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417)
- 2023(11792)
- 2022(9680)
- 2021(9044)
- 2020(7520)
- 2019(16884)
- 2018(16589)
- 2017(32301)
- 2016(17113)
- 2015(19270)
- 2014(18758)
- 2013(18018)
- 2012(16040)
- 2011(14207)
- 2010(13826)
- 2009(12725)
- 2008(12182)
- 2007(10323)
- 2006(8483)
- 2005(7509)
- 学科
- 济(65937)
- 经济(65831)
- 管理(55841)
- 业(51607)
- 企(44438)
- 企业(44438)
- 方法(32172)
- 数学(28227)
- 数学方法(27847)
- 财(21575)
- 农(17837)
- 中国(16749)
- 制(16452)
- 业经(16282)
- 务(14197)
- 财务(14152)
- 财务管理(14120)
- 企业财务(13449)
- 学(11887)
- 农业(11820)
- 体(11717)
- 贸(11375)
- 贸易(11371)
- 易(11104)
- 技术(10964)
- 理论(10958)
- 环境(10727)
- 地方(10717)
- 银(10603)
- 银行(10587)
- 机构
- 学院(234781)
- 大学(234557)
- 济(96920)
- 经济(95101)
- 管理(94151)
- 理学(82500)
- 理学院(81706)
- 管理学(80381)
- 管理学院(79936)
- 研究(71211)
- 中国(53091)
- 财(47395)
- 京(46766)
- 科学(41642)
- 财经(38011)
- 经(34666)
- 农(34176)
- 中心(33797)
- 江(33794)
- 业大(33383)
- 所(32896)
- 经济学(30840)
- 研究所(29829)
- 范(28939)
- 师范(28637)
- 财经大学(28581)
- 北京(28002)
- 经济学院(27864)
- 农业(26610)
- 院(26562)
- 基金
- 项目(166640)
- 科学(134034)
- 基金(124282)
- 研究(123096)
- 家(107412)
- 国家(106513)
- 科学基金(93801)
- 社会(81607)
- 社会科(77480)
- 社会科学(77463)
- 基金项目(65882)
- 省(64859)
- 自然(60093)
- 自然科(58728)
- 自然科学(58713)
- 自然科学基金(57654)
- 教育(57566)
- 划(54269)
- 资助(48959)
- 编号(48882)
- 成果(38461)
- 部(37960)
- 重点(37399)
- 制(36358)
- 创(36032)
- 发(34889)
- 国家社会(34598)
- 创新(33642)
- 教育部(33533)
- 课题(33089)
共检索到3303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晓 徐珍珍
非遗传统手工技艺是一个民族在历经风雨沉浮后的深厚积淀,以口传身授的形式沿袭,被誉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和"民族记忆的背影"。但在现代化进程中非遗传统手工技艺传承日渐式微,正面临着失传和断代等前所未有的重大危机。因而,厘清非遗传统手工技艺传承载体的个体性、传承时空的情境性、传承过程的实践性特点,梳理其内在生成机理,尝试探析现代学徒制传承非遗传统手工技艺兼顾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技能习得、基于情境的技能生成、基于实践共同体的技能内化特点,以及培养主体多元参与、培养目标多层融通、培养过程教学做一体的价值优势,以期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孙凤敏 孙红艳
传统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记录民族历史的重要符号,是维系中华民族文化代代相传的重要纽带。但是,随着各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和工业化的不断发展,民族传统手工技艺的保护和传承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传承观念、传承队伍、传承路径三个方面存在着突出的问题。而现代学徒制将传统学徒培训与现代学校教育有机结合,对于传承传统手工技艺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为职业院校传承传统手工技艺指明了方向,具体策略是:转变传统观念,提高传承吸引力;加强传承队伍建设,增强传承的师资力量;构建传承新范式,提高传承有效性。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徐珍珍 刘晓
非遗传统手工技艺传承绕不开传承者的技能学习过程。《指尖上的传承》讲述了不同非遗传统手工技艺及传承者的成长故事,结合工作场所学习和动作技能学习等相关理论,构建非遗传统手工技艺传承者技能学习的分析框架,有利于探究学习阶段、学习内容和技能水平等要素之间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为促进传承者从"学徒"到"师傅"主体身份的建构,需完善学习内容体系,提升传承者理论素养;激发内在学习动机,培育传承者工匠精神;搭建学习交流载体,深化传承者交互学习。
关键词:
传统手工技艺 传承机理 技能形成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梁琳 高涵
传统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手工艺人纯手工或者利用一定工具手工制作的,具有实用性、创造性和观赏性且被人们视为文化遗产的技艺以及制作出来的产品。传统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职业院校传承困境:传承观念陈旧、传承内容零散、传承队伍薄弱、传承环境欠缺;传统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职业院校传承路径:转变传承观念、构建传承课程、加强传承师资、营造传承环境。
关键词:
传统手工技艺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校传承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孙丰蕊
高校做好非遗保护和传承工作的路径有三:一是建构大学生对地方文化的深刻认同;二是建立学校与民间(社区)的良性互动模式;三是探索校企深度合作中的非遗文化产业化路径。在此项工作中,高职教育有自身的优势。一是高职院校是非遗手工技艺传承的天然场所。这个过程,有可能实现技艺传承、学生创业、传承人受益、学校特色彰显的多维统一;二是高职可以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非遗传承的深度链接。创新创业的思路很多,但文化创新、科技创新是符合时代潮流的方向,与非遗的深度链接,有望成就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高起点;三是高职专业设置的特色和灵活性可以通过与非遗的联姻得到彰显。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谢白杨 卿斐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形式上的多样性,是民族文化丰富资源的密集表达,当代大学生要以非物质传统文化的保护为己任,而高校应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与发展的重要阵地。本文分析了高校引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资源的重要举措以及高校在传统手工艺教育中的成功与不足,并在此基础上对高校发展传统手工艺的优势与价值进行系统分析,探讨高校艺术教育的生存与发展现状。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统手工艺传承 发展现状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亚平 谢良才 张维佳 郑晶
对学徒制技艺传承模式在当代手工艺行业的继承和发展进行了细致研究,分析了其特点及其对促进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启示。
关键词:
当代手工艺传承 学徒制 职业教育发展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林文婷 王子成
社会生态系统中传统手工技艺的学校传承是在社会大系统中,以传统手工技艺传承为媒介的政府管理人员、学校教育者与学生等主体与自然、社会和制度环境于一体的稳态系统。社会生态系统中传统手工技艺传承系统主要包括宏观系统因子——政府与社会,中观系统因子——院校与教师,及微观系统因子——学生与学徒。社会生态系统中传统手工技艺学校传承机制涵盖"政校室"协同的宏观运行机制、"班系区"共振的中观培育机制及"技艺道"融合的微观成才机制。
关键词:
社会生态系统 传统手工技艺 学校传承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媛媛 唐锡海 蓝洁
在现代化、全球化背景下,少数民族优秀传统工艺的传承面临价值观冲击、传承成本过高、传承路径局限等困境。基于现代学徒制在传承优秀民族传统工艺方面具备的引导学徒职业价值认知、降低工艺传承成本、提高民族工艺传承有效性等优势,有必要通过现代学徒制的多元培养、推陈出新、工学结合等具体策略,提高民族工艺传承的吸引力,促进民族工艺产业的发展并构建民族工艺传承新范式。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陈蔼
书名:《中华优秀传统手工技艺传承与创新实务》作者:陈思琦出版社: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ISBN:978-7-5643-8221-6出版时间:2021年9月定价:68元传统手工艺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由古至今发展中所产生的智慧结晶,不仅是充分展现我国优秀、珍贵文化基因的有效形式,也是将我国精神信仰物化的重要体现。科技与文化紧密融合发展的时代情境下,“工匠精神”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郑久良
文章以手工造纸行业当代生产为例,探讨非遗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的矛盾对立根源、争议焦点、互动关系及融合路径。研究表明:非遗传统技艺的文化根基是矛盾根源所在,争议焦点表现为传统祛魅与超越的合理性界限、主体价值与人的现代化困惑、现代性构建的思想“藩篱”。推动两者融合发展路径包括:打破传统思想壁垒,推动非遗传统技艺的科学化研究;提升传统技艺产品质量体系,构建标准化检测平台;运用现代新媒体技术手段,拓展传统技艺产品经营渠道和产业生态。
关键词:
非遗传统技艺 现代科技 手工纸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叶圣燕 贾礼民
本文对传统手工艺人才培养的传承与创新方面,以"苏绣"为例,通过"订单式培养"、依托"大师工作室"、引进现代技术教育手段等,探索了一条集传承与创新、技能实用与市场需求、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
手工艺 传承创新 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宁
本研究旨在评估传统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社会效益。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和实地调研,分析传统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对社会经济、文化传承和社区发展等方面的影响。研究表明,传统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能够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并创造就业机会。同时,旅游开发还有助于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与保护,促进文化多样性的传播和交流,并改善社区基础设施,提升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如兵 钱军 朱星
现代学徒制是学生与学徒相结合,工作与学习相融合的一种新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建设是实现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和关键,文章结合"建筑施工技术"课程实践,全面阐述了"六个基于"的改革措施。课程建设应深化校企合作,基于工作过程,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目标,采用模块化课程结构,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企业岗位的用人需求紧密结合。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倩 宁永红 杨玉芬
2014年,我国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随着试点工作范围的不断扩大,需要深入分析并探索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规律。通过梳理学徒制的发展历程,发现学徒制具有人身依附、相处融洽的师徒关系、明确的考核标准和用工制度、企业(师傅)主导、全程参与等特有基因。随着企业规模化、机械化生产的出现,以及职业学校教育的快速发展,学徒制特有的优势基因如师徒关系、契约机制、学习场所、学徒考核主体等方面的继承中出现了断裂。有鉴于此,现代学徒制的发展应坚持政策引导,构建师傅遴选与契约制度;用工匠精神塑造学徒技艺技能;建立企业主导下的现代学徒制度;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学习真实情境;以行业企业为主导建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顺应学徒制发展趋势,构建校企共育的新型师徒关系。
关键词:
现代学徒制 人才培养 师徒关系 契约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