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224)
2023(14480)
2022(12415)
2021(11292)
2020(9584)
2019(21497)
2018(21058)
2017(40496)
2016(21832)
2015(23861)
2014(23227)
2013(22622)
2012(20150)
2011(17958)
2010(17495)
2009(16182)
2008(15413)
2007(13119)
2006(11277)
2005(9734)
作者
(61746)
(51717)
(51474)
(48656)
(32407)
(24898)
(23116)
(20175)
(19588)
(18001)
(17560)
(17250)
(16292)
(15913)
(15910)
(15770)
(15453)
(15387)
(14768)
(14622)
(12789)
(12354)
(12347)
(11696)
(11555)
(11443)
(11267)
(11039)
(10297)
(10271)
学科
(86193)
经济(86067)
管理(69600)
(62385)
(51646)
企业(51646)
方法(41121)
数学(36902)
数学方法(36471)
(25711)
(23660)
中国(20542)
环境(20204)
业经(19472)
(18831)
地方(17418)
(17070)
(16291)
财务(16247)
财务管理(16215)
农业(15715)
(15530)
贸易(15525)
企业财务(15444)
(15129)
(14647)
技术(13974)
(13297)
(12869)
银行(12828)
机构
学院(301841)
大学(301123)
(125558)
经济(123318)
管理(120001)
理学(105645)
理学院(104527)
管理学(102778)
管理学院(102235)
研究(97996)
中国(72557)
科学(61648)
(61116)
(57309)
(52859)
业大(48841)
(47900)
财经(46635)
中心(46120)
研究所(44103)
(42874)
(42552)
农业(41682)
经济学(39241)
北京(36771)
(36458)
(36084)
师范(35958)
经济学院(35696)
财经大学(34984)
基金
项目(220850)
科学(175816)
基金(164679)
研究(154682)
(146013)
国家(144903)
科学基金(125270)
社会(102544)
社会科(97474)
社会科学(97450)
基金项目(88640)
(85781)
自然(83134)
自然科(81176)
自然科学(81153)
自然科学基金(79700)
(72848)
教育(70269)
资助(65400)
编号(59077)
重点(50380)
(48892)
(47102)
(47102)
成果(44823)
创新(44242)
国家社会(43884)
(43805)
科研(43496)
教育部(42008)
期刊
(127746)
经济(127746)
研究(78965)
中国(52283)
学报(50982)
科学(46477)
(46318)
(45266)
管理(42463)
大学(38848)
学学(37516)
农业(31279)
技术(24519)
(23466)
金融(23466)
财经(22821)
教育(22245)
业经(21580)
经济研究(20371)
(19575)
问题(17334)
(16582)
资源(15574)
(15290)
科技(15019)
技术经济(13873)
统计(13563)
业大(13371)
(13271)
理论(12991)
共检索到4173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徐成龙  庄贵阳  
基于2009—2016年环渤海地区44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利用DEA模型、动态面板的差分GMM估计方法等对环渤海地区环境规制、工业集聚与生态效率进行综合探究,得出如下结论:(1)山东省、京津冀的城市环境规制强度和生态效率呈上升趋势,辽宁省的城市环境规制强度和生态效率则呈波动下降趋势。京津冀和辽宁省大多数城市的区位熵有明显下降趋势,山东省城市的区位熵变动趋势不明显,大多数城市区位熵呈波动态势。(2)环渤海地区生态效率的滞后项系数显著为正,环境规制、工业集聚与生态效率分别呈正相关和负相关关系,而工业集聚与环境规制的交互项与生态效率呈正相关关系。(3)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规模、外商直接投资对生态效率的影响显著为正,而人力资本对生态效率的影响不显著。可以看出,环境规制、工业集聚对生态效率的提高至关重要,而经济发展、人口规模、外商直接投资等也都是提高生态效率的重要因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油建盛  蒋兵  董会忠  
文章采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EBM模型测度2010—2019年八大经济区的能源生态效率,并综合运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与门槛效应模型分析了环境规制和工业集聚对能源生态效率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1)中国能源生态效率在整个研究期内呈现上升的发展态势,在空间分布上表现出“区块状”分布格局,不同经济区之间差异扩大。(2)能源生态效率、环境规制与工业集聚均呈现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关系。环境规制能够显著提升能源生态效率,印证了“波特假说”,但会阻碍毗邻地区能源生态效率的改善,加剧不同经济区之间能源生态效率的分化。(3)工业集聚受“拥挤效应”带来的负外部性影响,与能源生态效率之间呈现非线性关系。进一步研究发现,在环境规制约束下,工业集聚对能源生态效率的影响存在单门槛效应,当环境规制强度大于1.034时,工业集聚才会显著促进能源生态效率提升。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梁耀文  王宝海  
文章基于2005—2017年环渤海地区17市的面板数据,运用超效率SBM-Undesirable模型测算环渤海地区农业生态效率,结合ESDA分析空间演化趋势及空间相关性,并建立空间杜宾-STIRPAT模型探讨环渤海地区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环渤海地区农业生态效率整体水平较低,呈现逐渐上升态势,地区间差异较大;环渤海地区农业生态效率在空间上整体呈东北—西南格局并逐渐向西南方向转移,存在明显的空间相关性和聚集特征,各地区在空间上相互影响;人均GDP、农业研发投入、人口老龄化程度、财政支农水平、农业规模化水平、工业化水平、农业机械密度、种植结构等8类农业生态效率影响因素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直接和间接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梁耀文  王宝海  
文章基于2005—2017年环渤海地区17市的面板数据,运用超效率SBM-Undesirable模型测算环渤海地区农业生态效率,结合ESDA分析空间演化趋势及空间相关性,并建立空间杜宾-STIRPAT模型探讨环渤海地区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环渤海地区农业生态效率整体水平较低,呈现逐渐上升态势,地区间差异较大;环渤海地区农业生态效率在空间上整体呈东北—西南格局并逐渐向西南方向转移,存在明显的空间相关性和聚集特征,各地区在空间上相互影响;人均GDP、农业研发投入、人口老龄化程度、财政支农水平、农业规模化水平、工业化水平、农业机械密度、种植结构等8类农业生态效率影响因素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直接和间接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曾庆瑞  侯茂章  
基于SBM-DEA模型测算湖南省2011—2019年14个市、州工业绿色创新效率,并从环境规制视角建立面板门槛模型,探析专业化集聚与多样性集聚对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湖南省整体工业绿色创新效率趋于平稳,各地区工业绿色发展水平存在显著差异;2)不同集聚模式下,环境规制对绿色创新效率存在门槛效应。专业化集聚对湖南工业绿色创新效率存在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多样化集聚对绿色创新效率作用呈"U"型:低强度的环境规制并不利于工业集聚促进绿色创新效率提升,规制强度超过临界点后工业集聚开始对绿色创新效率呈现促进作用;3)政府应不断完善工业发展政策导向,引导工业向高端化、绿色化发展。同时充分考虑区域禀赋和环境规制差异,持续发挥多样化集聚优势。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曾庆瑞  侯茂章  
基于SBM-DEA模型测算湖南省2011—2019年14个市、州工业绿色创新效率,并从环境规制视角建立面板门槛模型,探析专业化集聚与多样性集聚对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湖南省整体工业绿色创新效率趋于平稳,各地区工业绿色发展水平存在显著差异;2)不同集聚模式下,环境规制对绿色创新效率存在门槛效应。专业化集聚对湖南工业绿色创新效率存在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多样化集聚对绿色创新效率作用呈"U"型:低强度的环境规制并不利于工业集聚促进绿色创新效率提升,规制强度超过临界点后工业集聚开始对绿色创新效率呈现促进作用;3)政府应不断完善工业发展政策导向,引导工业向高端化、绿色化发展。同时充分考虑区域禀赋和环境规制差异,持续发挥多样化集聚优势。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韩帅帅  狄乾斌  
在探讨城市密集区内涵和特征的基础上,以环渤海地区118个城市为研究区域,通过空间识别确定了6个城市密集区范围;利用城市GDP和人口数据,借助Theil系数、城市基尼系数和首位城市集聚度等方法,从空间差异、集聚程度和集聚效应三方面对城市密集区的集聚特征进行探究。结果显示:(1)以城市等级和社会经济数据为筛选标准确定了北京、天津等7个中心城市、38个标准市和77个其他城市;(2)以2 h通行时间确定了以京津、石家庄、沈阳、大连、济南和青岛为核心的城市密集区范围;(3)Theil系数表明环渤海地区整体差异较小,其中城市密集区区内差异大于区际,内部差异对整体差异的贡献率超过91%;(4)集聚类型划分中...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韩增林  吴爱玲  彭飞  孙嘉泽  夏康  
利用基于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测算2005-2015年环渤海地区44个城市的生态效率,刻画其时空演化特征,并运用面板门槛回归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未考虑非期望产出的环渤海地区生态效率值总体被高估,说明经济活动的非期望产出确实降低了实际经济价值,考虑非期望产出具有科学性、合理性。(2)2005-2010年,生态效率类型整体呈现"进化"特征;2010-2015年,整体呈现暂时性"退化"特征;可能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驱动力转换有关。(3)各地区生态效率各类型数量和分布特征存在省际差异性和非均衡性,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刘涛  张广兴  霍静娟  
将DEA方法与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相结合,测度了2007—2010年我国环渤海地区9大港口的投入-产出效率。结果表明:研究期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环渤海地区主要港口总体的技术效率不佳,但庞大内需使其技术效率呈上升趋势,规模效率过低是导致其技术效率不佳的主要原因,港口的投入-产出效率在很大程度上与港口规模有关;从动态效率来看,9大港口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整体上呈上升趋势且其增长率为正,但个别港口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明显且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不同省份港口的Mal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王树春  
本文以长江三角洲为参照对象,对环渤海地区的工业组织现状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趋同的工业结构和僵硬的体制是影响环渤海地区工业组织发展的主要问题。文章提出,促进环渤海地区结构和制度转变的关键不在于各个省市自身的调整,而在于其发展的外部环境和战略问题;环渤海地区结构和制度的整合要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战略,其结构与组织的调整要配合发展战略的阶段性主题。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盖美  聂晨  
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对环渤海沿海地区17个城市的生态效率进行测算,并结合标准差椭圆和重心坐标方法,定量分析了2006-2015年环渤海地区生态效率的空间演化规律。结果表明:(1)基于三阶段DEA模型测算的生态效率结果,环渤海沿海17市的生态效率总体呈中等偏上水平,且2006-2015年效率值持续上升,天津、唐山、青岛、大连位居前四,17市中绝大多数城市生态效率值低于环渤海平均值,地区差异十分显著。(2)标准差椭圆结果显示环渤海沿海地区生态效率整体呈东北—西南格局,且有逐渐向西南偏移的趋势。(3)环渤海地区生态效率存在明显的省际差异性,且各省限制性因素区别较大。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东童童  
地区间工业集聚水平和工业所有制效率均存在空间溢出效应,需从多层面提高工业效率,需作细分研究。基于集聚经济理论,运用空间计量模型,考察工业集聚对工业体系中不同所有制效率的影响及效应分解。将所有制因素纳入Ciccone和Hall的产出密度理论模型中,推导出工业集聚与工业所有制效率的理论关系。选取中国31个省级区域2004-2013年的数据,用空间面板计量方法对理论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工业集聚水平提升能够带动工业所有制效率的有效提升,同时,二者均表现出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在此基础上,提高工业所有制效率应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素霞  朱英明  裴宇  
运用空间杜宾模型检验环境规制约束下工业集聚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全局和局部空间相关性分析显示我国工业集聚、环境污染和环境规制均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关系,且自相关程度呈现逐步上升趋势。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工业集聚是影响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一个地区的工业集聚会导致本地区环境污染排放总量的增加,但是对临近地区的环境污染影响系数为负。一个地区环境规制程度的提高能够减少本地环境污染排放增加,但是临近地区环境规制程度提高导致本地污染排放增加。同时,临近地区污染排放量也是本地区环境污染排放的重要影响因素。基于此,提出以下三点政策建议:优化工业集聚质量,健全工业集聚区绿色协调发展机制,构建更为严厉和科学的环境规制体系。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素霞  朱英明  裴宇  
运用空间杜宾模型检验环境规制约束下工业集聚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全局和局部空间相关性分析显示我国工业集聚、环境污染和环境规制均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关系,且自相关程度呈现逐步上升趋势。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工业集聚是影响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一个地区的工业集聚会导致本地区环境污染排放总量的增加,但是对临近地区的环境污染影响系数为负。一个地区环境规制程度的提高能够减少本地环境污染排放增加,但是临近地区环境规制程度提高导致本地污染排放增加。同时,临近地区污染排放量也是本地区环境污染排放的重要影响因素。基于此,提出以下三点政策建议:优化工业集聚质量,健全工业集聚区绿色协调发展机制,构建更为严厉和科学的环境规制体系。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樊兰  
改革开放让更多资源配置到效率较高的地区,这些地区工业集聚水平的提高,有力地促进了地区以及全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但快速的经济增长也带来了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问题,而协调好环境规制、外商直接投资和工业集聚之间的关系是兼顾环境保护与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有效途径。利用1998-2013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数据,运用动态面板模型,对环境规制、外商直接投资如何影响工业集聚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和工业集聚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目前我国的情况是各省、市、自治区的环境规制强度还处于倒"U"曲线的左边,适当提高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