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191)
2023(16208)
2022(13830)
2021(12839)
2020(10720)
2019(24353)
2018(24162)
2017(46349)
2016(25170)
2015(27993)
2014(27689)
2013(26770)
2012(24636)
2011(21837)
2010(21903)
2009(19946)
2008(19291)
2007(16985)
2006(14703)
2005(12912)
作者
(68343)
(57131)
(56410)
(53970)
(36451)
(27209)
(25946)
(22214)
(21817)
(20360)
(19501)
(19173)
(18151)
(17761)
(17631)
(17541)
(16934)
(16778)
(16378)
(16229)
(13828)
(13819)
(13765)
(13140)
(12843)
(12634)
(12477)
(12372)
(11322)
(11270)
学科
(96169)
经济(96049)
管理(75106)
(70577)
(57209)
企业(57209)
方法(40977)
数学(36016)
数学方法(35472)
中国(29619)
(28314)
(27898)
地方(22503)
(22279)
业经(21456)
(19063)
银行(19041)
农业(18297)
(18241)
(18202)
财务(18179)
(18137)
财务管理(18137)
环境(17538)
企业财务(17157)
(17053)
金融(17045)
(16674)
贸易(16664)
理论(16531)
机构
学院(338653)
大学(335187)
(135990)
管理(133453)
经济(132823)
理学(113834)
理学院(112589)
研究(111888)
管理学(110642)
管理学院(109990)
中国(89457)
(70816)
(67292)
科学(66942)
(53898)
中心(53672)
财经(52465)
(51996)
(51874)
研究所(48748)
(47698)
业大(47689)
(44761)
师范(44310)
北京(43950)
(42073)
(41133)
经济学(40493)
农业(40356)
财经大学(38958)
基金
项目(231117)
科学(183350)
研究(171933)
基金(167359)
(144810)
国家(143567)
科学基金(124858)
社会(109119)
社会科(103266)
社会科学(103239)
(90800)
基金项目(88668)
自然(80678)
教育(79164)
自然科(78774)
自然科学(78756)
自然科学基金(77296)
(76366)
编号(70451)
资助(67829)
成果(56591)
重点(51917)
(50866)
(49994)
课题(48990)
(47938)
创新(44771)
国家社会(44765)
教育部(43929)
科研(43886)
期刊
(150626)
经济(150626)
研究(101338)
中国(66627)
(53115)
管理(48919)
学报(47225)
(46426)
科学(45828)
(37750)
金融(37750)
大学(37203)
教育(36819)
学学(35170)
农业(31544)
技术(30996)
业经(25190)
财经(24948)
经济研究(23382)
(21377)
问题(20706)
(16728)
资源(15877)
现代(15732)
技术经济(15680)
理论(15674)
(15640)
统计(15102)
财会(15075)
(15016)
共检索到5066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梁发超  胡其玉  起晓星  
基于"生命共同体"理念开展景观生态风险评价及管控策略研究是推动城市群高质量绿色发展的关键举措。以此理念为指导,从"地形山势—河湖水体—土壤环境—人类活动—景观结构"5个维度构建城市群景观生态风险评价体系,以成渝城市群为典型案例区,诊断其生命共同体健康状态;进一步耦合景观生态安全格局和电路理论,提出成渝城市群景观格局网络化管控策略。结果表明:研究区生境质量指数均值为0.94,66.85%区域景观生态风险处于中低水平,总体生态环境较好,但也存在风险高低区交错现象;识别出生态源地111 461.62 km2,约占总面积46.54%,划分生态阻滞区、生态过渡区、生态缓冲区,占总面积比例分别为25.61%、14.65%、13.20%;构建"76+8"廊道系统,长约5 046.19 km,确定316处生态节点,构筑管控景观生态风险的绿色网络体系,维持成渝城市群景观生态系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解佳龙   王梦兰  
创新共同体作为促进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有效途径,已成为城市群型自创区引领区域均衡发展和跨界协同创新的重要模式,其建构基础决定着自创区的创新路径选择与突破重点。结合城市群型自创区创新共同体的基本内涵与运行结构,设计涵盖自主创新力、协同配置力、效益贡献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四力”评价体系,运用全局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我国8个城市群型自创区41个核心园区的“四力”耦合协调水平。结果表明:核心园区“四力”耦合协调水平整体呈结构稳定的偏态分布,板块间差异显著且趋势向好;自创区“四力”两极分化且优势各异。随后基于Dagum基尼系数揭示创新共同体建构基础的组内和组间差异,并对差异性溯源分析。组内差异显示:覆盖核心园区越多,协同创新难度越大;核心园区非均衡异化,差异性变动反差明显。组间差异显示:创新共同体建构基础表现出奋力争先、震荡纠缠、低速稳健、成长禁锢4种类型。基于此,从创新动力、协同配置、效益输出、国际竞争等方面提出创新共同体建构策略,以期为打造高质量紧密型创新生态圈提供参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肖义  黄寰  邓欣昊  
在深入分析区域生态系统演变和评价的基础上,构建区域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通过对生态弹性力、支撑力、压力和生态承载力的研究,分析成渝城市群2006—2015年生态承载力的空间差异演变。研究结果表明:生态承载力在空间上呈现地区差异的随机分布特征,生态支撑力对生态承载力具有主导影响,生态承载力总体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生态资源禀赋、生态环境治理、经济发展水平是导致空间差异的重要因素。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辛顺杰  连华  梁浩东  肖凯文  李若飏  
甘南洮河流域作为青藏高原主体功能区的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精准识别其生态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修复策略,是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基于野外调研和相关资料,本研究对甘南洮河流域现存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了识别与诊断,并对其生态问题成因进行剖析,进而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修复措施。研究显示,水土流失、矿山环境破坏、草地退化沙化、湿地萎缩、森林资源破坏以及耕地质量较低等是甘南洮河流域目前主要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其中,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早期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水土流失和矿山环境破坏成为该流域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针对这些主要问题,基于“修山扩林、调田节水、护草固沙、育林补水、治湖保水”并重的一体化生态修复思路,划分了5个生态修复单元,确立了4种生态修复模式,即自然恢复、保护保育、辅助再生、生态重塑。同时,结合生态保护与修复的重点布设工程,提出了以水源涵养为核心的区域生态保护与修复策略。该研究可为甘南洮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修复提供借鉴与参考,旨在推动甘南州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的有效实施。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卫权  杨振华  苏维词  李科  
以岩溶地区典型流域——赤水河流域为研究对象,以2000、2005、2008、2013年4期遥感数据为基础,结合Arc Map的空间分析功能,对流域景观格局演变过程进行分析,构建流域生态风险评价体系与管控措施。研究表明:2000~2013年赤水河流域无风险区、潜在风险区、轻度风险区分别由1.66、2.95、75.41 km~2上升至5.63、21.81、115.45 km~2,而中度、重度风险区却分别下降了35.6和40.27 km~2;历年生态风险演变格局为以城乡建设用地为中心,生态风险由轻度、中度、重度向潜在或无风险区过渡,轻度、中度、重度主要以点状扩散或增加,潜在及无风险区则连片分布于农田区和山地丘陵区;基于不同生态风险区的风险源管控对策,对建立流域生态风险预警机制、降低流域生态环境风险、维护流域生态服务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华黛梅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我国推动全球能源转型治理的理论基础。我国能源转型话语权提升面临来自外部的多维度风险。提高我国能源转型话语权,需要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指引下,促进文化交流,提升理念认同;依托“一带一路”开展国际合作,推动构建国际能源治理体系;通过媒体平台广泛传播我国能源转型治理方案与成效,提升我国国际形象。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黄晓杰   丁金华   汪大庆  
【目的】研究快速城镇化建设背景下,苏南水网地区绿色空间面临景观破碎化、生境质量下降等问题及其引起的景观生态风险。【方法】以江苏省昆山市为研究对象,选取2000、2010、2020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运用景观格局指数构建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模型,分析2000—2020年昆山市绿色空间景观生态风险时空演变特征,依据景观生态风险等级转移变化特征划定绿色空间管控分区。【结果】(1)2000—2020年,昆山市绿色空间总面积呈持续缩减态势,其中耕地面积下降明显,共减少20 203.11 hm2,占比下降21.70%;水域面积先小幅增加后持续减少,总体上减少3 813.66 hm2;林地和草地面积占比较小,维持相对平稳。绿色空间用地类型间面积转移矩阵主要表现为耕地转向建设用地,反映出绿色空间受人工建设干扰程度不断增强。(2)研究期间景观生态风险分布发生一定变化,主要表现为低风险等级向更高一级转变。高、较高风险区面积占比分别增加了8.10%、6.61%,较低、低风险区面积占比分别缩减了8.25%和9.73%。(3)依据景观生态风险等级转移变化特征将研究区划分为重点修复区、协调缓冲区和优化利用区3类管控分区。【结论】研究期间昆山市绿色空间景观生态风险总体呈上升趋势,绿色空间用地类型转变与景观生态风险具有关联性,反映出绿色空间在人为建设活动扰动下生态压力不断增加。基于风险时空演变特征提出绿色空间分区调控策略。图4表5参28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李月起  
新时代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城市群是区域协调发展的主要载体,必须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成渝城市群(经济区)快速发展并日趋成熟,成为我国重点培育的城市群之一,但其一体化发展程度还有待提升,城市间的竞争大于合作,在响应新发展理念、落实发展规划等方面仍大有作为。因此,成渝城市群应通过共立决心、共建机制、共筑内涵、共赢合作实现共生发展,以有效提升内生发展能力和发展质量。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要武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教育资源的整合利用为新时代教育使命之下"为求发展而开展的社区教育"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支持。"学习在线"共同体解决了学习资源不均、学习成本较高、学习时空局限以及学习需求多样等社区教育发展的瓶颈,尽管"学习在线"共同体存在着人文关怀缺失和温暖情感的缺乏,但作为社区学习共同体的有益补充,构建"学习在线"学习共同体势在必行。"学习在线"共同体的构建有"自主创建"和"多元构筑"两大策略。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李甜  黄乃祝  
传统班级科层制模式存在着权威、等级等观念,不利于社会公正目标的实现,因此,以关爱、平等、价值共享为基础的班级共同体模式真正体现了社会公正,必然成为新型的班级组织模式。这种班级共同体模式的构建主要策略有:"替代父母"的教师角色策略,合作性的教师课堂教学策略,异质编制班级策略,促进学习和社会公正的学校文化策略等。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罗正媛  赵世秀  
提高居民消费,扩大有效需求,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本文以成渝城市群为例,分析城市人口密度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发现城市人口密度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是“U”型关系,城市人口密度取对数后阈值为5.1621,即城市人口密度只有超过阈值,才会显著促进居民消费,说明城市人口过多,不是影响我国居民消费不足的原因,而是城市人口密度仍然不够高。作用路径分析发现,城市人口密度上升,会提高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时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从而提高居民消费水平。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黄寰  肖义  王洪锦  
在深入分析区域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复合系统的基础上,通过构建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熵权TOPSIS模型对成渝城市群2006~2015年复合生态系统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成渝城市群16市复合生态位地区差异较大,呈现以成都和重庆为两极的"双核联动"区域特点。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法计算,经济生态位与社会生态位关联度为0.992,表明二者基本保持同步发展。经济生态位与环境生态位关联度为-0.931,二者呈负相关关系。资源生态位子系统总体呈"W"型曲线。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景刚  何春阳  李晓兵  
有效、合理地评估快速城市化过程中自然/半自然景观的生态风险,对于优化城市土地利用格局、降低和防范城市生态环境风险,非常必要。论文在利用遥感和G IS技术测量北京1991~2004年景观变化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多因素景观空间生态风险评价模型,并以此对北京地区1991~2004年快速城市扩展过程中的自然/半自然景观的空间生态风险水平进行了评估分析。具体结论为:①伴随着快速城市化过程,1991~2004年北京景观变化的主要特征为人工建筑景观持续增加以及耕地景观大量减少;同时,山区林地景观增加也比较明显。②研究区自然/半自然景观的生态风险水平总体表现出上升的趋势。其中,山区自然景观空间生态风险水平要明...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婉莹  刘艳芳  刘耀林  安子豪  银超慧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空气污染问题已成为中国最主要城市问题之一,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当前微观尺度下空气监测点周围景观格局对PM2.5浓度影响的研究较少,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选取地形、污染源、人口、道路交通、土地利用与城市景观格局6大类预测变量,其中城市景观格局选取边缘密度、连续度、形状指数、斑块平均面积、蔓延度、均匀度指数7个景观指数,运用逐步线性回归模型,探究城市景观格局对PM2.5浓度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所选取的土地景观格局指数可以解释研究区PM2.5浓度的73.2%的变异,模型拟合较好;(2)影响PM2.5浓度的土地利用类型包括建设用地、林地、草地与水体。微观尺度下城市各类型景观格局中连续度和形状指数对PM2.5影响显著,建设用地连续度越高,分布越集聚,PM2.5浓度越高;水体形状指数越小,形状越简单规则,越易降低PM2.5浓度;(3)城市整体景观格局中,景观聚集程度与景观多样性等因素对PM2.5浓度产生重要影响。减少景观内各类型斑块的离散分布,使各景观类型均匀分布于整体景观内,有助于降低PM2.5浓度。研究结果可为未来大气防治与城市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吴浪  周廷刚  温莉  刘晓璐  朱晓波  
采用1998~2013年卫星遥感影像反演的PM2. 5全球高精度产品数据集,结合GIS空间分析、地理加权回归(GWR)以及地理探测器等方法,系统地分析了成渝城市群城市化与PM2. 5分布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 1998~2013年成渝城市群城市化速度较快,城市区域的PM2. 5均值明显高于非城市区域,说明城市化对PM2. 5具有一定的影响;(2)近16 a PM2. 5重心与城市重心整体上都向东南方向移动,且两者每年在经度上的波动方向基本相反;(3)夜间灯光数据与PM2. 5在空间分布上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且1998~2013年两者的GWR全局R~2在0. 86~0. 95之间,相关性显著,研究区内城市化和人类活动对PM2. 5的分布具有明显影响;(4)地理探测分析表明不同城市化因子对PM2. 5影响差异显著,从2006到2013年城区人口密度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逐渐成为成渝城市群PM2. 5分布的主要影响因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