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913)
2023(14551)
2022(12808)
2021(12188)
2020(10098)
2019(23214)
2018(22986)
2017(44367)
2016(23866)
2015(26924)
2014(26338)
2013(25326)
2012(22615)
2011(20026)
2010(19717)
2009(17815)
2008(16516)
2007(13969)
2006(11666)
2005(9510)
作者
(64117)
(53070)
(52793)
(50130)
(33603)
(25551)
(24169)
(21043)
(20266)
(18559)
(18073)
(17582)
(16449)
(16436)
(16229)
(16172)
(15886)
(15808)
(15112)
(15048)
(13079)
(12766)
(12640)
(12229)
(11923)
(11731)
(11720)
(11561)
(10679)
(10600)
学科
(88258)
经济(88166)
管理(66063)
(61610)
(51989)
企业(51989)
方法(44220)
数学(38773)
数学方法(38157)
(23228)
(22311)
中国(21876)
(21114)
业经(19643)
理论(17713)
地方(16524)
(15710)
贸易(15703)
农业(15528)
(15240)
(14912)
财务(14837)
财务管理(14808)
(14418)
技术(14251)
环境(14001)
企业财务(13978)
(13761)
教学(13156)
教育(13000)
机构
学院(321027)
大学(320023)
管理(129430)
(121138)
经济(118502)
理学(113829)
理学院(112632)
管理学(110373)
管理学院(109803)
研究(97910)
中国(69919)
(65669)
科学(62727)
(53518)
业大(48079)
(47186)
(46635)
中心(45619)
财经(44607)
(44155)
(44074)
师范(43710)
研究所(43099)
(40730)
北京(40335)
农业(37071)
经济学(36441)
(36306)
(36206)
技术(35750)
基金
项目(230812)
科学(181351)
研究(170658)
基金(166183)
(143724)
国家(142531)
科学基金(123822)
社会(105603)
社会科(99958)
社会科学(99934)
(91567)
基金项目(88833)
自然(81321)
教育(80968)
自然科(79448)
自然科学(79429)
自然科学基金(77953)
(76315)
编号(71444)
资助(67901)
成果(56172)
重点(51320)
(50431)
(48438)
(48267)
课题(48225)
创新(45069)
科研(44436)
项目编号(44292)
大学(44200)
期刊
(123225)
经济(123225)
研究(88219)
中国(54198)
学报(49579)
管理(45600)
科学(45093)
教育(43970)
(41930)
(40689)
大学(38157)
学学(35604)
技术(30813)
农业(29957)
业经(22150)
财经(20747)
(20486)
金融(20486)
经济研究(20208)
图书(17958)
(17689)
问题(15684)
科技(15335)
理论(14998)
(14730)
(14702)
技术经济(14444)
商业(14205)
实践(13957)
(13957)
共检索到4379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张秀红  
现象学以研究现象的本质为己任,试图系统地解释和描述生活经验中的内在意义。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具有现象学的主体间性特征,这种主体间的对话和共同反思的关系是回归教育本质的路径。对话教学是师生基于关系价值和关系认知、整合反思与互动、在尊重差异的前提下合作创造知识和生活的话语实践。有效对话发生在对话双方自由的探究中或自发的讨论中。有效对话教学应该具备这样几个特点:交流中相互平等;沟通中相互理解;合作中共享;存异中创造。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丽  郭福春  
教育大数据时代,大规模在线课堂兴起,传统课堂遭遇冲击亟待创新。在课堂现象学理论的指引下,提出实施有效课堂教学创新的首要依据,要回归课堂事实本身、尊重课堂第一体验、动态直观;并以课堂现象学的方法论为依托,构建了理念一致、功能协调、结构合理的课堂教学创新载体,为高职课堂教学的有效创新提供借鉴。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胡萨  
直观性教学原则是经典的教育原则之一。但是,人们关于“直观”的理解通常停留在感觉经验阶段,以为直观性教学只能采用感性直观的方式。胡塞尔现象学提出的“本质直观”思想拓展了直观的对象领域,直观的对象既包含感性觉察到的个别对象,也包含想象建构的本质对象。基于现象学视角,直观性教学意味着教师能够以本源性、构成性的方式生动形象地“充实”知识内容的“意义”,重新激活和唤醒知识符号的原初意义,使之能够被学生的意识直接体验到,由此让知识从学生的心中生长起来。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周彬  
课堂现象学坚持"回归课堂教学事实本身"的原则,认为教学现象与教学本质在课堂教学中共居一体,正是教师的课堂教学体验将二者紧密地结合起来。教师要真实地认识课堂教学,并优化真实的课堂教学,需要悬置既往的教学理论与教学假设,回避主观的理论假设和已有的教学成见,在回归课堂教学事实的过程中,直接直观教学现象本身,从而揭示教学本质。教学本质并不像预设的教学理论那样具有普适性,它旨在揭示特定课堂教学的内在机理,为特定课堂教学的优化提供依据;但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体验的分享,来提高把握课堂教学本质和优化课堂教学实践的能力。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翁丽华  
现象学由胡塞尔创立,经海德格尔、萨特、范梅南及庞蒂等人的发展,成为西方重要思潮之一。现象学提出的许多主张对大学生创业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现象学认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目的不在于培养企业家,而在于培养企业家精神;大学生创业教育不是精英教育,应关注全体大学生;大学生创业教育不应是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而应采取"苏格拉底式""个性化""对话式"教学;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课程不仅要注重显性知识,而且更要重视隐形知识,同时让学生成为知识和教材的支配者。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杨凌燕  郭建鹏  
现象图析学是西方大学学习与教学研究主要的理论基础。现象图析学作为一种学习理论与研究范式从联系和感知的视角重新解释学习,强调情境的作用和学习者的立场,推进了大学学习与教学研究的繁荣。现象图析学在大学学习与教学研究中的应用包括大学师生的教学方式及其影响因素、教学信念、教学环境感知,以及教学结果。未来进行现象图析学研究应该注意其在情境、文化、国别、解释性与实证性矛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仇晓春  
本文从现象学研究视角出发,以大学外语教学为例,探讨了大学混合教学中虚拟学习环境(VLE)的应用状况。从信息的传递,概念的应用和厘清,观点的交换、资源的调查和分享,知识的合作创建、过程意识和技巧的开发等四个范畴出发,对VLE在大学混合教学中的应用状况进行了描述,分析了其在教师角色、学生角色、模式间关系、材料地位、学生层次等四个维度上的差异。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徐辉富  
教育现象学是我国需要发展和丰富的研究方法之一。本文结合胡塞尔超验现象学精神,对教育现象学作了比较全面的概述和分析,内容包括教育现象学的内涵、主要思想、研究步骤、研究意义和评价等。文章能够对相关研究者提供启发和参考。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杜丹  王善江  
存在是人类认知中最基本的概念范畴,中西方哲学及语言学对“存在”方式及词源的探索由来已久,无论在现实世界还是在可能世界,所有的事物都以不同的存在方式存在,人类世界的各语言也以不同的编码方式表达它们不同的存在方式。“存在”在现象学的呈现是复杂的,现象学为此提供了正确的概念、工具和方法来定义、识别和研究人类的存在。存在主义在现象学的基础上深化了最初的概念及认知方式,最重要的是确定了人类存在的基本方式及其真实本质。通过对跨语言中存在动词和存在方式的现象学分析,并以海德格尔“此在”观为视角,发现了其类型特征、语言共性、存在现象及其本质内涵的哲学理据。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赵义泉  张向葵  
 超越式学习是一种学习现象,它既不属于接受式学习,又区别于发现式学习。超越式学习是由两个要素构成,即学习量的拓展和学习质的改变。超越式学习在量的拓展的同时,必须对学习对象进行考问、质疑、批判,找出人们对其评价的问题,分析其不足,形成自己的观点。超越式学习的出发点是在学习过程中将书本知识的接受和发现与对学习对象的改造、发展、批判结合起来,从而把人培养成能改造现存世界的人,即具有实践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人。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李宝敏  
教学本身是一种充满活力的对话实践活动。通过这种活动,促使学习者进行建构性、合作性、反思性学习。在现代远程教育中,不会因为师生分离,而改变教学的对话本质。而恰恰相反,远程教育中不仅需要对话,而且跨越时空的高质量的深层次对话正是网络教学质量提升的根本。因此,研究网络教学中的对话特征、探求促进对话的有效方法和策略,对提高网络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胡君进  
现象学的基本精神是"回到事情本身"。"回到事情本身"的方式是本质直观,是超越经验意见而到达本质观念。当前的教育现象学研究往往把狭隘的经验主义和现象主义奉为圭臬,并认为教育现象学研究就是对教育经验和教育现象的体验描述,这实际上是打着现象学的幌子而将现象学等同于或降格为经验研究,其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现象学自身的背弃。总的来看,纯粹的教育现象学研究并不是具体的研究方法,也不是描述经验中的教育现实,更不是日常教育生活的体验研究,而是一种致力于通往"回到教育事情本身"的研究态度,其归根结底是一种探究本质的研究精神。把握住现象学研究的实质内涵,有利于教育现象学研究领域的进一步自觉。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可猛  
现象学方法作为一种基本的哲学方法,虽然被广泛运用于人文社会科学乃至自然科学领域,但是却始终未能在文化产业研究中获得应有的关注。文章在对现象学的关键概念——"直观"的简要介绍的基础上,结合媒体考古学中"深层时间"的研究逻辑,借用现象学方法将中原文化作为可能性的文本加以考察,着力探究满足文化资源开发中即追求个性创造又追求受众市场的可行方法。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赵刘  
当前旅游真实性的研究困境体现在各种理论观点的不可通约,以及与实践常识之间的沟壑。为研究真实景观带给游客何种体验这一关键问题,运用现象学方法,对一次典型的旅游体验进行深入描述与分析。结果显示:(1)在真实景观的旅游体验中,符号理解占据了体验流的重要地位,它推动着主体的形式感知与意义探索,并营造了庄重的情感氛围。(2)真实景观相对游客是"自在"存在的,而仿造景观是"为我"存在的。真实的建造缘由与历史经历赋予景观以情境正当性,由此产生游客体验的强大吸引力。(3)构成旅游者寻找真实性的根本动机并不是现代性,而是主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张斌  张澍军  
国内学者在运用现象学方法研究旅游现象时,由于未能对旅游体验等概念进行现象学的澄清,导致旅游现象学研究始终在心理学意义上进行。本文运用现象学方法对旅游体验、旅游体验的整体性、旅游世界和生活世界以及旅游体验的自身构成等问题进行了现象学分析,并与目前代表性观点就上述问题的方法论进行商榷。本文认为,旅游世界从本源上讲是由形式上不在场、但本质上又时时牵扯在场的生活世界及其"资粮"构造并呈现着自身,旅游体验则是在异地场的非谋生实践体验与生活世界积淀的体验相互激荡构成的境域中构造自身。只有这样,才能够达到真正意义上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