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834)
- 2023(15939)
- 2022(13991)
- 2021(13256)
- 2020(11164)
- 2019(25918)
- 2018(25409)
- 2017(48923)
- 2016(26482)
- 2015(29972)
- 2014(29487)
- 2013(28749)
- 2012(26673)
- 2011(23508)
- 2010(23035)
- 2009(20726)
- 2008(19872)
- 2007(16948)
- 2006(14554)
- 2005(12308)
- 学科
- 济(101663)
- 经济(101546)
- 管理(72771)
- 业(66955)
- 企(56117)
- 企业(56117)
- 方法(48078)
- 数学(41282)
- 数学方法(40691)
- 农(27637)
- 中国(26499)
- 财(24579)
- 学(24134)
- 地方(24023)
- 业经(22625)
- 环境(19057)
- 农业(18622)
- 贸(18140)
- 贸易(18129)
- 理论(17706)
- 易(17526)
- 和(17123)
- 制(16081)
- 务(15719)
- 财务(15648)
- 财务管理(15615)
- 技术(15590)
- 划(15113)
- 企业财务(14741)
- 教育(13421)
- 机构
- 大学(361592)
- 学院(359551)
- 管理(141199)
- 济(135830)
- 经济(132773)
- 理学(123308)
- 理学院(121862)
- 研究(121266)
- 管理学(119362)
- 管理学院(118740)
- 中国(87796)
- 科学(79308)
- 京(78667)
- 农(62697)
- 所(60670)
- 财(59973)
- 业大(58282)
- 研究所(55981)
- 中心(55790)
- 江(51605)
- 农业(49445)
- 北京(49311)
- 范(49125)
- 财经(48943)
- 师范(48566)
- 院(45005)
- 经(44621)
- 州(42451)
- 经济学(40158)
- 师范大学(39470)
- 基金
- 项目(260277)
- 科学(203113)
- 基金(187816)
- 研究(185927)
- 家(165720)
- 国家(164335)
- 科学基金(140391)
- 社会(115389)
- 社会科(109036)
- 社会科学(109007)
- 省(101948)
- 基金项目(100565)
- 自然(94166)
- 自然科(91893)
- 自然科学(91864)
- 自然科学基金(90167)
- 划(86796)
- 教育(85268)
- 资助(76966)
- 编号(75774)
- 成果(59957)
- 重点(58536)
- 部(56109)
- 发(55589)
- 创(53907)
- 课题(51924)
- 科研(50437)
- 创新(50286)
- 计划(48405)
- 大学(48145)
- 期刊
- 济(143185)
- 经济(143185)
- 研究(101055)
- 中国(67744)
- 学报(63567)
- 科学(57280)
- 农(55960)
- 管理(50060)
- 大学(47934)
- 财(45407)
- 学学(45004)
- 教育(40972)
- 农业(38915)
- 技术(31380)
- 融(25359)
- 金融(25359)
- 业经(24048)
- 财经(22671)
- 经济研究(22294)
- 图书(20902)
- 业(20312)
- 经(19373)
- 问题(19133)
- 版(18397)
- 科技(18191)
- 资源(17870)
- 业大(16898)
- 理论(16435)
- 技术经济(16040)
- 现代(15426)
共检索到5137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方遥 殷敏 魏云 张宇 王伟杰
快速城市化带来的集聚效应使得部分历史文化街区面临着人口压力大、基础设施不足、空间活力缺失等问题。文章以南京市颐和路历史文化街区11-1片区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了以街区功能置换和空间重组的模式。将人口容量的研究引入街区的保护更新中,作为规划的前期工作,文章着重研究了容量的量化分析和效能分析的方法,以期提高更新过程中的科学性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适用性。研究结合街区特征和数据的可获性,确定环境人口容量指标主要为空间容量、交通容量、设施容量和社会心理容量4个维度,选取计算模型得出4项容量指标的数值区间,并采用木桶原理确定理想的瞬时环境人口容量和日均环境人口容量。结果显示,街区的瞬时容量高达4.90㎡/人,环境容量需要做好疏解工作。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沈苏彦 尹立杰
旅游开发已成为近年来城市历史文化街区复兴的主要方式之一,但盲目的旅游开发易给街区内的遗产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有必要对其进行适宜性评价。传统的旅游资源及其适宜性评价模型过度强调旅游资源本身的价值,已无法满足对于社会和生态环境有较强依赖性的城市历史文化街区资源的需要。基于此,提出了适应城市历史文化街区发展需要的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模型,指标突出了历史文化街区和旅游开发的本质,包括旅游资源质量、社会和生态环境、配套设施和开发潜力四个方面。以南京市8个重点历史文化街区为例,运用熵值法与层次分析法中的和积法相结合的赋权方法进行实证分析,验证了模型的可操作性及其在历史文化街区旅游发展背景下的指导价值。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袁亚琦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人们对于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也愈加重视,当前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的难点在于保护历史环境和适应城市发展的双重要求。本文以南京门西地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门西地区条件的分析,对应老年住区的基本要求,着重从居民的生活角度出发,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的老年住区模式进行探索。
关键词:
历史文化街区 保护 更新 老年住区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崔静芳 唐嘉耀 高淑敏
随着30个国家级历史文化街区的公布和文化旅游的繁荣发展,近年来,历史文化街区的旅游商业化发展问题备受关注。文章以武汉江汉路及中山大道片历史文化街区为例,通过Python爬虫从大众点评网站获取商户LBS数据,将商户业态分为8类,综合运用GIS的最邻近指数和核密度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商业业态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不同类型的商业业态在空间分布类型及分布状态上均存在差异;商业业态的空间分布会受到历史文化资源分布密度、街巷空间和政策等因素的影响。最后,针对历史文化街区的商业业态空间分布提出建议。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夏雪莹 吴小根 陈婉怡 童雨茜 向东宇
游憩者的感知与评价是历史文化街区商业适宜性研究的基础。从传统文化、创意创新、现代符号、科技服务和负面商业5个维度构建历史文化街区商业适宜性评价体系,并比较了游憩者对于各维度商业现象的态度及差异。结合现状及访谈对南京夫子庙历史文化街区商业适宜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游憩者对于夫子庙商业适宜性的感知评价为"一般"水平,具体表现为传统文化与商业业态的融合不足,创意创新受到游憩者普遍青睐,部分现代符号从观感上影响游憩体验,科技服务得到合理运用,负面商业仍然存在。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徐敏 王成晖
随着城镇化发展不断提速,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已成为提高城市发展质量、促进"以人为本"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核心要素。以广东省已公布的16条历史文化街区为例,通过基础数据、大数据等定性和定量数据相结合,探索以多源数据为基础,建立对历史文化街区更新进行全程评价的综合性评估体系,全方位把握历史文化街区更新情况,并根据街区具体评估情况提出针对性的改造对策和建议,为更好地促进历史文化街区管理工作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关键词:
大数据 历史文化街区 城市更新 规划评估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周宁
保护与复兴是历史城区城市设计的首要前提,而城市环境是历史积淀的结果,应具有鲜明的历史延续性。多进穿堂式的平面布局形成的小空间格局、传统的街巷脉络是南京古城城市空间的精髓所在,是古城风貌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良好的尺度关系、清晰的街巷肌理和空间围合,在对于传统建筑的保护和复兴中需要着力传承。对于传统的建筑的保护,南京城南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复兴实践有许多成功的尝试。
关键词:
历史街区 保护与复兴 城市设计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胡航军 张京祥
长期以来,我国历史街区的更新改造淹没在城市更新的洪流之中,要么实行大规模的拆除重建,要么处在"水深火热"的静态保护之中。然而历史证明,单一地从任何一个视角出发,都难以达成保护与发展之间的平衡,无法实现历史街区的持续复兴。在建立历史街区可持续更新改造分析框架的基础上,将南京老城南的更新历程划分为四个阶段,厘清了各个阶段的逻辑与问题,认为更新动力的不可持续是当下亟需破除的难题;进而提出通过发展权转移制度创新、重塑居民主体性、历史文化挖潜、社区治理下沉等策略创造全周期的更新动力,最终走向可持续的历史街区更新改造。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秦岩 潘琳 赵启明
历史文化街区是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破损、违建失控是历史街区面临的重要难题。通过对北京市东城区历史街区保护与改造的分析,结合居民意愿调查,为北京历史文化街区的后续保护与改造工作提供参考。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钟行明
芙蓉街历史文化街区是济南古老的传统商业街区,也是济南目前保存较多历史遗存和文化内涵、集中体现泉城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但近年来,该历史文化街区正面临着功能结构失衡,活力衰退的困境。为保护其特色风貌、复兴其活力,文章从保护其空间格局肌理、历史建筑、活力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原居民的社会网络等方面对该历史文化街区的活力复兴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历史文化街区 活力复兴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梁晨 曾坚
基于人的环境认知层次与历史文化街区特点选取街道系统、空间环境、物质设施和心理感知作为准则层因子,并进一步细分为16个指标层因子构建历史文化街区步行环境评价体系。以天津五大道地区作实证研究,通过重要性一绩效分析的二维四象限图解析调研数据,确定各要素在优势区、改进区、机遇区和维持区的位置。最终从改进机动交通管理、完善街区硬件设施、丰富街区细节空间和引导街区有机更新四方面提出优化策略。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兆芳 赵勇 李沛帆 谷峥
以正定历史文化名城整体保护、文物古迹、历史建筑、环境整治、基础设施改造5个方面为切入点进行公众感知调查和分析。结果显示,在历史文化街区整体保护中,公众普遍重视文物古迹保护,认为环境杂乱是文物古迹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而历史建筑保护的首要问题为质量加固和内部供热等设施的改造;在街区环境整治和基础设施改造方面,应主要整治与历史街巷风貌不协调的环境设施,改变电力电信线路杂乱、污水随意排放等问题。本研究主要反映了公众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主观意愿,可为政府在保护决策中提供依据,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公众参与提供借鉴。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周滔 唐靖媛 杨玉玺
历史文化街区的城市更新与改造需要综合考虑对历史文化风貌的保护和项目开发的经济收益。通过历史文化街区旧城改造开发强度确定方法的文献分析与实际经验,构建历史文化街区旧城改造开发强度测算模型。基于投入产出理论测算出最低经济容积率,通过评价各区域历史文化价值等级对容积率进行调整,并考虑其他因素综合确定历史文化街区改造的最佳开发强度。以重庆市十八梯核心片区旧城改造项目作为例,验证模型。
关键词:
旧城改造 历史文化街区 开发强度 容积率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时少华
历史文化街区的利益治理是制约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从社会网络分析视角出发,在利益相关者分类的基础上,通过网络数据收集,从网络密度、关联性、互惠性、等级性、传递性以及中介性展开分析,提出如下建议:一从凝聚性看,要疏解当地政府机构以及压力集团两个利益集团内部的派系林立问题;二从关联性看,加强当地政府机构与社区之间的有效关联;三从互惠性以及传递性看,加强企业内部、社区和压力集团之间的利益互惠关联,建立利益集团内部和集团之间的利益互赖与合作交流机制;四从等级性看,增加NGO保护组织和行业协会、媒体和专家在街区保护中的话语权与决策权;五从代理性看,要重点培养企业和社区利益集团的协调人、守门人和代理人角色。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车焱森 许建康
社区文化建设的基本要义在于营造良好社会风气,提升公民文化素养,而对区域内传统文化资源的深入挖掘和创造性呈现,能够激发传统文化活力,提升公民认同感。以南京市特色社区街道的实践研究为例,从社区文化空间的构建、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文化育人的实现三个方面,探讨社区文化建设与传统文化传承相融合的现实可能性与基本实现路径。
关键词:
社区文化 传统文化 实践研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基于GIS平台的历史建筑价值综合评估体系的构建与应用——以《南京三条营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为例
基于网络评论文本分析的大运河历史文化街区使用评价研究——以杭州为例
基于认知评价的历史文化街区商业适宜度研究--以重庆磁器口为例
历史文化街区消防规划初探——以赣州市灶儿巷历史文化街区为例
城市经济学视角下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活化利用——以莆田市兴化府历史文化街区为例
基于文化基因理念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方法探索——重庆寸滩历史文化街区为例
基于多源数据的运河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原真性”感知评价与更新对策研究
历史文化街区中的建筑“层级嵌入”式更新策略探析——以蓬莱市画河大世界项目设计为例
历史文化街区有机更新中的风貌管控——以北京南锣鼓巷为例
历史文化街区有机更新实践与策略研究——以某街区有机更新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