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245)
2023(16549)
2022(14145)
2021(13082)
2020(11143)
2019(25287)
2018(24942)
2017(48505)
2016(26064)
2015(29081)
2014(28932)
2013(28210)
2012(26017)
2011(23484)
2010(23652)
2009(22060)
2008(21553)
2007(19181)
2006(16577)
2005(14974)
作者
(73669)
(61879)
(61597)
(58721)
(39445)
(29661)
(28128)
(23960)
(23295)
(22241)
(20911)
(20652)
(19621)
(19313)
(19202)
(19192)
(18656)
(18274)
(17897)
(17601)
(15259)
(15222)
(14967)
(14219)
(14152)
(13782)
(13655)
(13472)
(12469)
(12220)
学科
(119998)
经济(119889)
管理(74923)
(70262)
(57529)
企业(57529)
方法(50276)
数学(44593)
数学方法(44003)
(29610)
(28916)
中国(28096)
地方(25243)
业经(23549)
(23521)
(20501)
贸易(20493)
(20463)
(19870)
农业(19485)
(18083)
财务(18020)
财务管理(17981)
企业财务(17066)
(17064)
银行(17036)
理论(16775)
(16543)
金融(16540)
环境(16367)
机构
学院(371660)
大学(367667)
(159973)
经济(156754)
管理(142159)
研究(124059)
理学(122554)
理学院(121257)
管理学(119020)
管理学院(118333)
中国(93275)
(75207)
科学(74721)
(72811)
(62224)
(59823)
财经(57946)
中心(57699)
研究所(56378)
(55727)
业大(53553)
(52516)
经济学(49887)
(47579)
师范(47114)
农业(47034)
北京(46615)
经济学院(44671)
(44472)
(44155)
基金
项目(245833)
科学(194155)
研究(179530)
基金(178813)
(155179)
国家(153910)
科学基金(132711)
社会(114756)
社会科(108780)
社会科学(108753)
(96860)
基金项目(93716)
自然(85735)
自然科(83783)
自然科学(83758)
教育(83707)
自然科学基金(82259)
(80846)
资助(73981)
编号(73119)
成果(59060)
重点(55401)
(54582)
(53572)
(50986)
课题(50418)
创新(47696)
科研(47502)
国家社会(47379)
教育部(47137)
期刊
(178301)
经济(178301)
研究(108004)
中国(67060)
(57611)
学报(55446)
(54358)
管理(52438)
科学(51479)
大学(42388)
学学(40384)
教育(36791)
农业(36725)
(34704)
金融(34704)
技术(33826)
经济研究(30095)
财经(29083)
业经(28559)
(25118)
问题(22675)
技术经济(19456)
统计(19393)
(18793)
(18781)
(17515)
(17286)
商业(17209)
理论(16780)
现代(16167)
共检索到546412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春玲  胡建渊  
理性预期理论是最近二十几年在西方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兴学派,它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和理论结构。本文从理性预期学派的起源和理论基础出发,以理性预期的视角探讨现代宏观经济体系中微观层面上个体行为与宏观层面上经济行为之间的内在联系,认为政府在微观经济主体具备良好理性预期能力的前提下,宏观经济政策对经济的调节是有限的,政府必须充分尊重并合理引导微观经济主体的预期,才能不断提高宏观经济政策的效用。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腊生  刘霞  童秀  
本文在对理性预期模型评述的基础上,通过将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分为前期有效、当期有效与后期有效后发现,即便是在理性预期理论框架下,宏观经济政策总体上都是有效的,不同的是,在理性预期理论框架下,宏观经济政策仅表现为前期有效。在经验证据上,本文分别以我国和美国的相关实际数据为样本,利用实证分析的方法检验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分析结果显示,我国的货币政策不仅是前期有效的,而且后期也是有效的,相比而言,美国的货币政策却表现出前期有效、后期无效的特点。究其原因,两者的差异主要在于政策信号传递以及公众对货币政策预期形成的方式不同,但无论公众对宏观经济政策的预期的形式如何,它都会对宏观经济经济运行产生影响,经济政策都是不可或缺的。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赵春玲  胡建渊  
理性预期学派及其理论已经成为现代西方经济理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为现代宏观经济系统建立了基于个体最优化行为的微观基础,弥补了长期以来宏观经济理论缺乏微观基础的缺陷。本文在对货币政策中性命题重新认识以及对新凯恩斯主义理论的演变途径探讨的基础上,通过对已有的理性预期理论模型的分析,说明即使是在理性预期条件下,宏观的货币政策调控仍然是有效的。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龚秀国  
1995年10月19日,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在“理性预期”方面做出杰出贡献的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罗伯特·卢卡斯(Robert Lucas)。正如瑞典皇家科学院评价的那样,卢卡斯的研究工作创造性地发展和应用了被称之为“理性预期”(Rational Expectations)的思想,既改革了宏观经济理论,又改革了对经济政策效应的认识,从而成为当代最有影响的宏观经济学家。 自本世纪30年代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创立宏观经济学以来,宏观经济理论便一直由以主张政府积极干预经济为核心的凯恩斯主义思想所主宰,并于50年代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无论是经济学家还是政府决策者们,无不指望以货币政策和...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赵世洪  
理性预期是理性预期学派的核心概念。它是指从事经济活动的主体为了自身的利益最大化而对未来经济环境和条件变化所能作出的最准确的预计。这个概念假设各经济主体都具有进行这种预测的理性意识和能力,并在经济活动中据此行事。所谓“所能作出的最准确的预计”是指:(1)充分有效地利用了一切可能得到的信息。(2)预计的结果与公认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张荣景  
理性预期的假说有两个基本假设。其一是理性预期,即假定经济主体(这里指微观层面,下文也是指同一层面的)对未来作出的预测是理性的。其二是持续的“市场出清”,也就是假定,无论产品市场和劳动市场,产品价格和货币工资将适应供求状况迅速调整,使市场供给和需求平衡。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Finn Ostrup  Lars Oxelheim  
本文讨论了国内宏观经济政策如何受到国际一体化的影响。宏观经济政策有效性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政策工具的数目、达到经济目标的效果,及运用这些工具时受到的约束。一般认为,国际一体化降低政策有效性,而本文指出,国际一体化在很多情况下可能增强决策者运用宏观经济政策的能力。国际一体化创造了许多新的政策工具。有关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产业结构政策的标准分析显示,国际一体化究竟是提高还是降低了政策工具的效力,取决于国际一体化的具体来源和一国的货币制度。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黄志刚  许伟  
本文建立了一个多部门随机动态一般均衡模型,分析住房市场波动与宏观经济运行的关系,并重点探讨商品生产部门投资效率下降的背景下,不同宏观经济政策及组合的有效性。结果表明,住房市场杠杆率上升,会放大住房部门波动,影响宏观经济稳定。当扰动来自于商品生产部门投资效率变动时,住房市场波动呈逆周期变化,需求管理可稳定产出,但会助长房价或挤出私人投资;结构性的减税降费措施可有效稳定产出,缓解住房市场波动;宏观审慎管理能有效平抑房价,但会加大产出波动。在难以精准识别减税降费力度时,货币政策、宏观审慎和减税降费等结构性措施构成的次优政策组合可以较好地兼顾稳增长、控房价和调结构,并提高社会福利。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黄邦根  
本文阐述了主要经济学流派特征及其对宏观经济政策有效性的不同观点:正统凯恩斯主义认为宏观经济政策有效;新古典宏观经济学重新表述了新古典经济学的宏观经济政策无效主张;货币主义认为宏观经济政策短期有效,长期无效。归纳了宏观经济政策有效性的争论对我国政府干预宏观经济的一些重要的启示。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黄志刚  许伟  
本文建立了一个多部门随机动态一般均衡模型,分析住房市场波动与宏观经济运行的关系,并重点探讨商品生产部门投资效率下降的背景下,不同宏观经济政策及组合的有效性。结果表明,住房市场杠杆率上升,会放大住房部门波动,影响宏观经济稳定。当扰动来自于商品生产部门投资效率变动时,住房市场波动呈逆周期变化,需求管理可稳定产出,但会助长房价或挤出私人投资;结构性的减税降费措施可有效稳定产出,缓解住房市场波动;宏观审慎管理能有效平抑房价,但会加大产出波动。在难以精准识别减税降费力度时,货币政策、宏观审慎和减税降费等结构性措施构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赵农  
我国迄今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制度性退出壁垒 ,当总需求降低时 ,低效率企业无法及时从市场中退出 ,致使市场的赢利性不能得到恢复 ,这构成了我国通货紧缩的微观基础。在这种微观基础下 ,民间经济部门的引致投资和自发性投资受到抑制。因此 ,忽视通货紧缩的微观基础而完全依赖于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政策的做法是不能持续的。在适度提高总需求的条件下 ,通过低效率企业的退出自动恢复市场的赢利性 ,应当是一种两全的选择。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高志敏  彭梦春  
2007年上半年的主要宏观经济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经济流动性过剩问题更加突出,"三过"问题不断交织,物价上涨压力不断加大。围绕这些问题,部分经济学家认为经济过热现象不断显现,加息已在所难免;而另一部分人则认为中国经济并不存在过热问题,只是投资分布不合理,加息并不能解决当前的问题。本文结合这两种观点,分析加息政策的效应,并提出对这一问题的相应看法。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刘倩  
本文构建了一个基于认知局限假设的行为宏观经济学模型,旨在深入探究我国行为人认知特征与货币政策有效性之间的动态联动关系。研究发现:注重调控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效果不彰,效率损失较高;注重调控产出缺口的货币政策体现出良好的有效性和较低的效率损失;增强行为人的学习意愿能增强货币政策有效性,降低其效率损失;适度的记忆程度有利于降低货币政策的效率损失。我国中央银行应施行注重调控产出缺口的货币政策;预期引导应以加强行为人学习意愿为主,形成适度的记忆程度为辅。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王鹏  
目前中国的经济形势决定了我国必须以加速发展经济,促进充分就业并维持我国现有的国际收支水平为宏观调控的目标,而中国目前已经具备了开放经济的特点,这使得两个目标相互影响,具有复杂的内在联系。本文在分析我国主要政策工具特点及可能产生的结果后,得出结论,即为达到这两个目标我们应当合理的使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汇率贬值的手段。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