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406)
- 2023(13600)
- 2022(11953)
- 2021(11207)
- 2020(9446)
- 2019(21796)
- 2018(21524)
- 2017(41603)
- 2016(22435)
- 2015(25300)
- 2014(24863)
- 2013(24341)
- 2012(21976)
- 2011(19374)
- 2010(18913)
- 2009(16855)
- 2008(15953)
- 2007(13312)
- 2006(11197)
- 2005(9117)
- 学科
- 济(84547)
- 经济(84453)
- 管理(62815)
- 业(59691)
- 企(50388)
- 企业(50388)
- 方法(44084)
- 数学(38801)
- 数学方法(38243)
- 财(22022)
- 农(21848)
- 中国(20398)
- 学(20332)
- 业经(18567)
- 地方(16172)
- 务(14851)
- 财务(14782)
- 财务管理(14750)
- 农业(14675)
- 理论(14493)
- 贸(14456)
- 贸易(14449)
- 易(14016)
- 企业财务(14009)
- 和(13832)
- 技术(13633)
- 环境(13585)
- 制(13209)
- 划(11974)
- 银(11169)
- 机构
- 大学(307039)
- 学院(305365)
- 管理(125084)
- 济(116004)
- 经济(113506)
- 理学(110255)
- 理学院(109045)
- 管理学(106888)
- 管理学院(106356)
- 研究(97291)
- 中国(70270)
- 科学(64069)
- 京(63650)
- 财(51692)
- 农(49801)
- 业大(48806)
- 所(47512)
- 中心(45362)
- 研究所(44112)
- 财经(42962)
- 江(41735)
- 范(40199)
- 师范(39730)
- 经(39351)
- 农业(39282)
- 北京(39134)
- 院(36237)
- 经济学(34316)
- 州(34208)
- 技术(32818)
- 基金
- 项目(225526)
- 科学(178123)
- 基金(165470)
- 研究(160947)
- 家(145109)
- 国家(143975)
- 科学基金(124719)
- 社会(100073)
- 社会科(94835)
- 社会科学(94810)
- 基金项目(89053)
- 省(88136)
- 自然(84517)
- 自然科(82590)
- 自然科学(82572)
- 自然科学基金(81048)
- 划(74786)
- 教育(74281)
- 资助(67327)
- 编号(65276)
- 成果(50606)
- 重点(50467)
- 部(49082)
- 发(47101)
- 创(47091)
- 科研(44303)
- 创新(43941)
- 课题(43790)
- 大学(42147)
- 教育部(42003)
- 期刊
- 济(114692)
- 经济(114692)
- 研究(82517)
- 学报(51783)
- 中国(50120)
- 科学(47142)
- 管理(43651)
- 农(43637)
- 大学(39069)
- 财(38721)
- 学学(37013)
- 教育(31487)
- 农业(30673)
- 技术(27112)
- 融(20063)
- 金融(20063)
- 财经(19632)
- 业经(19578)
- 经济研究(18421)
- 经(16614)
- 图书(16038)
- 业(15638)
- 科技(15505)
- 问题(14970)
- 版(14713)
- 理论(14634)
- 资源(14436)
- 技术经济(14211)
- 实践(13654)
- 践(13654)
共检索到4154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聂卉 吴毅骏
[目的/意义]重点探讨基于特征表现的虚假评论人的预测,目的在于揭示真实网络环境中"网络水军"的特点和行为规律,构建一个简洁清晰、可解释的评论人身份预测模型,为深层次的评论挖掘研究奠定基础。[方法/过程]结合实证分析和机器学习技术,对目标网站"大众点评网"的内部评价机制进行探索,利用因子分析提炼评论人属性及行为表现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基于Logistic回归的预测模型。[结果/结论]对于目标网站,模型对虚假评论人的分类预测精度达到73.8%,AUC指标达到80.9%。而评论人的贡献度、活跃度以及文字素养被验证与其身份有统计意义上的显著关系,但评论人的层级、情绪以及评价偏差则对其身份预测的影响不...
关键词:
虚假评论人 虚假评论 评论人特征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魏瑾瑞 王若彤 王晗
目前识别虚假评论的方法主要基于评论内容的文本特征和评论者的行为特征,然而评论文本与评论者行为容易被伪造和模仿,且这两类方法只能对虚假评论逐个识别,本文考虑了虚假评论的网络结构特征,通过分析评论者的网络行为及评论者节点间的网络结构特征定义相邻节点多样性与自相似性,利用累积分布函数估计其概率并合成网络行为得分,以得分高的可疑产品为种子建立2-hop子图,筛选子图中高度相似的虚假评论候选群组,利用GroupStrainer、HDBSCAN等算法对其进行聚类合并,以发现隐藏的虚假评论群组。以亚马逊四类最畅销的产品数据集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方法能够有效识别隐藏较深的大规模虚假评论群组,综合群组内容的统计特征分析发现,虚假评论群组对目标产品的攻击模式存在产品类别差异,虚假评论群组比真实评论者对目标产品具有更强的集中度,但同时也会利用其它非目标产品对自身进行伪装以弱化其可疑性。
关键词:
评论网络结构 虚假评论群组 网络行为得分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贺香妹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吸收外商投资的优惠政策。外商投资企业大量增加,到1992年末,已有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在中国20多个领域和行业投资700亿美元,兴办“三资”企业8.4万个。外商投资企业的迅速发展,不仅吸收了相当一部分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叶凤云 常琳 秦琴 汪传雷
[目的/意义]探究社交媒体虚假信息特征对感知信任的影响,提升大学生的虚假信息识别能力。[方法/过程]通过扎根理论编码提取虚假信息一般特征,利用眼动实验和问卷调查获取数据分析其与感知信任的关系。[结果/结论]虚假信息一般包括内容、发布者、传播者、情感和形式5个核心特征33个子特征;大学生在阅读虚假信息时主要关注发布者、标题、内容和图片文字部分;内容特征、发布者特征、形式特征、情感特征显著影响大学生对虚假信息的感知信任,传播者特征的影响不显著;大学生对虚假信息的平均感知信任评级为2.95±1.340,虚假信息识别能力有待提高。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关新华 聂振兴 吴炆佳 龚金红
由于在线评论影响顾客的购买决策,不少企业和电商平台在利益的驱使下制造虚假评论,顾客也会出于报复或其他动机发布虚假评论。然而学术界对在线评论的研究更多关注真实评论带来的积极作用,对于虚假评论如何影响价值共毁的研究甚少。文章采用情景实验法,分析在线虚假评论如何造成顾客、旅游企业和平台三方的价值共毁。3个情景实验的研究结果表明:与夸大的虚假评论相比,完全不实的虚假评论对顾客情绪及其报复、回避意愿的影响更强烈;顾客的失望、愤怒和后悔情绪在虚假评论和报复、回避意愿间发挥中介作用;顾客专业性负向调节虚假评论对顾客报复和回避意愿的影响。文章丰富了虚假评论和价值共毁的研究成果,同时为企业和平台提供了管理启示。
[期刊] 现代情报
[作者]
朱娟
[目的 /意义]对在线虚假评论的现有研究进行梳理,分析研究现状,明确未来研究发展方向。[方法 /过程]以CNKI和Web of Science文献为研究对象,从文献分析的视角,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虚假评论的识别方法、特征提取以及防治策略的角度,对国内外虚假评论研究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和概括了本领域研究的热点和存在的问题。[结果/结论]研究表明,在虚假评论的识别方法上,需加强对半监督和无监督学习的研究;在特征提取上,可考虑本体技术的应用;在防治策略上,要考虑多学科多领域的合作。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王乐 张紫琼 崔雪莹
【目的/意义】构建虚假评论识别的理论框架,归纳各个知识模块的局限和争议,并据此提出未来研究方向。对推动虚假评论识别的相关研究有重要理论意义,同时对电商平台有效识别和过滤虚假评论也有一定实践启示。【设计/方法】检索发表于国内外知名期刊的470篇中英文文献,并通过主题分析,对这些文献的理论基础、研究方法以及结论进行了归纳,对理论概念之间的逻辑联系进行了详细阐述;最后,对现有文献进行了评述,指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结论/发现】未来虚假评论的治理需要以"防"为主,以"治"为辅。深入了解虚假评论产生的内在动机,降低虚假评论发布的意愿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魏瑾瑞 徐晓晴
本研究首先通过对虚假评论到消费感知决策这一微观动态过程的构建理论模型来提出研究假设,再设计统计模型以探究虚假评论与产品真实绩效(排除历史累积效应与当前刷单效应)之间的关联关系。研究发现,真实绩效与口碑作假嫌疑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即小范围的雇佣作假评论会促进真实绩效,但越过临界值之后会对绩效产生抑制作用。进一步比较临界值的位置发现,相对于淘宝商品,天猫商品有更高的作假嫌疑,但是消费者对天猫商品口碑作假的容忍度却更高。此外,相较于高信誉等级或低信誉等级的店铺,消费者对中等信誉等级店铺作假的容忍度更高。事实上,与传统口碑相比,虚假评论主要改变了在线评论的统计分布特征,降低了总评分在购买决策中的参考价值。尽管商家会面临利用虚假评论提升绩效这条捷径的诱惑,商家之间也会存在短期博弈,但是长期来看,会通过业绩惩罚回到均衡解,这意味着店铺经营者通过操纵评论获益其实是短视的。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赵宇阳 陈越洋 桑标
基于PISA2018我国四省市学生和学校的调查数据,在教育生产函数的框架下,通过机器学习的研究方法,探讨不同学生和学校特征在学业表现中的重要性。研究发现,在学生特征方面:个体社会经济地位和课上学习时间在数学、阅读、科学表现中的重要性最突出,且学习时长对学业成绩的影响存在学科差异;学生职业期望在数学和科学成绩上的重要性较为突出;学生的社会经济地位及课上学习时长在高、低学业表现学生群体中的重要性均相对突出。在学校特征方面,弱势学生比例及教师数量在三种学业表现中都相对重要,且其在高、低学业表现学校群体中的重要性相对突出。此外,比较发现,在初中阶段,学校特征类因素对学生学业表现的影响更大。因此,建议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增强青少年对基础学科的认同感;推进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加大对教育资源优越地区相对弱势学生群体的关注力度;调整初中阶段教育资源配置结构,优先保障对学校的投入。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李岩 林树海 牟博佼
在线商品广告虚假好评和返利虚假好评干扰了数字经济的良性发展。本文目的是建立兼有情绪与文本双重特征的模型框架,以识别两类虚假好评和真实好评。通过网络爬虫收集真实评论,依据对评论撰写者的调研实践提取标注规则,建立两类虚假好评与真实好评的中文数据集。引入PAD情绪理论解构评论蕴含的情绪,结合情绪强化调节影响,构造评论的情绪特征。利用n-gram分词和TF-IDF向量化评论文本,运用Boruta方法构建多维文本特征。采用18种主流分类算法构建多类好评的分类模型。实验与对比分析显示:两类虚假好评与真实好评在情绪强化调节影响分布与PA D三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据此提出一种评价好评情绪的可行建模方法 ;提取的情绪与文本特征使得分类算法均可有效识别三类好评,体现所构建模型框架对分类算法的较低依赖性;引入多维情绪特征能够显著提升分类算法对三类好评,尤其可增强对隐蔽性较强的返利虚假好评的辨识力,体现情绪特征对文本特征的增益效果。本研究结论为电商平台改进虚假好评过滤机制与消费者识别两类虚假好评提供参考借鉴。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钟敏娟 杨波 钟柯洋
[目的/意义]本文全面探讨虚假评论对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影响。[方法/过程]首先,从消费者感知视角实证分析消费者是否有所察觉评论被操纵以及不同感知判断下对消费者最终购买决策的不同影响。其次,利用文本挖掘进一步细化分析充斥了虚假评论的在线评论系统中,虚假评论情感、评论深度以及店铺卖家三个维度的特征对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影响。最后,探索虚假情感强度比、虚假评论数量比以及虚假信用等级等虚假影响因素对消费者决策结果的正向影响心理阈值。[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消费者在两种不同感知判断下,虚假商品评论对购买决策结果存在显著差异。三个维度特征对消费者购买意愿呈现正相关。同时,评论系统中虚假情感强度比、虚假信用等级和虚假评论数量比与购买决策存在门限效应。
[期刊]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
[作者]
邵毅平 郑晓欧
虚假陈述证券民事诉讼案件中,如何界定虚假会计信息问题是案件审理的关键,也是法务会计工作者的工作重点。文章在对研究背景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首先界定案件相关会计信息,然后进一步区分盈余管理和利润操纵的定义,进而提出如何界定虚假会计信息,最终对虚假会计信息的实务鉴定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
虚假陈述证券民事诉讼 虚假会计信息 界定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陶长琪 杨海文
在分析财富效应争议的基础之上,将消费的影响因素分成控制性因素与主导性因素,并利用1999-2011年31个省份的数据,建立了稳健的面板数据模型,不但得出了财富效应的重要变化特征,而且得到了一些重要的控制性因素对消费的影响特征。结论为:我国的住房财富和股票财富都存在正的财富效应,但住房的财富效应强于股票的财富效应;城镇居民的收入仍是消费的主导性影响因素;社会保障水平和社会保障覆盖率在当前阶段仍有助于消费支出的增加,且社会保障水平对消费的影响强于社会保障覆盖率对消费的影响;少儿抚养系数总体上是促进了消费的增长。
关键词:
消费 财富 财富效应 面板数据模型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刘春阳 杨培峰
收缩城市最早出现在欧美国家,中国在经历快速城镇化发展后,部分地区也开始出现收缩,但中外收缩城市具有明显的差异性。本文从收缩城市的复杂属性出发,提取动因机制及表现特征为主要研究要素,对中外收缩城市进行比较研究。研究发现:(1)在动因机制方面,去工业化是引发早期西方城市收缩的核心因素,区域性去工业化引起山西等地区城市收缩;全球化引发西方单一产业地区收缩,在中国表现为资本向沿海地区集聚,区域发展不平衡导致人口迁移;郊区化导致美国等西方国家中心城市及地区人口流失、内城收缩,在广义郊区化进程下中国的城市中心与郊区中心共同发展;(2)在表现特征方面,国外收缩城市普遍为中度收缩,处于收缩后期,中国普遍为低度收缩,处于收缩初期;国外房屋空置体现"真实"收缩,中国房屋空置在村镇层面体现"真实"收缩,大中城市出现"虚假"收缩;国外收缩集中在区域中心地区及城市,空间分布呈"中心空洞,边缘丰满",空间规模呈"人口流失—空间收缩",中国收缩集中在区域村、镇等边缘地区及县级市,空间分布呈"中心丰满,边缘空洞",空间规模呈"人口流失—空间扩张"。
关键词:
收缩城市 动因机制 表现特征 比较研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