新(48715)
- 科研(48396)
- 教育部(47267)
- 大学(47054)
- 期刊
- 济(143585)
- 经济(143585)
- 研究(97067)
- 中国(62819)
- 学报(56590)
- 科学(52324)
- 农(50382)
- 管理(49421)
- 财(45771)
- 大学(43177)
- 学学(40672)
- 教育(37707)
- 农业(35143)
- 技术(31122)
- 业经(24733)
- 融(24392)
- 金融(24392)
- 财经(23423)
- 经济研究(22272)
- 经(20020)
- 问题(19339)
- 图书(18899)
- 资源(17913)
- 业(17412)
- 科技(17123)
- 版(16844)
- 理论(16519)
- 技术经济(16247)
- 现代(15322)
- 实践(15208)
共检索到4908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春玲 秦明周 闫艳
土地生态位作为生态学重要理论之一,可用来分析土地利用类型相互转化的情况。文章以巩义市2001~2007年的农用地、建设用地以及其他土地利用类型数据为参考,运用生态位理论模型和spss13.0统计软件,通过分析和比较,结论为:(1)巩义市农用地和非农用地生态位差较大,说明建设用地占用农用地的速度和强度加剧;(2)农用地内部中只有园地生态位逐年增高,而耕地、林地和其他农用地生态位逐年降低,说明目前农用地的利用和建设用地相比,处于弱势地位;(3)与林地相比,园地的利用趋势较强,发展趋势好;(4)从整体上看,园地和林地的态势差逐年提高。
关键词:
生态位 土地利用结构 巩义市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高颖 陈伟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应用生态足迹的方法,通过一定区域内的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的对比可以很好地反应区域生态状况。本文运用生态足迹方法对土地利用规划方案进行预评估,为其提供科学依据。首先通过对2003到2011年巩义市的生态足迹进行计算,得出生态赤字整体呈上升趋势,说明巩义市的生态环境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然后预测出规划目标年人均生态足迹消费为3.1555 hm2/人,并利用规划中各类用地指标计算出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2863 hm2/人,得出规划目标年2020年的生态赤字为2.8692 hm2/人,说明在规划期巩义市生态环境将面临更大的压力,在规划决策中应当尽量减少对生...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艳粉 刘科问 陈伟强
为了解决新农村规划中的核心问题——中心村建设选址,以巩义市西村镇为研究对象,采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运用AHP法确定指标权重,建立村庄潜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GIS空间分析得到各村评价参数;运用多因素综合分析计算村庄潜力评价综合分值;运用聚类分析确定村庄分级;最后用Voronoi图分割势力范围,验证村庄空间布局的合理性。结果表明:(1)影响村庄潜力的主要因素有区位条件、村庄规模、经济发展水平、服务设施完善度及村庄集聚度;(2)西村镇村庄可以划分4个等级层次;(3)中心村类型主要分为规模经济型和集聚经济型;(4)运用AHP和GIS模拟出的村庄空间布局科学合理,可为新农村规划提供依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乔家君 马玉玲
城乡界面是城市与乡村要素交织的过渡地带,随着城乡关系的变化,城乡界面表现出不同的时空演化规律。从"城乡平等"的理论逻辑出发,结合土地利用信息熵模型,对巩义市近25年三个时间节点的遥感影像进行分析,提炼出中小城市城乡界面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时间尺度上的城乡界面演化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早期多以圈层式为主,中期往往呈现有所侧重的斑块状形态,后期则形成以城镇为核心的多中心格局。2空间尺度上的分异规律体现了中小城市与大城市城乡界面的差异。3城乡界面时空演化的动态性体现了城乡关系从"城市偏向型"向"城乡平等型"的转变。4以中心镇为核心的新型城乡界面反映了部分"强镇"已经达到了城镇的条件和影响力,其行政级别已名不副实,此类乡镇实质上为"事实性城市",镇级市改革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
关键词:
城乡界面 信息熵 时空演化 巩义市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韩冬 乔家君 马玉玲
新时期中国乡村正在经历新一轮剧烈的转型重构过程,而村域乡村性空间分异可视为乡村转型重构过程在地方上的具体表现;由于乡村发展的多元性和外向性特征显著,其发展动力也变得更加多元,因此采用更加综合和系统的空间界面视角探索村域乡村性空间分异,可为新时期乡村发展问题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本文以村域经济数据以及土地利用类型数据为基础,集成乡村性指数评价、游动分割窗以及地理探测器等技术手段,对巩义市村域尺度乡村性空间分异进行分析,并对其空间界面的位置和影响范围进行定量识别与判断,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村域尺度乡村性空间分异机理。结果表明:(1)巩义市空间界面主要分为自然界面、人文界面两大类,其中自然界面又分为地形界面和自然资源界面;人文界面主要由农业生产界面、居住界面、行政界面和交通界面组成。(2)乡村性空间分布呈现较强的正空间自相关性,并且呈现出边缘强、中间弱的分布格局。(3)空间界面具有的多重效应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县域要素的空间重组,促使巩义市乡村性空间分异的形成。其中,人文界面中的交通界面、行政界面和居住界面对乡村性空间分异影响较大,而自然界面影响较小。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丽 乔家君
通过对河南省巩义市10个样本村100家农户的实地调查,指出欠发达农区农户投资水平具如下差异:(1)投资水平整体较低;(2)住房投资偏好显著;(3)农业投资同构主导性;(4)投资行为明显双重性。利用SPSS11.0软件对农户投资水平及相关变量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经济发展综合因子对其影响较大,教育因子次之,税费支出因子和自然条件因子影响力较小。并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如何提高和巩固农户投资水平的建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赵德华 乔家君
在工业经济支撑下,河南省巩义市于上世纪80年代跻身于全国百强县的行列。但是,随着村域经济的发展,村域主体(企业、农户等)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资源短缺,配置效率低,能源紧张问题突出,恶性竞争时有发生,已成为制约该市村域经济增长的瓶颈。本文在简述国内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指出借用生态学研究村域经济发展具有优越性,并结合ArcGIS技术对1994年~2006年间巩义市292个村域生态经济位的时空演化进行分析,认为村域经济在稳步向前发展的同时,呈现动态波动特征。针对村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产业结构重构、恶性竞争、资源要素配置不合理等问题,提出3点调控措施:实施错位经营战略;共同进化代替竞争排斥;开拓潜在生...
关键词:
生态经济位 时空演化 调控 村域 巩义市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胥亚男 李二玲 葛世帅 高更和
以河南省巩义市为例,选取区位商、专业化指数和结构变化指数分析其主要农产品的专业化程度与结构变化,发现工业发达山区县:1在农业总体萎缩的过程中,农业转型发展明显,并且农业种植结构沿着更合理的方向调整。2农作物种植结构总体变化较小,各乡镇农作物种植结构变化较大,乡镇层面的研究对土地生产率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结构变化指数地域分异明显,总体呈现南大北小的态势。3农作物种植专业化程度提高,尤其是农作物播种面积相对较小的乡镇专业化指数较高。大宗农产品的专业化程度较低,经济作物专业化程度较高,部分农作物更专业化于一个乡镇。4地势较为平坦的浅山丘陵地区主要农作物种植结构变化表现为以优势农作物种植的下降、其他农作物种植的上升为主;地势较高的山区丘陵区则表现为优势农作物发生更替,导致较大结构变化,但对专业化程度影响不大。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二玲 胥亚男 雍雅君 魏莉霞
农业转型升级是中国乡村转型发展的主要引擎。而规模化、专业化生产是国际农业转型升级的方向。本文以两个不同乡村转型道路的典型县域(工业化转型的巩义市和农业现代化转型的鄢陵县)为例,利用区位熵、结构变化指数和专业化指数,在乡镇尺度深入分析新世纪以来乡村经济转型发展背景下乡村农业结构调整状况,以及由此带来的乡村景观再造。主要结论为:(1)基于市场需求的农业结构调整与乡村转型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农产品提质增效倒逼耕地利用方式的现代化转变,并引致乡村景观的多功能再造。未来中国农业的转型方向将是规模化大宗农业与专业化精细农业并存;(2)无论是乡镇的非农化转型还是农业现代化转型,均可带来乡镇耕地的规模化、专业化利用以及农业内部的结构调整,并引致乡村的进一步转型。工业转型县农业结构以粮食作物为主要调整方向,农业现代化转型县以粮食和特色农作物为主要调整方向,并形成了特色专业村或产业集群;(3)农业结构调整方向更加与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相匹配,空间配置更加合理。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朱永华 赵永刚 王燕燕
本文运用粗集法从产业关联性、产业增长性、产业经济效益水平、区位商、可持续发展等评价指标对中西部经济第一强县(市)—河南省巩义市的现有产业进行评价和选择,认为巩义市的有色金属冶炼压延及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化学原料及制品、专用机械设备制造、通用机械设备制造等产业是巩义市现阶段的主导产业,并提出采取相关产业政策推动主导产业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
粗集法 主导产业 产业关联性 区位商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乔家君 丁鹏飞
对比分析了3个不同类型村域农田系统各类物质总能量的投入水平、投入结构及产能特征:吴沟村以有机能投入为主,结构单一(有机能占88 17%),具高投入、低产出特征;滹沱村能量产出结构多样化,效率较高,但投入结构欠合理(劳力投能比例偏高,占总投能1 3以上);孝南村机械化程度高,为低投入、高产出、高效率系统。用农业熵评判了3个调研村域农田系统的产出效率:吴沟村<滹沱村滹沱村>孝南村。接着分析了4类农田系统的投入产出特征:各系统能量产出、产投比依次为:水浇地>菜地>旱平地>旱坡...
关键词:
农田系统 人工辅助能量 熵 投入产出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斌
文章运用知识网络、知识存量理论,基于理论推演和案例分析,对知识存量分布的演化过程进行了研究。通过对知识转译和知识封装两个方面进行论述,构建知识存量分布演化过程理论模型。以河南省巩义市耐火材料知识网络为例,得出在知识转译和知识封装的宽度和深度不同组合下,知识存量分布经历了边缘型、收敛型、离散型和均衡型四种类型的演化过程,提出我国企业要积极拓宽网络内的知识交流领域,突破知识转译的障碍,重视核心企业的带动和创新作用,加大中小企业知识的集成整合,鼓励核心企业对中小企业技术扶持,引导中小企业积极向核心企业聚集等建议,以期形成良性均衡的知识存量分布,从而整体提升网络内各企业知识存量水平。
关键词:
知识网络 知识存量 知识转译 知识封装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兆顺 李淑杰
基于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研究成果,以及重庆市万州区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进行修正,形成万州区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灰色线性规划模型中决策变量的生态经济参数。计算结果表明:(1)规划期内万州区耕地面积略有减少,建设用地面积有所增加,林地面积有较大幅度增加,大规模增加湿地面积提高土地生态功能价值则难以实现;(2)地质灾害与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草地生态系统修复以及适当增加园地面积,能够提高万州区土地生态功能价值;(3)万州区土地生态经济理论价值为118.88亿元/a,修正价值为106.44亿元/a,均高于现状值96.53亿元/a,土地生态修复与建设的生...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孙雁
通过构建生态敏感性分析指标体系,对沈阳市辖区范围内的土地利用进行单因子分析和综合分析,并在ArcGIS支持下,进行空间叠置分析,生成生态敏感性分区图。在此基础上,结合研究区的土地利用现状,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合理优化土地利用空间结构。为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形成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空间布局提供依据。
关键词:
生态敏感性 优化土地利用 空间布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