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97)
- 2023(11139)
- 2022(9386)
- 2021(8915)
- 2020(7088)
- 2019(16483)
- 2018(15951)
- 2017(30752)
- 2016(15956)
- 2015(17564)
- 2014(17015)
- 2013(16568)
- 2012(14899)
- 2011(13278)
- 2010(12636)
- 2009(11446)
- 2008(10704)
- 2007(9030)
- 2006(7623)
- 2005(6332)
- 学科
- 济(72029)
- 经济(71959)
- 业(46231)
- 管理(43487)
- 企(36173)
- 企业(36173)
- 方法(33176)
- 数学(29044)
- 数学方法(28658)
- 农(22076)
- 中国(17617)
- 业经(17042)
- 财(16281)
- 地方(16251)
- 农业(15806)
- 产业(11765)
- 学(11534)
- 技术(11222)
- 贸(11149)
- 理论(11146)
- 贸易(11145)
- 易(10780)
- 制(10728)
- 务(9972)
- 财务(9934)
- 财务管理(9915)
- 和(9868)
- 环境(9829)
- 企业财务(9480)
- 融(9161)
- 机构
- 学院(219613)
- 大学(217230)
- 济(95897)
- 经济(94306)
- 管理(88940)
- 理学(78553)
- 理学院(77793)
- 管理学(76526)
- 管理学院(76119)
- 研究(67943)
- 中国(49807)
- 京(42921)
- 财(41611)
- 科学(39395)
- 财经(34451)
- 中心(32424)
- 经(31499)
- 经济学(30997)
- 所(30859)
- 农(30543)
- 业大(30408)
- 江(29794)
- 研究所(28379)
- 范(28200)
- 经济学院(28119)
- 师范(27962)
- 财经大学(26033)
- 北京(25808)
- 院(25205)
- 州(24303)
- 基金
- 项目(158398)
- 科学(127452)
- 研究(119295)
- 基金(116892)
- 家(100554)
- 国家(99713)
- 科学基金(87587)
- 社会(79117)
- 社会科(75110)
- 社会科学(75095)
- 基金项目(62113)
- 省(61957)
- 教育(54976)
- 自然(54539)
- 自然科(53263)
- 自然科学(53254)
- 自然科学基金(52294)
- 划(51482)
- 编号(48014)
- 资助(46054)
- 成果(37010)
- 发(35914)
- 重点(35787)
- 部(35694)
- 创(34334)
- 国家社会(33524)
- 课题(32341)
- 创新(31960)
- 教育部(31526)
- 人文(31184)
共检索到3006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田逸飘 廖望科 张卫国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长期以来贫困地区在地理交通、要素流动、产业结构、制度等外部约束和农户教育与健康人力资本缺失等内部约束的双重制约下,导致经济发展长期处于一个低水平恶性循环当中。但同时,区域内自然、生态、环境等优势也为贫困地区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成为其突破发展约束的重要基础。现阶段特色产业扶贫已成为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但就不同的发展类型而言,囿于特色产业生命周期的阶段性差异,导致其扶贫效果会有所不同,因而贫困地区需要根据自身的资源优势选择适宜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
贫困地区 特色产业 扶贫路径 生命周期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鲁建彪
民族贫困地区的扶贫,一直以来更多的是进行物质扶贫,虽然不同程度改变了生存生活的条件,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民族地区的经济贫困问题。原因很多,但核心的问题是民族地区文化贫困。文化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原动力。因此,从文化扶贫入手,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民族地区的贫困问题。文化扶贫是从文化和精神层面上给予贫困地区帮助,从而提高当地人民素质,尽快摆脱贫困。民族贫困地区要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既要从经济上加强扶持,更需要加强智力开发。扶贫不仅要扶物质,也要扶精神、扶智力、扶文化。
关键词:
民族地区 贫困 物质扶贫 文化扶贫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高原 孙鹏飞 赵凯
探究贫困地区农户宅基地退出行为的影响路径对于实施宅基地退出政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本文基于家庭生命周期视角,根据计划行为理论,结合全国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县中唯一的贫困县——安徽省金寨县333份农户的微观调研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了贫困地区农户宅基地退出行为的影响路径,并对比分析了不同类型家庭宅基地退出行为影响路径的差异。结果表明:(1)贫困地区农户宅基地退出行为基本遵循计划行为理论,影响路径包括"行为态度→退出意愿→退出行为"和"主观规范→退出意愿→退出行为",且主观规范是主导因素,行为态度次之,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显著正向影响其退出行为。(2)不同类型家庭宅基地退出行为的影响路径不同,其中抚幼养老型家庭和养老型家庭的影响路径与样本总体路径一致,包括"行为态度→退出意愿→退出行为"和"主观规范→退出意愿→退出行为";抚幼型家庭的影响路径仅有"主观规范→退出意愿→退出行为",且其主观规范对退出意愿的影响强于养老型家庭和抚幼养老型家庭。提出了针对不同类型家庭实施不同的农户宅基地退出激励政策,有效利用农户的社会网络,健全宅基地退出后的配套政策,以及严格落实宅基地退出补偿资金的信息公开和按时支付制度等建议。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霞 蔡玉平 王龙虎
金融是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战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助力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科学探索金融扶贫实践,总结经验做法,有助于促进后扶贫时代脱贫成果巩固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建立阻断返贫的长效机制。基于河南省深度贫困地区金融扶贫实践,总结金融扶贫措施,评估金融扶贫绩效,从政策制度、资源禀赋、意外灾祸、能力习惯四个方面分析深度贫困地区存在的返贫风险,提出打造数字化三级普惠金融服务体系、健全四元主体协同联动机制、建立返贫监测预警机制、制定差异化产业扶持政策、构建全流程风险防控体系的建议,为阻断返贫提供有效的金融支持路径。进一步加强后扶贫时代金融支持在农村贫困治理中的应用与发展,有助于为脱贫地区阻断返贫和加快乡村振兴提供可供借鉴的思路。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吴绍珍
电商扶贫作为我国十大精准扶贫工程之一,在打赢脱贫攻坚、实现乡村振兴中发挥着显著作用。作为深度贫困地区陇南市文县碧口镇把电商扶贫纳入精准扶贫体系,通过积极完善流通领域基础设施、提供人才支撑、强化资金保障、尊重市场作用、发挥示范效应等举措,在提升贫困人口就业率、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已成为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乡村振兴、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渠道。但碧口镇仍然存在物流配送服务体系不健全、农村群众对电商营销接受程度低、电商专业人才匮乏、产业基础薄弱等一些亟须破解的难题,可以通过完善电商扶贫政策、加大电商扶贫资金投入、强化农村电商人才培养、持续开发农产品品牌、推动产业链体系建设等路径推进深度贫困地区电商扶贫的持续稳定发展。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赵昌文 郭晓鸣
中国改革推动下的国民经济高速增长带动了大面积贫困消除。但由于历史、经济、 社会、地理等各种因素的制约 ,贫困与反贫困一直是我国现阶段面临的重要问题 ,本文对 我国近些年的各种扶贫模式进行比较和分析 ,认为政府支持背景下的农户参与式扶贫模 式是贫困地区扶贫活动的理想选择
关键词:
贫困地区 扶贫模式 比较与选择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吴乐
深度贫困地区的贫困治理是当前脱贫攻坚的难点和焦点,是实现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乡村振兴的关键环节。基于深度贫困地区面临资源禀赋约束、基础设施建设短板、精神贫困突出、基层干部能力薄弱等诸多困境,本文提出深度贫困地区要构建政府主导、多方协作的市场化脱贫机制,并系统分析了各主体之间的利益联结以及协作扶贫的动力机制,指出深度贫困地区要通过发展地区特色产业、实施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易地搬迁等措施消除贫困,最后针对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问题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深度贫困地区 脱贫机制 路径选择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梁惠枝 骆伦良 蓝梓豪
普惠金融对于支持扶贫具有重要作用。贫困地区的性质,决定了贫困群体对金融的最大需求是具备低成本、方便快捷的普惠金融服务,但普惠金融如何有效支持精准扶贫是一个难点,研究普惠金融支持扶贫的有效途径,对于提升金融扶贫的成效,帮助贫困户尽快脱贫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以广西贫困地区为视角,研究提升金融支持精准扶贫成效的途径。
关键词:
普惠金融 精准扶贫 路径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张功富 张木子
为确保实现"2020年全面脱贫"的目标,全国上下都在积极参与精准扶贫。与非家族企业相比,家族企业参与精准扶贫的表现如何呢?利用我国2016~2017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从社会情感财富和利益相关者的视角出发,实证考察家族企业精准扶贫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研究发现:与非家族企业相比,家族企业不仅履行精准扶贫社会责任的积极性更高,而且精准扶贫力度也更大。进一步研究后发现:相比成熟的家族企业,新创家族企业精准扶贫社会责任感更强;家族企业所处地区的区域文化绩效导向程度越高,家族企业精准扶贫社会责任的表现越差。上述研究结论对于深入理解我国家族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具有积极意义。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陈聪 程李梅
连片贫困地区是我国精准扶贫目标实现的核心区域,产业扶贫是区域扶贫的有效路径。但是,目前产业扶贫的实施面临着产业培育难、贫困农户职业能力提升难和贫困农户收入增长难的困境。依据价值链理论,连片贫困地区扶贫产业的形成,要在瞄准产业链关键环节打造特色产业的基础上,进一步培育优势产业,才能实现贫困区域持续脱贫的目标。因此,政府以扶贫为目的的公共品供给要围绕这一目标来进行。然而,目前政府在贫困区域以扶贫为目标的公共品供给,没有与该区域优势产业培育与发展相匹配,严重影响了产业扶贫绩效。广西恭城县红岩村的案例表明,在产业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陈聪 程李梅
连片贫困地区是我国精准扶贫目标实现的核心区域,产业扶贫是区域扶贫的有效路径。但是,目前产业扶贫的实施面临着产业培育难、贫困农户职业能力提升难和贫困农户收入增长难的困境。依据价值链理论,连片贫困地区扶贫产业的形成,要在瞄准产业链关键环节打造特色产业的基础上,进一步培育优势产业,才能实现贫困区域持续脱贫的目标。因此,政府以扶贫为目的的公共品供给要围绕这一目标来进行。然而,目前政府在贫困区域以扶贫为目标的公共品供给,没有与该区域优势产业培育与发展相匹配,严重影响了产业扶贫绩效。广西恭城县红岩村的案例表明,在产业扶贫过程中,政府需要遵循产业价值链演化规律,通过提供产业基础型公共品奠定产业形成的基础条件,通过提供产业专用型公共品打造区域特色产业,通过提供产业拓展型公共品培育贫困区域特色优势产业,才能实现区域持续有效脱贫。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冯丹萌 陈洁
随着中国2020年全面脱贫目标的接近,深度贫困地区的稳步脱贫是目前中国扶贫面临的关键任务,也是促进乡村振兴战略顺利推进的基础环节。农业产业发展是深度贫困地区摆脱贫困的重要途径之一,结合深度贫困地区当地自然条件和特点,主要形成特色农业产业扶贫模式、"农业+乡村旅游+生态+文化"融合发展的产业扶贫模式、"互联网+农业"的扶贫模式、农业生态扶贫模式和资产收益扶贫模式5种扶贫模式。但同时深度贫困地区由于自身条件受限较多,农业产业化发展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为了进一步提升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质量和场效性,应进一步构建深度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发展与扶贫脱贫相融合的综合发展机制,完善深度贫困地区内在动力,加强市场和政府的外在支撑力量,盘活产业扶贫多元带动机制,敦实产业扶贫公共政策支撑保障机制。
[期刊] 改革
[作者]
谢秀军
公共财政在促进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和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学术界围绕公共财政的概念特征、公共财政均等化、公共财政的转移支付、公共财政对教育、社保、医疗等领域的影响、加大公共财政对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等方面加强研究,提出了不少真知灼见。
关键词:
贫困地区 公共财政 公共财政均等化 扶持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熊长江 赵向豪 姚娟
[目的]在推进扶贫攻坚的战略背景下,产业扶贫成为贫困地区脱贫的根本途径,探究特色产业在产业结构调整中扮演的角色及其在扶贫中产生的经济效应,为新时代条件下边境贫困地区精准扶贫模式的优化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以新疆边境贫困县阿合奇县为例,将该县的GDP、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财政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三大产业产值作为变量指标,通过构建灰色关联模型,分析研究当地的沙棘产业扶贫所产生的经济效应。[结果]阿合奇县沙棘产值与GDP、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财政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关联度分别为0.581、0.708、0.659、0.622;沙棘产值与一、二、三产业的关联度分别为0.614、0.742、0.640。[结论]特色产业扶贫要锁定优势特色产业,精准定位沙棘产业发展方向,建设沙棘产业品牌,充分发挥沙棘产业的带动作用,强化沙棘产业与第三产业的联系,优化沙棘产业布局,完善各方利益联结机制,进一步强化特色产业与贫困人口的联系。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志新 张秀丽 白海洋
产业项目扶贫"援助+自主"模式近年来备受推崇,根本原因就是该种"模式"在发挥外力扶持的同时,还可以极大地激发贫困地区积极性,并在结合当地资源禀赋基础上,自主选择适合项目以达到合理配置,从而起到真正的扶贫效果。但是,"援助主导、自主缺失"客观背景下,贫困地区产业项目扶贫很容易产生低水平上重复生产,从而引发低端循环的风险。因此,立足贫困地区要素资源状况的基础上,遵循产业项目发展的一般规律,找准重要节点和薄弱环节,选择适合不同地域的产业项目,并按照产业项目优化升级与要素资源及其配置的适配性的客观需要,不断推动产业项目发展与要素资源及其配置相结合,通过"产业项目"支撑发展的模式,提升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从而从根本上解决贫困地区的"贫困"恶性循环问题。
关键词:
产业项目扶贫 要素资源配置 产业结构优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