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03)
- 2023(11169)
- 2022(9585)
- 2021(8907)
- 2020(7488)
- 2019(17598)
- 2018(17172)
- 2017(33072)
- 2016(17465)
- 2015(19305)
- 2014(19064)
- 2013(18383)
- 2012(16812)
- 2011(15083)
- 2010(14695)
- 2009(13452)
- 2008(12838)
- 2007(10866)
- 2006(9283)
- 2005(8111)
- 学科
- 济(72189)
- 经济(72121)
- 管理(50843)
- 业(49322)
- 企(40093)
- 企业(40093)
- 方法(36748)
- 数学(32138)
- 数学方法(31697)
- 中国(18917)
- 财(18668)
- 农(17856)
- 学(15396)
- 业经(15198)
- 环境(14949)
- 地方(14021)
- 理论(12880)
- 制(12692)
- 务(12691)
- 财务(12637)
- 财务管理(12612)
- 企业财务(12054)
- 农业(12013)
- 银(11582)
- 银行(11567)
- 和(11425)
- 划(11341)
- 贸(11182)
- 贸易(11179)
- 险(10992)
- 机构
- 大学(241319)
- 学院(239723)
- 管理(98695)
- 济(98180)
- 经济(96195)
- 理学(85788)
- 理学院(84925)
- 管理学(83376)
- 管理学院(82947)
- 研究(75414)
- 中国(61263)
- 京(50759)
- 科学(46906)
- 财(46330)
- 财经(37679)
- 农(37355)
- 中心(36988)
- 业大(36041)
- 所(35947)
- 经(34548)
- 江(34055)
- 研究所(33158)
- 北京(31210)
- 经济学(30809)
- 范(30079)
- 师范(29776)
- 农业(29434)
- 财经大学(28565)
- 院(28229)
- 经济学院(28011)
- 基金
- 项目(172145)
- 科学(137253)
- 基金(127880)
- 研究(123196)
- 家(111800)
- 国家(110941)
- 科学基金(97023)
- 社会(80223)
- 社会科(76074)
- 社会科学(76048)
- 基金项目(68245)
- 省(66007)
- 自然(64344)
- 自然科(62849)
- 自然科学(62836)
- 自然科学基金(61671)
- 划(56517)
- 教育(56435)
- 资助(52102)
- 编号(48681)
- 重点(38915)
- 部(38572)
- 成果(36688)
- 发(36134)
- 创(36082)
- 国家社会(33897)
- 创新(33858)
- 科研(33856)
- 教育部(33275)
- 课题(32703)
共检索到3394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孙华 赵晶
研究目的:以生命周期理论为基础,建立定量评价棕(褐)地再利用环境风险的评价体系与方法,并以无锡市锡山区为例验证其有效性。研究方法:系统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和灰色评价法。研究结果:(1)棕(褐)地再利用全生命周期可划分为确认准备、控制治理、维护监管三大阶段,各阶段包含政策法律风险、经济风险、组织风险、污染风险等8个要素;(2)锡山区棕(褐)地再利用环境风险处于中等水平,由于棕(褐)地的污染性、复杂性,仍应对棕(褐)地环境风险进行必要的控制。研究结论: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灰色评价法对棕(褐)地再利用进行环境风险综合评价具有一定的价值与可操作性。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孙明芳 翁一峰
首先回顾苏南乡村工业的时空演进历程,得出人园发展、融人镇区和留在乡村三种空间分化路径。接着以无锡市锡山区为例,研究乡村工业的社会经济总体特征和三种空间乡村工业的差异及问题。从经济、社会和制度三个层面,剖析乡村工业时空演进的内在机制。最后提出当前乡村工业的引导对策:一是空间差别化引导,进入园区的注重提质增效,融入镇区的甑別保留、搬迁与转型,留在乡村的分期引导和完善制度;二是留村工业多路径转型:大型优质企业集中进园,结含乡村休闲转型发展,结合增减挂钩紧凑发展。
关键词:
乡村工业 时空演进特征 发展对策 苏南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孙华 季余佳 吴群 包军 常欣 陆锦中
研究目的:总结现有耕地毁坏鉴定标准的发展及目前鉴定标准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拟从耕地毁坏动力机制入手,建立完善的耕地毁坏程度鉴定标准和综合鉴定方法,以促进此项制度的规范发展。研究方法:采用文献分析法,总结分析现有的研究成果,为建立耕地毁坏指标体系奠定基础,在耕地毁坏的综合鉴定中采用权重指数和法来鉴定耕地的毁坏程度。研究结果:(1)建立的耕地毁坏鉴定指标体系和多种毁坏类型的综合鉴定方法具有可操作性;(2)无锡市新区硕放街道溇金村的耕地毁坏案例的综合鉴定得分为63.1,属于重度毁坏,较难通过治理措施恢复且恢复耕地的成本较难估量。研究结论:建立的耕地毁坏程度鉴定标准和综合鉴定方法,可以为耕地违法案件查处提供依据;由于已有的案件中多种毁坏类型一般是同时存在的,单项鉴定难以准确地反映耕地毁坏的程度,作者提出了耕地毁坏综合鉴定的方法,可为中国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孙华 季余佳 吴群 包军 常欣 陆锦中
研究目的:总结现有耕地毁坏鉴定标准的发展及目前鉴定标准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拟从耕地毁坏动力机制入手,建立完善的耕地毁坏程度鉴定标准和综合鉴定方法,以促进此项制度的规范发展。研究方法:采用文献分析法,总结分析现有的研究成果,为建立耕地毁坏指标体系奠定基础,在耕地毁坏的综合鉴定中采用权重指数和法来鉴定耕地的毁坏程度。研究结果:(1)建立的耕地毁坏鉴定指标体系和多种毁坏类型的综合鉴定方法具有可操作性;(2)无锡市新区硕放街道溇金村的耕地毁坏案例的综合鉴定得分为63.1,属于重度毁坏,较难通过治理措施恢复且恢复耕地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山 汤君友
伴随着城镇用地空间范围的迅速扩展 ,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人口增长与土地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复杂 ,城市生态环境与人居环境的恶化已经严重地制约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因此 ,合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 ,保护环境 ,维护生态平衡 ,实现生态、经济、社会三者的协调发展是城市发展的目标 ,即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和长远的时间量度内 ,保证城镇在规模扩大、结构优化和功能演进的基础上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此 ,本文在研究城镇用地空间增长和演变过程的基础上 ,就城市空间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了评价。
关键词:
空间扩展 生态环境 综合评价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军营
能源与环境是制约人类发展最关键的两个问题。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是我国大气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在能源动力系统中燃煤发电系统不仅对能源、资源的消耗量较大,对环境的影响也非常严重,燃煤发电是造成温室气体CO2排放的主要来源,是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CO2减排的重点和关键。国际气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曹炳汝 汪逸群 周冲
以无锡市惠山区为研究区,从土地利用承载力和土地利用协调度两方面构建土地利用潜力评价体系,综合评价了其土地利用潜力,研究表明:堰桥街道、前洲街道和玉祁街道为土地利用高潜力区,洛杜街道、前桥街道和阳山镇土地利用潜力适中,长安街道受惠山新城建设影响,土地利用潜力最低。洛社镇、玉祁街道应以农业发展为根基,重点维持耕地占有率,适度挖掘土地利用潜力;阳山镇和钱桥街道应根据园、林特色,走以生态农业为主的土地利用道路;长安、堰桥和钱桥街道应深度挖掘土地利用潜力,打造惠山区的二、三产业和城镇、居民集聚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爱军,谈志浩,陆春锋,张一飞
以江苏省无锡市和泰州市为例,采用人口、经济、社会和居住环境因素因子所构成的综合指数测度城市化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综合指数法不仅能科学准确地测度城市化发展水平,而且可深入细致地揭示城市化所面临的薄弱环节和限制因素,从而明确促进城市化发展应采取的对策和措施。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宋正娜 颜庭干 刘婷 黄涛
区位—分配模型是实现公共服务设施最适配置的有效方法之一。传统的P中值模型以效率作为导向,采用"邻近分配"规则,不考虑设施容量(规模),难以适应城市综合医院供需之间相互作用规律下适度均衡、居民随机概率式选择和区位与规模同步求解的布局要求。本文尝试以P中值模型为基础框架,在对P中值模型来源及其适用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出基于供需双方(居民—综合医院)空间相互作用的重力P中值模型。新模型通过纳入"邻近就医"最大出行成本因子,确保居民至少邻近1所综合医院(保障空间公平);通过追求总加权出行成本最小化,确保设施空间配置效率;通过纳入设施容量规模因子实现设施区位和规模同时求解;通过纳入最小规模因子,保障设施规模效率和服务质量公平。进一步通过无锡市区综合医院空间配置进行实证检验发现:采用新模型优化后,综合医院空间配置更加公平、居民邻近就医更加便捷,且能够实现与社区卫生设施协同布局,使整个医疗设施体系空间布局更加合理。本文构建的新重力P中值模型(模型的变量参数可作适当调整)可用于竞争型公共设施区位决策,为相关设施布局调整或者规划提供决策依据。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岑仪梅 王军武
为有效解决综合管廊PPP项目绩效评价无法同时考虑每个阶段、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需求与工作执行情况等问题,运用霍尔三维结构,从利益相关者角度对其决策阶段、建设阶段、运营移交阶段的绩效评价指标进行识别,建立系统的绩效评价体系,为综合管廊PPP项目绩效评价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波 杨建新 欧阳志云
钢铁行业是重要的温室气体排放行业之一,消减单位钢铁产品碳排放是实现我国2020年碳减排目标的重要保证。除改进钢铁生产工艺外,钢铁工业固废综合利用也是钢铁行业温室气体减排的重要手段和途径。钢渣是钢铁冶炼过程排放的主要固废之一,本文在调研钢渣综合利用途径、工艺及现状的基础上,使用生命周期评价的方法,并结合情景分析手段,通过对4个转炉钢渣内部综合利用方案下GWP(Global Warming Potential)100a影响结果的比较和分析,研究转炉钢渣内部综合利用在消解粗钢产品生命周期碳排放上的作用。结果显示通过对转炉钢渣内部综合利用方式的合理规划,最多可在现有基础上消解粗钢产品温室气体排放量的1...
关键词:
生命周期评价 综合利用 碳减排 钢渣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战金艳 江南 李仁东 鲁奇
20世纪90年代,城市用地扩展是我国区域土地利用演化的主导过程.城市土地利用所引起的地表景观格局的变化又是引起地表各种地理过程变化的主要原因。基于Landsat TM图像解译的土地利用的动态图斑,分析了20年代90年代无锡市土地利用的变化态势。研究表明,土地利用变化主要体现为耕地向林地、水域、建设用地的转移,林地向耕地、建设用地的转移,以及草地、水域向建设用地的转移: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国家颁布的一系列基本农田保护和“退耕还林还草”的政策法规,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大量耕地被建设占用的趋势。土地利用快速变化也导致明显环境效应。主要表现为水环境的恶化和现代“城市病”等方面。因此,加强土地规划管理...
关键词:
城镇化 土地利用变化 环境效应 无锡市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赵艳 濮励杰 张健 朱明 陕永杰 王海燕
城市土地利用系统是一个自然—社会—经济的复合系统,选取反映自然、经济、社会各方面的21项评价指标,构建了以非资源环境合理性指数(NREI)、经济可行性指数(EI)和非社会可接受性指数(NSI)为评价指数的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三角模型,对无锡市区2001—2009年土地持续利用状态及趋势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①三角模型在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方面具有可行性;②无锡市市区土地可持续利用状态由2001年的相对差可持续发展为2009年的强可持续,趋势由一般可持续转变为很强可持续,说明无锡市区土地利用日趋合理。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华文 彭补拙 张燕
研究目的:评估城镇建设用地的经济价值,尤其是景观用地的价值。研究方法:对成本与效益做出界定,对体现存在价值的景观用地采用意愿调查价值评估法(CVM),其余用地用“成本-效益法”评估。研究结果:在现行用地结构中,第三产业占地比例最大,住宅用地次之,具有存在价值的人文景观用地最小;而用地的效益是商业服务业占第一位,交通与住宅用地分居二、三位。研究结论:城镇建设用地中直接经济价值占98%以上,间接价值及非使用价值所占比例很小,这与建设用地特征有密切关系。
关键词:
建设用地 价值评估 无锡市马山区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吴小庆 王亚平 何丽梅 陆根法
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我国重要环境污染源之一,但由于农业面源污染具有分散、面广、周期长、随机性等特点,在评价上存在较大难度。根据生态效率理论,结合农业生产的特点,建立了综合考虑经济效益和环境影响的农业生态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江苏省无锡市为例,选取该市1998~2008年农业生产和面源污染相关数据,运用偏好锥的数据包络分析模型(DEA)对其农业生态效率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显示:1998~2008年,无锡市农业生态效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近三年累计上升幅度达22%。表明近年来无锡市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成效显著,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显著提高。提出的农业生态效率评价体系和方法为进一步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