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100)
- 2023(16017)
- 2022(13903)
- 2021(13083)
- 2020(10929)
- 2019(25363)
- 2018(24886)
- 2017(47716)
- 2016(25555)
- 2015(28925)
- 2014(28413)
- 2013(27993)
- 2012(25447)
- 2011(22946)
- 2010(22320)
- 2009(20293)
- 2008(19413)
- 2007(16308)
- 2006(13984)
- 2005(11950)
- 学科
- 济(103328)
- 经济(103219)
- 管理(73544)
- 业(68140)
- 企(56058)
- 企业(56058)
- 方法(51412)
- 数学(45636)
- 数学方法(45073)
- 中国(27853)
- 农(27220)
- 财(25285)
- 业经(21887)
- 学(21717)
- 贸(20111)
- 贸易(20103)
- 环境(19914)
- 易(19610)
- 地方(18536)
- 农业(18046)
- 制(16592)
- 务(16261)
- 和(16250)
- 财务(16191)
- 财务管理(16161)
- 技术(16029)
- 理论(15922)
- 划(15768)
- 企业财务(15359)
- 银(14223)
- 机构
- 大学(361490)
- 学院(358302)
- 济(148324)
- 经济(145546)
- 管理(144891)
- 理学(127523)
- 理学院(126161)
- 管理学(123939)
- 管理学院(123313)
- 研究(119959)
- 中国(88508)
- 京(76187)
- 科学(74499)
- 财(63319)
- 所(58548)
- 农(57400)
- 业大(55010)
- 研究所(54264)
- 中心(54179)
- 财经(52773)
- 经(48457)
- 江(47801)
- 北京(47693)
- 范(46413)
- 师范(45961)
- 经济学(45457)
- 农业(45249)
- 院(43948)
- 经济学院(41209)
- 财经大学(39768)
- 基金
- 项目(257828)
- 科学(204208)
- 基金(190359)
- 研究(186166)
- 家(166713)
- 国家(165418)
- 科学基金(142805)
- 社会(119345)
- 社会科(113286)
- 社会科学(113254)
- 基金项目(101154)
- 省(98119)
- 自然(93675)
- 自然科(91555)
- 自然科学(91532)
- 自然科学基金(89888)
- 教育(85334)
- 划(83420)
- 资助(78507)
- 编号(74085)
- 成果(58267)
- 部(57651)
- 重点(57582)
- 发(54472)
- 创(53586)
- 课题(50170)
- 国家社会(50128)
- 创新(50104)
- 科研(49805)
- 教育部(49621)
- 期刊
- 济(148854)
- 经济(148854)
- 研究(100637)
- 中国(61192)
- 学报(57812)
- 科学(53616)
- 管理(50728)
- 农(50690)
- 财(46518)
- 大学(44326)
- 学学(41819)
- 农业(36067)
- 教育(35946)
- 技术(30733)
- 经济研究(25133)
- 融(25024)
- 金融(25024)
- 财经(25015)
- 业经(23592)
- 经(21440)
- 问题(19667)
- 业(19065)
- 图书(18288)
- 科技(17334)
- 技术经济(17158)
- 资源(17077)
- 版(16511)
- 理论(16339)
- 贸(15900)
- 统计(15848)
共检索到4975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袁晓玲 张宝山 杨万平
本文运用1995—2006年中国28个省区市际面板数据,选取基于投入导向的规模报酬不变超效率DEA模型,测算出包含非合意性产出环境污染的中国省际全要素能源效率,检验了中国和分区域全要素能源效率的收敛情况,并基于经济结构和能源因素视角,采用Tobit模型分析了中国和分区域的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全要素能源效率同产业结构、产权结构、能源消费结构以及资源禀赋变量呈显著的负相关,与能源价格因素呈弱正相关关系。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国璋 江金荣 周彩云
基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变化视角,对环境污染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首先利用DEA方法和环境污染治理成本法分别测算了我国1978~2007年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和环境污染经济损失占GDP的比重,然后在对两者关系初步评判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逐步回归等方法构建了最优计量模型,最后得出,全要素能源效率、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是我国环境污染的主要影响因素,要降低环境污染必须提高能源效率,调整产业结构与能源结构。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杨恺钧 刘健露 毛博伟
基于SBM与GML指数模型,运用2005~2014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考察大气污染下中国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问题。结果表明:大气污染约束下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实现了41.22%的增长;东部沿海地区与东北、中部、西部地区的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存在较大的差距,且从效率分解因素来看,各区域的主导因素各异;省际研究发现,内蒙古、湖南两省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提升显著。
关键词:
工业 全要素能源效率 大气污染 面板数据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沈可挺 龚健健
本文运用方向性距离函数和非参数数据包络分析方法估算了"九五"至"十一五"时期中国高耗能产业的环境全要素生产率(ETFP),并在考察高耗能产业ETFP的行业和省际差异基础上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本文的研究表明,高耗能产业ETFP增长应主要由技术进步推动,中国的现状说明当前高耗能产业的生产效率还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对省际数据的测算显示,各省区ETFP增长呈现不同程度的收敛特征;市场化改革、FDI流入及能耗强度下降有利于促进各省区ETFP增长,而节能减排投资和企业环境治理能力的提高则可降低环境管制政策对企业的短期成本冲击。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宋建 王静
环境污染与经济协调发展已成为全球性问题。现有关于环境污染和产业结构变动的研究多聚焦在环境污染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而很少涉及环境污染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内在传导机制。鉴于此,文章将环境因素纳入产业结构模型,分析结构变动的"成本效应"与"需求效应"的内在逻辑机制,以上述理论推导为依托,基于SEA行业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产业结构调整体现为一种"价格效应",而环境污染通过全要素生产率的"价格效应"机制与产业结构之间发生影响。实证结果证实了环境污染与行业价格指数之间存在"U型"关系,这主要是由生产性服务行业导致的;而环境污染与产业结构调整之间存在一种"倒U型"关系,而这主要是由劳动密集型行业所引起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赵宇
基于DEA模型测算各省份的Malmquist指数,将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分解成技术效率变化和技术进步变化,在此基础上引入产业结构,构建计量实证模型,利用中国的省级面板数据,深入研究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及其分解与产业结构对环境污染治理投资的影响及地区性差异。研究发现:第一,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有下降趋势,主要因技术进步变化而引起,且存在显著的地区性差异。第二,无论是否考虑产业结构,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及其分解均可以有效地降低环境污染治理投资,且存在显著的地区性差异,其中,不考虑产业结构时,技术进步变化降低环境污染治理投资的作用更大;考虑产业结构时,技术效率变化的降低作用较大,技术进步变化的作用有较大的下降。第三,产业结构加剧了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反映出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中并未考虑到环保和绿色。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董敏杰 李钢 梁泳梅
本文将基于松弛的效率损失测度法与卢恩伯格生产率指数相结合,通过将工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指数按照投入要素与产出进行分解,测算中国工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来源。结果发现,2001~2007年中国工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有所提高,但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在2008年下降;工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来源表明,加强污染治理可以有效提升工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投入生产率的来源表明,劳动生产技术的进步是提高工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有效措施;污染治理生产率的来源表明,优先加强COD治理能更有效提升工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白俊红 聂亮
以往研究虽然关注了能源效率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但却忽略了能源利用过程中环境污染的改善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影响。本文将环境变量纳入能源效率分析框架内,采用EBM-DEA模型测算了中国各地区能源效率,并利用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实证考察了环境约束下的能源效率对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中国经济发展方式具有明显的空间相关性和路径依赖性;与未考虑环境污染相比,环境约束下的能源效率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影响更为明显,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如果不考虑能源效率提升的环境污染改善效应,将会低估其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影响。本文结论为提升中国能源效率水平,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政策启示。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姗姗 屈小娥
以2003-2008年中国制造业28个行业面板数据为样本,选取行业固定资产净值年平均余额、年末从业人员数和能源消费为投入指标,行业总产值、SO2排放量为好和坏的产出指标,运用非参数数据包络分析的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测算了考虑环境效应的制造业行业全要素能源效率指数;并运用Tobit模型研究了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考虑环境效应的中国制造业行业全要素能源效率总体呈现稳步增长趋势,但远低于不考虑环境污染时制造业全要素能源效率,技术进步是制造业全要素能源效率提高的主要原因;分行业看,重工业行业的全要素能源效率显著高于轻工业行业,且行业内部差异显著;全要素能源效率增长率...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优智 张珍珍
中国目前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时期,各级地方政府通过实施一系列环境规制措施,旨在通过这些政策来倒逼能源效率提升,从而缓解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能源压力。以2004—2017年省级单位为研究对象,探讨环境规制强度对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值的影响关系。通过实证分析得到如下结论:(1)使用超效率模型测算出中国各省份2004—2017年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平均值为0.71,能源效率值偏低,且区域差异很大。(2)通过ML指数分解全要素能源效率增长率可知,相对于技术效率,技术进步是提高能源效率的关键因素,所以技术创新对全要素能源效率影响显著。(3)通过静态面板估计与动态系统差分法面板估计可知环境规制强度与中国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呈"U"型关系。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优智 张珍珍
中国目前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时期,各级地方政府通过实施一系列环境规制措施,旨在通过这些政策来倒逼能源效率提升,从而缓解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能源压力。以2004—2017年省级单位为研究对象,探讨环境规制强度对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值的影响关系。通过实证分析得到如下结论:(1)使用超效率模型测算出中国各省份2004—2017年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平均值为0.71,能源效率值偏低,且区域差异很大。(2)通过ML指数分解全要素能源效率增长率可知,相对于技术效率,技术进步是提高能源效率的关键因素,所以技术创新对全要素能源效率影响显著。(3)通过静态面板估计与动态系统差分法面板估计可知环境规制强度与中国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呈"U"型关系。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周晨 余威健
本文运用中国2000-2015年省际面板数据,通过构建环境污染综合指数,考察了FDI和劳动力要素禀赋的环境污染效应。结果表明,FDI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并不显著,而劳动力要素禀赋会导致环境污染综合指数显著提高,环境质量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得到改善。交互效应表明FDI与劳动力要素的共同作用会加剧环境污染,FDI有利于劳动偏向性技术进步,而不是生产技术"清洁化"。进一步的区域异质性模型证实了劳动力要素禀赋优势会使中西部地区沦为"污染天堂"。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涛
把环境资源作为一种要素纳入全要素能源效率计算中,并由污染气体排放量这一指标来体现环境要素的影响,使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中国29个省级行政区域的能源效率状况进行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能源效率整体水平较低,各省份、区域之间的能源效率差异显著;总体看来,区域能源生产率增长主要是由于技术进步,规模效率的贡献较少。
关键词:
环境效应 全要素能源效率评价 DEA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李兰冰
本文应用DEA四阶段模型,将全要素能源效率(TFEE)解构为全要素能源管理效率(TFEME)和全要素能源环境效率(TFEEE),对2005—2009年中国省级区域的能源效率现状、成因与提升路径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我国全要素能源效率总体上仍处于较低水平,能源节约潜力大约为能耗现值的30%至40%;管理无效率和环境无效率是能源低效的共同成因;现阶段能源效率提升主要依赖于外生环境改善,内源性管理效率提升的动力不足;TFEE、TFEME和TFEEE均表现出明显的区域不平衡特征,东部领先、西部落后;产业结构、教育程度、开放程度和基础设施是区域全要素能源环境效率的关键影响因素;北京、天津、上海等应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