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985)
2023(8752)
2022(7402)
2021(7218)
2020(5864)
2019(13594)
2018(13649)
2017(24847)
2016(14096)
2015(15631)
2014(15471)
2013(14172)
2012(12554)
2011(11180)
2010(10851)
2009(9092)
2008(8227)
2007(6724)
2006(5527)
2005(4494)
作者
(32843)
(27315)
(27208)
(26135)
(17191)
(13082)
(12539)
(10768)
(10740)
(9521)
(9396)
(9043)
(8792)
(8390)
(8265)
(8228)
(8155)
(8088)
(7790)
(7746)
(6611)
(6580)
(6407)
(6399)
(6119)
(6111)
(5988)
(5869)
(5446)
(5357)
学科
(45566)
经济(45526)
管理(35516)
(30636)
方法(25074)
(25038)
企业(25038)
数学(22887)
数学方法(22528)
教育(19363)
中国(16807)
(12725)
(12271)
环境(11426)
理论(10736)
(10712)
业经(9368)
技术(8824)
地方(8485)
农业(8410)
(7805)
(7783)
财务(7774)
财务管理(7758)
教学(7745)
(7567)
(7550)
(7444)
贸易(7443)
企业财务(7374)
机构
大学(173660)
学院(170641)
管理(66436)
(64153)
经济(62844)
理学(58925)
理学院(58276)
管理学(57113)
管理学院(56766)
研究(55177)
(36223)
中国(34674)
科学(32141)
(31796)
师范(31606)
教育(30406)
(28026)
中心(26308)
师范大学(26203)
(24475)
(24246)
业大(23524)
财经(23345)
北京(22580)
研究所(22448)
(21651)
(21581)
技术(21057)
(20999)
经济学(19781)
基金
项目(125976)
科学(103044)
研究(99282)
基金(90945)
(77856)
国家(77117)
科学基金(67899)
社会(62642)
社会科(59283)
社会科学(59272)
教育(53720)
(50288)
基金项目(48417)
(44280)
自然(42831)
自然科(41793)
自然科学(41784)
编号(41781)
自然科学基金(40997)
资助(35608)
成果(33596)
课题(30647)
(30043)
重点(29811)
(28307)
(27386)
教育部(27013)
规划(25770)
人文(25494)
国家社会(25459)
期刊
(59661)
经济(59661)
研究(53684)
教育(49385)
中国(35635)
管理(22410)
(21846)
学报(21556)
科学(20909)
技术(19876)
大学(18779)
(17547)
学学(16249)
农业(12695)
职业(12592)
财经(10731)
业经(10402)
(10284)
金融(10284)
(9246)
经济研究(9221)
技术教育(8370)
职业技术(8370)
职业技术教育(8370)
(8087)
资源(7970)
问题(7799)
(7457)
论坛(7457)
科技(7227)
共检索到2376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丁道勇  霍雨佳  李子建  
现代文明的兴起伴随着自然观的转变。"人类中心"的自然观,对古老的"人向自然学习"的态度是排斥的。因此,尽管现代学校教育有一些与自然事物相关的教育活动,但往往都是对自然的误用,很难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生态"的眼光帮助我们重新看待自然事物。学习生态主题的过程,也是向自然学习个体与外部环境的相处规则的过程,这成为一种道德教育的备选模式。文章基于一项全国范围的项目研究经验,为生态道德教育提供了一些实务建议。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大学之道”与道德教育的文化原理●樊浩一、道德教育是一个文化过程道德教育是当今中国社会更是中国教育的重大课题,也是重大难题。从逻辑上说,道德教育的基本问题不外两个方面:“教什么”与“怎么教”。“教什么”是教育的内容问题,即以什么样的价值观、行为规范教...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贾义保  
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是人类作为一个物种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人类现代文明离不开自然界生态文明,我国的生态道德教育于20世纪80年代起步,投入较大,但是收效却不理想。针对生态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找出相应对策,多管齐下,对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谭维智  
针对儒家的仁义道德教育,老庄提出了道德教育的减法原理。他们认为,道德境界是不可以通过教来达到的:人们不能像传授自然知识那样,通过传授道德知识让一个人变得道德;在道德教育上,知识的积累是无效的,儒家的道德教育不仅没有使人变得更道德,反而造成了道德的进一步堕落。符合自然的道德教育,应该沿着相反的方向进行,即通过减损知识进而减损人的欲望,清除文明对于人的心灵的污染,复现人的素朴本性。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悦   白佳蕊   吴清扬  
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道德教育领域的学术发展史,不仅反映了全球道德教育时代变迁的历史特征,还体现了对道德教育内涵的认识与转变。利用基于变换器的双向编码器表征模型,对国际权威道德教育期刊《道德教育杂志》展开自动化文本分析,根据概率分布确定道德教育研究的21个核心主题并总结出四个专题,即道德教育重要理论的多维视角转换、全球变革中的道德教育内容类型、教育空间背景中的道德教育深化,以及道德教育方法与评价的情境体验转变。在此基础上,借助视觉化工具,绘制出21个核心主题的历史轨迹,探讨其演变机制的内在逻辑与外部因素,进而阐明主题间的互动关系及其与宏观社会趋势的契合性。研究发现,道德教育研究呈现出全面多元、范式整合和空间延伸的明显趋势。同时,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在道德教育研究领域的应用,也启示中国道德教育研究需拓宽内容维度,在跨学科融合下协同回应社会需求。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戚万学  
根据道德教育主题的变换 ,把 2 0世纪西方道德教育的发展划分为几个时期 ,从而勾勒了西方道德教育的百年嬗变轨迹 ,总结了百年道德教育理论和实践之得失 ,并就新世纪西方道德教育可能发展的方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鲁洁  
“回归生活世界”是当代人走出唯理性世界困境的普遍追寻,对于道德教育来说同样如此。生活世界是人存在的基本事实,其基本属性是实践性,生活世界是一个具有意义和价值的世界。生活是道德存在的根据,也是道德存在的基本形态,整体性、实践性、生成性是生活世界道德的主要特征。“回归生活世界”的道德教育要走进方方面面的生活、生活的方方面面;道德的学习应当是生活的、实践的,而不能简单归结为知识的、思想的;道德教育要培养的是不断去生成新的道德世界,并不断自我超越的生成性的人。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周晓静  朱小蔓  
道德是有理性相伴随的。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建立在理性认知与选择的基础上,我们正是对人、物、事及其关系有所认知才形成特定的态度和情感,并采取相应的行为。知识是道德理性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学校道德教育要以知识教学为基础。通过学校开设的各门课程知识的教学进行道德教育是学校道德教育的一个必然选择。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沈嘉祺  
真实情境与虚拟情境、"当事人"情境与"旁观者"情境的交叉与混淆给道德教育带来很多困惑,明确它们不同的特点以及它们与教育情境和生活情境相互之间的关系是有效开展道德教育的前提。虚拟情境中的"不在场"与"不真实"向道德教育发出了警示,虚拟情境下的道德教育只是一种假设,它对个体道德发展的影响只是一种可能;虚拟情境与生活情境的关联是有效道德教育的前提。旁观者情境是个体道德学习和道德意识对象化的主要情境,对个体道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文胜  
生态文明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生态道德教育是新时代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顺应"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要求,普遍提高国民的生态文明水平,引导国民在处理人、自然、社会等相互联系时自觉遵从生态文明的道德原则和基本规范,切实履行保持自然、社会、人和谐统一的责任担当。生态道德教育是一种是新型伦理实践观,它是建设良好生态环境的理论指导,是人类社会谋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个人物质享受、精神愉悦、政治进步的可靠条件,它能为世界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宋晶  
生态危机导致人的生存危机,高校应加强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以提升其生态道德素质。大学阶段是大学生意识观念逐步成熟的重要时期,也是道德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围绕育人环境下生态道德的内涵和主要内容,分析当代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现状,探讨全员育人理念下培养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策略。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高德胜  
人权教育研究的展开,首先要面对的是其与道德教育的关系。人权与道德有共同的人性基础,人权实质上是一种道德权利,人权具有道德性;与道德意味着走出自我、走向他人不同,人权突出权利和对个人的保护,将义务留给他者,尤其是国家。人权教育是道德的教育,本身就是道德教育的一种形态。但与道德教育侧重义务不同,人权教育突出个人基本权利;国家对人权的尊重是真正的人权教育,而道德教育则主要发生在人与人之间友爱与公正中。人权教育与道德教育可以相得益彰、互为阈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