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474)
2023(13262)
2022(10987)
2021(10608)
2020(8932)
2019(20384)
2018(19930)
2017(38316)
2016(20357)
2015(22990)
2014(22363)
2013(22248)
2012(20233)
2011(18400)
2010(17937)
2009(16397)
2008(15801)
2007(13626)
2006(11823)
2005(10290)
作者
(56239)
(47917)
(47163)
(45087)
(29684)
(22747)
(21164)
(18715)
(18137)
(16371)
(16365)
(15958)
(14875)
(14726)
(14598)
(14501)
(13966)
(13728)
(13617)
(13523)
(11891)
(11579)
(11493)
(10891)
(10869)
(10684)
(10269)
(10100)
(9504)
(9424)
学科
(88156)
经济(88044)
(61405)
管理(53034)
(47657)
方法(38859)
(38735)
企业(38735)
数学(35697)
数学方法(35303)
农业(31408)
中国(24753)
业经(21214)
(20856)
(17917)
(17449)
贸易(17441)
(17134)
(16151)
地方(14545)
(13362)
(13172)
环境(13007)
(12912)
银行(12887)
(12409)
(12107)
金融(12106)
技术(12065)
(11956)
机构
学院(285190)
大学(283272)
(128689)
经济(126574)
管理(111323)
研究(100224)
理学(97133)
理学院(96133)
管理学(94603)
管理学院(94084)
中国(79278)
(63426)
科学(59760)
(58967)
(54804)
(49626)
农业(48785)
中心(47125)
业大(46999)
研究所(45549)
财经(44301)
(40896)
经济学(40374)
(40033)
北京(36627)
经济学院(36491)
(35898)
(35316)
师范(34970)
财经大学(32919)
基金
项目(200929)
科学(160398)
基金(150861)
研究(146030)
(133057)
国家(131998)
科学基金(113089)
社会(96526)
社会科(91321)
社会科学(91300)
基金项目(79723)
(75183)
自然(72586)
自然科(70919)
自然科学(70902)
自然科学基金(69615)
教育(64757)
(64421)
资助(60851)
编号(57488)
(46477)
重点(45625)
成果(44243)
(44077)
国家社会(41877)
(41850)
教育部(39459)
创新(39362)
科研(38984)
(38515)
期刊
(137735)
经济(137735)
研究(80663)
(64495)
中国(54037)
农业(44308)
学报(44180)
科学(43503)
(40913)
管理(36757)
大学(34743)
学学(33292)
(27049)
金融(27049)
业经(26756)
技术(23522)
(22337)
财经(21627)
经济研究(21011)
教育(20914)
问题(19631)
(18653)
世界(16982)
资源(16208)
(14794)
(14404)
农村(14364)
(14364)
农业经济(14120)
技术经济(13909)
共检索到4143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成武  李秀彬  
以价值形态的农作物种植成本为表征指标,对我国1980—2002年农地利用集约度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年际间、不同种植业之间与不同区域之间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①近20多年来,我国农地利用的集约度不断提高,但在1985—1986年、1993—1994年与1998—2002年,农地利用的集约度出现过三次明显的下降;②我国农地利用主要以物质成本投入为主;物质成本投入相对稳定,而劳力成本的投入变化较大,其变化同总成本变化同步;③不同种植业生产的集约度有一定差异,但在总的时序变化规律上差异不明显;④不同区域之间农地利用集约度的变化特征差异显著。低收入地区农地利用集约度的提高幅度比高收入地区大;高收入地区集约度...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波  张俊飚  
农地利用变化既是重要的碳源,同时也是最主要的碳汇。碳效应测算分析表明,1993—2008年我国农地利用碳排放总量、强度年均分别增长4.08%、2.38%;化肥、农药、农膜、农用柴油、灌溉、翻耕等所产生的碳排放量年均分别递增3.45%、4.65%、7.20%、4.77%、1.22%、0.38%。2000—2008年林地碳汇量增长3.19%,而草地碳汇则呈现微弱的递减态势。农地利用方式变化的碳效应来看,2001—2008年我国因生态退耕产生碳汇年均递减45.16%,由于建设占用所引发碳排量年均递增2.23%。农地利用变化的碳效应区域差异,生态退耕碳汇效应最大是河北,最小的是黑龙江;因建设占用耕地导致碳排放效应最为显著的是江苏,最小为西藏。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安玉娟  门明新  霍习良  许皞  
利用生产成本分析河北省耕地利用集约度的发展变化特征,通过建立近20年河北省耕地利用数据库,确定反映集约度的评价指标,基于生产成本计算耕地利用集约度,并对研究区集约度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河北省耕地利用集约度经历了"两快两稳"4个发展阶段,区域间的耕地集约度是栾城≈遵化>张北,劳动集约度在耕地利用集约度中的比重是张北>栾城>遵化。研究发现,耕地利用集约度与经济发展水平有明显相关性,且随着经济的发展,资金集约度的比重会逐渐上升,而劳动集约度比重会逐渐下降,体现了资金投入逐步替代劳动投入的趋势;研究区内耕地利用集约度的变化受地块区位和微地形的影响。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琳  张凤荣  吕贻忠  安萍莉  严良政  
【目的】揭示耕地利用集约度随经济发展的变化规律。【方法】选择了自然条件相似而经济水平不同的北京市大兴区和河北省曲周县两个研究区,计算了其耕地利用集约度并分析其变化。【结果】耕地利用集约度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显著影响。经济水平较高的大兴区,其耕地利用集约度要高于曲周县。此外,从近20年的数据分析来看,随着经济的发展,耕地利用集约度先是快速上升,而后上升速度减缓,最后稳定在一定水平上。与此同时,随着经济发展,不同种植制度之间的耕地利用集约度差异越来越大,出现集约度两极分化的现象。基于大量数据的分析结果,构建了一个曲线模型来总结耕地利用集约度的变化规律。【结论】经济发展显著影响耕地利用集约度。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梁杰  高堃  高强  
农业生产环节外包是实现农业规模经济的重要途径。依据山东、河南2省6市小麦种植户调研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农户农地禀赋效应调节视角下外包交易成本、农业隐性生产成本对农业生产环节外包程度的影响。研究结论如下:(1)市场容量、资产专用性、交易不确定性和交易频率是外包交易成本的重要表现。市场容量的扩大可以降低单位面积外包交易成本,促进农业生产环节外包程度的提升;资产专用性、交易不确定性和交易频率的增强会增加外包交易成本,阻碍农业生产环节外包程度的提升。(2)农业生产经营风险和农业劳动机会成本是隐性生产成本的重要体现,二者均会促进农业生产环节外包程度的提升。(3)外包交易成本、隐性生产成本对农业生产环节外包程度的影响会受到农户农地禀赋效应的调节。在外包交易成本方面,农户农地禀赋效应会削弱市场容量对农业生产环节外包程度的促进作用,增强资产专用性和交易不确定性对农业生产环节外包程度的阻碍作用;在隐性生产成本方面,农户农地禀赋效应会增强农业生产经营风险对农业生产环节外包程度的促进作用,削弱农业劳动机会成本对农业生产环节外包程度的促进作用。(4)农业外包市场并不仅是一个简单的交易市场,而且是一个具有身份特征的情感市场。培育农业外包市场,需充分考虑和尊重农户的农地禀赋效应。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刘晓冰  翟坤  周杰  宋旭东  
成本决策是成本管理的重要环节,为了将先进的人工智能方法融入生产成本决策过程中,并使得决策因素最小化,在深入研究粗糙集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区分矩阵的最小属性约简方法,并详细阐述了该方法的含义和性质,以及算法的搜索策略与执行过程,有效解决了任意相容决策表的最小属性约简问题,并结合现有改进的值约简算法,达到了决策表规则生成最简化的目标。最后通过对某钢铁企业的实际应用,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谭淑豪  
本文采用农户家庭模型和计量方法,对来自南方水稻主产区3个村庄的322个农户数据进行分析,探讨了现行农地经营格局对水稻主产区农户可变生产成本的影响。结果发现,由于户均规模小,且地块过于分散细碎,每吨水稻生产的可变成本中劳动力成本和整地成本分别占了68%和10%,而化肥、种子、农药和除草剂成本只占15%、3%和4%。扩大户均规模和缩短田块离家的距离可显著降低水稻生产成本。现行农地经营格局必须进一步通过土地整理、流转等措施得到优化,以便降低生产成本,保障粮食生产。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赵映慧  赵旭朦  宁静  姜博  
[目的]农地集约利用是提高农地利用效率、缓解人地供求矛盾,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研究农地集约利用时空演变及驱动力,有利于提高东北地区农地集约利用水平,提高农地利用效率,实现该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方法]文章在构建农地集约利用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利用GIS10.2空间分析软件对2001—2016年东北地区下辖40个市市农地集约利用水平作时空格局演变分析。并采用SPSS22.0软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研究其农地集约利用驱动力。[结果]黑龙江省集约利用水平最高的为佳木斯市,最低的为伊春市;吉林省集约利用水平最高为白城市,最低为延边市;辽宁省集约利用水平最高为盘锦市,最低为葫芦岛市;内蒙古集约利用水平最高为通辽市,最低为赤峰市。农地集约利用度在空间上由不均匀分布趋向于均匀分布。[结论](1)2001—2016年东北地区农地集约利用水平总体较低,除长春、松原、白城、盘锦、通辽、沈阳等几个市利用集约度为中度水平外,其余各市均处于粗放利用阶段;(2)东北地区集约度在空间格局上呈现出以"通辽—松原—长春—沈阳—四平"较高利用区为核心,且沿通辽和沈阳至佳木斯沿线,构成了显著的东北地区农地集约利用高值区的集聚化特征,农地集约利用低值区分布于该沿线两侧;(3)东北地区农地集约利用驱动力总体上可归纳为农地环境驱动、农地科技资金要素投入驱动、农业经济发展驱动。综上,土地集约利用是一个区域农业发展与农地利用结构相融合的复杂系统,下一步宜对各驱动因子影响的过程和作用机理进行研究,明确农地集约利用驱动机制。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洪凯  朱子玉  
农地利用碳排放加速了农地污染。从化肥、农药、农膜、农机、灌溉、翻耕等六方面测算并分析了珠江三角洲(珠三角)1996—2014年农地利用碳排放量、碳排放的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珠三角农地利用碳排放总量及强度均处于阶段性上涨态势,各地区之间碳排放总量及强度均差异悬殊,农业经济水平和产业结构对碳排放增长产生正效应,农地利用效率和农业劳动力则对碳减排具有推动作用。降低农地利用碳排放,需要大力发展循环农业,创新生产方式与技术,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农地规模经营,加大政策扶持与资金投入。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肖芳  
[目的]以河南省为研究对象,分析20052010年河南省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日后河南省合理利用各类土地资源提供思考和借鉴。[方法]主要采用数据分析法和文献研究法。查阅文献搜集20052010年河南省土地利用情况相关数据,通过ArcGIS 10.2软件,得到河南省土地利用变化特征。[结果]河南省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是耕地,2010年占河南省土地总面积的63.12%。20052010年,河南省的耕地转移面积最大,为5.055 4万hm2。其次为水域用地,转移面积2.184 8万hm2。草地转移面积最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朱溪桥  高雪松  唐世超  邓良基  李启权  胡玉福  
为了解成都平原土壤砷、汞的污染状况,揭示不同农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砷、汞含量的积累特征,本文以都江堰为研究区域,采集了不同农地利用下73个土壤样点,测定样品中砷、汞含量。结果表明,样点土壤砷平均含量为7.24mg/kg,不同农地利用方式下砷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果园>水田>菜地>旱地;土壤汞平均含量为0.29 mg/kg,不同农业利用方式汞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果园>菜地>旱地>水田。土壤砷、汞含量与川西平原背景值比较均出现了累积趋势,其中以果园的累积问题最突出,其砷、汞含量分别为8.61mg/kg、0.33mg/kg,分别高出川西平原背景值10.5%、83.3%;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比较,4类农地利用...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周绍强  
"三农"问题中,集体农地作为农村经济运行的主要载体,承载着农村经济发展,人民生活保障等社会功能。本文以集体农地作为农地经营权的特殊载体,结合国外先进立法经验,探索性研究集体农地利用制度,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魏振香  徐菲  
农产品是居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近年来,农产品价格波动直接影响到居民的生活质量,成为广大居民关注的焦点。在影响农产品价格波动的诸多因素中,生产成本是一个重要因素。本文主要研究农产品生产成本对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影响,并从生产要素角度,运用VEC模型实证分析了劳动力、生产资料、土地成本对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影响,并提出合理控制生产成本来稳定农产品价格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谷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功。论文主要对这一段时期我国农业以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为代表的单要素生产率增长进行了实证分析,并重点对这种生产率增长所反映的农业资源利用与技术进步特征进行讨论。分析表明,转型期中国农业单要素生产率增长特征非常显著,是中国农业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而充分利用现代工业品对传统生产要素的替代则是这种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原因,同时整个农业技术进步表现出了较为明显的诱致性技术进步特征,受整个农业资源禀赋和要素稀缺性的诱导。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陈钦萍  郑晶  
以漳州市、泉州市、龙岩市、三明市以及莆田市257个样本林区农户的调查数据为基础,通过C-D生产函数测算得出:不同的生产要素对林区农业的产出贡献率不一样,由高到低,依次是农地、农药、化肥、柴油、农膜、劳动力;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福建省林区农户农地利用行为,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