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000)
2023(7228)
2022(6223)
2021(5850)
2020(4968)
2019(11495)
2018(11143)
2017(22058)
2016(11438)
2015(12576)
2014(12121)
2013(11686)
2012(10168)
2011(8768)
2010(8117)
2009(7006)
2008(6237)
2007(4812)
2006(3670)
2005(2773)
作者
(27938)
(23481)
(23168)
(22241)
(14908)
(11223)
(10592)
(9153)
(9046)
(8003)
(7946)
(7757)
(7373)
(7145)
(7093)
(6980)
(6873)
(6797)
(6612)
(6590)
(5539)
(5476)
(5433)
(5426)
(5410)
(5204)
(4970)
(4764)
(4656)
(4560)
学科
(46037)
经济(45984)
管理(32256)
(31179)
方法(27164)
(25829)
企业(25829)
数学(25185)
数学方法(24851)
(12093)
中国(11814)
(10983)
业经(8804)
(8243)
财务(8203)
财务管理(8187)
企业财务(7812)
(7701)
贸易(7700)
(7539)
农业(7463)
技术(7119)
地方(7118)
(7077)
环境(6742)
(6718)
(6087)
理论(6026)
人口(6015)
(5995)
机构
大学(147361)
学院(146105)
(64525)
经济(63562)
管理(63294)
理学(56674)
理学院(56179)
管理学(55182)
管理学院(54898)
研究(42416)
中国(31699)
(28265)
(27946)
财经(23923)
科学(23794)
(22197)
中心(21454)
经济学(21387)
业大(20911)
经济学院(19627)
(19063)
(18730)
财经大学(18484)
(18382)
经济管理(17247)
(17097)
研究所(16987)
商学(16917)
师范(16910)
商学院(16774)
基金
项目(112498)
科学(91389)
基金(86046)
研究(81585)
(74340)
国家(73800)
科学基金(65968)
社会(55243)
社会科(52592)
社会科学(52581)
基金项目(45962)
自然(43035)
(42381)
自然科(42146)
自然科学(42134)
自然科学基金(41401)
教育(38211)
(35859)
资助(34742)
编号(31428)
(26018)
重点(24848)
(24197)
国家社会(24145)
(23367)
教育部(23276)
成果(22900)
人文(22732)
创新(22654)
科研(22338)
期刊
(55813)
经济(55813)
研究(38305)
管理(22239)
(21701)
中国(21162)
科学(19989)
学报(19662)
大学(16558)
学学(15904)
(15524)
技术(14496)
财经(11453)
(10880)
金融(10880)
农业(10817)
教育(10747)
(9866)
经济研究(9624)
业经(9128)
问题(7920)
统计(7746)
技术经济(7377)
理论(7021)
(6925)
财会(6717)
实践(6422)
(6422)
(6396)
科技(6251)
共检索到1894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杨英  林焕荣  
人力资本结构与产业结构相匹配的重要性已得到许多学者的肯定,但如何解读和实现这种匹配尚有许多基础性理论问题需要探讨,其中之一是人力资本投资与积累的人口结构变动因素问题。现有的人口红利研究基本都是针对第一人口红利的,第二人口红利虽然在人口老龄化浪潮下越来越受到重视,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明显不足。基于此,本文在界定第二人口红利的内涵和构建生命周期储蓄模型的基础上,将理性预期下经济行为调整的5个参数纳入数理模型,分析第二人口红利与储蓄率的关系,探讨人口老龄化浪潮下如何进一步加大人力资本投资,获取人口红利,促进经济发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陈晶  黄险峰  冯志  
笔者在对HW模型进行修正的基础上,实证分析了亚洲国家(地区)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储蓄率的影响,计量结果表明:人口老龄化对于储蓄率的负面效应将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而越来越严重;少儿人口比例的下降对于近年亚洲国家(地区)的储蓄率上升做出了贡献;把滞后储蓄看成内生或外生变量对方程影响较小,而在工具变量的选择中实际利率这一变量的添加与否对方程结果影响较大。人口老龄化时期要延续"人口红利"效应需要吸引更多积累财富进入养老保障体系以实现资本的保值增值,而不是依靠储蓄率上升使资本在代际之间转移。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孟令国  王清  胡广  
本文根据生命周期理论,使用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人口预期寿命延长和年龄结构变动等因素对储蓄率的影响,为二次人口红利中储蓄红利的实现提供实证支持和政策建议。分析结果表明:(1)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提高了我国的国民储蓄率。(2)如果不考虑时间效应,少儿抚养比提高会减少国民储蓄率,如果考虑时间效应,则结果相反;而老年抚养比的提高无论是否考虑时间效应,都会增加国民储蓄率。(3)二元经济制度对国民储蓄率的影响正在弱化,我国的居民储蓄具有很强的动态效应。建议:应建立积累制的养老制度、疏通投资渠道、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和适时调整计划生育政策。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宋文光  宫颖华  
本文通过收集相关数据,利用统计当中的回归分析方法对北京市人口红利在储蓄方面的效应进行了实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北京市人口红利的特点,并提出了北京市"人口红利"效应最大化的对策建议。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杨华磊  何凌云  汪伟  
在出生高峰世代和出生低谷世代依次进入劳动力市场的2000-2030年间,储蓄率路径呈现出类似1980-2010年间历年出生人数所呈现出的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特征,资本红利滞后、尾随且依附人口红利。2015年之后,随着95后和00后出生低谷一代陆续进入劳动力市场,储蓄率呈现出类似1995年之后出生人数所呈现出的断崖式下降特征,且人力资本的提高无法改变这一趋势,伴随着人口红利的急剧消失,资本红利也加速消失。最后,考察了堵住劳动力出口的延迟退休方案对储蓄率的影响,模拟发现,无论哪种延迟退休方案,都改变不了储蓄率下降的趋势,但是延迟退休可以降低储蓄率下降的幅度,延缓资本红利消失的速度,进而达到为实现两个百年目标保驾护航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赢得时间的目的。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杨华磊  何凌云  汪伟  
在出生高峰世代和出生低谷世代依次进入劳动力市场的2000-2030年间,储蓄率路径呈现出类似1980-2010年间历年出生人数所呈现出的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特征,资本红利滞后、尾随且依附人口红利。2015年之后,随着95后和00后出生低谷一代陆续进入劳动力市场,储蓄率呈现出类似1995年之后出生人数所呈现出的断崖式下降特征,且人力资本的提高无法改变这一趋势,伴随着人口红利的急剧消失,资本红利也加速消失。最后,考察了堵住劳动力出口的延迟退休方案对储蓄率的影响,模拟发现,无论哪种延迟退休方案,都改变不了储蓄率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董丽霞  赵文哲  
本文在内生人口结构视角下研究了少儿抚养比、老人抚养比对储蓄率的影响。我们利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通过面板向量自回归(PVAR)模型,检验了抚养比、储蓄率和人均实际GDP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少儿和老人抚养比与储蓄率都呈负相关关系;经济增长导致少儿抚养比下降的幅度远高于老人抚养比升高的幅度,因此经济增长会伴随储蓄率的升高;此外,低出生率导致的老龄化过程会降低资本积累的动态无效率,但会伴随人均收入水平的下降。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高宏  
本文以1991—2014年全球范围内的91个经济体为样本,研究了人口结构变化对储蓄率的影响。本文认为,在人口结构变化方面,造成我国高储蓄率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预期寿命的提高带来的"未雨绸缪"的储蓄动机抵消甚至超过了老龄人口负担上升的负效应。未来,随着人口结构比较优势的衰减,人口红利进一步消退,中国需要运用有效的政策组合,以应对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挑战。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杨继军  马野青  
本文从人口年龄结构与人口流动两个方面来探讨中国经济内外部失衡的成因。一方面,人口抚育负担的持续下行,助长了国内的高储蓄,考虑到个体的储蓄重心要滞后于投资需求,结果呈现结构性的国民储蓄大于国内投资;另一方面是人口的跨地区、跨行业流动实现了劳动力配置的帕累托改进,提高了劳动者收入,但囿于人口流动背景下风险因素的增加以及社会保障体系的滞后,预防性储蓄凸显。消费不足、储蓄过度必然对外部市场形成压力,贸易收支呈现结构性顺差。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金刚  张秋秋  
本文放松传统生命周期假说关于个体寿命与工作期时长固定不变的假设,将一般形式的生存函数加入生命周期理论分析框架。与传统生命周期假说总储蓄方程中经济增长率系数为常数的结论不同,研究发现加入生命函数的总储蓄方程中经济增长率的系数是可变的,15岁开始的预期寿命延长会显著提高经济增长率的系数,而15-60岁工作期预期寿命延长会显著降低经济增长率的系数,利用全球218个国家(地区)1981-2010年面板数据的实证结果较好地支持了前述结论。随着预期寿命的延长,总储蓄方程中经济增长率系数有提高的趋势,但包括中国、韩国在内的部分国家(地区)的经济增长率系数提高幅度较大,这可能是这类国家(地区)国民储蓄率的变动...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宜春市第二人民医院(袁州区人民医院)创建于1934年,是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保健为一体的"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是宜春市级"文明医院",全省首批"群众满意医院"。医院是市、区两级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院。医院占地面积23429.14平方米,建筑面积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上饶市第二人民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医院,是江西医学院上饶分院的教学医院,其传染科是全市权威性专科,现拥有病床180张,设有两个住院部(即传染病科住院部和综合病区住院部)和两个门诊部。占地30亩,总资产1500万元。医护职中员215人,其中主任医师、教授2人,副主任医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杨天宇   唐雪  
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1—2018年的4期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了长期护理保险对中老年家庭储蓄率的影响。研究发现,长期护理保险可以起到降低中老年家庭储蓄率、刺激中老年家庭消费的作用,此结论在一系列有效性检验和稳健性检验之下仍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长期护理保险降低中老年家庭储蓄率的主要渠道是预期效应,而不是收入效应或支出效应。这意味着大多数中老年家庭在没有实际使用长期护理保险的情况下,就已经产生了足以减弱预防性储蓄动机的预期效应,说明推广长期护理保险是一种低成本的促消费政策。要更大程度上发挥长期护理保险的作用,需要进一步扩大长期护理保险的覆盖面,鼓励居民实际使用长期护理保险,以全方位发挥收入效应、支出效应和预期效应对中老年家庭消费的刺激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佘欣艺  许光建  许坤  
文章基于110个经济体2000—2016年的跨国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回归模型和系统GMM模型检验预期寿命延长对储蓄率的作用,并实证检验了健康国家建设的投入指标医疗卫生支出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预期寿命延长显著提升了储蓄率,通过控制系数检验方法、模型估计方法和模型设置,并运用系统GMM模型克服潜在内生性问题后,上述结论依旧稳健;预期寿命对储蓄率的影响具有滞后效应,男性预期寿命延长对储蓄率影响的边际强度大于女性;医疗卫生支出能显著削弱预期寿命对储蓄率的促进作用,且该负向调节效应同样具有滞后效应;医疗卫生支出对男性预期寿命的储蓄效应的边际调节效应大于女性。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金刚  柳清瑞  张秋秋  
文章在生命周期理论基础上,引入分段预期寿命,利用178个国家和地区的1981~2010年跨国面板数据,验证工作期与老年期预期寿命对国民储蓄率的影响。结果发现,老年期预期寿命对国民储蓄率有正向影响,而工作期预期寿命对国民储蓄率有负向影响。实证结果显示,样本期内预期寿命的延长,使中国国民储蓄率增加约6.53个百分点,其中老年期预期寿命的延长,使国民储蓄率增加约7.46个百分点;工作期预期寿命的延长,使国民储蓄率降低约0.93个百分点。随着中国预期寿命延长模式由工作期与老年期预期寿命共同主导向老年期预期寿命主导的转变,预期寿命延长对中国国民储蓄率的影响效应可能会进一步增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