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10)
- 2023(12160)
- 2022(10424)
- 2021(9583)
- 2020(8404)
- 2019(19380)
- 2018(19154)
- 2017(37198)
- 2016(19950)
- 2015(22834)
- 2014(22820)
- 2013(22494)
- 2012(20850)
- 2011(18633)
- 2010(18313)
- 2009(17065)
- 2008(16807)
- 2007(14972)
- 2006(12549)
- 2005(10991)
- 学科
- 济(89028)
- 经济(88950)
- 管理(64714)
- 业(62936)
- 企(52091)
- 企业(52091)
- 方法(48944)
- 数学(44067)
- 数学方法(43611)
- 财(23268)
- 农(22560)
- 中国(19435)
- 业经(17775)
- 技术(17683)
- 环境(16897)
- 学(16591)
- 贸(16514)
- 贸易(16508)
- 易(16061)
- 务(15729)
- 财务(15682)
- 财务管理(15647)
- 地方(15400)
- 农业(15223)
- 企业财务(14918)
- 划(13575)
- 制(13454)
- 和(13113)
- 理论(12707)
- 融(11377)
- 机构
- 学院(293459)
- 大学(293303)
- 济(125163)
- 经济(122841)
- 管理(120129)
- 理学(105143)
- 理学院(104153)
- 管理学(102487)
- 管理学院(101958)
- 研究(91801)
- 中国(68593)
- 京(59936)
- 科学(56295)
- 财(54288)
- 农(47836)
- 所(45324)
- 财经(44876)
- 业大(44786)
- 中心(44226)
- 江(42357)
- 研究所(41458)
- 经(40980)
- 经济学(39080)
- 农业(37952)
- 北京(36728)
- 经济学院(35753)
- 范(35524)
- 师范(35130)
- 财经大学(33651)
- 州(33308)
- 基金
- 项目(204111)
- 科学(162205)
- 基金(150900)
- 研究(145824)
- 家(131641)
- 国家(130638)
- 科学基金(113557)
- 社会(94603)
- 社会科(90010)
- 社会科学(89984)
- 基金项目(80058)
- 省(79655)
- 自然(74729)
- 自然科(73063)
- 自然科学(73046)
- 自然科学基金(71756)
- 教育(67895)
- 划(66943)
- 资助(62773)
- 编号(57651)
- 部(46263)
- 重点(45911)
- 成果(44417)
- 发(43319)
- 创(43131)
- 创新(40425)
- 科研(40029)
- 教育部(39983)
- 国家社会(39953)
- 人文(38910)
- 期刊
- 济(123953)
- 经济(123953)
- 研究(76456)
- 中国(49308)
- 学报(44524)
- 财(43543)
- 管理(42314)
- 科学(42047)
- 农(40720)
- 大学(34014)
- 学学(32439)
- 技术(29723)
- 农业(28095)
- 教育(24665)
- 财经(22218)
- 融(22035)
- 金融(22035)
- 经济研究(20324)
- 业经(20095)
- 经(19017)
- 技术经济(17430)
- 问题(16953)
- 统计(16568)
- 业(16128)
- 策(15314)
- 科技(14034)
- 版(13777)
- 理论(13667)
- 决策(13656)
- 资源(13464)
共检索到4072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艳红 叶文明
电力工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而以煤为主的电能结构又使电力工业成为我国环境污染治理与应对气候变化的主战场。结合电力工业SO2、CO2的排放数据,并基于国家电力"十二五"规划、能源"十二五"规划,预测电力工业的2015年和2020年的排放情况;基于环境生产技术并利用方向性距离函数测度2003~2012年中国火电工业环境技术效率和减排潜力,并据此提出政策协调统一,优化调整能源结构、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推进科技创新、实现污染物协同控制的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宇 计彤
利用技术经济学方法测算了中国核电及可再生能源等低碳电力技术的二氧化碳减排潜力和减排成本。研究结果表明,2020年低碳电力技术的累计装机容量将超过6×108 kw,年发电量达到2.3×1012 kwh时,占全国电力消费总量的30%左右,可替代煤炭6.6×108 tec,从而避免近20×108 t的CO2排放。但除水电、核电外,大部分低碳电力技术的减排成本处于200~700 CNY/t CO2的较高水平,为低碳电力技术的示范推广及大规模应用带来经济障碍。因此,政府应制定合理的电力发展政策和规划,尽快降低可再生电力技术的发电成本、解除不稳定电力大规模并网的技术障碍,从而促进低碳电力技术的快速、健康发...
关键词:
中国 低碳电力 减排成本 减排潜力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康玉泉 孙庆兰
在共同前沿和组前沿概念下,对中国工业碳减排潜力及其来源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工业碳减排潜力巨大,从2003年开始逐步释放;工业碳减排潜力来源地区差异明显,技术差距导致的潜在碳减排量在总潜在碳减排量中所占比重逐步减少。
关键词:
共同前沿 组前沿 碳减排潜力 技术差距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文君 刘秀春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进工业碳减排是湖南省实施"一带一部"战略的有效途径。运用非期望产出超效率SBM-DEA模型对湖南省14个市州2007—2016年的工业碳减排潜力进行测算,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碳减排压力大中小地区的碳减排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因地域因素、产业结构、工业结构等差异,湖南各市州工业二氧化碳排放量和碳减排潜力各不相同;长沙等3市州,工业节能减排成效好、减排潜力小;长沙要加速科技发展带动经济发展,张家界和湘西州要加强绿色旅游业发展;湘潭等5市州,二氧化碳排放量较多,工业碳排放潜力大;湘潭、常德、益阳、郴州、娄底,要优化产业结构,推动资本要素高质量深化发展;株洲等6市,工业碳减排潜力居中;株洲、衡阳、邵阳、岳阳、永州、怀化,要通过技术改造、产业转型升级等举措达到节能减排效果。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余晓泓 张超
基于全要素能源效率框架,本文通过引入方向性距离函数和数据包络分析,测算了中国工业部门2000-2009年的能源效率和CO2减排潜力。实证结果表明,以既定最优生产前沿为参考,中国工业部门的总体能源效率偏低,减排潜力较大;各行业能源效率与减排潜力存在较大差异;不同行业能源效率与减排潜力呈现差异性动态变化。本文认为政府可以通过实施差异性碳税政策、灵活利用碳市场机制、强化节能技术研发和促进可再生能源利用以及加强企业环境执法监管等举措来推动中国工业部门提高能源效率及减少CO2排放。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安敏 何伟军 张兆方 谭江涛
文章应用聚类分析将我国29个省市按照多年平均工业废水排放大小划分群组,利用组前沿和共同前沿模型测算2001—2015年工业废水处理效率并对无效因素进行分解,计算减排潜力。分析发现:改善工业废水处理效率可释放的工业废水减排潜力巨大,主要集中于中度和轻度工业废水排放区;多年间工业废水排放潜力呈现周期波动,工业废水处理非效率改善;工业废水轻度排放区主要由于管理无效率导致工业废水排放潜力较大,全国工业废水处理效率与技术差距无效率趋势相同。由此对各省市工业废水处理效率的提高及减排潜力的释放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汪克亮 杨宝臣 杨力
运用2000-2007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以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排放量作为能源利用形成的环境效应替代变量纳入全要素能效研究体系,选取基于投入导向的规模报酬不变CCR-DEA模型,测算了包含环境效应的中国省际全要素能源效率,并在此基础上计算得到中国各地区2000-2007年的节能减排潜力,采用Tobit模型检验了中国节能减排潜力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当前中国全要素能效整体水平偏低,各地区、三大区域的能效差异显著,节能减排潜力巨大;技术进步、经济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对促进各地区节能减排有显著作用,而市场化水平、能源价格对节能减排的影响尚不明显。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郭炳南 曹国勇
在全要素生产技术框架下,考虑非期望产出,采用非径向、非角度的SBM超效率模型对中国各省份二氧化碳排放效率进行了测算,将二氧化碳排放效率进一步分解为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并计算了各省份产出与二氧化碳的目标值、增进空间与减排潜力。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二氧化碳排放效率总体上处于较低水平,纯技术效率作用大于规模效率,但省份之间差距很大,半数以上的省份二氧化碳减排潜力超过50%,中国整体的减排空间巨大。最后,基于上述结论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非期望产出 超效率 二氧化碳排放效率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郭炳南 曹国勇
在全要素生产技术框架下,考虑非期望产出,采用非径向、非角度的SBM超效率模型对中国各省份二氧化碳排放效率进行了测算,将二氧化碳排放效率进一步分解为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并计算了各省份产出与二氧化碳的目标值、增进空间与减排潜力。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二氧化碳排放效率总体上处于较低水平,纯技术效率作用大于规模效率,但省份之间差距很大,半数以上的省份二氧化碳减排潜力超过50%,中国整体的减排空间巨大。最后,基于上述结论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非期望产出 超效率 二氧化碳排放效率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劼 徐晋涛
在实现“3060”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进程中,农业部门具有极大的体量和不可忽视的影响。低碳生产技术的创新和优化管理至关重要。一项农业低碳技术能否在现实中有好的环境表现,必须得到农户这一微观经营主体的检验和认同。这是全面评价低碳技术必不可少的环节。为更准确地监测和核算碳减排效果,本文基于农户调查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基础上的双重差分法进行了实证分析,衡量了三个低碳技术在农户层面的微观反应。研究结论是,我国现有的低碳技术在农业农村“3060”进程中可以发挥一定作用。按目前的技术采纳规模,滴灌每年可减少碳排放28~77万吨,沼气发酵技术每年可减少碳排放234万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可减少碳排放290万吨。研究推论是,“3060”目标是推动我国农业加速达到高质量发展拐点的契机。要让农业部门发挥更大的作用,从农业生产方式到经营模式,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都亟待一场全面的、持续的革新。
关键词:
农业碳减排 低碳技术 微观数据 农户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韩明霞 乔琦 孙启宏
随着经济总量的持续增长,降低产污强度,从源头减少污染产生是促进污染减排的重要手段。基于2008年辽河流域工业行业环境统计数据,以COD,NH3-N两项指标为研究对象,识别出7类重点行业,其COD,NH3-N产生量分别占工业产生总量的77%、90%,排放量占工业总量的81%、77%。分析了重点行业的产污强度及末端去除率水平,表明工业行业产污强度高是工业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发展清洁生产具有较大的减排潜力。设计工业行业发展清洁生产情景并测算出到2015年辽河工业的污染物排放情况,结果显示,通过适当限制重污染行业增长速度、重点降低产污强度、适当提高末端去除率,在流域工业行业产值年均增长率14.75%的...
关键词:
辽河流域 工业 产污强度 减排 潜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牛晓耕 张国丰 孙丽欣
文章以河北省为例,在对区域产业结构演进、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状况深入调研的前提下,筛选关键指标,在Johansen协整检验的基础上对产业结构演进的节能减排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并采用情景设定预测法对产业结构演进的节能减排潜力定量估测,进而探讨了化解区域能源与环境双重困境的重要途径与关键任务。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陈贵景 常克亮 陈慧琴 施智杰
基于消费者责任原则计算京津冀地区电力工业的CO_2排放量,利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分解法(LMDI)分析2001—2016年京津冀地区电力工业CO_2排放生产侧和消费侧九个影响因素的贡献值和贡献率,认为发电量效应、碳强度效应、人均GDP效应和人口规模效应是京津冀地区电力工业CO_2排放量增长的主要促进因素;电力生产结构效应、化石能源转换效率和用电效率效应是主要抑制因素;发电量效应、化石能源转换效率和人均GDP是造成三地电力工业CO_2排放差异的主要因素。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虹
如何对电力工业实行有效监管,是关系到提高电力行业整体效率和效益的关键问题。本文以相对电价、实际电价和备用三个指标为出发点,将中国实际情况同国际进行了比较,从而得出中国电力工业的监管绩效低于国际水平,中国的电力监管部门尚无法实现对电力工业的有效监管的结论。
关键词:
电力监管 监管绩效 国际比较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玲 丁浩
低碳经济时代,石油价格变动对能源系统碳减排潜力的影响值得重视。本文在对未来2 0年内油价总体走势进行预测的基础上,对不同油价水平下能源系统内电力、交通运输行业能源选择及其碳减排潜力的变化进行了情景分析。从整体上看,即使考虑气候政策的约束,油价变动给能源系统碳减排潜力带来的影响仍然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