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679)
2023(12642)
2022(10742)
2021(9988)
2020(8259)
2019(18540)
2018(18198)
2017(34932)
2016(18228)
2015(19842)
2014(18717)
2013(17769)
2012(15564)
2011(13781)
2010(13299)
2009(12002)
2008(10714)
2007(8676)
2006(7182)
2005(5723)
作者
(46510)
(38899)
(38767)
(36868)
(24569)
(18732)
(17674)
(15301)
(14811)
(13307)
(13269)
(13074)
(12159)
(11912)
(11669)
(11617)
(11498)
(11470)
(11110)
(11083)
(9342)
(9248)
(9121)
(8988)
(8824)
(8606)
(8230)
(8194)
(7719)
(7559)
学科
(70983)
经济(70911)
管理(49046)
(44998)
(36864)
企业(36864)
方法(33240)
数学(29769)
数学方法(29330)
中国(20029)
(18589)
地方(16738)
(16632)
业经(15450)
(13115)
(12695)
贸易(12691)
农业(12688)
(12266)
环境(11674)
理论(11212)
(10772)
财务(10733)
财务管理(10713)
(10271)
(10234)
技术(10136)
企业财务(10120)
(9256)
(8519)
机构
学院(236969)
大学(234915)
管理(95469)
(94114)
经济(92152)
理学(84247)
理学院(83263)
管理学(81594)
管理学院(81163)
研究(73463)
中国(53298)
(47048)
科学(46031)
(40907)
中心(35962)
财经(34399)
业大(33862)
(33378)
(32718)
(32599)
师范(32400)
(32340)
(31578)
研究所(30992)
经济学(29543)
(28138)
北京(27818)
经济学院(26910)
(26469)
师范大学(26409)
基金
项目(178748)
科学(144290)
基金(133325)
研究(129735)
(116320)
国家(115483)
科学基金(101861)
社会(85260)
社会科(80975)
社会科学(80958)
基金项目(72113)
(69149)
自然(66871)
自然科(65443)
自然科学(65432)
自然科学基金(64201)
教育(60404)
(58895)
编号(52266)
资助(51837)
重点(40545)
(39177)
成果(39123)
(38682)
(38149)
国家社会(36282)
创新(35611)
科研(34889)
课题(34490)
教育部(34331)
期刊
(92321)
经济(92321)
研究(62045)
中国(36760)
学报(33163)
科学(33135)
管理(32759)
(30440)
(28382)
大学(26081)
学学(24771)
教育(22784)
技术(20939)
农业(19809)
业经(17069)
财经(15613)
(15462)
金融(15462)
经济研究(15410)
问题(13689)
(13474)
资源(12271)
科技(10919)
商业(10881)
(10805)
(10550)
现代(10547)
图书(10515)
统计(10427)
(10195)
共检索到3168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初楠臣  吴相利  张平宇  张鹏  
在“东北地区再振兴”背景下,研究现实与虚拟流视角下的东北地区城市空间网络特征对于认识和重塑东北地区经济社会空间结构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经济、普列、高铁、信息等联系强度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指标探讨东北地区城际多维要素流强度和城市空间网络特征,结果表明:(1)东北地区城市具备空间网络化发展规模,形成以沈阳、哈尔滨、长春、大连为核心,吉林、鞍山、齐齐哈尔为副核心,哈尔滨—大连一轴,辽宁省子群、吉林省子群、黑龙江省西部子群、黑龙江省东部子群、赤峰—通辽、乌兰浩特—白城、伊春—黑河等关系对的“四核、三副、一轴、七群”空间结构。(2)多维要素流影响下的辽中南城市群一体化态势比哈长城市群强烈,沈阳、哈尔滨、长春、大连的流量最强,哈尔滨省内联系对象为齐齐哈尔、大庆,长春省内联系对象为吉林,沈阳省内联系对象为大连、本溪、丹东,大连省内联系对象为沈阳、丹东、营口。(3)东北地区“T”型轴带有向哈(尔滨)大(连)单轴发展的趋势,综合流呈沿哈大轴带向东西两侧衰减的“核心—边缘”格局。其中经济流呈辽宁省向吉林省,继而向黑龙江省与蒙东区由南至北的衰减格局;普列流呈以哈大与滨洲铁路为轴带,并向两侧弱化的空间格局;高铁流呈沿哈大主轴带、长珲与哈齐次轴带向两侧非对称的递减格局;信息流呈“四核心、四边缘”的格局特征。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陈晨  修春亮  
城市体系及其空间组织分布模式是地理学、城市规划学的关注重点。城市之间具有合作与动态的网络互补关系。以资金流为例,分析资金流视角的流空间结构中城市网络分布特征。首先,分析城市网络连接度分布特征。然后从网络节点(即城市)出发,分析各城市重要程度或等级体系分布特征。研究发现:1从第一等级资金流强度到第五等级资金流强度,城市网络空间变化过程为:哈大城市走廊沿线—向东北方向扩展—向西扩展—覆盖东北地区较小规模城市—资金流网络整体向北迁移。城市间资金流联系强度较弱,且存在极化现象。2网络相对连接率较高的城市具有"丁字型"空间结构。城市等级体系为倒金字塔模式。3随着资金流强度等级下降,资金流网络所涵盖的城市...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明斗  席胜杰  
基于影响力系数、感应度系数和引力模型,测度了2009—2018年东北三省3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产业联系强度,并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其产业空间联系网络演变趋势、结构特征进行深入探讨。研究表明:(1)2009—2018年东北地区城市产业联系总强度高值区以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四大中心城市为起始、呈现向周边城市梯度扩散的发展态势。2009—2015年城市产业联系强度呈现上升趋势;2015—2018年出现大幅回落。(2)城市产业联系形成了以哈大高铁为中轴,以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为核心,以辽中南城市群和哈长城市群为高值集聚区的分布特征,且呈现自南向北逐渐递减的分布格局。(3)省内城市产业联系强度总体高于省际产业联系强度,其中辽宁省内产业联系强度最高,吉林省际产业联系强度最高。(4)中心城市的对外产业联系强度较高,具有较强的虹吸效应。而且四大中心城市中介效应较强,哈尔滨市为中介效应最强的城市。(5)城市产业联系的区块结构变化呈现由松散到紧密再到松散的发展状态,且区块间的联系强度和辐射效应改变,进一步验证了哈尔滨的中介效应。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赵映慧  谌慧倩  远芳  项亚楠  赵艺维  严程棋  
基于腾讯QQ群视角,查找联系两个城市的QQ群,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研究东北地区城市网络联系特征和层级结构。研究表明:①东北城市QQ群联系网络密度为63.81%,大部分城市之间存在QQ群联系。②从城市联系对象看,沈阳、大连等4个城市联系特征为全体伙伴型,大庆、锦州等10个城市属于众多伙伴型,齐齐哈尔、四平等15个城市为普通伙伴型,伊春、白山等5个城市则是寡少伙伴型。③从QQ群联系总量看,东北地区城市具有明显层级结构。沈阳为大区中心城市,是东北地区的中心;七台河等4个城市为地方边缘城市,其他城市层级介于之间,分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赵映慧  谌慧倩  远芳  项亚楠  赵艺维  严程棋  
基于腾讯QQ群视角,查找联系两个城市的QQ群,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研究东北地区城市网络联系特征和层级结构。研究表明:①东北城市QQ群联系网络密度为63.81%,大部分城市之间存在QQ群联系。②从城市联系对象看,沈阳、大连等4个城市联系特征为全体伙伴型,大庆、锦州等10个城市属于众多伙伴型,齐齐哈尔、四平等15个城市为普通伙伴型,伊春、白山等5个城市则是寡少伙伴型。③从QQ群联系总量看,东北地区城市具有明显层级结构。沈阳为大区中心城市,是东北地区的中心;七台河等4个城市为地方边缘城市,其他城市层级介于之间,分属另外5个层级。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明斗  肖航  
利用第五次和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对东北地区城市收缩的空间格局、内部特征及作用机理展开多尺度探索性分析,结果显示:东北地区有13个城市出现收缩现象,占地区城市总量的31. 71%,主要集聚在东北地区边缘地带。其中,65个市辖区出现收缩,占市辖区总量的62. 50%; 124个市辖县出现收缩,占市辖县总量的51. 10%。全域型收缩城市有4个,均为资源枯竭型城市;中心型收缩城市有5个,形成市辖区人口收缩与部分市辖县人口非收缩并存的局面;边缘型收缩城市有4个,表现为市辖县收缩而市辖区非收缩。全面分析了相关的城市人口年龄结构和社会结构等空间特征,表明社会抚养负担、人口受教育程度等因素对东北地区城市收缩具有负向的作用,城市化水平、人力资本等因素对地区城市收缩具有正向的作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颖  张婧  李诚固  张雪娜  
采用1990—2008年的城市人口数据,首先对东北地区城市规模级别结构演变概况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引入城市首位指数、位序—规模法则、城市基尼系数对地区城市规模分布演变展开计量分析,并进一步探讨了区域城市规模成长的空间特征。结果表明:东北地区城市规模等级结构呈阶段性、层级递进式演变;由于缺乏龙头带动城市,各城市首位指数较低且不断下降;1996—2008年,城市体系符合位序—规模法则,城市规模分布总体趋于合理;1990—2005年,经济基尼系数与人口基尼系数发展方向背道而驰,地区大城市、特大城市仍有较大的人口发展空间;区域城市规模成长表现出空间极化、轴线指向、群带集聚、区域差异等空间特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马丽亚  修春亮  冯兴华  
基于交通、信息、企业的多元要素视角,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从网络密度、中心性、核心—边缘结构三方面测度"流空间"背景下的东北城市网络结构特征,并对网络特征的影响因素进行探析。结果表明:①交通及信息流要素在东北城市间相互作用更加明显、网络联系相对紧密;多元流的城市网络结构均显示出省内联系强于跨省域联系,城市跨省域联动发展格局远未形成。②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四大城市在多元网络均处于主导性地位,区内辽中南及哈长两大城市群在网络中的发育水平较高。③多元流视角有交通信息型、交通商贸型、信息商贸型、交通信息商贸型四种核心—边缘结构类型,核心城市多分布在城市群内,对网络具有较强的控制作用,而边缘城市处于从属地位,尚未进入良好的协同发展阶段。④文章认为资源禀赋、时空压缩、区域经济、政策引导等因素共同影响区域网络结构特征。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谷国锋  李俏  周伊楠  
基于修正后的引力模型测算城市间空间关联强度,绘制了经济增长空间关联曲面图,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以东北地区城市群的50个地级市与县级市2000—2017年的GDP、年末人口数等指标,构建经济增长的空间关联矩阵,利用点度中心度、中介中心度以及块模型,探究经济增长空间网络结构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发现:①2000—2017年东北地区城市群经济增长空间关联强度呈现出逐年增大的趋势,且5个时段主要以沈阳和哈尔滨为中心形成了经济增长核心区域,辐射的范围逐年扩大,"中心-外围"的空间模式较为明显。②东北地区城市群的点出度中心度低值区域集中在哈长城市群边缘城市,起到中介作用的城市变动较大。③东北地区城市群区块组成及结构变化不大,2010年后区块间联系更为紧密。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崔莉  雷宏振  
本文在网络经济深化发展背景下,针对实践中基于网络虚拟空间进行产业转移逐渐成为产业发展热点并理论研究仍以地理空间产业转移为主的现状,利用逻辑演绎分析方法构建出相应理论模型对基于网络虚拟空间实施的产业转移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基于网络虚拟空间进行的产业转移可以提升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的效率。产业环节或发展方式向虚拟空间进行转移的过程中,制定规则的主导力量是互联网平台企业。基于虚拟空间进行的产业转移的使用方式、内容侧重和主体间关系都有其自身的独特性。由此提出推动产业转移虚拟化优化发展的建议:科学制定产业转移虚拟化的战略发展方案、打造优秀的互联网平台企业和营造积极的政策环境。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赵映慧  姜博  郭豪  梁凡  张雪松  
从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三省交通厅网站获得东北地区34个城市两两间的公路客运班次,从中国铁路客户服务中心(www.12306.cn)获得两两间铁路客运班次,建立34×34的公共客运(公路/铁路)发送—到达矩阵,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中的Netdraw和中心性分析法,对34个主要城市的网络联系和中心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沈阳是公路客运联系最密切的城市,公路客运联系密切的城市主要分布在辽宁省,东北大多数城市公路客运联系集中于所在省内。2东北地区公路客运网络中沈阳、长春和哈尔滨3个省会城市的中心性处于前三。3铁路客运联系密切的城市主要分布在哈大(连)线和沈山线,哈尔滨、长春、四平、铁岭、沈阳、辽阳、鞍山、大连、锦州和葫芦岛相互间铁路客运联系密切。4铁路客运网络中哈尔滨的中介中心性最高,但是黑龙江省边缘城市更多。5铁路客运在东北地区公共客运交通网络中占主导地位。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刘西锋  李诚固  谭雪兰  
本文通过分析东北地区城市化的主要特征及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论述了城市化发展存在的问题与限制因素 ,并讨论了东北地区未来城市的发展战略。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郭连成  周瑜  马斌  
以2009年中俄两国共同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联邦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地区合作规划纲要(2009~2018年)》为标志,中俄两国两地区的经济合作关系快速升温。在此背景下,深入分析研究两地区交通运输网络与城市群空间经济联系问题,对于推进两国合作规划纲要的实施、深化两地区的经济合作,具有特殊意义。本文以新经济地理学理论为基础,利用SWOT分析法和引力模型,深入分析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区位特征和地缘优势;两地区交通运输网络的形成与交通运输合作;边界效应、交通运输网络与城市群空间经济联系;交通运输网络对两地区城市群空间经济联系强度的影响,从而揭示两地区交通运输网络发展与城市群空间经济联系的密切相关性。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郭连成  周瑜  马斌  
以2009年中俄两国共同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联邦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地区合作规划纲要(20092018年)》为标志,中俄两国两地区的经济合作关系快速升温。在此背景下,深入分析研究两地区交通运输网络与城市群空间经济联系问题,对于推进两国合作规划纲要的实施、深化两地区的经济合作,具有特殊意义。本文以新经济地理学理论为基础,利用SWOT分析法和引力模型,深入分析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区位特征和地缘优势;两地区交通运输网络的形成与交通运输合作;边界效应、交通运输网络与城市群空间经济联系;交通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涂玮  黄震方  方叶林  
以旅游产品网络团购为研究视角,以中国26个旅游地旅游产品网络团购虚拟旅游流为研究数据,通过空间分析方法,研究虚拟旅游流的空间分布差异及形成动力机制。网络团购虚拟旅游流整体上表现出微弱离散分布特征,局部表现出一定的聚集性,总的来说虚拟客流集中于南方沿海与中部旅游资源丰富省域,中偏西部、华北及东北地区团购虚拟旅游流量较小;团购虚拟旅游流的空间分布是内外部驱动力及环境驱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外部驱动力包括产品团购价格、产品类型、网络营销空间结构3个主要动力因素,相关分析表明团购价格是最主要的外部驱动因素,其次为产品类型,最后为网络营销空间结构;以团购虚拟旅游流为研究视角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弥补了旅游...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