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456)
2023(13591)
2022(11517)
2021(10827)
2020(9219)
2019(21269)
2018(21173)
2017(40588)
2016(22135)
2015(25047)
2014(24784)
2013(24065)
2012(22068)
2011(19650)
2010(19702)
2009(18163)
2008(17778)
2007(15373)
2006(13494)
2005(11730)
作者
(62796)
(52800)
(52484)
(49959)
(33825)
(25217)
(23540)
(20441)
(20198)
(18847)
(17992)
(17969)
(16992)
(16577)
(16530)
(16295)
(15528)
(15467)
(15369)
(15145)
(13035)
(12953)
(12860)
(12245)
(11831)
(11791)
(11735)
(11506)
(10713)
(10428)
学科
(88333)
经济(88201)
管理(66665)
(61734)
(52606)
企业(52606)
方法(43110)
数学(37499)
数学方法(36793)
(25075)
(23705)
中国(21203)
业经(20226)
(19604)
(19525)
地方(17312)
理论(16506)
农业(15630)
(15524)
财务(15458)
财务管理(15421)
企业财务(14641)
(14209)
贸易(14198)
环境(13976)
(13798)
(13774)
(13710)
技术(13641)
(13334)
机构
大学(312213)
学院(311776)
(124093)
经济(121484)
管理(121040)
理学(105466)
理学院(104268)
管理学(101898)
管理学院(101323)
研究(100826)
中国(75030)
(64549)
科学(63735)
(60037)
(51617)
(50193)
业大(48028)
财经(47584)
(47326)
中心(47113)
研究所(45848)
(43285)
(40480)
农业(40402)
师范(40024)
北京(39227)
经济学(38890)
(37093)
(36469)
财经大学(35620)
基金
项目(217544)
科学(173148)
基金(159874)
研究(156258)
(139850)
国家(138751)
科学基金(120425)
社会(99079)
社会科(93901)
社会科学(93874)
(87646)
基金项目(84443)
自然(80126)
自然科(78303)
自然科学(78278)
自然科学基金(76860)
教育(73817)
(72366)
资助(65350)
编号(62289)
成果(49986)
重点(49783)
(48079)
(46108)
(45833)
课题(43685)
创新(43184)
(42658)
科研(42279)
教育部(41533)
期刊
(131876)
经济(131876)
研究(86409)
中国(59713)
学报(50869)
(48262)
科学(46900)
(46491)
管理(45088)
大学(39654)
学学(37661)
教育(33745)
农业(31452)
技术(29033)
(25498)
金融(25498)
财经(23753)
业经(21253)
经济研究(20337)
(20278)
问题(17283)
(16453)
(15954)
统计(15707)
技术经济(14850)
科技(14704)
理论(14596)
(14456)
资源(14124)
业大(13308)
共检索到4488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李斌成  杜超群  袁慧  吴楚  陈书杭  曾勇  许业洲  
以湖北省杉木主要栽培区的92块标准地优势木解析资料为基础数据,利用7种理论生长方程以及其中5种模型的差分方程进行优势高生长模型的拟合,选择较优树高生长模型分别采用导向曲线法和差分方程法编制立地指数表,并通过检验和对比分析选择较适于本地区杉木人工林立地指数表的编制方法和类型。结果表明:理论生长方程及其差分方程构建的树高生长模型均具有良好的拟合优度,两者的决定系数分别超过了0.85和0.98,经模拟检验和残差分析,后者拟合精度明显优于前者,而理查德理论模型及其差分方程均优于其他生长方程构建的模型。选择理查德模型和考尔夫模型差分方程为基础方程,以20 a为标准年龄和2 m为指数级,分别采用相应的导向曲线法和差分方程法编制单形和多形立地指数表,两者均达到了显著性检验,但多形立地指数表预测精度更高,更适于湖北省杉木人工林的立地评价。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月容  唐万鹏  郑兰英  李惠宝  漆良华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希菲  王明亮  
以鸡公山、洪雅、大岗山、柳州、六峰山 5个杉木种源基因库以及四川省珙县洛表、珙县民胜、邛崃所设杉木种源试验区的调查材料 ,用随机效应检查方法检验同一地区不同种源对立地指数模型的影响。结果表明 ,同一地区种源对立地指数模型的斜率无显著影响 ,立地指数有显著差异 ;不同地区的立地指数模型斜率有显著差异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叶要妹  凌远云  庄尔奇  
数量化地位指数表是评价森林立地质量、预测林地生产力的一种森林经营数表,在立地分类和评价、造林规划设计以及森林经营管理等方面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研究采用逐步回归和数量化理论Ⅰ模型编制了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数量化地位指数表。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庄尔奇  凌远云  叶要妹  
选用了湖北省马尾松产区的227株平均解析木资料,以Richards函数为基本模型并加以修正,采用Marquard迭代方法模拟多形曲线方程,编制湖北省马尾松人工林多形曲线地位指数表。经检验,该表模拟精度高,估测误差小,可在生产中使用。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杜超群  王起富  曾勇  谭勋桃  刘星  许业洲  
通过收集湖北省杉木人工林地理信息和温、湿度相关气候因子数据,利用ArcGIS软件和最大信息熵模型,对湖北省杉木栽培区域进行划分,并找出影响杉木栽培的主要气候因子以及适宜栽培的区域,为杉木人工林的科学布局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湖北省杉木气候区划可以分为3个等级:最适宜区、较适宜区和不适宜区,其中最适宜区面积为1.86×10~6 hm~2,较适宜区面积为3.23×10~6 hm~2,适宜区域主要为鄂西山区和鄂东南低山丘陵区;2)模型ROC曲线检测AUC值为0.916,利用二类清查人工林信息验证准确率达到96.22%,说明模型预测效果较好;3)刀切法分析对预测贡献率较大的主要为反应水分条件及水热同步的指标,排名前4位的因子分别为最湿季平均温度、最湿季降水量、年降水量和最湿月降水量。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汤维   黄朗   杨浩   游文彪   朱光玉  
【目的】研究立地因子对湖南杉木平均优势木胸径生长的影响,构建含立地随机效应的立地质量评价模型,以解决杉木立地质量评价的问题。【方法】基于湖南杉木人工林509块样地实测数据,在统计之林软件中使用数量化方法Ⅰ筛选出对杉木平均优势木胸径生长影响显著的立地因子,将立地因子按照标准分级、组合,构建初始立地类型;通过R语言拟合杉木人工林平均优势木胸径与年龄的相关关系,从4种基础生长模型中筛选出最优基础模型;应用K-means聚类将参数值相近的立地类型聚类成立地类型组,并将聚类后形成的立地类型组作为随机效应加入最优基础模型中,构建混合效应模型;通过导算,得到立地质量评价模型。【结果】1)对杉木平均优势木胸径产生显著影响的因子包括海拔、坡位、土壤类型和土壤厚度,影响程度从高到低的顺序为:坡位>土壤类型>土壤厚度>海拔。2)4个候选基础生长模型的拟合精度均较低(R~2=0.641 5~0.642 0),选取单分子式(Mitscherlich)(R~2=0.642 0)作为构建立地质量评价的基础模型。3)考虑立地效应对模型的影响,将不同立地因子及其组合作随机效应进行非线性混合效应模拟,确定系数R~2从0.641 5~0.642 0提高到0.664 2~0.825 8,拟合精度的高低与主导立地因子的显著性紧密相关,其中含立地类型的混合模型模拟精度最高(R~2=0.825 8)。4)以确定系数≥0.95为聚类精度标准将立地类型划分为10个立地类型组,含立地类型组的混合模型在便于应用的同时提高了建模的精度(R~2=0.840 9)。【结论】立地因子对杉木平均优势木胸径生长具有显著影响。同时,将立地因子作为随机效应加入混合模型中能够提高预测的准确性,更适合于多种立地类型下的立地质量评价。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魏晓慧  孙玉军  马炜  
利用Richards生长方程构建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树高生长模型。以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国有林场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基于15块杉木人工林标准地野外调查数据,在分析林分相对胸径(dR)和相对树高(hR)规律的基础上,拟合了胸径-树高曲线、胸径-株数累积(%)曲线以及树高-株数累积(%)曲线。根据林分结构现状,应用SPSS 20统计软件模拟了杉木树高生长模型。结果表明:在95%置信区间内,模型的相关指数达到了0.993,求得参数A=28.606,B=1.094,k=0.031,m=-0.466,且各参数的估计值符合杉木的生长规律。此模型大大提高了林木树高因子的模拟精度...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诗波  
本文对湖北省不同地区、不同循环农业发展模式下农户的产出效益、收入结构及农户类型等进行了比较分析;针对农户产出效益差异性,构建了循环农业农户产出效益影响因素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了我国循环农业发展的内在机理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发展循环农业需要走农业产业化的道路,循环农业发展得越充分,农户经济效益越明显;循环农业的产出效益既受农户自身特征,如投入行为、家庭经营规模、家庭劳动力和户主务农年限等的影响,也受外部市场环境和政府导向等的间接影响。因此,本文认为发展循环农业除农户自身因素外,还应综合考虑市场环境及政策引导等的影响。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龚召松  曾思齐  贺东北  龙时胜  姜兴艳  谢勇  
以湖南省1989—2014年6期一类调查数据为基础,筛选出楠木株数占比大于20%的55块样地共299组年龄-胸径值,编制了楠木次生林地位指数表,为湖南省楠木次生林立地质量评价提供参考依据。用10个常用的数学模型对胸径生长进行拟合,理查德模型的相关系数最大(R2=0.956),残差平方和最小(SSE=3.950),将其作为导向曲线方程,表达式为D=15.6 829 (1-e-0.045 7A)1.059 7。以40 a为基准年龄,3 cm为地位指数级距,得到9、12、15、18和21 cm共5条地位指数曲线,分别采用标准差调整法、变动系数调整法和相对优势胸径法进行胸径地位指数表的编制,其中标准差调整法所展开的地位指数表落点检验精度高达(98.96%),不跳级比率为76.67%,且无跳2级或以上的现象,因此以该方法来展开湖南楠木次生林胸径地位指数表。以胸径评价林分立地质量,编制胸径地位指数表,其精度高,适用性强,能较好地反应林木的生长特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邢瑞军  刘丽英  
能源影响着我国社会经济的稳定持续发展,对未来能源消耗的准确预测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我国湖北省为例,利用1980~2005年的能源消费总量数据为基础,运用ARIMA模型进行能源消费的预测,达到了最小方差意义下的最优预测的效果。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希菲  王明亮  黄旺志  
应用线性模型统计推断理论检验了杉木种源对立地指数曲线的影响。洪雅和鸡公山种源试验材料分析表明:(1)同一地区不同种源的立地指数不同,相同种源不同地区的立地指数也不同,这说明立地指数的差异是遗传和环境差异的综合体现;(2)不同种源立地指数曲线的斜率相同,即各种源优势高生长规律相同,因此可以用同一个模型来描述,这对杉木模型的通用性提供了很好的依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朱巧娴  梅昀  陈银蓉  韩啸  
运用湖北省16个城市2000、2005、2010和2012年的土地利用结构数据,综合考虑城市用地的经济产出和环境产出,采用含有非期望产出的DEA模型,测算并分析各城市的土地利用结构效率的空间差异及演变规律,并提出改进方案。结果表明:1湖北省各城市土地利用结构效率整体水平较高,各城市的效率值大体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再提升的趋势;2土地利用结构效率的空间分异格局由2000年以武汉市为最高值向周边城市递减的单一中心格局,逐步演变为2012年的鄂东南和鄂西部的双中心格局;3武汉周边城市土地利用结构效率偏低,且具有较大的减碳提效空间;4湖北省大部分城市建设用地冗余、二三产业产值不足、净碳排放量过高,以上问题的存在制约着土地利用结构效率的提升;5省会城市、城市圈城市、鄂西圈城市的理想土地利用结构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梁瑞婷  孙玉军  周来  
【目的】采用非线性分位数回归法构建不同分位点的杉木可变指数削度方程,与非线性模型进行比较,以提高杉木干形的预测精度。【方法】利用福建省将乐国有林场的73株(793组)杉木解析木数据,选取4个可变指数削度方程,基于5折交叉验证,分别采用非线性分位数回归与非线性回归构建削度方程。选用调整后决定系数(R2)、均方根误差(RMSE)、平均误差(ME)、相对误差(RE)和平均绝对误差(MAE)5个模型评价指标,结合图形对各模型的拟合结果和预测结果进行评价。【结果】(1)4个可变指数削度方程在5个分位点(t=0.1, 0.3, 0.5, 0.7, 0.9)处均能收敛,说明分位数回归可以建立不同分位点的估测模型,能更全面地描述杉木干形的变化。(2)4个削度方程在分位点为0.5处的精度最高,R2均在0.97左右。对于削度方程M1和M3,基于中位数回归(t=0.5)的拟合精度与预测精度均高于非线性回归,且M1的预测值更加集中。(3)在不同分位点下,各模型对树干不同位置的预测精度不同,分位值为0.9和0.3的模型分别对梢头部分和树干基部的预测精度最高。【结论】基于分位数回归的可变指数削度方程不仅能精确预测平均条件下杉木的树干直径,而且能预测任意分位条件下杉木干形的变化趋势。不同分位点模型对树干不同位置的预测精度不同,基于M1削度方程,建立多分位点回归模型能进一步提高研究区杉木干形的预测精度。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旭  马伯文  李丹  陈昆仑  姚华松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在飞速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为保障国家和地区的生态安全,对未来生态空间进行模拟预测十分必要。在长江大保护和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背景下,以湖北省为研究区,利用FLUS模型基于湖北省2010年、2015年土地利用数据及包含自然和人文因素的15种驱动因子数据,对2035年的湖北省生态空间进行模拟预测。结果表明:利用2010年土地利用现状模拟出的2015年湖北省土地利用变化情况,总体精度达到0.976,Kappa系数达到0.961,模拟精度较高。设置的生产空间优先、生活空间优先、生态空间优先以及综合空间优化4种不同情景,基本满足未来湖北省不同发展导向的需求。从地貌单元角度来看,在不同情景下,湖北省生态空间主要分布于湖北省边陲四大山区,中部江汉平原生态空间零星分布。从数量规模上来看,不同情景下各个用地类型数量规模差异较为明显,生产空间优先情景下耕地面积增加1216 km~2,生活空间优先情景下城镇用地规模增加5959 km~2,生态空间优先情景下生态空间用地增长722 km~2,综合空间优化情景下生态空间用地规模变化更趋于平缓。从生态空间变化分布来看,四大山区的生态空间变化不大,但中部江汉平原生态空间变化较为明显,其中从行政区划上来看,变化范围主要分布于武汉城市圈、襄阳市、宜昌市中西部地区及随州市中部地区。总而言之,FLUS模型对于湖北省生态空间模拟的适用性较好,多情景模拟结果可为湖北省未来国土空间规划及未来生态空间管控提供多角度、多方向的政策决策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