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101)
- 2023(18376)
- 2022(15790)
- 2021(14918)
- 2020(12424)
- 2019(28299)
- 2018(27740)
- 2017(53432)
- 2016(28883)
- 2015(32414)
- 2014(31448)
- 2013(30420)
- 2012(27678)
- 2011(24773)
- 2010(24628)
- 2009(22660)
- 2008(21947)
- 2007(19192)
- 2006(16793)
- 2005(14399)
- 学科
- 济(108063)
- 经济(107853)
- 管理(89652)
- 业(83029)
- 企(72131)
- 企业(72131)
- 方法(50594)
- 数学(42781)
- 数学方法(42180)
- 财(32325)
- 中国(30418)
- 农(29314)
- 业经(26647)
- 制(24457)
- 学(22830)
- 技术(21623)
- 地方(21176)
- 理论(20332)
- 务(19942)
- 财务(19859)
- 财务管理(19816)
- 农业(19134)
- 企业财务(18836)
- 和(18618)
- 贸(17985)
- 贸易(17974)
- 银(17479)
- 易(17454)
- 银行(17432)
- 体(17122)
- 机构
- 大学(395481)
- 学院(393018)
- 管理(158498)
- 济(155584)
- 经济(152245)
- 理学(137946)
- 理学院(136456)
- 管理学(133983)
- 管理学院(133248)
- 研究(127119)
- 中国(94593)
- 京(82543)
- 科学(77204)
- 财(75128)
- 所(61176)
- 财经(59552)
- 中心(58437)
- 农(58392)
- 业大(56932)
- 江(56850)
- 研究所(55534)
- 经(54233)
- 范(51786)
- 北京(51529)
- 师范(51322)
- 经济学(47385)
- 院(46865)
- 州(45777)
- 农业(45346)
- 财经大学(44600)
- 基金
- 项目(274837)
- 科学(218018)
- 研究(203557)
- 基金(200669)
- 家(173787)
- 国家(172295)
- 科学基金(149682)
- 社会(130752)
- 社会科(123353)
- 社会科学(123319)
- 省(107245)
- 基金项目(106220)
- 自然(96020)
- 教育(94645)
- 自然科(93810)
- 自然科学(93790)
- 自然科学基金(92113)
- 划(89874)
- 编号(82585)
- 资助(80919)
- 成果(67148)
- 重点(61319)
- 部(60992)
- 创(60156)
- 发(57407)
- 课题(56796)
- 创新(55621)
- 国家社会(53875)
- 制(53579)
- 教育部(53098)
- 期刊
- 济(167300)
- 经济(167300)
- 研究(115719)
- 中国(77566)
- 学报(60617)
- 管理(59703)
- 财(59362)
- 科学(56492)
- 农(53022)
- 教育(47745)
- 大学(47520)
- 学学(44558)
- 农业(36371)
- 技术(35121)
- 融(32630)
- 金融(32630)
- 财经(29338)
- 业经(27290)
- 经济研究(26580)
- 经(25082)
- 问题(21319)
- 科技(20050)
- 图书(19901)
- 版(19038)
- 业(18608)
- 技术经济(18516)
- 理论(18504)
- 现代(17121)
- 实践(16818)
- 践(16818)
共检索到5702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晓燕
新时代呼唤社会治理创新的新格局。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伴随社会治理工作的全面推进,地方社会治理创新动力减小,社会治理创新的有效性和持续性不足,"碎片化创新""趋同式创新"等问题日益凸现,囿于困境中的社会治理创新急需学者的关注和基于问题导向的研究。利用生命周期理论与制度变迁理论,以地方政府创新为中间变量研究社会治理创新,具有一定的逻辑自洽性。因此,重构地方社会治理创新的路径,可以从强化政府的创新本领(强制性制度变迁)和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诱致性制度变迁)两个维度来推进。G区社区营造创新是社会治理创新的典型案例,通过剖析G区社区营造,可以由小及大,帮助我们再次审视社会治理创新逻辑。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范洁
创新生态系统的本质是具有一定联系的创新主体及其支持环境,借助于特定机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进而实现能量循环及知识、信息流动。其历经形成、发育、成长、成熟四个阶段,且依此为基础分化为三种不同的演化路径,并通过硅谷创新生态系统生命周期的演化进行诠释。中国在培育与发展创新生态系统的过程中,不仅应关注创新生态系统的个别组成要素,而且要重视创新生态系统构成要素的整体性,更应抓住创新生态系统生命周期演化的内在异质性和影响根源,且在实践推进过程中还要具有优良的战略规划和政策体系。在充分考虑中国特定制度、文化、经济等情景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范洁
创新生态系统的本质是具有一定联系的创新主体及其支持环境,借助于特定机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进而实现能量循环及知识、信息流动。其历经形成、发育、成长、成熟四个阶段,且依此为基础分化为三种不同的演化路径,并通过硅谷创新生态系统生命周期的演化进行诠释。中国在培育与发展创新生态系统的过程中,不仅应关注创新生态系统的个别组成要素,而且要重视创新生态系统构成要素的整体性,更应抓住创新生态系统生命周期演化的内在异质性和影响根源,且在实践推进过程中还要具有优良的战略规划和政策体系。在充分考虑中国特定制度、文化、经济等情景因素的基础上,积极吸收硅谷创新生态系统生命周期演化发展的经验,在不同的演化发展阶段采取不同的策略重点,系统考虑,有序推进。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唐滢 陈绍军
揭示易地搬迁社区全生命周期演化的实践逻辑有助于从理论上回答后续扶持的政策范畴、价值导向及行动边界等一系列现实问题。借鉴奥田道大地域社会理论视角及其地域社会构造模式动态变迁分析框架,从地域格差与空间变迁、地域生活与要素配置、地域治理与主体重塑、地域秩序与制度融合四个维度,构建易地搬迁社区全生命周期演化的核心议题与分析框架,并将其划分为搬迁动员、稳定脱贫、主体发展和融合共享四个阶段,系统阐释它们在空间联动、要素整合、扶持机制、主体重塑、制度变迁等实践导向上的扶持政策瞄准和阶段演化趋势。易地搬迁社区全生命周期秩序演化的多元动力机制及多样推进模式,使其地域格差演进、地域生活营造、地域治理重建、地域秩序整合的实践过程呈现演化周期性、空间联动性、治理互嵌性、融合梯度性。新时期城乡融合发展进程中易地搬迁社区后续扶持应当围绕贫困治理逻辑转换、可持续生计能力建设及主体性融合发展,突出能力建设和长效机制;同时,回归现代地域社会的共同体本位,强化治理能力扶持和后续扶持阶段的常态化治理体系建设。
关键词:
易地搬迁社区 全生命周期 秩序变迁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唐滢 陈绍军
揭示易地搬迁社区全生命周期演化的实践逻辑有助于从理论上回答后续扶持的政策范畴、价值导向及行动边界等一系列现实问题。借鉴奥田道大地域社会理论视角及其地域社会构造模式动态变迁分析框架,从地域格差与空间变迁、地域生活与要素配置、地域治理与主体重塑、地域秩序与制度融合四个维度,构建易地搬迁社区全生命周期演化的核心议题与分析框架,并将其划分为搬迁动员、稳定脱贫、主体发展和融合共享四个阶段,系统阐释它们在空间联动、要素整合、扶持机制、主体重塑、制度变迁等实践导向上的扶持政策瞄准和阶段演化趋势。易地搬迁社区全生命周期秩序演化的多元动力机制及多样推进模式,使其地域格差演进、地域生活营造、地域治理重建、地域秩序整合的实践过程呈现演化周期性、空间联动性、治理互嵌性、融合梯度性。新时期城乡融合发展进程中易地搬迁社区后续扶持应当围绕贫困治理逻辑转换、可持续生计能力建设及主体性融合发展,突出能力建设和长效机制;同时,回归现代地域社会的共同体本位,强化治理能力扶持和后续扶持阶段的常态化治理体系建设。
关键词:
易地搬迁社区 全生命周期 秩序变迁
[期刊] 情报杂志
[作者]
何彦东 范伟 於锦 王毅 于行洲
[目的/意义]专利生命周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技术生命的发展趋势,通过反映专利生命周期的参数判断技术创新的发展阶段,可以为更好的判断技术发展趋势提供指导和帮助,同时结合具体专利技术更新以及专利分析可以探寻核心专利。[方法/过程]基于对专利生命周期的分析,研究技术创新信息。从选定技术领域出发,分析平均专利生命周期、专利无效系数,并结合对专利申请量的时间序列以及专利被引用数的分析,建立基于专利生命周期的技术创新评价体系。[结果/结论]获取本领域技术的生命周期、新旧技术的更替信息以及主要专利技术,从宏观、介观和微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王雅芬
产业集群是当今产业组织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开展技术创新活动的重要组织形式。本文在回顾生命周期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产业集群的不同发展阶段分别研究了技术创新的特征,分析了我国目前产业集群技术创新的发展困境及其制约因素,并从政府、中介机构、集群企业三个层面上探讨了提升我国产业集群技术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产业集群 生命周期 技术创新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黄悦胜 韩小念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丽洲 丁长青
文章通过产业集群技术创新活动灵活性和约束性的分析,指出产业集群技术创新能力的发展具有周期性,并针对产业集群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障碍,从生命周期的视角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
产业集群 技术创新能力 生命周期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李昕 文桂江
技术创新是现代企业提升竞争力的有效路径,但是目前由于缺乏有效的技术创新成本管理导致技术创新行为的成果转化效率较低。文章通过引入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将技术创新生命周期分为决策、研发、制造、成果商业化以及维护五个阶段,并依据技术创新成本构成的不同分为企业成本、消费者成本与环境成本。同时,通过对技术创新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不同成本进行分解和重新归集,认为应抓住技术创新生命周期各个阶段成本特点的不同而实施不同的成本管理方式,并构建产品成本责任理念,实现企业技术创新成本控制的全员参与。
关键词:
技术创新 产品生命周期 成本管理
[期刊] 预测
[作者]
李明惠 雷良海 孙爱香
国内外学者对产业集群自主创新动力机制多从静态的角度进行研究,缺乏从动态的角度研究。本文首先提出三维度的产业集群自主创新动力机制模型,通过分析产业集群生命周期4个阶段的一般特征,提出产业集群在各阶段进行自主创新的动力机制;并以青岛家电产业集群为典型的成功案例,探析生命周期各阶段产业集群自主创新可供借鉴的成功经验或规律,指出存在问题和相应提升对策。
关键词:
产业集群 自主创新 生命周期 青岛家电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姚从容 周彩云
为了从源头上防治污染,促进环境治理方式由"末端治理"向"污染预防"转变,制度创新成为关键。基于电子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的有限产权交易制度,是从电子产品设计开始激励生产者充分考虑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承担产品的设计、生产、回收处置及再循环责任。通过重新安排产权结构,鼓励生产者在产品设计开发阶段就关注产品的末端处置问题,真正实现产品的生命周期管理。与传统的完整产权交易相比,有限产权交易能够更有助于解决外部性内在化问题,从而在一定范围内避免市场失灵,获得更好的产权绩效、市场绩效与环境绩效。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雪 何玉成
文章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深入探讨了新创企业创建期及成长期决策逻辑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并构建了理论模型。对251家新创企业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因果逻辑与效果逻辑均有助于提升新创企业绩效,但是决策逻辑的有效性会随着新创企业所处生命周期的变化而改变。在创建期,效果逻辑各维度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因果逻辑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并不显著;在成长期,因果逻辑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效果逻辑的试验原则与可承受损失原则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并不显著,先前承诺原则与柔性原则对企业绩效仍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雪 何玉成
文章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深入探讨了新创企业创建期及成长期决策逻辑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并构建了理论模型。对251家新创企业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因果逻辑与效果逻辑均有助于提升新创企业绩效,但是决策逻辑的有效性会随着新创企业所处生命周期的变化而改变。在创建期,效果逻辑各维度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因果逻辑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并不显著;在成长期,因果逻辑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效果逻辑的试验原则与可承受损失原则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并不显著,先前承诺原则与柔性原则对企业绩效仍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