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885)
- 2023(14353)
- 2022(12676)
- 2021(11875)
- 2020(10043)
- 2019(23254)
- 2018(23196)
- 2017(45814)
- 2016(24426)
- 2015(27638)
- 2014(27477)
- 2013(26938)
- 2012(24677)
- 2011(22252)
- 2010(22013)
- 2009(20215)
- 2008(19413)
- 2007(16853)
- 2006(14733)
- 2005(12671)
- 学科
- 济(98311)
- 经济(98204)
- 管理(73720)
- 业(68681)
- 企(56920)
- 企业(56920)
- 方法(49076)
- 数学(43136)
- 数学方法(42587)
- 农(26173)
- 中国(26168)
- 财(26042)
- 业经(21261)
- 学(19708)
- 环境(18786)
- 贸(18729)
- 贸易(18722)
- 地方(18404)
- 易(18227)
- 制(18074)
- 农业(17085)
- 务(16790)
- 财务(16720)
- 财务管理(16686)
- 和(15965)
- 企业财务(15847)
- 技术(15787)
- 理论(15693)
- 银(15532)
- 银行(15496)
- 机构
- 大学(349381)
- 学院(348066)
- 管理(142411)
- 济(142021)
- 经济(139095)
- 理学(124501)
- 理学院(123229)
- 管理学(121136)
- 管理学院(120511)
- 研究(111360)
- 中国(82654)
- 京(73320)
- 科学(67671)
- 财(64947)
- 所(54131)
- 财经(53295)
- 农(51201)
- 中心(50885)
- 业大(50876)
- 研究所(49443)
- 经(48519)
- 江(47705)
- 北京(46100)
- 范(44643)
- 师范(44258)
- 经济学(42838)
- 院(41054)
- 农业(40190)
- 财经大学(40006)
- 州(39332)
- 基金
- 项目(241929)
- 科学(190875)
- 研究(177642)
- 基金(176766)
- 家(152996)
- 国家(151765)
- 科学基金(131493)
- 社会(112405)
- 社会科(106591)
- 社会科学(106562)
- 基金项目(94439)
- 省(93391)
- 自然(85743)
- 自然科(83723)
- 自然科学(83703)
- 自然科学基金(82177)
- 教育(81483)
- 划(78533)
- 编号(72905)
- 资助(72890)
- 成果(57681)
- 部(53953)
- 重点(53536)
- 发(51163)
- 创(50198)
- 课题(48696)
- 创新(46850)
- 教育部(46569)
- 科研(46512)
- 国家社会(46151)
- 期刊
- 济(147284)
- 经济(147284)
- 研究(100142)
- 中国(56585)
- 学报(51507)
- 管理(51462)
- 科学(48272)
- 财(47618)
- 农(45161)
- 大学(39806)
- 学学(37509)
- 教育(34883)
- 农业(31790)
- 技术(30588)
- 融(27839)
- 金融(27839)
- 财经(25244)
- 业经(24957)
- 经济研究(24080)
- 经(21473)
- 问题(20073)
- 图书(17892)
- 理论(17795)
- 技术经济(17049)
- 实践(16353)
- 践(16353)
- 科技(16321)
- 商业(16112)
- 现代(15569)
- 资源(15536)
共检索到4885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志雄 祁卓娅 徐海龙 牛新星
文章采用DEA方法测算了我国各省市自治区以及六大区域共同前沿下的能源效率、群组前沿下的能源效率和共同效率。得出,我国省际能源效率基本呈现"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分布特征。东南沿海地区三大效率均比较高;东北地区群组前沿能源效率下降,共同效率上升;中部地区群组前沿能源效率下降;北部沿海地区共同效率波动明显呈下降趋势;西北地区的群组前沿效率不高、总体递增,追赶效应明显;西南地区的能源效率偏低,总体平稳。提出了因地制宜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能源效率 环境约束 六大区域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任杲
在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要素投入和投资驱动转向以创新驱动为主导的经济新常态下,产业集群逐渐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文章通过构建产业集群发展的逻辑斯蒂模型,分析在资源环境约束下的产业集群发展趋势,量化产业集群发展阶段;并以我国纺织产业集群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纺织产业集群已经步入成熟阶段,减少管理成本和拥挤成本等外部负效应,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是进一步完善纺织产业集群发展的主要途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岳立 钱佩佩
文章构建2008—2015年50个全国典型城市包含非期望产出的投入产出面板数据,基于方向性距离函数测算反映城镇化效率变动趋势与规律的GML指数,从区域差异、不同行政级别差异、时间变化特征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城镇化效率变化趋势差异显著,GML及其分解项的累积变化率和平均变化率均呈现出与三大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行政级别相一致的空间格局;技术效率水平低下是阻碍东、中部地区城镇化效率进一步提高的主要原因,而导致西部地区城镇化效率水平增长较慢的根本原因则是技术进步;所有城市都应进一步加强环境治理措施和环境治理技术的研发与创新。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冉启英 周辉
运用SBM方向性距离函数,测算了2000-2013年间我国30个省份环境约束下农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并采用面板Tobit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考察期内我国农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均值为0.732,除2004年前后呈现出一定的波动性外,其他年份变动较为平缓,农业全要素能源效率整体偏低;环境约束下我国农业全要素能源效率由东向西依次递减,地区之间差异明显;影响因素中,农业技术水平、农村收入水平、地区农业占比以及农业内部结构对提高农业能源效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资本深化、能源价格则对农业能源效率有着显著的负效应。依靠科技促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提升农业经济地位,优化农业内部结构,避免农业资本过度深化,建立合理的能源价格形成机制,成为改善农业全要素能源效率的有效途径。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冉启英 周辉
运用SBM方向性距离函数,测算了2000-2013年间我国30个省份环境约束下农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并采用面板Tobit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考察期内我国农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均值为0.732,除2004年前后呈现出一定的波动性外,其他年份变动较为平缓,农业全要素能源效率整体偏低;环境约束下我国农业全要素能源效率由东向西依次递减,地区之间差异明显;影响因素中,农业技术水平、农村收入水平、地区农业占比以及农业内部结构对提高农业能源效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资本深化、能源价格则对农业能源效率有着显著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研华 王宏志
环境规制效率指在规制活动中成本与收益之间的对比关系,一个主要的衡量方法是环境规制收益的成本弹性。只有当环境规制收益的成本弹性大于1,才说明环境规制有效率。以2000年为基年,我国2001年到2007年的环境规制效率是逐年下降的。造成这个结果既有表层的环境规制法律法规体系和监督体系方面的原因,又有深层的人性和体制方面的原因。因此,除了对法律法规体系和监督体系的完善外,还要建立跨区域垂直的环境规制体制,并实行"绿色GDP"的考核体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关键词:
环境规制 效率 变化趋势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萍
本文采用DEA方法,利用2008-2017年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的相关数据,实证分析了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流通效率及演进趋势。结果可知,多年来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流通效率总体保持良好水平,其中2011-2013年和2017年流通效率均达到最优。从演进趋势看,流通效率表现出"两升一平一降"的趋势特征。从问题因素看,农批市场流通效率未达到最优,主要是因为要素投入未实现有效配置,存在过度投入倾向,从而产生资源浪费,甚至引起规模不经济,从而影响流通效率提升。
关键词:
农产品批发市场 流通效率 演进趋势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婷婷 朱建平
针对传统效率测算模型未能考虑决策单元博弈关系以及测度结果不能充分排序的缺陷.提出考虑决策单元之间博弈关系的生态一博弈交叉DEA }eco-GCDEA模型.并应用该模型对中国省际电力行业能源消耗与环境协调发展程度展开实证分析与讨论。选取中国2002-2012年30个省份的电力行业面板数据.其中非期望产出指标通过嫡值法将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工业烟尘排放量等5个环境污染指标加以综合.力求最大限度地刻画当前的环境污染问题。在构造环境污染综合指标的基础上.采用ec-GCDEA模型对环境约束下的中国省际电力行业能源利用效率进行测度与排序.并用该模型的测算结果与当前比较流行的SBM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喜平 姜晔
为避免传统能源效率测算中的偏差,采用非径向的SBM方向距离函数对1996~2010年中国29个省市、自治区(西藏除外)在环境约束下的能源效率进行了测算,在此基础上,对"九五"至"十一五"期间全国及东部、东北、中部、西部各地区的能源效率差异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对无效率来源进行了分解。结果表明:尽管样本期间全国整体能源效率水平在不断提升,但仍存在一定的能源利用无效率,能源资源利用水平低、环境污染高排放是其中的主要原因;各地区间、区域间能源效率存在较大差异;对造成能源效率差异的原因进行分析发现除环境因素外,能源投入利用水平低是制约东北老工业基地和中部地区效率提升的主要瓶颈因素,而经济产出水平则制约了西...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吴传清 董旭
全要素能源效率是衡量能源短缺和环境压力下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指标。本文运用超效率DEA模型和ML指数法对长江经济带全要素能源效率进行测度,并探讨了环境作用于全要素能源效率的一般机制,运用内生增长理论构建了环境约束全要素能源效率的理论模型。基于面板数据Tobit模型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企业行为、对外开放程度、政府环境污染治理投资、资本—劳动禀赋结构、技术进步等是影响长江经济带全要素能源效率的主要因素。进一步提升长江经济带全要素能源效率必须加快经济发展方式向质量效率型转变,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创新驱动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发展,强化政府宏观调控和服务监管职能,加强区域间协同合作。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王兵 张技辉 张华
本文运用基于DEA的方向性距离函数方法测算了1998-2007年环境约束下的中国省际全要素能源效率,并对影响环境约束下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我国全要素能源效率在样本期间整体处于持续下滑状态,其中西部地区下降的幅度最大;东部地区全要素能源效率最高,其次是中部地区,西部地区最低;广东、辽宁、上海、北京、天津和海南6省市均在生产边界上,而云南、新疆、河北和贵州具有低水平的全要素能源效率;人均GRP、外商直接投资、要素禀赋结构、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能源结构、企业的环境管理能力以及能源价格都对全要素能源效率有显著影响。因此,全面提升经济发展的水平和质量,均衡地区经济发展,弱化当...
关键词:
环境约束 方向性距离函数 全要素能源效率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刘瑞翔 安同良
本文结合SBM方向距离函数和Luenberger指数特点,发展了一种新型生产率指数构建与分解方法,对资源环境约束下中国经济增长绩效1995—2010年间变化趋势与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已成为中国环境无效率的主要来源,各区域环境效率由东到西呈现明显的阶梯分布;中国经济增长绩效近年来出现下降趋势,特别是东部地区下降趋势尤为明显;分析期间各因素对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顺序依次为产出、污染排放和投入,说明经济高速发展对生产率增长作出了较大贡献。从动态视角看,中国经济增长绩效下降主要与近年来要素投入和污染排放有关,效率改善趋缓而非技术进步是导致其下降的主要原因。最后,本文对提升中国...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燕 刘婷
通过包含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对全国30个省份碳约束下的物流能源效率进行了测度,分析东部、中部、西部、东北部四大地区的空间特征和演化趋势,并通过Tobit回归考察我国区域物流能源效率的关键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06—2015年,我国物流能源效率没有明显的提升趋势,并且区域的东西分化特征较为明显,东部沿海地区的物流能源效率普遍高于其他地区。物流业的规模、能源价格和能源消耗结构是影响我国物流能源效率的重要因素。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峰 何伦志
基于松弛变量超效率模型(SUPER-SBM-DEA)对碳排放约束下的我国全要素能源效率进行测算,并构建计量模型对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不同地区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存在较大的差异,东部地区全要素能源效率最高(0.565)、中部地区次之(0.473)、西部地区能源效率最低(0.408);我国全要素能源效率主要受外商直接投资、出口规模、固定资产投资、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人力资本、政府干预能力、市场化程度等因素影响。其中,外商直接投资、出口规模、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人力资本、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峰 何伦志
基于松弛变量超效率模型(SUPER-SBM-DEA)对碳排放约束下的我国全要素能源效率进行测算,并构建计量模型对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不同地区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存在较大的差异,东部地区全要素能源效率最高(0.565)、中部地区次之(0.473)、西部地区能源效率最低(0.408);我国全要素能源效率主要受外商直接投资、出口规模、固定资产投资、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人力资本、政府干预能力、市场化程度等因素影响。其中,外商直接投资、出口规模、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人力资本、市场化程度等因素对全要素能源效率具有正向影响,但固定资产投资和政府干预能力对全要素能源效率具有负向影响,这些因素在东中部地区对能源效率影响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污染避难所"在中部地区得到验证,但在东西部地区并不成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