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454)
- 2023(9388)
- 2022(7528)
- 2021(7343)
- 2020(5801)
- 2019(13416)
- 2018(13232)
- 2017(25017)
- 2016(13256)
- 2015(15232)
- 2014(14985)
- 2013(13826)
- 2012(12245)
- 2011(10505)
- 2010(10245)
- 2009(8679)
- 2008(8182)
- 2007(6617)
- 2006(5218)
- 2005(4345)
- 学科
- 济(50466)
- 经济(50410)
- 管理(36610)
- 业(34554)
- 企(29336)
- 企业(29336)
- 方法(27471)
- 数学(24030)
- 数学方法(23587)
- 农(13298)
- 财(13165)
- 理论(13064)
- 中国(12765)
- 业经(11646)
- 教学(11538)
- 农业(9175)
- 学(8964)
- 务(8608)
- 财务(8571)
- 财务管理(8551)
- 和(8206)
- 企业财务(8137)
- 地方(8035)
- 技术(7961)
- 贸(7918)
- 贸易(7913)
- 制(7708)
- 易(7666)
- 学法(7242)
- 教学法(7242)
- 机构
- 学院(174105)
- 大学(173300)
- 管理(69273)
- 济(69215)
- 经济(67867)
- 理学(61177)
- 理学院(60591)
- 管理学(59393)
- 管理学院(59052)
- 研究(48571)
- 中国(35619)
- 京(34132)
- 财(31519)
- 科学(27994)
- 财经(26245)
- 中心(24394)
- 江(24251)
- 经(24157)
- 范(24019)
- 师范(23749)
- 业大(23533)
- 经济学(22309)
- 农(21353)
- 所(20515)
- 北京(20392)
- 经济学院(20239)
- 技术(20134)
- 财经大学(19993)
- 州(19264)
- 师范大学(19226)
- 基金
- 项目(125302)
- 科学(99933)
- 研究(96009)
- 基金(90831)
- 家(77540)
- 国家(76877)
- 科学基金(68330)
- 社会(60764)
- 社会科(57677)
- 社会科学(57666)
- 省(49491)
- 基金项目(48180)
- 教育(48077)
- 自然(43239)
- 自然科(42272)
- 自然科学(42262)
- 自然科学基金(41482)
- 划(41087)
- 编号(39653)
- 资助(36177)
- 成果(30570)
- 部(28546)
- 重点(28438)
- 创(27295)
- 课题(27259)
- 发(26076)
- 教育部(25660)
- 国家社会(25551)
- 大学(25523)
- 创新(25381)
共检索到2373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蒋梅
目前,高校法学专业教学特别是实践教学存在着随意性、盲目性和经验性等问题,还不能适应法学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提高法学实践教学质量应运用现代教学设计理论,针对法学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法学实践教学体系设计。在法学实践教学设计过程中,应关注法学实践教学起点设计、教学目标设计、实践教学内容设计、实践教学模式设计和法学实践教学评价设计。
关键词:
法学 法学实践教学 教学设计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杨开城 李文光
在指导具体的教学实践方面 ,我国的教学设计理论尚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分析其根源 ,自身理论存在重大缺陷是主要原因。鉴于此 ,本文提出了重新构建教学设计理论体系的构想 ,并认为应该将针对综合性教学目标的教学决策的依据、实用化的教学问题诊断方法、学习行为的分析方法、学习任务的设计方法和学习环境的设计方法作为构建现代教学设计理论体系的研究重点。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杨开城
识别和消除对教学设计理论的机械理解有益于教学设计理论的本土化研究。常见的机械理解包括 :分析活动和决策活动使用相同的原子论思想、学习者分析只分析现状不分析根源和出现的条件、学习者特征分析只分析个体与认知加工有关的特征、将加涅提出的九种教学事件看作是严格意义上教学程序、将形成性评价活动看作是一种事后评价活动、认为媒体选择只涉及类型不考虑实际产品、教学策略描述的是教师的活动、标准参照评价是教学设计所追求的教学评价手段、将任务分析的结果等同于学习者惟一有效的学习路径等等。只有将课堂教学设计看成是一种实时的动态设计过程 ,才能避免静态教学设计与动态教学实施的矛盾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继武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谢丽英
情景导向教学模式是旅游服务类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教学实施的一种创新模式,在培养学生关注客人情感变化,提高应变情景的职业能力,养成良好的职业特质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情景导向教学模式实施中能够以九大教学事件设计原理为指导,积极而又灵活地安排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裴达伟 刘占荣
在开放远程教育中,良好的教学设计是开发有效而高质量的教学材料的基本要求。本文集中探讨远程教育中的教学设计,分析教学设计的含义、起源、理论以及实践。作者特别通过实例来阐述课程开发的关键阶段,并讨论教学设计在提高课程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最后,作者对层出不穷的新技术影响下的不断变革的教学设计,提出了一个简明的教学设计的模式。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周波
建构主义被誉为当代教育心理学革命,基本观点对我国的教育教学改革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本文分析了建构主义的研究现状及其理论基础,并结合教学设计的定义,对会计学教学设计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建构主义 会计学 教学设计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赵小凡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商业设计的繁荣,科学技术的普及和知识经济的日新月异,视觉传达设计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兴趣,尤其视觉传达设计艺术在网络上的广泛应用,如图片、多媒体文件、flash文件和文字形象设计等方面的视觉传达设计,使得很多人开始投入到视觉传达艺术设计学习中。网络环境下的视觉传达设计具有的交互性与时效性、自由性与超文本、多种媒体的综合性等特点,让视觉传达设计艺术将有更大发展空间与进步,网页视觉传达设计克服了物质和技术条件的限制,为视觉传达设计者提供了思想自由驰骋的新天地。读图时代视觉传达成为当前媒体传播信息的主要方式,新媒体时代的传统纸媒影响力逐渐降低,为吸引受众纸媒只能注重平面视觉传达设计和编排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高瑞利
第二代教学设计的发展是人们目前关注的热点。本文概述了美国教育技术专家梅瑞尔 (Merrill)在两篇文章中有关ID2的观点 ,分析、比较了这两代教学设计理论在内容上的差异 ,并探究了从ID1到ID2发展中比较深层次的原因和动力。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晓红
本研究以认知主义、境遇主义和行为主义为哲学基础,以我国组织/干部学习需求调研为现实基础,以理论层研究为主线,探索和发展了我国新时代因地制宜的组织/干部学习理论体系;其涵括了AIR-SPA组织学习理论与U&P教学设计理论双重理论。虽同属教育研究框架的"理论层",但AIR-SPA学习理论与三大哲学体系一同,为U&P教学设计理论的发展铺垫了理念基础;而U&P教学设计理论则是AIR-SPA学习理论明晰的"实践的地图"。新时代U&P教学设计理论是由两个互补性的U-IDT和P-IDT理论组成的;其发展的目标是提升新时代组织环境下的学习者个性化认知与问题解决的履职潜能。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裴新宁
理解科学的本质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目标。科学学习重在学习科学意义,学习科学过程意在成为一名好的问题解决者。实现这些目标的重要手段在于通过教学设计为学习者提供促进科学理解的经验、环境与活动。关于知识的假设以及学习理论是教学设计的核心基础。建构主义认识论及其学习理论对科学教学设计与研究的贡献主要在于:为科学探究提供了认识论支撑;强调科学教学以发展意义为先,提供了导致科学理解的教学指南;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理解性学习的教学策略,实质性地拓展了教学设计的发展空间;提供了科学教育研究进行内部批判的思想工具。关于建构主义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还存在许多问题,科学教育工作者要科学地对待建构主义。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刘湘丽
本文总结和归纳了60年代以来在工业发达国家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关于工作设计的四个最有代表性的理论:激励—保健理论、社会—技术系统理论、工作特征理论、跨学科理论,并运用这些理论考察和分析了70年代以来工业发达国家工作设计实践中的代表经验。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江心英 季莹
生态设计是融合经济、环境、管理和生态学等多学科理论的环境管理领域的新概念,是推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有效途径。本文从理论研究、企业实践、政府行为三个层面,概括分析了国际组织、西方发达国家以及中国对产品生态设计理论研究与实践的不同情况;并展望了产品生态设计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
产品生态设计 理论 实践 国际研究 综述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希良 张达 余润心
中国的全国碳市场建设,一方面要遵循碳市场的基本原理和充分借鉴国际实践经验,但更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走有中国特色的碳市场发展之路。在初始阶段,中国的全国碳市场总体上是一个基于强度的碳市场,而不是一个基于总量的碳市场,实质上是一个多行业的可交易绩效标准(Tradeable Performance Standards),兼具碳税和补贴两种政策激励效果。全国碳市场的总量是一个和覆盖行业实际产出量相关联的灵活总量,而不是一个固定的总量。碳市场管控的企业碳排放量不仅包括现场产生的直接碳排放量,也包括企业消费电力和热力引起的间接碳排放量。"十四五"期间,全国碳市场建设力争实现对8个重点高耗能高排放行业的全覆盖,按"严控增量"的原则,设定全国碳市场配额总量和确定行业碳排放基准,积极发挥全国碳市场建设在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中的作用。"十五五"期间,进一步扩大全国碳市场行业参与程度和覆盖企业数量,按"稳中有降"的原则,设定全国碳市场配额总量和确定行业碳排放基准,逐步扩大配额有偿分配比例,进一步提高全国碳市场在实现碳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景中的地位和作用。
关键词:
碳市场 碳交易 系统设计 碳减排 碳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