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387)
- 2023(16452)
- 2022(14352)
- 2021(13472)
- 2020(11175)
- 2019(26084)
- 2018(25882)
- 2017(50550)
- 2016(27366)
- 2015(30834)
- 2014(30726)
- 2013(30044)
- 2012(27202)
- 2011(24466)
- 2010(24442)
- 2009(22472)
- 2008(21698)
- 2007(18705)
- 2006(16391)
- 2005(14276)
- 学科
- 济(109065)
- 经济(108912)
- 管理(82768)
- 业(75843)
- 企(64383)
- 企业(64383)
- 方法(51823)
- 数学(45304)
- 数学方法(44536)
- 财(29220)
- 中国(28621)
- 农(27935)
- 业经(24140)
- 学(23591)
- 制(22567)
- 地方(20827)
- 理论(19334)
- 务(18542)
- 财务(18451)
- 财务管理(18409)
- 农业(18380)
- 贸(17591)
- 贸易(17583)
- 企业财务(17436)
- 环境(17329)
- 易(17051)
- 和(16996)
- 技术(16911)
- 体(15710)
- 划(15702)
- 机构
- 大学(385164)
- 学院(383108)
- 管理(154857)
- 济(149963)
- 经济(146519)
- 理学(134942)
- 理学院(133432)
- 管理学(130741)
- 管理学院(130036)
- 研究(122688)
- 中国(90501)
- 京(81671)
- 科学(76503)
- 财(70088)
- 所(59841)
- 农(58097)
- 业大(57080)
- 财经(56454)
- 中心(56330)
- 江(55223)
- 研究所(54539)
- 经(51367)
- 北京(50960)
- 范(50516)
- 师范(50064)
- 农业(45412)
- 经济学(45263)
- 院(45246)
- 州(44492)
- 财经大学(42260)
- 基金
- 项目(267951)
- 科学(212102)
- 基金(195751)
- 研究(195226)
- 家(169963)
- 国家(168626)
- 科学基金(146623)
- 社会(123480)
- 社会科(117088)
- 社会科学(117059)
- 省(104046)
- 基金项目(103932)
- 自然(96460)
- 自然科(94246)
- 自然科学(94225)
- 自然科学基金(92473)
- 教育(90854)
- 划(87755)
- 资助(80598)
- 编号(79861)
- 成果(63637)
- 重点(59629)
- 部(59209)
- 发(55748)
- 创(55741)
- 课题(54557)
- 创新(52063)
- 教育部(51175)
- 科研(51070)
- 制(50783)
- 期刊
- 济(159256)
- 经济(159256)
- 研究(110023)
- 中国(72353)
- 学报(58275)
- 管理(56301)
- 科学(55012)
- 财(54347)
- 农(52007)
- 大学(45108)
- 教育(42767)
- 学学(42384)
- 农业(35795)
- 技术(34823)
- 融(29070)
- 金融(29070)
- 财经(27181)
- 业经(26359)
- 经济研究(24994)
- 经(23164)
- 问题(21986)
- 图书(19297)
- 技术经济(18152)
- 科技(18125)
- 业(17999)
- 理论(17922)
- 版(17679)
- 统计(17404)
- 资源(17252)
- 现代(17036)
共检索到5462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罗平,耿继进,李满春,何素芳
在城市土地利用演化的生态机制解析的基础上,阐述了城市土地利用演化的实质,即人为干预下的城市生态景观的自组织机制作用过程,提出了城市土地利用演化生命机制概念,构建了相应的城市土地利用演化CA模型,并以深圳特区为试验研究区域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建立基于生命机制的城市土地利用演化CA模型,进行城市土地利用演化的时空模拟与预测,具有重要的实践和应用价值。
关键词:
生命机制 城市土地利用演化 元胞自动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忠振 宫之光 董夏丹
针对我国城市化过程中的新区开发问题,基于劳瑞模型的思想,以勤务者生活质量(QOL)和服务设施效率最优为目标,优化新区的土地利用格局。首先,分析勤务者对生活基础设施的需求,研究各种因素对其选择居住地点的影响。其次,基于QOL指标研究勤务者的居住选址行为,建立勤务者居住选址模型。第三,以勤务者QOL最大和新区单位生活设施所服务的人口最多为目标,构建土地利用格局优化模型,通过合理布置土地利用来控制居民的出行距离。最后,以大连机场新区建设为例实施计算,为控制新区开发所诱发的交通需求提供合理的土地利用布局方案。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光亮 李效顺 和伟康 倪衡 王月香 李奕菲
实现碳达峰是中国应对全球气候危机的关键举措。按照“理论-模型-实证”逻辑框架,在理论分析基础上,构建城市土地-经济-碳排放系统动力学模型,对江苏省城市碳达峰路径进行多情景仿真模拟。结果表明:(1)江苏省未来经济总量、结构持续增长优化,增加第三产业投资能有效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但会降低经济增长速度;(2)城市用地呈不断增长趋势,但其增长动力持续减弱,在减碳发展情景下,城市建设用地总量在2033年达到峰值5 514.96 km~2,出现“城市收缩”现象;(3)产业结构和能源效率优化能降低城市能耗需求,但其仍保持增长趋势,在减碳发展情景下,江苏省最快于2025年达到CO_2排放量峰值65 790万t,相对于持续上涨的CO_2排放量,现有碳汇用地对实现碳达峰目标作用有限。因此,针对实现碳达峰的主要影响因素,提出:在稳定经济增长的同时,从提升能源和用地效率入手降低能源需求和碳汇用地损失,加快技术创新优化能源供给结构,进而实现碳达峰目标。
关键词:
碳达峰 城市土地 多情景模拟 江苏省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盛和
本文通过系统地评析国外不同学术派系对城市土地利用扩展的空间模式、动力机制及管理政策的研究进展 ,指出其研究重点已从归纳空间演替模式深化到探究城市土地开发过程中的决策过程与动力机制 ,从崇尚土地市场的自由运作转向对其进行精明管理。并提出我国的城市土地利用开发 :一方面应进一步强化市场机制的基础性地位 ,并建立一种透明、公正、高效的城市土地市场监管机制 ;另一方面要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 ,协调城市发展与耕地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等之间的冲突与矛盾 ,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城市土地利用扩展 土地市场 增长管理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马晓龙 金远亮
研究城市土地利用变化与旅游发展的关系对城市旅游资源合理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对张家界建市以来土地利用变化状况分析的结果显示:24年来,张家界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模格局并未发生较大变化,林草地比重均在78%以上,且从趋势上不会有较大改变。从速度上看,城市发展建设用地成为增长幅度和变化幅度最快的用地类型。从变化率的标准差来看,武陵源区土地利用变化最活跃。而在类型上则以林草地和农用地向建设用地和水域用地的转化为主。研究认为,张家界城市土地利用与城市旅游发展之间存在显著的时间对应关系,这种关系的本质是旅游发展通过强化城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冯凌 石培华
集约度变化和用途转移构成土地利用变化的两种基本类型。以新古典的边际分析为工具,土地经济学的集约度理论和地租理论所构成的体系解释了在经济活动中土地利用的状态均衡及其变化。然而面对新的社会现实———大量并无经济产出的绿色景观和人文景观与高产出的工商业景观并存甚而取代后者,遭遇了解释的困境。将自然资本与人力资本纳入资本论的范畴,并以此对其核心概念的内涵加以扩展:①在既定土地上受众多限制的自然生态系统与人类自身发展同样遵循报酬递减的边际规律。②一定土地面积上的自然资本、经济资本与人文资本共同构成其集约度。③土地利用类型的转换由三类资本生产的综合效益竞标决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资本 再分析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孔祥斌 李翠珍 张凤荣 郧文聚
研究农用地利用变化驱动机制是破解土地利用变化规律及其效应的关键。本文从农用地利用单元和农户土地利用单元特征分析入手,得出农户的土地利用目标需求和农用地的供给能力之间存在偏差是农户土地利用微观变化的根本诱因,基于此可以将农户分为粮食需求型、利润需求型、粮食和利润协调型三种类型。进而在探讨农户土地利用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农用地利用变化驱动机制框架,构建基于土地产权约束、农用地用途约束下的农户土地利用单元和农地利用单元相互影响的概念框架,并基于农户收益最大化原则对农户家庭的劳动力的分配进行经济学解释。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王越 李佩泽 李炆颖 曾先 薛冰
研究目的:构建多元利益主体参与的土地利用冲突缓解机制,对于缓解区域用地矛盾和实现区域空间协同治理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三方演化博弈模型、Matlab数值仿真。研究结果:(1)地方政府在土地利用冲突中的策略选择对营利性组织与农民的策略选择起决定作用;(2)治污处罚、政策补贴、土地租金、污染赔偿、额外补助是影响研究区土地利用冲突的关键因素;(3)通过调整影响研究区土地利用冲突关键因素,从实现绿色经济和条块化管理策略上,构建社会经济型和生态治理型的土地利用冲突缓解机制。研究结论:构建地方政府、营利性组织和农民之间的三方演化博弈关系,可实现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治理目标下的三方利益主体利益均衡,促进地方政府主导转向多方利益主体合作,有利于缓解区域用地矛盾和冲突。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胡健 王雷 欧名豪
研究目的:总结城市发展概念规划的内涵与特性,在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土地利用战略研究环节,引入城市发展概念规划的理念与方法。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归纳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城市发展概念规划理念与方法的引入,强化了土地利用战略研究功能;引导土地利用空间分区,促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指标由刚性变为弹性;提高了规划编制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研究结论:城市发展概念规划理念与方法在土地利用战略研究中的应用,进一步完善了规划的编制程序和方法,为探索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模式提供了新思路。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罗平 姜仁荣 李红旮 章欣欣 黄波 向前
研究目的:以深圳市为对象定量研究区域土地利用演化方法。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空间Logistic模型和Markov模型,实证分析法。研究结果:(1)空间Logistic和Markov模型集成可提升单一模型的应用能力,宏观上利用Markov Chain进行土地利用规模总量预测,微观上利用多分类Multinomial Logistic模型解决分类变量与连续变量,定性变量和定量变量的联合解算提高空间回归精度,同时可以确定每一个土地利用单元转移概率,实现土地利用空间分布的预测;(2)基于集成模型开发出的应用系统能够有效仿真和预测深圳市土地利用演化,通过验证系统预测精度能够满足近期土地利用预警和年度土地...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武京涛 涂建军 阎晓 周艳
利用协同论思想建立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之间的耦合模型,通过构建耦合作用的指标体系,计算出中国主要城市的耦合关系值,并利用相关分析研究其驱动力。结果显示:2008年中国主要城市的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交互耦合基本处在颉颃时期,耦合度明显存在着地域差异;耦合协调度表现为发达城市一般高于落后区的城市,高土地利用效益对应着高耦合协调度;耦合强度与耦合协调程度在空间上不具有一一对应性,二者尚未达到良性共振;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土地利用效益滞后,应加强提高土地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升土地集约利用空间。
关键词:
城市化 城市土地利用效益 耦合机制 中国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陈浮 陈刚 包浩生 彭补拙
利用多期遥感影像 ,对土地利用进行了测量。再运用GIS软件进行空间叠加求得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转移矩阵 ,分析马山区11年来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过程。结果表明 :1988~1998年之间农业景观为主的农田、林地显著减少 ,城镇沿公路迅速向外扩张 ,旅游度假区沿湖岸不断扩大且呈集中化趋势。这一变化趋势的驱动力是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迅速发展、外资大量涌入、城镇人口增长和农副产品的价格波动。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荣天 焦华富
以长江经济带为研究区域,综合运用DEA模型、ESDA统计指数及Tobit线性回归模型等方法对长江经济带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格局演变及驱动机制进行了初步地分析。结果表明:(1)2000~2012年长江经济带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存在显著区域差异,且技术效率高于综合效率和规模效率;(2)全局上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呈现出正的空间自相关,效率高(低)的城市相互空间邻接;局部上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L-L类型主要集中在川西高原区,空间分布形态较平稳,而效率H-H类型主要分布在上海及苏南地区,并逐渐向绍杭、皖江地区演化,从"一字形"转向"Z字形"分布;(3)城镇化、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科技水平及土地市场化...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晓文 方精云 朴世龙
基于多时段TM遥感影象资料,对上海地区近10年来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类型、形成过程和相关空间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农业用地是全区近10年来城市用地扩展的主要来源;②灌草丛与弃耕地作为一类独特的“中间过渡”土地利用类型,其数量、分布在一定程度上指示着新开发区形成、扩展的强度和方位;③具有较大面积、较少转变次数的土地利用变化类型,其空间格局强度最为显著,空间凝集度和亲和性也最强,构成区域城市化扩展的主体骨架。在此基础上,以具有较大规模的多个扩展核(常构成城市的CBD)为核心的“多核扩展”和以卫星城、交通干线周围为主的“点—轴扩展”模式,成为本区域城市化过程中城市形态组建和扩展的主要形式;④上海中...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亦秋 冯仲科 马俊吉
该文借助系统论中的信息论思想和分形理论,以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为支撑,分析计算绵阳城市规划区范围内1980—2010年土地利用结构的信息熵和均衡度,揭示城市土地结构的熵值特征和演化规律;利用分形理论中的边界维数和半径维数对绵阳城区土地利用形态进行了定量判断,揭示了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与形态演变特征,并分析了绵阳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和形态演变的主要自然、交通、经济和政策因素。研究表明,30年来绵阳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信息熵从1980年的1.122增长到2010年的1.893,年增长幅度达2.57%;均衡度从1980年的0.487增长到2010年的0.823,城市土地结构的均质性逐渐增强。工业用地、水域和农业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