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987)
- 2023(8531)
- 2022(7134)
- 2021(6620)
- 2020(5715)
- 2019(13049)
- 2018(12778)
- 2017(25048)
- 2016(13022)
- 2015(14521)
- 2014(14096)
- 2013(13738)
- 2012(12371)
- 2011(10639)
- 2010(10108)
- 2009(8843)
- 2008(7915)
- 2007(6467)
- 2006(5146)
- 2005(4123)
- 学科
- 济(56554)
- 经济(56512)
- 业(40015)
- 管理(39349)
- 企(32545)
- 企业(32545)
- 方法(31981)
- 数学(29539)
- 数学方法(29197)
- 技术(14718)
- 财(14038)
- 农(13782)
- 中国(12305)
- 业经(10510)
- 农业(9981)
- 贸(9628)
- 地方(9624)
- 贸易(9623)
- 学(9592)
- 易(9422)
- 务(8934)
- 财务(8897)
- 财务管理(8879)
- 技术管理(8565)
- 企业财务(8421)
- 环境(7981)
- 理论(7230)
- 和(7033)
- 制(6993)
- 划(6764)
- 机构
- 学院(176251)
- 大学(175672)
- 济(76956)
- 经济(75729)
- 管理(73587)
- 理学(65376)
- 理学院(64790)
- 管理学(63641)
- 管理学院(63316)
- 研究(54165)
- 中国(38739)
- 京(34628)
- 科学(33268)
- 财(32001)
- 农(29557)
- 业大(28597)
- 财经(27077)
- 中心(26740)
- 所(25387)
- 经(24981)
- 经济学(24870)
- 江(23910)
- 研究所(23546)
- 农业(23466)
- 经济学院(22878)
- 财经大学(20579)
- 经济管理(20414)
- 北京(20212)
- 范(19987)
- 院(19937)
- 基金
- 项目(133728)
- 科学(107131)
- 基金(100304)
- 研究(94259)
- 家(88185)
- 国家(87570)
- 科学基金(76824)
- 社会(62632)
- 社会科(59799)
- 社会科学(59787)
- 基金项目(53435)
- 省(52133)
- 自然(50822)
- 自然科(49747)
- 自然科学(49731)
- 自然科学基金(48844)
- 教育(44073)
- 划(43703)
- 资助(40727)
- 编号(35966)
- 部(30384)
- 重点(30129)
- 创(29370)
- 发(28363)
- 创新(27618)
- 国家社会(27319)
- 教育部(26419)
- 科研(26371)
- 成果(25998)
- 人文(25659)
共检索到2336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侯圣凡 刘峻杰 李小峰 王红清
为快速鉴定Fusarium oxysporumf.sp.fragariae(Fof)引起的草莓枯萎病,主要采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建立了Fof的快速检测体系,使用组织分离法和PCR法对LAMP技术辅佐验证。结果表明:25μL体系中添加Buffer 2.50μL、Mg~(2+)(100 mmol/L)0.25μL、dNTPs(10mmol/L)1.00μL、FIP和BIP(20μmol/L)各1.00μL、F3和B3(10μmol/L)各0.50μL、LoopF(10μmol/L)0.75μL、Bst DNA聚合酶(8U/μL)0.50μL、Betaine(5mol/L)1.00μL、DNA模板1.00μL和ddH_2O 15.00μL,反应结束后添加0.40μL的SYBR Green Ⅰ染料为最佳反应体系;该体系最适反应温度为62.9℃,最佳反应时间为60min;特异性试验表明该体系能从16种草莓常见病原菌中特异性检测出Fof,最低检出限为45pg/μL,比常规PCR检测效率高;随机抽取田间病害样品16株,采用LAMP体系检测罹病草莓根茎中的病原菌,其中12株感病草莓的病原菌为Fof,使用组织分离法和PCR法验证了LAMP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传统病原菌鉴定耗时约5~7d,而LAMP检测1d内便可完成。综上,本研究建立的LAMP检测体系为Fof准确快速检测及实际应用奠定了基础。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戴婷婷 陆辰晨 沈浩 王源超 郑小波
应用环介导等温核酸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建立了基于颜色判定的简单、快速和灵敏的橡树疫霉菌(Phytophthora ramorum)检测方法。以ITS为靶序列对橡树疫霉菌的分子检测存在无法区分近似种的问题,笔者在橡树疫霉菌的基因组研究中,发现了PrA3aPro类转座子序列。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序列非常适合作为大豆疫霉分子检测的靶标。利用LAMP技术,以PrA3aPro为靶序列,设计LAMP特异性引物,建立LAMP反应体系与条件,并进行灵敏度和特异性试验。结果表明:整个检测过程仅需1 h,即可通过肉眼直接目测试验结果。...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田擎 曾丹丹 李彬 张海峰 王源超 郑小波
[目的]黑白轮枝菌(Verticillium albo-atrum)能够危害苜蓿等多种作物,是我国重要的检疫性病原真菌。我们基于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建立基于颜色判定的简单、快速和灵敏的黑白轮枝菌检测方法。[方法]基于lamp技术,通过比对分析黑白轮枝菌与其相似种不同靶标序列间的差异,选取tub(β-tublin,编码β-微管蛋白)基因作为靶标基因,设计并筛选了4条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lamp引物和1条环引物,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检测黑白轮枝菌的lamp体系,并进行特异性、灵敏度试验及田间发病组织的检测。该方法...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庆玲 沈丹宇 于佳 赵媛媛 朱也 窦道龙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准确的检测瓜果腐霉菌(Pythium aphanidermatum)的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方法,为诊断和防治瓜果腐霉菌引起的植物病害提供技术支撑。[方法]通过比较基因组学方法,在瓜果腐霉菌基因组上筛选有序列特异性的基因作为检测的靶标基因,设计LAMP特异性引物,建立一种基于颜色判定的快速、准确的LAMP检测方法,随后对该检测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和发病组织实际检测等进行分析评价。[结果]鉴定到1个编码T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贾蒙骜 陈兴江 林叶春 商胜华
针对烟草青枯病的防控,开发快速、高效的病原菌检测方法是必要的。环式等温扩增(LAMP)是一种在等温条件下快速完成靶标基因扩增的新方法。将青枯病菌贵州分离株FQY4基因组序列(NCBI号:CP004013)与其他已发表菌株序列比对分析,确定编码鞭毛蛋白的fliC基因的保守区域可被选作检测靶标。根据LAMP原理以及靶标序列的特点,设计了一组由6条引物组成的环式等温扩增反应体系。结果表明:61℃条件下孵育45min,可完成对青枯病病原菌单菌落和带菌烟草叶片的检测,结果判定可以通过颜色变化被肉眼直接识别,也可以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通过这种新方法,可以实现对青枯病菌菌落的快速鉴别,还可以用于对田间疑...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翟立文 刘文枝 许晨 范玉顶 江南 周勇 曾令兵
本研究针对鲤浮肿病病毒(carp edema virus, CEV)基因组核蛋白编码基因P4a的序列,设计2对特异性引物,以克隆构建的重组质粒为标准模板,通过优化反应体系中引物浓度组合、Mg~(2+)浓度、dNTPs浓度、反应温度和扩增时间等参数,建立了CEV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检测方法。结果表明,CEV-LAMP方法的最佳反应温度为62℃,引物浓度组合为引物F3/B3 0.2μmol/L,引物FIP/BIP 1.2μmol/L, Betaine0.7 mol/L, Mg~(2+) 8.0 mmol/L, dNTPs 1.2 mmol/L,反应时间60 min。反应产物经凝胶电泳呈现梯型条带,添加SYBR Green I荧光染料后,呈现明显的绿色阳性反应。CEV-LAMP法灵敏度高,最低检测限为10 copies/μL,较常规PCR法灵敏度高100倍; CEV-LAMP法特异性强,与锦鲤疱疹病毒(KHV)、鲤疱疹病毒Ⅱ型(CyHV-2)、鳜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ISKNV)及鲤春病毒血症病毒(SVCV)无交叉反应。CEV-LAMP应用于患病鲤样本检测结果准确,简便快速,可为鲤浮肿病的现场诊断与防控提供技术支撑。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戴婷婷 陆辰晨 郑小波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采用特异识别靶序列上6个位点的4条引物及一种具有链置换活性的DNA聚合酶,在等温条件(60~65℃)下60 min左右进行核酸扩增,其扩增效率可达到109~1010个数量级,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等温、操作简单和检测结果快速等优点。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病毒、细菌、寄生虫、菌物等病原物的检测中,在人、畜和植物病原生物的快速检测和病害诊断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对LAMP技术原理及其在病原物检测中的应用做了简要综述,并对LAMP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 应用 检测 病原物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佳 黄丛林 吴忠义 张秀海 王永勤
【目的】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是一种特异、灵敏、快速的新型基因检测技术。本研究拟用该技术建立菊花中番茄不孕病毒(TAV)的检测方法。【方法】设计能识别TAV CP序列6个特定区域的4种LAMP特异引物,对MgCl2、dNTPs、甜菜碱等LAMP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利用新建的LAMP法检测TAV,比较LAMP和RT-PCR2种不同方法的检测灵敏度。【结果】建立了检测番茄不孕病毒的LAMP技术;LAMP比RT-PCR具有灵敏度更高、快速、简便等优点。【结论】建立的LAMP技术能快速、准确、简便地检测出菊花中的番茄不孕病...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旭东 陆辰晨 沈浩 吴翠萍 张海峰 王源超 郑小波
[目的]应用环介导等温核酸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建立基于颜色判定的简便、快速和灵敏的大豆茎褐腐病菌[Phialophora gregata f.sp.sojae(PGS)]检测方法。[方法]利用LAMP技术,以ITS为靶序列,设计了4条特异性的LAMP引物和2条环引物,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检测大豆茎褐腐病菌的LAMP体系。[结果]整个检测过程仅需1 h就可通过肉眼直接目测试验结果。在等温条件下(64℃)进行核酸扩增反应1 h,在扩增前加入染料HNB(羟基萘酚蓝)作为反应指示剂,根据HNB的颜色变化可以判断PGS的存在与否。...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席伟军 李江红 陈大福 梁勤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灵敏的检测蜜蜂球囊菌(AscosphAerA Apis)的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方法,为监测和防治蜜蜂白垩病提供技术支撑。[方法]根据蜜蜂球囊菌特异性序列its区,用在线引物设计软件primerexplorer V4.0设计并合成4条特异性引物A.Apis-f3(5'-AcAttGcGccctctGGtA-3')、A.Apis-B3(5'-tGGttAGAccGGAcAGtcG-3')、A.Apis-fip(5'-tAAGAcGGGAcGAtcGccc AAcctGtccGAGcGtcAtt...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曾丹丹 张海峰 田擎 许苗 王源超 郑小波
[目的]通过对黄淮地区大豆种子带菌的快速检测,了解该地区大豆种子携带病原菌的情况。[方法]采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检测黄淮地区29个大豆主栽品种种子上平头炭疽菌、胶孢炭疽菌、尖镰孢菌、木贼镰孢菌、层出镰孢菌、黄色镰孢菌、禾谷镰孢菌、茄腐镰孢菌、大豆拟茎点种腐病菌、立枯丝核菌、大豆炭腐病菌、冬青丽赤壳菌、大豆疫霉病菌等大豆主要病原菌的携带情况。[结果]供试的29个品种中有20个品种的种子样本检出携带上述病原菌,分别携带所检测的13种病原菌中的7种,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平头炭疽菌、大豆拟茎点种腐病菌、木贼镰孢菌...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沈浩 戴婷婷 吴翠萍 杨辉耀 宋必 张海峰 王源超 郑小波
[目的]传统的以ITS(内转录间隔区)为靶序列对大豆北方茎溃疡病菌(Diaporthe phaseolorum var.caulivora,DPC)的分子检测无法区分大豆南方茎溃疡病菌(D.phaseolorum var.meridionalis)和大豆拟茎点种腐病菌(Phomopsis longicolla)等近似种。笔者在大豆北方茎溃疡病菌靶标序列筛选中,发现了翻译延伸因子(translation elongation factor 1α,tef1α)序列。通过目标病原菌与其相似种比对发现,大豆北方茎溃疡病菌在tef1α序列上有很好的特异性,适合作为分子检测的靶标。[方法]基于环介导等温扩...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金凤 曾令兵 张辉 周勇 肖艺 苏岚 高正勇
根据草鱼呼肠孤病毒(grass carp reovirus,GCRV)衣壳蛋白VP6编码基因的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以病毒全基因组RNA为模板,通过对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建立了GCRV的逆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RT-LAMP)检测方法。检测结果表明,本方法可在63℃下1 h内实现靶片段的大量扩增,扩增产物经凝胶电泳呈现梯型条带,反应体系中添加SYBR Green I荧光染料后,绿色阳性结果明显区别于橙色阴性结果。该检测体系针对草鱼呼肠孤病毒的检测灵敏度高,其最低检测限为33 pg,与常规RT-PCR方法相比较,灵敏度高10倍,且与斑点叉尾鮰呼肠孤病毒(CCRV)、鲤春病毒血症病毒(SVCV)、锦鲤疱...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许紫建 杨兵 苏霞 周宏专 史爱华 徐福洲
首先根据空肠弯曲菌mapA基因序列设计LAMP引物,建立检测空肠弯曲菌的LAMP检测方法。继而对LAMP方法中不同反应组分的浓度分别进行筛选,结果显示,当内外引物浓度分别为1.6,0.2μmol/L、Mg2+浓度为8mmol/L、dNTP浓度为1.4 mmol/L、Betaine浓度为0.8 mol/L时获得最佳的反应结果。最后对LAMP反应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进行检测,特异性检测结果显示,对其他13种革兰氏阴性和革兰氏阳性细菌扩增结果均为阴性;敏感性检测结果显示,对空肠弯曲菌基因组DNA的检测限为每个反应管100 fg,对空肠弯曲菌培养菌液检测限为每个反应管7.5cfu。试验建立的LAMP方法为...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琼 岳志芹 凌宗帅 刘荭 梁成珠 陈晓 陈昌福
根据淋巴囊肿病毒的主要衣壳蛋白(major capsid protein,MCP)基因保守序列,利用PrimerExplorer 3软件设计了5条引物,对LAMP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参数进行了优化。与流行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虎纹蛙病毒、蛙虹彩病毒、新加坡石斑虹彩病毒、鳜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真鲷虹彩病毒等其它虹彩病毒及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都没有交叉反应。将LAMP检测方法与常规PCR进行灵敏度的比较分析,结果显示LAMP的检测灵敏度约为15 fg,比常规PCR灵敏度高一个数量级。该方法检测时间短,在1 h内即可完成检测。用建立的LAMP方法对临床鱼样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12尾外观有淋巴囊肿病症状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