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120)
- 2023(18105)
- 2022(15475)
- 2021(14264)
- 2020(12051)
- 2019(27661)
- 2018(27248)
- 2017(53065)
- 2016(28485)
- 2015(31889)
- 2014(31474)
- 2013(31270)
- 2012(28383)
- 2011(25407)
- 2010(25246)
- 2009(23523)
- 2008(23085)
- 2007(20562)
- 2006(18182)
- 2005(15717)
- 学科
- 济(120808)
- 经济(120675)
- 业(108649)
- 管理(94540)
- 企(90237)
- 企业(90237)
- 方法(56796)
- 农(49455)
- 数学(47021)
- 数学方法(46431)
- 业经(35506)
- 财(35119)
- 农业(32893)
- 中国(28472)
- 务(24810)
- 财务(24737)
- 财务管理(24700)
- 企业财务(23444)
- 制(22789)
- 地方(22375)
- 技术(22188)
- 学(21696)
- 贸(20795)
- 贸易(20784)
- 和(20462)
- 理论(20424)
- 环境(20295)
- 易(20220)
- 划(20219)
- 策(19366)
- 机构
- 学院(410540)
- 大学(404724)
- 管理(170881)
- 济(168673)
- 经济(165329)
- 理学(148857)
- 理学院(147415)
- 管理学(145011)
- 管理学院(144277)
- 研究(128075)
- 中国(98446)
- 京(84394)
- 科学(79151)
- 农(76408)
- 财(75506)
- 业大(64319)
- 所(62837)
- 财经(61244)
- 中心(59989)
- 江(59964)
- 农业(58724)
- 研究所(57299)
- 经(55910)
- 北京(52016)
- 范(50355)
- 师范(49925)
- 经济学(49907)
- 州(48055)
- 院(46365)
- 经济管理(46351)
- 基金
- 项目(283537)
- 科学(225014)
- 研究(207849)
- 基金(207577)
- 家(179806)
- 国家(178228)
- 科学基金(155550)
- 社会(133602)
- 社会科(126532)
- 社会科学(126496)
- 省(111759)
- 基金项目(110641)
- 自然(101080)
- 自然科(98774)
- 自然科学(98753)
- 自然科学基金(97000)
- 教育(94196)
- 划(92043)
- 资助(84840)
- 编号(84814)
- 成果(65851)
- 部(62736)
- 重点(62428)
- 发(60457)
- 创(60399)
- 课题(56620)
- 创新(55895)
- 国家社会(55121)
- 科研(54026)
- 教育部(53928)
- 期刊
- 济(185726)
- 经济(185726)
- 研究(113624)
- 农(74387)
- 中国(72351)
- 管理(63346)
- 学报(61147)
- 财(59456)
- 科学(58462)
- 农业(50870)
- 大学(47861)
- 学学(45660)
- 技术(37444)
- 教育(37124)
- 业经(36423)
- 融(33743)
- 金融(33743)
- 财经(29325)
- 经济研究(27527)
- 业(26744)
- 经(25162)
- 问题(25068)
- 技术经济(22367)
- 版(19897)
- 科技(19785)
- 现代(19252)
- 资源(19068)
- 商业(19004)
- 统计(18929)
- 理论(18532)
共检索到5867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永成
本文利用多种比较分析模型对我国农业生产力绩效进行了实证测量,得出基于环境效应调整的农业生产力绩效水平要远远高于传统方法的评价结果的结论,为我国农业社会功能的重新定位提供了一个理论基础。
关键词:
环境效应 农业 绩效评价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英男 龙花楼
农业绿色转型已经成为乡村振兴与农业农村深化改革的关键路径,亟待探索农业生产转型与其环境效应的耦合关系与机制,从而推进农业的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学者们基于不同的空间尺度,对农业生产转型及其环境效应的过程、格局、机理与优化调控开展了广泛探讨。为系统梳理该方面研究的相关进展,识别出相应的研究不足,本文采用文献分析与系统归纳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农业生态环境问题的识别、测度与成因等方面的研究态势,从关键要素的视角解析了农业生产转型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进展,并对农业经济增长与农业面源污染和农业生产转型与农业生态效率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总结。研究指出:未来农业生产转型及其环境效应研究应加强从系统科学的视角解读二者的互馈关系,并关注二者互馈响应的区域异质性,深化基于土地系统科学视角的耕地利用转型的环境影响研究,通过多学科交叉融合加强对中国特色“小农”生产方式转型所引发的环境问题的微观机理探析。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靖 张正尧 毛翔飞 张汝楠
在全国农业资源环境约束越来越紧的背景下,从水资源的角度考察种植业布局的合理程度,从环境承载力的角度考察畜牧业布局的合理程度。按照种植业虚拟水流动合理性指数,把全国划分为合理型、过疏型和过密型;按照畜禽养殖环境负荷系数的差异,把全国划分为超载区、平衡区和潜力区。未来,农业生产力布局应提高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匹配度。优化种植业布局的重点是降低华北地区的开发强度,增加西南、华南的开发强度;优化畜牧业布局的重点是调减西南、华南养殖规模,增加东北、华北、西北的养殖规模,实现种养平衡。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于中涛 张燕之
传统的生产力理论认为,生产力是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的能力。这种理解有其合理之处,也有不容忽视的问题。特别是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它只看到了人对自然的征服和改造以及人与自然的对立,而没有看到人只有借助于自然力才能驾驭自然力以及人与自然的统一。今天,人与自然关系紧张、资源和环境问题凸显,社会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其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我们以往对生产力的这种误读。所以,正确解读农业生产力与自然力的关系,对于我们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从而发展农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自然力 农业生产力 新农村建设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关付新
通过对1985~2005年我国农业生产力发展和农户性质变迁的实证研究,揭示了我国农业生产力发展决定农业组织演进的变化过程。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改变了我国农业生产要素的存在状态,产生了农户打破自给自足和"小农均衡"状态的经济剩余。农户作为配置和利用农业生产要素的经济组织,正从传统农户和商品农户向现代农户转变。促进我国农户向现代农业组织演进的根本途径是深化农村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业生产力。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李勇斌 魏春华 刘殿国
农业新质生产力作为农业生产力现代化的具体体现,已成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驱动、新支撑、新引擎。本文基于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15—2022年的面板数据,运用中介效应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农业新质生产力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大小、方向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农业新质生产力可以显著推动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并且农业生产技术效率、农业保险分别在农业新质生产力促进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中介效应和正向调节效应;异质性分析发现,农业新质生产力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大小呈现出东部>中部>西部,以及非粮食主产区>粮食主产区的特征,并且农业新质生产力对西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不显著;最后结合本文结论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马永喜 孙亚丽
"双碳"目标下农业碳减排将会对区域农业生产要素投入和环境效益带来多方面的影响。构建农业部门价格内生局部均衡模型,以江苏省和浙江省为例,模拟分析碳排放强度变化对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等方面的综合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在生产技术和外在需求等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碳排放强度约束增强,将促使区域内总种植面积和能源总消耗趋于下降,并进一步导致社会总福利和碳排放总量下降;但是碳排放强度约束增强将使得农业生产内部不同品种农作物的种植面积、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出现不同方向的变化调整。相对于大豆、花生和油菜,小麦、水稻和玉米的种植面积、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将出现较大程度的下降。
关键词:
碳排放强度 农业生产 能源消耗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马永喜 孙亚丽
"双碳"目标下农业碳减排将会对区域农业生产要素投入和环境效益带来多方面的影响。构建农业部门价格内生局部均衡模型,以江苏省和浙江省为例,模拟分析碳排放强度变化对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等方面的综合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在生产技术和外在需求等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碳排放强度约束增强,将促使区域内总种植面积和能源总消耗趋于下降,并进一步导致社会总福利和碳排放总量下降;但是碳排放强度约束增强将使得农业生产内部不同品种农作物的种植面积、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出现不同方向的变化调整。相对于大豆、花生和油菜,小麦、水稻和玉米的种植面积、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将出现较大程度的下降。
关键词:
碳排放强度 农业生产 能源消耗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胡继连
本文从生产力要素均衡组合原理论述起,在阐明了生产力要素组合均衡、不均衡、均衡效应及均衡阶跃等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农业生产力要素的宏观组合关系,提出了我国农业生产力要素宏观组合优化的对策、措施。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辛翔飞 秦富
本文通过计算不平等指数,分析我国农业劳动生产力水平的地区差距及其演变趋势,并通过指数分解法分别计算东中西地区内部和地区间的差距程度。研究表明,我国农业劳动生产力水平的地区差距在不断扩大;东中西地区内部的差距对总体差距的贡献在减小,但地区间的差距在扩大;东部地区形成了“富裕俱乐部”,西部地区并未形成“贫穷俱乐部”。
关键词:
农业生产力 地区差距 结构分解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林政
农业生产力因素按其转化为生产力的方式可以被划分为物质生产因素和非物质生产因素,其具体构成可概括为十个方面。同时,农业生产力因素的构成并非杂乱堆砌,而是由特定的农业生产力因素在特定的关联方式下所形成的有机整体,是类型、层次和指标的统一。
关键词:
农业生产力 因素 质态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朱万斌 常欣 程序
农业生产力的计量方法直接决定着人类对农业生态系统的价值评估,进而决定生产者对生产方式的选择。过去的一个世纪内,农业的功能与属性都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尤其是其对自然资本的消耗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已成为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配力量。然而当前沿用的农业生产力计量方法却反映不出这些变化了的特征和需要,以致于严重削弱了现时农业生产力也使损害了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不当生产方式被肯定、支持和鼓励。本文梳理了农业生产属性演变和生产力计量方法发展的脉络,提出用农业生态系统生产力概念和方法体系来计量农业生产力的设想。
关键词:
现代农业 生产力 计量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黄旭锋
本文从对加拿大的农业生产力布局发展进行分析,论述加拿大农业生产力布局发展的做法和措施,其中包括:农业生产布局概况、农业经营规模分析及农业资源区域布局演变等方面,从而得到一些对中国农业生产力布局发展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
农业生产力布局 区域农业 规模分析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福生
旱作农业地区 ,资源制约的主要因素是水资源的严重短缺。以水资源的有效保护和高效利用为核心 ,实施对旱作农业生产力要素的改造创新和要素组合的结构调整 ,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的关键环节 ,也是旱作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实现途径。
关键词:
北方地区 农业生产力要素 旱作节水农业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建东 赵冬梅
当前,有限的农业资源利用高强度、低转化效率的矛盾日渐加剧,区域农业发展不平衡非常突出。而区域农业从业人员生产力不平衡则是区域农业生产力不平衡的突出表现之一。本文选取粮食、棉花、油料、猪牛羊肉、水产品、牛奶这6项生产指标来作为农业从业人员生产力评价指标,利用熵权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并对全国31个省(市、区)的农业从业人员生产力进行评价和分类。结果显示,区域农业从业人员生产力发展不平衡非常明显,西部地区农业从业人员生产力比较弱的格局依然没有改观。
关键词:
熵值法 区域农业 生产力评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