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96)
- 2023(11818)
- 2022(9504)
- 2021(9078)
- 2020(7175)
- 2019(16255)
- 2018(15840)
- 2017(30756)
- 2016(15806)
- 2015(17652)
- 2014(17142)
- 2013(15965)
- 2012(13985)
- 2011(12127)
- 2010(11724)
- 2009(10141)
- 2008(9399)
- 2007(7924)
- 2006(6377)
- 2005(5270)
- 学科
- 济(61771)
- 经济(61716)
- 管理(45695)
- 业(45146)
- 企(37799)
- 企业(37799)
- 方法(28774)
- 数学(25256)
- 数学方法(24858)
- 农(18329)
- 中国(16125)
- 业经(15599)
- 财(14979)
- 地方(12650)
- 农业(12363)
- 贸(11646)
- 贸易(11640)
- 易(11184)
- 理论(10293)
- 技术(10281)
- 制(10248)
- 务(9925)
- 财务(9880)
- 财务管理(9856)
- 和(9575)
- 划(9381)
- 企业财务(9243)
- 环境(9229)
- 学(9206)
- 策(8438)
- 机构
- 学院(209420)
- 大学(204746)
- 济(84851)
- 管理(84811)
- 经济(83265)
- 理学(74695)
- 理学院(73940)
- 管理学(72713)
- 管理学院(72290)
- 研究(62561)
- 中国(45622)
- 京(40174)
- 财(37001)
- 科学(36142)
- 财经(30813)
- 中心(30059)
- 江(28646)
- 业大(28332)
- 经(28250)
- 范(27765)
- 师范(27511)
- 所(27393)
- 农(26922)
- 经济学(25968)
- 研究所(25212)
- 院(24007)
- 北京(23971)
- 经济学院(23564)
- 财经大学(23248)
- 州(22967)
- 基金
- 项目(151736)
- 科学(122140)
- 研究(115367)
- 基金(111073)
- 家(95301)
- 国家(94493)
- 科学基金(83536)
- 社会(74791)
- 社会科(71076)
- 社会科学(71058)
- 省(59790)
- 基金项目(59249)
- 教育(54533)
- 自然(52683)
- 自然科(51546)
- 自然科学(51535)
- 自然科学基金(50581)
- 划(50044)
- 编号(47665)
- 资助(42925)
- 成果(36171)
- 重点(34210)
- 部(33843)
- 发(33486)
- 创(33081)
- 课题(32241)
- 国家社会(31178)
- 创新(30717)
- 教育部(30053)
- 人文(29803)
共检索到2854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梅冠群
东北亚地缘政治经济形势复杂,区域一体化进程缓慢,中国作为东北亚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大国,难以在现有格局中谋求国家利益的最大化,一个由中国主导、和平稳定、互利共荣的新型战略格局亟待建立,这对于我国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文章立足于现代流通视角,通过对现有东北亚战略格局的分析,提出流通先导,带动各国经济社会全面合作的战略构想,并对该战略的实施路径进行了设计,旨在对我国研究新形势下的东北亚国家战略进行一定探索。
关键词:
现代流通 东北亚格局 国家战略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侯典芹
东北亚处在亚太地区的核心位置,在美国的亚太战略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奥巴马政府提出"再平衡"战略,加大实施战略东移,应对亚太地区力量格局的剧烈变动。美国这次战略东移是全方位的,从军事、政治、经济等方面展开。美国尤其会通过与韩、日的同盟关系以及在两国的驻军实施战略转移,但同时积极参与东亚、东北亚的经济贸易活动,以实现经济复苏,并进而主导亚太经济的一体化进程。由于东北亚各国普遍存在历史积怨、领土领海争端,再加上冷战遗留问题仍未消除,以及地区主导权之争、朝核危机、意识形态等因素的制约,使该地区一直处于亚稳定状态。因此,美国重返亚太势必给东北亚的地缘政治带来诸多不确定因素。
关键词:
美国战略东移 东北亚 地缘政治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唱新
尽管到目前为止美国并没有明确提出东北亚战略,但是,由于这一地区出现了经济增长的强劲势头和孕藏着巨大潜力;汇集了不同社会制度和不同意识形态的矛盾与冲突;影响着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地位与作用,因此,当美国的全球战略重心从大西洋转向太平洋之际,东北亚地区自然成为美国亚太战略的焦点与核心。本文将从美国在东北亚地区的利益和矛盾出发探讨其东北亚政策及其对这一地区的影响。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安炯徒,任明
最近,韩国政府提出了东北亚中心战略,即充分利用韩国连接东北亚地区大陆和海洋的地理优势、经济优势,以韩国为中介、枢扭,促进东北亚地区经济、贸易、金融等方面的发展及合作。为此,韩国首先要从自身出发,不断完善经济结构,确保其经济快速发展,同时,也要积极推进东北亚经济合作和建立东北亚经济共同体,促使东北亚地区建立起开放而活跃的市场。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古中和,王东宇
在东北亚目前“环黄渤海增长三角”、“图们江增长三角”、“中俄蒙沿边合作带”这样的“两带一角”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格局中,“环黄渤海增长三角”的国际经济合作层次和内外开放度较高。辽宁依据地理位置与经济优势,应做出面对“环黄渤海增长三角”取向的战略选择。并根据东北亚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不是从贸易交流起步,而是直接跃进为从资金富裕和技术先进国家吸引外资和技术的新特点,应加速进行“硬”、“软”环境的建设和完善,以便在动态中不断提高吸纳资金和技术的能力,经聚拢整合辐射周边,推动东北亚由松散型的经济技术联系趋向实体化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李玉潭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陆建人
文章在分析中国东北三省在东北亚经济合作中的地理、资源、产业优势的基础上,针对三省的各自特点,提出了东北三省参与东北亚经济合作的战略。即:黑龙江省以俄罗斯为重点,“北开南联”;吉林省以图们江开发为重点,“开边通海”;辽宁省以黄渤海为重点,“外向牵动”。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金汉信 乔均
本文认为,建设东北亚物流中心是由韩国首先提出的,其模式经历了从竞争模式到合作与竞争模式的转变。东北亚物流中心的建设是适应国际航运市场变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环境保护的需要,能够实现区域内资源在空间上的互补,节省成本,避免物流设施的供过于求。在此过程中,政府、行业物流协会和企业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东北亚 物流中心 原动力 合作 竞争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赵金龙
自由贸易区(FTA)作为国家间经济合作的一种重要形式,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扩展,绝大多数世贸组织成员国都参与了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的区域贸易安排,全球贸易50%以上是在区域贸易协定下进行的。以中、日、韩三国为主体的东北亚地区,经济规模占据了东亚整体经济规模的90%。然而,中、日、韩三国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却是步履艰难,三国之间至今为止没有建立任何自由贸易区。这种情况与三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世界经济地位及相互间密切的经贸关系是不相符的。从东北亚地区区域经济合作的特点和现实出发,运用一般均衡模型分析比较东北亚中、日、韩之间不同FTA合作模式对三国潜在的经济影响,重点包括不同模式的FTA对三国福利、国内生产总值、进出口、贸易平衡、贸易条件及各产业产出的各种影响,GTAP模型的模拟结果显示:建立中、日、韩三国FTA将会给中国带来最大福利收益。但是综合中国福利、贸易平衡、贸易条件的变化,从现实的角度考虑,中国优先与韩国建立FTA将是更为理性的选择。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巴殿君
2000年10月9日至12日,朝鲜国防委员会委员长金正日的特使赵明录次帅访美,双方发表了联合公报,同月的23日至25日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访朝。朝美两国高级官员会谈不仅结束了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以来的两国敌对关系,同时也意味着仍然存在于东北亚的冷战格局开始走向解体。朝鲜半岛对峙的结束,预示着东北亚的力量组合将重新形成。
关键词:
朝美和谈 东北亚格局 关系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吴昊 崔宇飞
进入新世纪以来,包括能源总体供求形势、能源消费结构、能源生产消费区域格局在内的全球能源格局,发生了许多重大调整。在未来20年甚至更长的时期,这种调整还将进一步深入。全球能源格局的调整使得国际能源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能源地缘政治风险,同时也造成了近期全球能源领域投资趋于低迷。东北亚区域合作既需要立足本地区的实际情况,也需要适应全球能源格局调整的新形势,特别是应该在构建区域能源合作机制、建设区域共同能源市场、共同开展常规能源及非常规能源开发、推进区域电力设施互联互通、推动全球能源治理体系改革等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吴昊 崔宇飞
进入新世纪以来,包括能源总体供求形势、能源消费结构、能源生产消费区域格局在内的全球能源格局,发生了许多重大调整。在未来20年甚至更长的时期,这种调整还将进一步深入。全球能源格局的调整使得国际能源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能源地缘政治风险,同时也造成了近期全球能源领域投资趋于低迷。东北亚区域合作既需要立足本地区的实际情况,也需要适应全球能源格局调整的新形势,特别是应该在构建区域能源合作机制、建设区域共同能源市场、共同开展常规能源及非常规能源开发、推进区域电力设施互联互通、推动全球能源治理体系改革等方面,努力推进务实合作。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沈铭辉 张中元
作为一个整体,东北亚地区至今仍未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合作区域。当前,朝鲜半岛局势出现缓和,东北亚区域合作有望迎来新机遇,但区域内各国仍需要进一步打造合作氛围和条件。推动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朝鲜、韩国、日本、蒙古共同参与东北亚区域合作,联通中国、朝鲜、韩国、日本、俄罗斯的交通线,并打通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建设中的北冰洋航线间的连接,实现东北亚互联互通和经贸投资的高水平发展。同时,东北亚区域合作也面临着投资环境、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制约,中国作为东北亚区域合作的重要倡导者和参与者,需要进一步规划合作路径和打造合作重点,推动东北亚地区加速融入全球价值链,共建产业合作走廊。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沈海涛
冷战后 ,东北亚区域大国关系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 ,已逐步处于相对稳定的局面。但朝鲜半岛的统一和安全问题等东北亚地区安全格局的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 ,特别是“9·11”后的日本对外战略的转变及政策体制的调整又带来了新的不稳定因素。解决这些问题只有通过加强国际协调 ,积极寻求各国合作 ,增强政治信任 ,共谋化解策略。
关键词:
日本 对外战略 政策体制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刘雪莲 范为
奥巴马时期,美国在东北亚的"再平衡"战略已经部分地摒弃了原有的"离岸平衡"模式,转移到了"选择性介入""新自由国际主义""间接路线"三种类型混合的模式上来。"选择性介入"使美国着力在东北亚地区建立压倒中国的集中性战略优势;"新自由国际主义"促使美国在东北亚地区建立以民主国家性质为基础的同盟网络;"间接路线"则使美国在东北亚利用地区国家间的纠纷、矛盾增强同盟凝聚力,扰乱中国心理稳定,保持地区适度紧张,形成有利于美国主导地位的局势。特朗普时期,"间接路线"越来越凸显,而类型混合的"组合拳"也有明显体现。这在某种程度上不仅加深了中美之间的战略互疑,还使中国的周边环境陷入了动荡不安的状态。对此,中国应该从加强与美信息沟通、在非核心利益问题上达成战略妥协以及在共有原则上形成基本共识等三个层面明确彼此战略意图、缓释战略互疑。同时加强与美国在东北亚地区的战略协作关系,积极塑造东北亚"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高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