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76)
2023(2114)
2022(1804)
2021(1632)
2020(1281)
2019(2818)
2018(2808)
2017(4912)
2016(2705)
2015(2857)
2014(3049)
2013(2676)
2012(2337)
2011(1963)
2010(1883)
2009(1611)
2008(1481)
2007(1143)
2006(828)
2005(615)
作者
(6233)
(5426)
(5376)
(5082)
(3360)
(2549)
(2456)
(2074)
(2046)
(1853)
(1802)
(1784)
(1678)
(1660)
(1620)
(1617)
(1603)
(1575)
(1554)
(1515)
(1306)
(1267)
(1263)
(1262)
(1209)
(1202)
(1168)
(1160)
(1095)
(1054)
学科
(8789)
经济(8782)
管理(8680)
(7732)
(6977)
企业(6977)
方法(4167)
数学(3518)
数学方法(3475)
(2795)
理论(2567)
业经(2461)
(2279)
中国(2235)
(2186)
技术(2038)
(1994)
财务(1985)
财务管理(1982)
企业财务(1897)
教学(1749)
(1743)
(1667)
环境(1616)
(1587)
教育(1564)
(1459)
农业(1453)
技术管理(1408)
(1302)
机构
学院(34795)
大学(34180)
管理(14450)
(14113)
经济(13834)
理学(12807)
理学院(12703)
管理学(12557)
管理学院(12488)
研究(9749)
中国(6896)
(6634)
(6454)
财经(5578)
(5107)
科学(5103)
(4825)
中心(4782)
经济学(4582)
(4342)
师范(4290)
业大(4274)
财经大学(4204)
经济学院(4133)
技术(4099)
商学(4035)
商学院(4002)
(3880)
(3864)
(3841)
基金
项目(26364)
科学(21273)
研究(21058)
基金(19184)
(16254)
国家(16102)
科学基金(14421)
社会(13546)
社会科(12852)
社会科学(12850)
(10539)
教育(10451)
基金项目(10285)
自然(8705)
编号(8669)
(8656)
自然科(8500)
自然科学(8499)
自然科学基金(8343)
资助(7162)
(6783)
成果(6618)
重点(6224)
(6171)
(6165)
课题(6094)
国家社会(5872)
创新(5721)
(5587)
教育部(5579)
期刊
(13558)
经济(13558)
研究(9260)
中国(5978)
(5768)
管理(5572)
教育(5392)
学报(4155)
科学(4060)
技术(4057)
大学(3607)
学学(3391)
(3357)
财经(2827)
(2439)
农业(2281)
业经(2246)
职业(2111)
经济研究(2028)
财会(1962)
(1950)
金融(1950)
问题(1837)
科技(1713)
(1607)
理论(1579)
技术经济(1524)
会计(1500)
技术教育(1471)
职业技术(1471)
共检索到458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宁更新  李尧辉  聂文斐  凌丽娟  
以在校内培养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实践能力为目的,以华南理工大学电子与信息学院为例,提出了五大理论模块和三大实际操作模块相结合的"5+3"实践能力培养体系,以期提出富有特色的全日制工程硕士实践能力培养方案。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聂文斐  杨吉  宁更新  姚若河  
针对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具体对象,以华南理工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领域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为例,提出了以实践为主线的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三段式的培养方案及相应的培养机制,以期创建富有特色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徐军海  江莹  
通过对全日制工程硕士教育的背景与目标辨识,在讨论传统培养环境局限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三螺旋理论的全日制工程硕士生培养模式,分析了政府、大学和企业在培养模式中的角色定位和运作方式,并提出进一步发展全日制工程硕士生培养模式的几点思考。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王干  刁国旺  薛怀国  李玉军  
阐述了建构主义理论视角下实践教学的核心观点及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原则,结合扬州大学的改革实例,探讨了构建全日制工程硕士生实践教学体系的各项措施。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俞继仙  苏玉亮  杨朝合  
分析了当前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实践考核与激励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开发专业实践考核系统并基于该系统设计功能的实现进行一系列制度配套,包括修订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实践考核办法及实施细则、出台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实践激励措施、改革全日制工程硕士企业实践指导教师的遴选和管理办法、完善校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的管理办法等,形成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实践考核和激励体系,以提升工程硕士专业实践管理水平,保障工程硕士专业实践质量。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于福莹  肖宏  王加春  漆汉宏  
简要介绍国内外工程硕士教育现状及CDIO工程教育模式,解析CDIO理念与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模式有机融合的有效途径,从而实现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设想。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姚纬明  卢发周  
借鉴和运用合作教育理念和方法,结合河海大学的自身实践,探索创新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坚持"重理论、强实践"的人才培养理念,依托水利及相关行业组织,大力建设研究生培养基地,合作培养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通过加强管理体制改革、强化基地联系、完善"奖助贷"体系等必要措施,确保培养工作顺利进行。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石晶  修光利  
结合"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从生源结构、导师队伍建设及论文质量等方面对环境工程领域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完善培养机制的建议。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刘兰英  
全日制教育硕士生课程体系是实现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培养目标的重要载体。以学科教学(数学)专业为例,基于我国相关教师职业能力标准,结合文本分析与学生调查等研究方法发现,全日制教育硕士生课程体系存在与未来教师职业能力需求匹配度不高的矛盾,表现为理论类课程占主体而实践类课程不突显、必修课程占绝对优势而选修课程占比偏低、研究方法类与跨学科类课程偏少、课程内容与专业及职业的契合度不够且课程实施弹性不足等问题。认为应以能力本位作为课程体系设计的逻辑起点,加强模块化课程,精选课程内容以优化课程结构;增进课程融合,推动课程由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升;整合资源增进互动,活化课程实施,更好地服务于研究生的个性化学习需要。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郭建如  张守玉  
随着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快速发展,工程类硕士与工学硕士研究生的差异化培养成为关注焦点。行业高校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占有重要分量,这类高校在产教融合校企结合方面具有先天优势。基于中部地区省属行业高校的田野调查,分析了省属行业高校工程硕士生教育如何受高校所拥有的校外培养资源的影响。研究发现,省属行业高校所拥有的行业资源、地方资源越多,与行业、企业和地方政府保持的关系越密切,产教融合程度越高,工程硕士生的培养方式与工学硕士生的培养方式区分度越大;反之,高校拥有的行业资源和地方资源越少,产教融合程度越低,工程硕士生与工学硕士生培养方式的区分度越小。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陈麟  
我国全日制法律硕士生培养模式存在现实培养质量与培养目标设置之间的差距及社会认同感与共同体同质性特征的缺失等问题。学徒制培养模式涵盖实践性、技能性以及真实的办案环境等本质特征,比较符合法律硕士生教育目标的要求,并有助于法律硕士生归属感与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建构。学徒制对于革新法律硕士生培养方式,实现法律硕士生的培养目的具有启示作用。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桑冬平  
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可以有效满足农业产业、应用和管理等部门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要。我国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引入并正确运用TQM理论,就是要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管理的教育格局,以培养出大批适应社会需求、实践应用能力强、综合素质全面的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马永红  张乐  高彦芳  沈岩  
分析研究了28个工程硕士示范培养基地的现状和特色,提炼出示范基地的人才培养模式,介绍了示范基地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进行的探索,讨论了这些探索经验对我国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基地建设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王钰  沈岩  康妮  刘惠琴  
本文从现代工程发展对工程人才能力的要求出发,在调研基础上,归纳分析出工程硕士教育应侧重获取知识、实践应用、研究创新和沟通组织四方面能力的培养。基于能力培养需要,提出分类规划领域基础、技术应用、领域前沿、实用工具和交叉学科五类工程硕士课程,对工程硕士生能力培养发挥支撑作用;提出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方面加强各类工程硕士课程建设,对工程硕士生能力培养起到保障作用。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余支政  骆莲莲  
工程硕士培养模式必须适应市场的需求以突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职业性、应用性及灵活性,而课程硕士培养在培养方式和质量评价等方面的特点符合这些要求。笔者主要探讨在我国工程硕士培养实践中借鉴课程硕士攻读方式的依据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