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132)
- 2023(17734)
- 2022(15232)
- 2021(14042)
- 2020(11977)
- 2019(27629)
- 2018(27362)
- 2017(53154)
- 2016(28980)
- 2015(32840)
- 2014(33223)
- 2013(32734)
- 2012(30107)
- 2011(27232)
- 2010(27246)
- 2009(25263)
- 2008(24658)
- 2007(21852)
- 2006(18945)
- 2005(16688)
- 学科
- 济(133857)
- 经济(133726)
- 管理(82731)
- 业(78201)
- 企(64000)
- 企业(64000)
- 方法(58672)
- 数学(51477)
- 数学方法(50849)
- 农(33039)
- 中国(31006)
- 财(30157)
- 地方(28859)
- 学(28446)
- 业经(27133)
- 农业(22598)
- 贸(21131)
- 贸易(21123)
- 制(20860)
- 易(20392)
- 理论(19761)
- 和(19425)
- 务(19097)
- 环境(19037)
- 财务(19015)
- 财务管理(18969)
- 企业财务(17933)
- 技术(17163)
- 银(16905)
- 银行(16847)
- 机构
- 大学(419786)
- 学院(419473)
- 济(173476)
- 经济(169791)
- 管理(164623)
- 理学(142881)
- 理学院(141270)
- 研究(141058)
- 管理学(138674)
- 管理学院(137924)
- 中国(103280)
- 科学(88591)
- 京(88553)
- 财(76475)
- 所(71552)
- 农(68637)
- 研究所(65407)
- 中心(63764)
- 业大(63316)
- 财经(61964)
- 江(61122)
- 经(56126)
- 北京(55643)
- 范(54958)
- 师范(54440)
- 农业(53837)
- 经济学(52699)
- 院(51045)
- 州(49303)
- 经济学院(47327)
- 基金
- 项目(285451)
- 科学(223702)
- 研究(206389)
- 基金(206354)
- 家(179884)
- 国家(178426)
- 科学基金(152945)
- 社会(129596)
- 社会科(122772)
- 社会科学(122739)
- 省(112161)
- 基金项目(109505)
- 自然(100156)
- 自然科(97753)
- 自然科学(97727)
- 自然科学基金(95955)
- 教育(95189)
- 划(94106)
- 资助(85635)
- 编号(84461)
- 成果(67802)
- 重点(64014)
- 部(62650)
- 发(61316)
- 创(58424)
- 课题(58024)
- 科研(54842)
- 创新(54606)
- 教育部(53472)
- 大学(53087)
- 期刊
- 济(190470)
- 经济(190470)
- 研究(121486)
- 中国(73710)
- 学报(67186)
- 农(61678)
- 科学(61213)
- 财(59235)
- 管理(58856)
- 大学(50407)
- 学学(47685)
- 教育(42696)
- 农业(42523)
- 技术(38387)
- 融(32339)
- 金融(32339)
- 经济研究(31058)
- 财经(30297)
- 业经(30224)
- 经(25942)
- 问题(24646)
- 技术经济(22190)
- 业(21523)
- 统计(20672)
- 图书(20568)
- 理论(19798)
- 版(19605)
- 科技(19149)
- 商业(19065)
- 资源(18790)
共检索到6055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马元三 李惠娟
区域经济的协调增长一直以来都是经济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但是省内区域经济的不协调发展现象却日渐突出,这种现象在发达东南沿海发达省份也同样存在。文章以江苏省为例,用现代计量分析方法分析了苏南、苏中、苏北经济增长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过去三十年里,苏北、苏中对苏南的经济都有促进作用,苏北对苏南的促进作用大于苏南对苏北的带动作用,苏南、苏中对苏北有带动作用,但是作用不甚显著,苏南对苏中的带动作用与苏北对苏中的促进也不甚显著。不论是促进作用还是带动作用,都有滞后期。最后,提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差距的建议。
关键词:
区域 经济增长 相关性 江苏省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尹伟华 张焕明
本文利用区域面板数据,对1979—2006年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收敛性进行了计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增长不存在绝对收敛趋势,但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带基本上存在收敛趋势,形成了所谓的"收敛俱乐部"现象;在条件收敛回归中,如果控制了投资率、人力资本水平、非国有化水平、对外开放度、基础设施水平和产业结构等经济变量,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则呈现显著的条件收敛。
关键词:
区域经济 经济收敛 面板数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军
从长期来看,市域间劳动和资本量增长的不平衡,包括技术水平在内的其它要素差异,导致了以广州—深圳最高、佛山—东莞居中、江门—中山—肇庆—珠海—惠州最低为特征的珠三角经济总量地域分布格局的形成。从短期来看,珠三角各市经济总量增长波动主要取决于其劳动和商业资本投入量增长的变化,而且存在自我修复的误差修正机制。
关键词:
珠三角 区域经济 非均衡增长 因素
[期刊] 征信
[作者]
廖霄梅 林烨
运用区位熵分析法对广西金融集聚水平进行测度,以广西14个地级城市2010—2017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通过构建空间滞后模型、空间误差模型,检验金融集聚对广西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广西各个城市金融集聚水平在空间上存在差异,但总体呈现出持续上升的趋势,其对广西经济增长也具有明显的正向推动作用,而银行业的促进作用要大于证券业和保险业。
关键词:
金融集聚 区域经济 经济增长 空间相关性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张志英 岳缘希
绿色创新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研究绿色创新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极其重要。本文以中国30个省为研究对象,构建了绿色创新指标体系,采用空间计量模型研究绿色创新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绿色创新是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绿色创新在省际间有显著的空间相关性;环境改善资金投入会抑制区域经济增长;环境改善项目会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和就业率也是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要素。最后给出结论及建议。
关键词:
空间计量模型 绿色创新 区域经济增长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周国富 兰宇宁
文章以我国地级以上城市为研究单元,在综合考虑内生经济增长和累积因果循环效应的基础上,采用空间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分析和探讨了可能影响我国城市经济增长和导致区域差异的因素,进而验证上述理论是否适用于我国的实际情况,从而为政策提供依据。空间计量模型的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城市经济增长存在着明显的空间集群特征,城市所属省份的增长态势、产业结构调整、区域政策等因素对城市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技术进步对城市经济增长的贡献存在一定的空间溢出效应;从整体上来讲我国城市经济增长未表现出明显的集聚经济或不经济。文章分析了其深层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陈立泰 梁乐 张祖妞
采用物质资本集聚度、人力资本集聚度以及就业密度衡量服务业集聚水平,运用空间计量方法,研究服务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呈现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服务业物质资本集聚水平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呈弱化之势,人力资本集聚度的区域经济增长效应也由正转向负,而服务业就业密度、经济开放水平等因素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应该注重加强相邻地区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经济互助,协调发展;同时应提高我国服务业的集聚度,充分发挥其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正向促进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向伟 陈斐 李峰
文章以中国339个地市为分析单元,对五大区进行分析,在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基础上,采用动态空间杜宾面板数据模型方法,考察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特征。结果表明:五大区在经济增长收敛上的表现是一致的,即都存在经济收敛情况,收敛的速度从大到小依次为:东部地区,西南地区,中部地区,东北地区,西北地区。其次,东部地区的空间溢出效应的特征不同于其他四大区域,具体表现为其经济增长方式对空间位置关系较为敏感,因此在实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政策时需要区别对待。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向伟 陈斐 李峰
文章以中国339个地市为分析单元,对五大区进行分析,在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基础上,采用动态空间杜宾面板数据模型方法,考察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特征。结果表明:五大区在经济增长收敛上的表现是一致的,即都存在经济收敛情况,收敛的速度从大到小依次为:东部地区,西南地区,中部地区,东北地区,西北地区。其次,东部地区的空间溢出效应的特征不同于其他四大区域,具体表现为其经济增长方式对空间位置关系较为敏感,因此在实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政策时需要区别对待。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李林 丁艺 刘志华
考虑到我国金融集聚的空间地理特征,论文运用前沿的计量经济方法-空间计量分析方法对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效应进行了分析,通过计算中国金融业的Moran'I指数确定中国金融集聚存在空间相关性,并刻画了2005年与2009年中国金融集聚的Moran'I指数散点图,得出中国各省金融集聚地理空间相关模式,在此基础上,论文通过建立SLM、SEM和SDM空间计量模型检验了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
关键词:
金融集聚 金融辐射 区域经济 空间相关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丹妮
文章利用广东省21个城市2003~2013年的面板数据分析影响广东省区域经济增长的相关因素,构建广东省区域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空间计量模型。在此基础上,选取空间自回归模型(SAR)与空间误差模型(SEM)来分析广东省经济增长及其空间相关性。
关键词:
区域经济 经济增长 影响因素 空间相关性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仲深 杜磊
本文通过构建面板数据的固定效应模型和空间计量经济模型,运用中国30个地区的面板数据,对我国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呈现出高度正相关的关系,在空间上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同时,政府财政支出、固定资产投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水平和人力资本水平等影响因素均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安静
近几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我国区域内经济体系对空间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将经济增长引入拓展模型可知,空间位置对区域内经济体制的影响非常大,且其经济类型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目前,空间计量经济在我国发展速度很快,我国各省市行政区纷纷引入了这种经济管理分析模式。基于此,本文将结合数据处理、意义参考、结合分析等方式,深入探讨各种经济增长模型对空间经济发展的影响。并基于空间计量经济视角,系统分析区域内经济增长的特点。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珂 廖艳 杨洋
文章采用空间计量模型,从时空角度重新审视甘肃省区域经济增长差异,利用实证数据分析甘肃省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制定促进甘肃省区域经济协调性发展,缩小地区之间经济增长差异的相关政策,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空间计量模型 区域经济 增长差异性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周春应
文章从科技金融资源、科技金融经费和科技金融产出三个维度构建科技金融发展水平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测算中国2012—2017年30个省级层面的科技金融发展水平,构建空间计量模型研究科技金融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将总效应分解为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结果显示:中国科技金融呈现出"东强西弱";各地区科技金融发展存在空间正相关性,科技金融能显著促进邻近地区的科技金融发展;科技金融对经济增长具有空间溢出效应,不仅能显著促进本地区的经济增长,而且对邻近地区的经济增长也有提升作用。
关键词:
科技金融 经济增长 空间计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