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84)
- 2023(13036)
- 2022(11521)
- 2021(10853)
- 2020(9071)
- 2019(21044)
- 2018(20894)
- 2017(40704)
- 2016(21818)
- 2015(24637)
- 2014(24357)
- 2013(23639)
- 2012(21305)
- 2011(18909)
- 2010(18460)
- 2009(16420)
- 2008(15584)
- 2007(13072)
- 2006(10936)
- 2005(8987)
- 学科
- 济(83369)
- 经济(83280)
- 管理(64931)
- 业(59385)
- 企(50091)
- 企业(50091)
- 方法(43442)
- 数学(38274)
- 数学方法(37756)
- 农(21695)
- 财(21277)
- 中国(20620)
- 业经(18270)
- 学(17848)
- 环境(16927)
- 地方(16260)
- 理论(15529)
- 农业(14637)
- 务(14361)
- 贸(14304)
- 贸易(14300)
- 财务(14292)
- 财务管理(14265)
- 技术(14049)
- 易(13887)
- 和(13859)
- 划(13601)
- 企业财务(13544)
- 制(12640)
- 银(10751)
- 机构
- 大学(298602)
- 学院(298119)
- 管理(124525)
- 济(115491)
- 经济(113027)
- 理学(109938)
- 理学院(108803)
- 管理学(106802)
- 管理学院(106268)
- 研究(91743)
- 中国(65999)
- 京(61819)
- 科学(58132)
- 财(50460)
- 业大(45318)
- 农(44013)
- 所(43598)
- 中心(42652)
- 财经(42279)
- 研究所(40376)
- 江(40180)
- 范(38937)
- 经(38708)
- 师范(38579)
- 北京(38083)
- 农业(34501)
- 经济学(34438)
- 院(34210)
- 州(33247)
- 商学(32106)
- 基金
- 项目(218503)
- 科学(172647)
- 研究(159821)
- 基金(159292)
- 家(138118)
- 国家(136992)
- 科学基金(119461)
- 社会(100393)
- 社会科(95161)
- 社会科学(95136)
- 基金项目(85576)
- 省(85502)
- 自然(78964)
- 自然科(77135)
- 自然科学(77117)
- 自然科学基金(75689)
- 教育(74333)
- 划(71754)
- 编号(65563)
- 资助(65361)
- 成果(50777)
- 重点(48411)
- 部(48158)
- 创(45864)
- 发(45696)
- 课题(43964)
- 创新(42701)
- 科研(42241)
- 教育部(41738)
- 大学(41258)
- 期刊
- 济(114513)
- 经济(114513)
- 研究(80650)
- 中国(49401)
- 学报(45819)
- 管理(43358)
- 科学(42669)
- 农(38509)
- 财(37656)
- 大学(35509)
- 教育(33752)
- 学学(33443)
- 技术(27645)
- 农业(27448)
- 业经(19763)
- 融(19504)
- 金融(19504)
- 财经(19492)
- 经济研究(18169)
- 经(16524)
- 图书(16152)
- 问题(15130)
- 科技(14842)
- 理论(14387)
- 资源(14264)
- 技术经济(14076)
- 业(13630)
- 版(13512)
- 实践(13429)
- 践(13429)
共检索到4027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徐茜
人才所在地区的经济环境、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等对人才与环境的相容性有着特殊的影响。人才基于对自身与环境匹配情况的内在判断做出地域选择。因此,人才流动被看成是人才改善自身福利的手段之一,它实现人才与环境的"匹配"。以人——环境匹配理论为基础,本文探讨了环境与人才的一致性匹配和补偿性匹配对人才流动的影响,提出了研究假设,并对412名来自企业、政府和事业单位的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目前经济环境下,环境的文化、气氛、价值观、目标、规范等基本特征与人才的人格、价值观、目标、态度等方面的一致性匹配对人才的流动倾向不具有显著影响,而环境的社会生活供给、财政、职业发展空间、工作任务、人际关系与...
关键词:
人才 一致性匹配 补偿性匹配 流动倾向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徐茜 李冰心
人才流动在执行着一种有用的社会功能,即实现人才与组织的"匹配"。文章以人——组织匹配理论为基础,对412名来自企业、政府和事业单位的人员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对人才与组织的匹配状况和人才流动倾向的实证分析,揭示了组织与人才的一致性匹配和补偿性匹配对人才的流动的影响。
关键词:
人才 一致性匹配 补偿性匹配 流动倾向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郑伟波
人才的自愿离职对组织绩效甚至核心竞争力有着巨大的破坏力。在梳理了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本文在目前组织边界模糊化的背景下将离职研究分为了萌芽期、工作态度模型、多路径展开模型、工作嵌入和社区匹配等不同板块,强调了组织外因素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针对组织人才的绩效可见性和社会资本较高的特点,建议不仅要重视人才的客观需求,也要关注其主观感知的影响;不仅要重视组织内工作相关因素,更要关注其组织外的"社区匹配"因素对离职倾向与保持的显著影响。
关键词:
离职倾向 工作嵌入 工作匹配 社区匹配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曹云飞 史烽 蔡翔
本文通过调查数据统计,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了人—职业匹配与人—组织匹配、人—工作匹配的相关关系;同时分别探讨了各匹配变量与工作满意度、工作绩效、职业成功等结果变量之间的关系。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马丽
工作和家庭是人们生活中的两个重要领域,当今社会高速发展使得这两个领域的平衡愈显重要。本文基于个人-环境匹配理论,在中国文化背景下,提出了三维度的工作家庭匹配对工作家庭平衡的影响模型。该模型关注个体、组织、工作和家庭变量的相互作用结果对工作家庭平衡的影响,而不是各个变量的单独作用。结果证明匹配的三个维度与WFC及FWC负相关,与WFF正相关。最后提出了如何平衡员工工作和家庭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建议,从而提高员工生活质量及组织绩效。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朱秀红 刘善槐
如何稳定青年教师是乡村教育发展的重要命题。其中,青年教师的个体特征、现实需求、职业期待与组织环境供给的匹配度对员工的流动意愿具有决定性影响。本文基于18省35县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乡村青年教师流动意愿强,其中,工作负担、相对待遇、发展机会、工作氛围等因素作用显著。从匹配理论的视角来分析,政策定位与个体决策偏好不一致、职业期待与实际获得不匹配和组织环境与现实需求不对应是主要原因。为了建设一支总量稳定的乡村青年教师队伍,应全面分析乡村青年教师的个体决策偏好、现实需求和职业期待,构建系统化的政策体系。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马丽 杨春江
本文基于个人-环境匹配理论,以科研人员为例,提出了工作家庭匹配和平衡的研究模型,包括三个维度的匹配对工作家庭冲突和促进感知的影响,为工作家庭界面提供了一个整合个体、组织、工作和家庭变量相互作用的研究框架。结果证明,匹配与工作家庭冲突负相关,与工作家庭促进正相关,文章据此提出了相关的人力资源管理建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云
创造力越来越成为员工的核心胜任力,并且受到大多数企业的鼓励。总的说来,学者们主要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对员工创造力进行探讨,即个体视角、环境视角、个体—环境双向视角。个体视角主要关注影响创造力的个体因素,环境视角主要探讨影响员工创造力的组织环境因素,双向视角强调把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结合起来研究员工创造力。在双向视角的研究中,学者们按照个人—环境匹配的框架来研究创造力,文章主要对这种研究方法进行简要介绍。
关键词:
创造力 个人—环境匹配 创造力匹配模型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耘涛 赵涛
目前我国要建立并完善科学的社会化的人才评价机制,迫切要求广大企事业单位用科学、透明、公正的方法评价人力资源与岗位的匹配程度。为此,在构建人力资源岗位匹配度相关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360度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人力资源岗位匹配度进行定量研究,并借鉴期望观点和空间两点距离观点对评价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以实现上述目标。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丁凡琳
聚焦青年流动人才不同阶段的需求与城市资源供给问题,基于供需匹配视角构建关于青年人才选择的“需求压力—供给状态—行为响应”分析框架,结合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运用多元logistic模型探究青年人才居留选择动因,提出新时代城市人才政策的优化思路。研究表明,青年人才居留意愿受不同阶段需求与城市资源供给间匹配程度的影响,初期取决于购房压力,中短期受福利政策影响,长期则更关注环境因素与心理需要;且青年人才居留动因在不同地区存在异质性。由此提出提升城市资源供给与青年人才需求的适配度、推进住房与户籍政策逐步脱钩、提升城市生态人文环境的普惠性与包容性、因地制宜制定人才政策等政策性建议。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陆慧
本文通过反映江苏省苏北地区人才流动状况的指标以及反映苏北地区人才储备状况的指标,建立苏北地区人才流动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对人才流动状况进行预测。研究结果显示:苏北地区人才流动状况表现为高学历、高技能、高素质劳动力的大量流出,以及低学历、低技能、低素质劳动力的大量流进。人才流动的趋势表现为人才结构、人才素质的逐步下降。对预测方法的测试显示:运用人工神经网络预测人才流动有很高的精度。
关键词:
人才流动 指标体系 人工神经网络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欧美强
能力是衡量学习结果的重要指标之一,培养与职业相匹配的能力是职业教育发展的一种新趋势。与职业相匹配的能力结构模型揭示了"知识""技能""能力"三者间的相互关系,通用能力、跨专业能力、专业能力、就业能力构成了与职业相匹配的高职学生四大能力子系统。构建与职业匹配的高职学生能力系统及结构,对改进高等职业教育理念,更新学生学习观念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
高职学生 职业能力 就业能力 能力结构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马恋丽 梁玉影
随着国企和电力改革全面展开,加快实现"一强三优"现代公司的战略目标,Z供电企业经营发展面临诸多挑战,人才匮乏的短板更加凸显,企业在电网发展水平与原有管理惯性之间、新技术新设备广泛应用与员工能力素质之间依旧不尽匹配,人力资源管理现代化、集约化和风险防控任重道远。
关键词:
人岗匹配 员工能力 任职资格标准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杨英
本文介绍了人-组织匹配的三种形式及测量量表,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不同城市的553名企业员工进行了调查,从性别、年龄、学历、职位和工作年限等五个人口统计学变量来探讨员工对以上三种匹配是否存在显著差异,最后对结果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有益的管理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