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348)
2023(14747)
2022(13034)
2021(12045)
2020(10177)
2019(23453)
2018(23081)
2017(44747)
2016(24059)
2015(26977)
2014(26671)
2013(26135)
2012(23571)
2011(21003)
2010(20490)
2009(18476)
2008(17618)
2007(14836)
2006(12694)
2005(10531)
作者
(67556)
(56397)
(55768)
(53078)
(35489)
(27086)
(25463)
(22146)
(21420)
(19543)
(19296)
(18696)
(17511)
(17419)
(17320)
(16908)
(16900)
(16776)
(15991)
(15887)
(13810)
(13422)
(13416)
(12781)
(12456)
(12300)
(12238)
(12166)
(11239)
(11181)
学科
(94842)
经济(94744)
管理(72758)
(67355)
(56958)
企业(56958)
方法(48568)
数学(42869)
数学方法(42300)
(24920)
(24482)
中国(22230)
业经(21085)
(20324)
地方(19275)
环境(18726)
农业(16731)
(16358)
财务(16287)
财务管理(16254)
技术(15979)
(15873)
贸易(15867)
理论(15660)
(15446)
企业财务(15431)
(15374)
(15233)
(14898)
(11968)
机构
大学(333830)
学院(332828)
管理(138102)
(130439)
经济(127722)
理学(122067)
理学院(120784)
管理学(118586)
管理学院(117997)
研究(104558)
中国(75256)
(69221)
科学(67069)
(56861)
(52992)
业大(52366)
(50454)
中心(48376)
财经(47273)
研究所(46806)
(45639)
(43341)
(43255)
师范(42906)
北京(42384)
农业(41669)
(38783)
经济学(38775)
(37223)
经济管理(36191)
基金
项目(243483)
科学(192698)
基金(178443)
研究(175346)
(155794)
国家(154548)
科学基金(134388)
社会(111220)
社会科(105537)
社会科学(105506)
基金项目(95978)
(95357)
自然(89335)
自然科(87311)
自然科学(87292)
自然科学基金(85710)
教育(81089)
(80091)
资助(72696)
编号(70937)
成果(54720)
重点(54196)
(53512)
(51057)
(51030)
课题(47664)
创新(47568)
科研(47149)
教育部(46119)
国家社会(45787)
期刊
(130268)
经济(130268)
研究(89314)
中国(55549)
学报(53580)
科学(49253)
管理(48121)
(46220)
(42998)
大学(40956)
学学(38740)
教育(34284)
农业(32584)
技术(29630)
业经(22413)
财经(21793)
(21555)
金融(21555)
经济研究(20944)
(18580)
图书(17424)
问题(17182)
科技(16811)
(16722)
资源(16372)
技术经济(16009)
(15554)
理论(15385)
统计(14655)
商业(14422)
共检索到4528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伟  吴文元  
本文运用"多投入—多产出"的DEA模型,以环境生产函数(EPF)和环境方向距离函数(EDDF)为基础,将污染作为生产过程产生的负产出纳入生产理论,将传统的生产技术扩展为环境生产技术,对长三角都市圈城市群1996—2008年全要素能源效率及其成分进行了测度,并对能源效率及其成分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本文发现,在环境约束下,能源的过度使用以及废气的过度排放导致长三角都市圈能源效率增长率和能源使用技术效率增长率的降低,而忽视能源使用减排技术的提高导致能源使用技术进步增长率的降低。累积的技术效率增长率、人均GDP、单位GDP废气排放量、技术进步程度、FDI、人均能源使用量对能源效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孙久文  肖春梅  
基于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采用1992-2010年长三角地区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数据,实证测算了长三角地区全要素能源效率,并且进行全要素能源效率变动的分解,发现能源效率的变化趋势。实证结果显示:从时间维度看,1992-2010年长三角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水平是上升的。从TFP指数的进一步分解可以看出,技术进步指数上升,技术效率没有变化。因此,长三角地区全要素能源效率主要依赖于技术进步驱动,并且表现为阶段性波动,这与国家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关。从区域看,上海全要素能源效率指数最高,浙江次之;江苏全要素能源效率表现为负增长。基于以上分析提出一些对策和建...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宋晓薇  王慧芳  
以长三角地区的24个地级市为研究标的,深入阐释了技术溢出视角下OFDI对全要素能源效率的作用机制和影响机理。采用非径向的方向距离函数(SBM)对长三角地区的全要素能源效率进行测算分析,并量化测算出OFDI逆向技术溢出规模,进而将技术创新因素纳入面板回归模型,实证解析了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全要素能源效率变化值的传导渠道以及动态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近十年间,长三角地区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值改善效果明显,且各城市间表现出较大的空间异质性; OFDI逆向技术溢出与全要素能源效率之间存在较为显著的动态互动机制;地区能够通过提升对OFDI逆向溢出技术的获取吸收能力来推动技术进步,从而优化当地的全要素能源效率,而逐步提升的技术创新能力也能增强本地的OFDI逆向溢出的技术吸收能力。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余汪龙  马智胜  
考虑资源与环境双重约束,基于2003-2012年市级面板数据,运用数据包络模型测度出中国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三大都市圈35个城市的工业效率。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的工业发展综合效率水平均相对较低。同时,对区域工业综合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发现,产业结构、资源禀赋水平平、科学技术支出与综合效率呈显著正相关;资本与劳动比、外商直接投资与工业综合效率表现出显著负相关。最后,依据分析结果提出针对性建议:加大生产技术研发投入入,推动科技进步与创新能力提升;合理调整地区外资政策,充分发挥外资和人力优势;加大环保技术的研发及推广力度,完善环境法律法规体系体系;切实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步伐,优化能源结构...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段海啸  
本文首先运用方向性距离函数对长三角的环境效率进行测度,发现导致环境无效率的主要原因是污染物排放。在此基础上,用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测度了长三角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结果显示长三角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最快的城市为无锡、绍兴和南通,样本城市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在无约束条件下均低于在资源环境约束下测算出的值,主要原因是生产效率的提升。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莉莉  邵帅  曹建华  任佳  
工业部门能源效率的提高是整个长三角城市群能效提升的关键。文章采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并基于超越对数生产函数,首次对2001-2009年长三角城市群14个代表性城市的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增长率进行了测算及分解,并进一步基于面板数据模型对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增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经验考察。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群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一直呈现增长趋势,工业技术效率整体上呈现下降趋势,技术进步率则保持稳定增长,但大多数城市呈现出规模经济下降状态;企业规模、对外开放、政府干预、外商直接投资和煤炭消费比重对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增长表现出显著的抑制作用,而偏向于劳动密集型的要素投入结构则有利于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的提升。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郭诣遂  徐洪波  
本文从全要素生产率的视角,基于2008-2019年的数据实证分析了长三角地区流通业效率及结构特征。研究发现,长三角地区流通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尽管一直处于提升的态势,但局部时段波动也是显著的。根据全要素生产率分解指标的结果,技术进步指数不断趋好,但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表现得不容乐观,特别是2016年后表现出明显的下滑趋势,成为影响流通业效率提升的重要瓶颈。根据细分产业结果,交通运输和仓储邮政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趋势较为显著,而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却表现得较为逊色,且批发和零售业的变化态势与流通业总体是高度相似的。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余静文  王春超  
本文选取2002~2007年中国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城市圈所涉及省份地区的县市数据对经济集聚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实证结果表明,经济集聚对生产效率的影响取决于一个地区的产业结构,经济集聚对技术效率的促进作用将随着制造业与服务业比值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另一方面,随着制造业与服务业比值的增加,经济集聚对技术进步的积极作用将占主导,从而有利于技术的进步;当制造业与服务业的比值处于一定区间时,经济集聚不仅有利于技术效率的提高,也有利于技术的进步。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纪江明  葛羽屏  
随着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逐步走向一体化,其文化整合日益受到关注。本文研究了这一地区的文化起源、文化生态及其交互影响,主张推动长三角地区文化交流与合作,构筑共同繁荣的长三角都市文化生态系统(文化生态圈),同时提倡发展多样性、个性化的城市历史特色文化。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贾德铮  高汝熹  
文章以空间经济学为理论基础,考察了长三角都市圈16个城市1981年至2010年间区域集聚扩散功能的演化,并将影响该功能的潜在动因划分为城市空间效应和总体经济增长效应。随后构建空间权重矩阵,利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考察区域之间的互动关系,实证研究证明,在过去近三十年间长三角都市圈呈现明显的经济扩散效应,这种扩散效应既是长三角都市圈内城市之间存在空间竞争效应和空间补充效应的结果,也是部分城市存在空间总体经济增长效应的结果。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贾德铮  高汝熹  
本文以长三角都市圈为例,使用1981—2010年长三角16个城市的GDP数据,分别构建了协整模型和误差修正模型,考察长三角都市圈城市间的空间关系。结论认为,长三角都市圈城市间存在较强的空间竞争合作关系,形成"两线两圈"式的空间效应体系;此外,上海在区域内的影响力不足,与周边城市的竞争效应多于合作效应。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陈建华  
都市圈内城市的多头对外生产、产业同构化和区域规划软约束是城市蔓延的重要原因。它使得城市之间的自然区隔趋于消失,都市圈成为无边无际的城市连绵区。传统区域主义学者主张在都市圈内需要建立统一的管理组织以应对区域内无序竞争、城市规划无效和城市蔓延问题。但是,新区域主义学者认为应当在承认地方差异的客观事实基础之上,寻求一种协商机制而不是统一的管理组织来解决都市圈城市蔓延的问题。该文通过比较两者的优势与劣势,分析长三角都市圈和珠三角都市圈的治理机制发展状况,测度两大都市圈城市蔓延程度,发现统一与集中的管理组织并不能抑制城市蔓延。控制城市蔓延的对策是实现经济发展思想转变,建立起多种有效的城市协调机制,促进都市圈形成分工与协作的经济生产关系,提高都市圈区域空间规划的刚性约束。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向阳  刘安毅  童馨乐  
在考虑环境约束的基础上,采用Hicks-Moorsteen指数方法,运用省级面板数据考察长三角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情况。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环境约束对长三角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比较明显的影响;(2)2000~2008年长三角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平均增长率为3.86%,地区内部全要素生产率的平均增长率由高到低依次为上海(4.47%)、浙江(4.12%)和江苏(3.01%)。应加大对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视和治理力度,在考虑省份工业化进程和产业结构差异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长三角地区两省一市之间的协作,通过有针对性的环境监管制度安排和政策设计,强化对政府和企业的双重激励机制建设,改善经济增长质量。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王建民  杨力  
如何改善创新要素投入及其配置效率是提高技术创新绩效的关键问题。考虑技术进步动态条件下,采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对2000-2017年期间长三角地区的技术创新要素及其配置效率进行了测量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科技人力资本对长三角技术创新的产出弹性大于R&D费用,但对技术创新的年均贡献率不足。(2)2000年以来长三角创新要素的偏向性技术进步率处于逐年递增趋势,科技人力资本和R&D费用的配置效率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改善和提高,显著提高了长三角的技术创新绩效。(3)长三角技术创新选择偏向于科技人力资本,科技人力资本对技术创新更具有决定性意义。同时,技术创新对科技人力资本的选择偏向性处于下降趋势,技术创新在二者的选择偏向渐趋于中性,创新要素配置效率对技术创新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4)长三角科技人力资本对R&D费用的替代弹性大于0,趋向于1,越来越富于弹性,创新要素投入比例与技术进步相匹配,创新要素投入组合方式使长三角技术创新处于有效经济区间。长三角需要提高科技人员数量和素质,进一步优化创新要素配置效率,提高技术创新绩效,驱动长三角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黎文勇  杨上广  
城市群功能分工是指根据各城市具有的比较优势,赋予其城市主要承担某项或若干项功能的一种分工型式,其通过互补效应、集聚效应、竞争效应和选择效应影响全要素生产率。基于2003-2016年长三角城市群面板数据,运用DP功能专业化指数测度长三角城市群功能分工水平,对城市群功能分工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城市群功能分工显著促进城市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城市群功能分工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正向影响主要通过人力资本和对外开放等途径传递;与中心(副中心)城市相比,城市群功能分工对外围城市的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更大,表明城市群功能分工有助于缩小外围城市与中心(副中心)城市的生产率差距,进而推动城市群平衡充分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