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68)
- 2023(11356)
- 2022(9949)
- 2021(9209)
- 2020(8153)
- 2019(19040)
- 2018(18801)
- 2017(36381)
- 2016(19756)
- 2015(22449)
- 2014(22621)
- 2013(22184)
- 2012(20581)
- 2011(18356)
- 2010(18055)
- 2009(16635)
- 2008(16255)
- 2007(14408)
- 2006(12200)
- 2005(10406)
- 学科
- 济(83847)
- 经济(83772)
- 管理(57948)
- 业(54770)
- 企(45041)
- 企业(45041)
- 方法(44083)
- 数学(39639)
- 数学方法(39175)
- 农(21964)
- 财(21606)
- 中国(18609)
- 学(18296)
- 地方(18051)
- 环境(16503)
- 业经(16304)
- 贸(15352)
- 贸易(15350)
- 易(14857)
- 农业(14566)
- 务(14182)
- 财务(14141)
- 财务管理(14107)
- 企业财务(13406)
- 制(12855)
- 划(12724)
- 和(12719)
- 理论(12039)
- 技术(11986)
- 融(10565)
- 机构
- 学院(283666)
- 大学(283106)
- 济(113881)
- 管理(112153)
- 经济(111646)
- 理学(98534)
- 理学院(97381)
- 管理学(95485)
- 管理学院(94973)
- 研究(91326)
- 中国(67403)
- 科学(59911)
- 京(58585)
- 农(51235)
- 财(49954)
- 业大(46688)
- 所(46533)
- 江(45963)
- 中心(43575)
- 研究所(43091)
- 财经(41050)
- 农业(40862)
- 经(37285)
- 范(36659)
- 师范(36224)
- 北京(34800)
- 经济学(34726)
- 院(33039)
- 州(32771)
- 经济学院(31716)
- 基金
- 项目(200973)
- 科学(158498)
- 基金(147290)
- 研究(140503)
- 家(129701)
- 国家(128675)
- 科学基金(110873)
- 社会(89253)
- 社会科(84660)
- 社会科学(84630)
- 省(80300)
- 基金项目(79386)
- 自然(75042)
- 自然科(73290)
- 自然科学(73271)
- 自然科学基金(71985)
- 划(66954)
- 教育(65533)
- 资助(60509)
- 编号(55835)
- 重点(45847)
- 部(44449)
- 成果(43270)
- 发(42645)
- 创(41703)
- 科研(39952)
- 创新(39054)
- 课题(38170)
- 计划(38109)
- 教育部(37666)
- 期刊
- 济(114804)
- 经济(114804)
- 研究(71307)
- 学报(48451)
- 中国(48318)
- 农(43758)
- 科学(43540)
- 财(40174)
- 管理(37698)
- 大学(36017)
- 学学(34369)
- 农业(29903)
- 技术(25009)
- 教育(24361)
- 融(20704)
- 金融(20704)
- 财经(19835)
- 业经(19376)
- 经济研究(18100)
- 经(16889)
- 业(16146)
- 资源(15827)
- 问题(15620)
- 统计(15113)
- 版(14418)
- 技术经济(14172)
- 策(14046)
- 科技(13072)
- 商业(13014)
- 理论(12913)
共检索到3927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静 吴华武 李云良 徐力刚 贺斌 段伟利
在气候变化和三峡工程调节的双重影响下,长江中下游通江湖泊江湖关系发生显著改变,而最大的通江湖泊—鄱阳湖—水情的变化及其引发的一系列生态和环境问题受到了高度重视和关注。为了揭示不同时期鄱阳湖与长江间的江湖关系,并初步分析三峡运行对鄱阳湖水情的影响,通过对鄱阳湖北部通江水道湖水、降水和九江段长江干流水同位素特征进行调查并探讨长江水与湖水同位素联系。结果表明:湖水、降水和长江水中δ~(18)O和δ~2H值存在明显的季节和空间变化,可用于揭示湖泊与长江间的关系。在三峡调洪削峰期(7月)湖水δ~(18)O和δ~2H值明显要高于长江水,且湖水主要以外排形式补给长江为主,其比例达75%;在三峡蓄水期(10月)长江水位高于湖口水位,从鄱阳湖出口到老爷庙湖水与长江水同位素值具有较高的相似性,表明了此水域受长江水倒灌影响;而在三峡蓄水期(11和12月)湖水同位素值偏大说明了其受到一定较强的蒸发富集影响。三峡水库运行明显改变了长江水位和流量,进而影响了鄱阳湖与长江的补排关系,调洪削峰调度阶段,较高的长江水位对鄱阳湖存在一定的顶托作用,导致湖水难以排泄。因此,三峡水库的调度需要考虑到鄱阳湖流域水情,以免加重该流域丰水期的洪涝灾害和枯水期的水资源短缺。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邓志民 张翔 张华 潘国艳 秦学全
近年来,鄱阳湖水位持续走低,极端干旱事件频繁发生,湿地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遭受破坏。为此,于2014年鄱阳湖湿地保护区两个断面分层采集0~100 cm土壤,并采集优势种植物和河湖水以及地下水数据,运用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了土壤-植物-河湖水-地下水稳定同位素变化特征,并探寻它们之间的补给关系。结果表明,两断面土壤水氧同位素变化范围分别为–10.48‰~–5.23‰和–12.39‰~–6.55‰,算术平均值分别为–8.36‰和–8.63‰。断面一表层(0~30 cm)土壤水氧重同位素较富集,且随深度增加而减小;断面二表层(0~40 cm)土壤水中氧同位素组成基本无变化。断面一的地下水主要是受降水补...
关键词:
稳定氧同位素 水分补给 鄱阳湖湿地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朱红艳 任佳 杨强 周蓓蓓 贾彦武 吕佼佼 周晓平 聂卫波
庐江矾矿区受采矿影响,酸性废水严重污染地表水体、矿区土壤,但由于矿区开发历史悠久,采空、塌陷严重,其酸性废水来源不明确,严重影响矿区污染治理进程。采集矾矿区裂隙水、井水、沟道水、沉陷区积水、雨水、矿硐水等不同水体水样,开展其氢氧稳定同位素特征分析,采用直接对比法和MixSIAR模型,明确了矿硐水的来源及不同水体的贡献比例,在此基础上,结合不同水体水质、矾矿石和矿渣成分的检测结果,探究矿硐酸性废水的形成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矾矿沉陷区积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但受蒸发影响较大,相对富集重氢、氧同位素,与地下水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相差较大;降水会补给浅层地下水,但有一定的滞后效应;降水和裂隙水可能补给沟道水,沟道水也可能补给浅层地下水;井水、裂隙水、沟道水、雨水可能是矿硐水的主要补给水源;不同水体对矿硐水的贡献比例,第一次采样的结果大到小依次为:雨水39.1%、地下水36.4%、沟道水24.5%;第二次采样的结果从大到小依次为:地下水56.6%、沟道水30.9%、雨水12.5%,两次采样雨水对矿硐水的贡献比例差别较大可能由于降水量不同;明矾水解是矿硐酸性废水的主要成因机理,黄铁矿氧化也会是产生酸性矿山废水的原因之一,平硐以上的采空区提供了形成酸性水的良好条件——充足的氧气和水。该研究结果应能为酸性矿山废水污染的控制、降低矿区土壤相关风险和矿区生态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邬国锋 崔丽娟 纪伟涛
长期以来,在鄱阳湖和长江的交汇处,江水混浊而湖水清澈,然而,近年来江水清澈而湖水混浊。这种鄱阳湖-长江清浊倒置现象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但鲜有研究人员系统分析这种现象的成因。借助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和Landsat影像分析这种清浊倒置现象的起始时间和成因。基于MODIS影像反演的鄱阳湖和长江水体透明度显示在2004年以前鄱阳湖北部的水体透明度明显高于长江,而在2005和2006年长江水体透明度高于鄱阳湖北部,出现清浊倒置现象;同期鄱阳湖北部和长江水体透明度对比分析发现这种水体清浊倒置现象受长江水体透明度增加和鄱阳湖水体透明度下降的双重影响,但鄱阳湖北部水体透明度的变化在其中扮演主要角色...
关键词:
鄱阳湖 长江 水体清浊倒置 遥感技术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刘淑君 翟东东 罗进勇 熊飞 刘红艳 陈元元
为了解武汉地区三角湖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特征,本研究应用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了鱼类的δ~(13)C值和δ~(15)N值组成、营养级和营养结构特征及其季节变化规律。结果显示,三角湖鱼类δ~(13)C、δ~(15)N均值分别为-26.16‰±1.33‰、13.19‰±1.97‰,平均营养级为3.05±0.64。鱼类δ~(13)C值无显著季节差异,秋季鱼类δ~(15)N值(11.33‰±2.02‰)与夏季(13.67‰±1.24‰)、冬季(14.46‰±1.36‰)差异显著。不同食性鱼类营养级存在差异,肉食性鱼类>杂食性鱼类>浮游生物食性鱼类。三角湖鱼类群落的营养结构存在季节差异,秋季鱼类基础食物来源(CR)、鱼类群落营养长度(NR)、生态位总空间(TA)、核心生态位空间(SEAc)均为最大,说明秋季鱼类食物来源多样性高,春季NR、TA、SEAc值均为最小,说明春季鱼类食物来源多样性低,鱼类之间竞争相对较大。三角湖杂食性鱼类较多,建议通过投放一些浮游生物食性鱼类及肉食性鱼类优化鱼类群落营养结构。
关键词:
稳定同位素 营养结构 三角湖 鱼类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曹大宇 陈昭玖 蔡波
利用江西鄱阳湖周边10个县的村级层面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气候变化对鄱阳湖地区水稻种植模式的影响。研究发现,长期的平均降水量对水稻种植模式具有显著的影响,长期平均降水量越多,单季稻种植的比重越低,双季稻种植比重越高。短期的极端天气事件对当年水稻种植模式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水稻 种植模式 鄱阳湖地区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娜 孙占祥 张燕卿 刘恩科 李凤鸣 李纯乾 李菲
【目的】研究辽西褐土丘陵区典型小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经侵蚀沉积过程沉积土壤碳来源,为合理调控小流域土壤侵蚀造成的土壤碳流失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通过对辽西丘陵沟壑区小流域野外取样,研究小流域沉积土壤碳的来源并量化其贡献。通过GIS结合GPS技术对小流域4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耕地、林地、草地、沟渠)表层土壤及小流域拦沙坝3个位点(S1坝前、S2坝中、S3坝后)0-100 cm土壤剖面进行取样,结合碳、氮同位素混合模型对沉积土壤碳源进行解析。【结果】利用~(13)C和~(15)N同位素特征及其元素组成(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对辽西丘陵沟壑区侵蚀沉积物土壤有机碳进行了定性和定量鉴定。辽西丘陵沟壑区小流域沉积物中有机碳主要来源为耕地,其次是沟渠、草地和林地。耕地贡献平均为58.75%,沟渠25.49%,草地6.49%,林地9.2%。【结论】碳氮稳定性同位素模型作为一种重要的"指纹"工具可以成功应用于辽西丘陵沟壑区小流域沉积土壤碳来源定性及定量的分析。研究成果可以为受水力侵蚀的小流域的土壤保护和养分流失控制以及维持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高海鹰 庄霞 张奇
乐安江是影响鄱阳湖水质的一条重要河流,近年来非点源污染迅速增加,水质呈下降趋势。运用GIS手段建立了研究区非点源污染的基本空间信息库,在野外水样监测和土地利用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乐安江流域非点源氮的时空变化特征。氮的流失主要以可溶态形式,TN和DTN全年变化剧烈,在12月份普遍较高,4月份次之,9月份最低。在监测各月份乐安江流域TN浓度的范围为0.09~1.359 mg/L,水质属中营养水平。NO-3-N浓度平均值为DTN的65%,是DTN流失的主要形态,其时空分布与TN具有明显的相似性;在丰水期4月份,NH3-N的平均浓度为全年最低水平,平水期9月份NH3-N平均浓度为三氮之首;NO-2-N...
关键词:
乐安江流域 非点源氮 土地利用 鄱阳湖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崔丽娟 张曼胤
通过测定鄱阳湖与长江交汇区陆域(包括九江—新港和湖口2个采样地)土壤及植物体内的重金属As、Hg、Cr、Cd、Pb含量,统计分析了植物体内重金属含量与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相关性及拟合曲线,同时提出相应的生态修复措施。结果表明:九江—新港土壤含Pb量高于湖口,而这两个地点的As、Hg、Cr、Cd含量差异不显著。九江—新港和湖口的植物根部重金属Cr、Pb、Cd含量高于茎部和叶部,而As和Hg含量恰好相反,茎部重金属含量处于中间水平。对所有采样点植物体内的重金属含量与土壤中重金属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植物体内与土壤中的Hg、Pb含量相关性显著,而植物体内与土壤中的As、Cd、Cr含量没有显著的相关性...
关键词:
鄱阳湖 植物 土壤 重金属 生态修复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彭俊
运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和回归分析等方法,对鄱阳湖流域赣江外洲站、抚河李家渡站、信江梅港站、饶河虎山站和修水万家埠站1950~2012年径流量和1956~2012年输沙量的变化进行了系统分析,并探讨了水沙变化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1)鄱阳湖流域五大河流水沙的趋势变化特征相异,除李家渡站径流无明显趋势变化外,其余各站均呈不显著的增加趋势(未超过α=0.05显著性检验临界值);外洲站、梅港站和李家渡站输沙量呈减少的趋势变化,且1985年以后呈显著的减少趋势,而虎山站和万家埠站输沙量在1965~1999年呈不显著的增加趋势,1999年以后才开始减少;(2)入湖总水量呈不显著的增加趋势...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叶学瑶 任泷 匡箴 王媛 徐东坡
为探究阳澄湖水域鱼类群落的营养结构特征,于2017年夏季(7月)、秋季(10月)、2018年春季(4月)对该水域进行了渔业资源调查,并利用稳定同位素技术对鱼类群落的碳(δ~(13)C)、氮(δ~(15)N)值特征及其营养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阳澄湖水域共采集到鱼类42种,隶属于5目10科33属。鱼类的δ~(13)C、δ~(15)N和营养级均值分别为(–24.85±1.77)‰、(15.34±2.19)‰和3.06±0.64。其中,δ~(15)N值与营养级均存在极显著的鱼类食性和季节性差异(P0.05)。阳澄湖鱼类群落的营养结构存在季节差异,鱼类群落的营养层次(NR)、基础食物来源(CR)、生态位总空间(TA)、群落的整体密度(NND)、聚集均匀程度(SDNND)和核心生态位空间(SEAc)从2017年夏季至秋季再到2018年春季,呈逐渐上升的趋势;表明2018年春季食物源多样性高,营养冗余程度低。本研究初步构建了阳澄湖鱼类连续营养谱,丰富了对阳澄湖鱼类群落营养结构方面的研究,以期为湖泊生态管理和渔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于悦 庞美霞 俞小牧 童金苟 沈建忠
利用10个高度多态的微卫星标记对采自长江、赣江、鄱阳湖湖口和都昌水域的4个鲢野生群体遗传结构进行分析。检测到148个等位基因,每个微卫星位点的等位基因数5~24,有效等位基因数6.4~7.1,平均观测杂合度Ho为0.802~0.821,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817~0.839,表明这4个鲢群体遗传多样性较高。鲢群体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922 2~0.944 1,遗传距离为0.057 6~0.081 0,固定系数Fst值为-0.012 35~0.005 28,表明这4个鲢群体间遗传一致性高,遗传距离小,群体遗传分化不显著。AMoVA结果显示遗传变异主要来自群体内,基因流分析认为长江、赣江、鄱...
关键词:
鲢 遗传结构 微卫星 长江 赣江 鄱阳湖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影 范娜 于秀波 夏少霞 齐述华
鄱阳湖星子站1951年-2008年57年长系列记录的7月份平均水位(该月水位一般为一年内最高月平均水位)为17.69m(吴淞高程),选取与该水位最接近的洪水期ETM影像为底图,并结合鄱阳湖的圩堤分布图,确定鄱阳湖天然湿地的范围;在此基础上采用决策树分类方法分别对代表逐月状况的12幅TM/ETM遥感影像进行解译,将鄱阳湖天然湿地分类为:水体、泥滩、草洲和沙滩四类;最后以ArcGIS为技术平台对12幅影像的解译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鄱阳湖天然湿地总面积为3635.52km2;除1月份外其余各月份水体面积均大于其它三个类型,且与水位值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沙滩面积最小且与水位值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草...
关键词:
湿地 遥感 GIS 鄱阳湖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吴华武 章新平 孙广禄 黄一民 申林 郭丽香
根据2010年1月~2011年2月长沙地区日降水中δD、δ18 O资料,分析了该地区天气尺度下降水中δD、δ18 O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天气尺度下长沙地区大气降水中δ18 O与降水量、水汽压、温度及相对湿度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表明该地区降水中δ18 O的变化具有显著的降水量效应、湿度效应及反温度效应。长沙地区的大气降水线为:δD=8.38δ18 O+17.3,该方程与GNIP(Globe Network of Isotopes in Precipitation)提供的长沙在月尺度下所得到的大气水线方程的斜率和截距相近,但斜率和截距都比GMWL(Globe Meteoric Water ...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胡春华 周文斌
分别于2010年2月和7月,对鄱阳湖湖区和入湖河流的pH、TDS以及主要离子浓度进行了测定,分析了主要离子组成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鄱阳湖流域水体属于弱矿化度软水,Ca2+是湖水和河水的主要阳离子,分别占阳离子总数的59.35%、49.89%;HCO-3是湖水和河水的主要阴离子,分别占阴离子总数的53.37%、59.37%,水质类型为Ca-HCO-3型水;主要离子组成和TDS浓度具有明显的季节和沿程变化特征,这与降雨季节性变化以及不同水系的地质背景有关;从河流水系上游至湖区的水化学特征依次为HCO-3型、HCO-3-SO2-4和SO2-4型。从水化学控制机制上看,鄱阳湖丰水期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