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506)
- 2023(9686)
- 2022(7917)
- 2021(7672)
- 2020(6522)
- 2019(15010)
- 2018(15100)
- 2017(28892)
- 2016(15686)
- 2015(18079)
- 2014(17713)
- 2013(16247)
- 2012(14303)
- 2011(12486)
- 2010(12291)
- 2009(10760)
- 2008(10177)
- 2007(8788)
- 2006(7073)
- 2005(5682)
- 学科
- 济(58075)
- 经济(58019)
- 管理(44749)
- 业(41160)
- 企(34821)
- 企业(34821)
- 方法(32806)
- 数学(29576)
- 数学方法(28972)
- 农(15337)
- 中国(14912)
- 财(14418)
- 业经(12811)
- 理论(11873)
- 农业(10253)
- 务(9667)
- 技术(9665)
- 财务(9610)
- 财务管理(9582)
- 地方(9554)
- 贸(9355)
- 贸易(9350)
- 学(9342)
- 和(9213)
- 易(9095)
- 企业财务(9051)
- 制(8919)
- 教学(8452)
- 教育(8324)
- 环境(7947)
- 机构
- 大学(202814)
- 学院(202750)
- 管理(83227)
- 济(78396)
- 经济(76831)
- 理学(73376)
- 理学院(72707)
- 管理学(71043)
- 管理学院(70678)
- 研究(55888)
- 中国(41347)
- 京(40168)
- 财(35205)
- 科学(33744)
- 业大(29172)
- 财经(28943)
- 江(28392)
- 中心(27765)
- 范(27002)
- 农(26786)
- 师范(26761)
- 经(26512)
- 所(24595)
- 经济学(24081)
- 北京(24051)
- 州(22882)
- 技术(22740)
- 研究所(22691)
- 财经大学(21908)
- 经济学院(21905)
- 基金
- 项目(146518)
- 科学(117257)
- 研究(110375)
- 基金(106167)
- 家(90626)
- 国家(89877)
- 科学基金(80037)
- 社会(69764)
- 社会科(66247)
- 社会科学(66229)
- 省(58735)
- 基金项目(56151)
- 教育(54624)
- 自然(51799)
- 自然科(50702)
- 自然科学(50693)
- 自然科学基金(49744)
- 划(48681)
- 编号(46384)
- 资助(43343)
- 成果(36648)
- 重点(32612)
- 部(32603)
- 创(31815)
- 课题(31461)
- 发(30449)
- 创新(29552)
- 大学(29017)
- 教育部(29014)
- 项目编号(28996)
共检索到2755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胡凯 蒋阳飞
信息化网络化社会的来临,给学校德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近年来,以人本主义和建构主义教育理论为基础而形成的"生命关怀"的德育观,为学校德育注入了新的活力。"生命关怀"的教育观从人本出发,在充分尊重人性的前提下,以"帮助每一个人最完整实现给自己的生命赋予意义的权利"为教育目的,"生命关怀"的德育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梅萍
人不仅是实体的存在,更是意义的存在。面对传统文化所建构的意义世界的解体,面对瞬息万变及复杂多样的现代生活,不少人逐渐丧失了支撑其生命活动的价值资源和意义归宿,产生了身心分离的碎片感、疲惫感、宿命感和无助感。要走出这种困境,德育工作必须改变“纯工具化”理性,赋予更多的人文关怀,包括对生命情感的关怀、对终极信仰的关怀、对社会责任感的关怀和对苦难与死亡意义的关怀,引导人们超越自身的有限性和现实的物质纷扰,追求生命的永恒价值。
关键词:
德育 生命的意义 社会责任感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吴燕丹 黄汉升
全球普遍重视人权的呼声使大学中特殊需要学生的数量逐年增加,调查与资料分析结果表明,目前我国大学特殊需要学生的体育教育存在诸多问题,现行的三种模式并不能真正实现帮助每一个学生发展的体育教育目标。指出特殊体育教育的发展,应在重视对个体生命关怀的前提下,从政策法规、课程设计、援助系统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改革。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闫军秀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这一教育主题已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但实施和推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教育模式的理论依据尚欠缺,仍需要深入研究。文章以新时期构建和谐社会核心价值理论为指导思想,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出发,积极探索现存问题,并对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模式进行了探索,为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人文关怀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王玮
回归生活世界是当前德育改革的必然趋势。立足美学视域研究德育实效性问题,分析美学精神与生活德育的内在联系,确立美学切入德育有效性的视角和依据。应立足现实生活,追求至真至善的德育目标;摈弃教育的功利性,倡导个性张扬的施教原则;关怀道德幸福,提升自由至境的寻美内容;强化情感的助推效应,激发受教育者的情感体验,从而构建生活德育新的审美模式。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陈怡 秦霞
在现行的德育模式中,单一的知性德育模式遮蔽了德育自身所内蕴的人文关怀价值,使得个体与生活世界疏离;简单提倡体验式德育又具有浓厚的形而上学色彩,此种非现实的摆脱德育政治影响和价值观的尝试,缺乏在教育过程中的知识性价值目标引导。本文尝试阐明一种知性-体验式德育模式,这种德育模式突破了德育内容单一化和缺乏价值目标引导的问题,是知性德育与体验德育优势的生态性地融通。这种德育模式主张,知性应该作为德育的基础,体验则是德育的核心内容,通过内容的选择、手段的安排、目标的设计,实现德育体验与知识、价值、情感、信念的融通。
关键词:
德育 德育模式 知性-体验式德育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周娟
旨在探讨生命化德育视野下高职院校德育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提出生命化德育引领下德育课堂教学模式应采用体验式教学方式,教学内容设置应遵循德育立足生命关怀、为学生生命发展阶段性课题服务、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服务的原则,突出生命教育、入学适应教育、爱的学习与成长、职业生涯规划辅导、职业素养教育等教学专题。
关键词:
高职院校 生命化德育 教学模式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韩玉 易连云
意义教育与道德教育的断裂引发大学德育与生命的摩擦。基于对生命的关怀,大学德育依据道德践履与意义世界建构的关系,从大学生的精神需要出发,通过整合德育课程、道德体悟教育吁请意义和道德与生命相遇,和谐德育促进了生命的充盈。
关键词:
德育 道德 意义 相遇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田鹏 落巨福
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的核心是实现设备管理系统化、规范化和信息化的动态管理过程。以充分发挥使用效益为目标,在明确设备管理主体的基础上,将设备管理过程规范为申请立项、论证审批、招标采购、验收上账、使用维修、效益考核、调剂调拨和报废处置共8个环节,40个节点,提取9项主要指标形成标准信息,并通过完善管理制度和加强信息化建设,构建了切合实际的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
关键词:
仪器设备 全生命周期 流程管理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沈革武
整合创新是现代德育发展的趋势。文章从多维度探讨了高校德育、心理教育、职业教育的整合路径,在德育生态范畴内尝试构建一种高校德育"生态链",以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
高校德育 维度整合模式 生态链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刘刚
多校区办学使高校学生社团出现主导型、均衡型和独立型等几种运行模式,尤其是在校区规模、距离、学科差异条件下,德育工作需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建立相适应的德育机制,多指导教师方式以及学生社团"核心价值—职业道德"德育体系,健全德育工作指标。充分利用新兴手段,在多校区办学条件下积极开展高校的德育工作。
关键词:
多校区 学生社团 运行模式 德育机制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曹瑞 杨红 张桂芝
高职院校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实施人文关怀是新时期、新形势下的新要求,教育工作者要认清实施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当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工作应树立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从目标建构、模式运作等方面来实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思想政治教育 人文关怀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冯立超 刘国亮 张汇川
高校科协联盟对于高校科协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对高校科协联盟的概念与基本属性进行界定,并从组织结构与组织形态两个方面对高校科协联盟的组织模式进行分析,然后基于生命周期理论指出不同阶段内由于组织目标及实际情况的变化,高校科协联盟的组织模式选择发生的变化。最后对湖北省高校科协工作研究会、陕西省高校科协联合会、江苏省高校科协三个案例进行对比分析,对于其他省市组建高校科协联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高校科协联盟 组织模式 生命周期理论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简华春
高校德育模式面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完善以及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的时代际遇。积极探寻创新理路,促进其由以往经验型、工具性、单向式向现代民主、平等、参与式转变,以提高德育实效性,确保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以及高校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和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高校德育模式 创新理路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韩美兰 吴俊清
新时期我国高校德育,应该是主体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模式应以学生为德育主体,在德育目标上突出学生主体发展,在德育内容上以满足学生主体需要为核心,在德育方式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和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
关键词:
高校德育 主体 教育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