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771)
- 2023(15604)
- 2022(13745)
- 2021(12857)
- 2020(10988)
- 2019(25699)
- 2018(25483)
- 2017(49347)
- 2016(27055)
- 2015(30636)
- 2014(30859)
- 2013(30419)
- 2012(27912)
- 2011(25101)
- 2010(24913)
- 2009(22909)
- 2008(22415)
- 2007(19750)
- 2006(16709)
- 2005(14352)
- 学科
- 济(110873)
- 经济(110760)
- 管理(76229)
- 业(72304)
- 企(59703)
- 企业(59703)
- 方法(55026)
- 数学(48657)
- 数学方法(48044)
- 农(28921)
- 财(27186)
- 中国(26504)
- 地方(24568)
- 学(24203)
- 业经(22909)
- 贸(19558)
- 贸易(19554)
- 农业(19401)
- 易(18907)
- 务(17870)
- 财务(17790)
- 财务管理(17750)
- 理论(17585)
- 制(17480)
- 和(17244)
- 环境(17027)
- 企业财务(16776)
- 技术(16218)
- 银(14572)
- 银行(14518)
- 机构
- 大学(385164)
- 学院(384112)
- 管理(153424)
- 济(149395)
- 经济(146079)
- 理学(134146)
- 理学院(132638)
- 管理学(130102)
- 管理学院(129425)
- 研究(124445)
- 中国(90333)
- 京(82763)
- 科学(81094)
- 财(65603)
- 农(64898)
- 所(62795)
- 业大(61283)
- 研究所(57872)
- 中心(57318)
- 江(54462)
- 财经(53883)
- 北京(51979)
- 农业(51324)
- 范(50730)
- 师范(50206)
- 经(48926)
- 院(45451)
- 州(44485)
- 经济学(44398)
- 技术(41125)
- 基金
- 项目(270107)
- 科学(211099)
- 基金(194730)
- 研究(193756)
- 家(170203)
- 国家(168831)
- 科学基金(144650)
- 社会(119782)
- 社会科(113439)
- 社会科学(113407)
- 省(106580)
- 基金项目(104306)
- 自然(96536)
- 自然科(94228)
- 自然科学(94201)
- 自然科学基金(92468)
- 划(90133)
- 教育(89727)
- 资助(80735)
- 编号(79785)
- 成果(63418)
- 重点(60492)
- 部(58915)
- 发(57462)
- 创(55541)
- 课题(54510)
- 科研(52332)
- 创新(51856)
- 大学(50192)
- 教育部(49993)
- 期刊
- 济(154993)
- 经济(154993)
- 研究(104692)
- 中国(65355)
- 学报(64079)
- 科学(57583)
- 农(57494)
- 管理(52167)
- 财(50056)
- 大学(47828)
- 学学(44981)
- 教育(40445)
- 农业(39976)
- 技术(34413)
- 融(27076)
- 金融(27076)
- 业经(26520)
- 财经(25127)
- 经济研究(24609)
- 经(21318)
- 问题(20840)
- 业(20506)
- 图书(19931)
- 技术经济(18920)
- 版(18588)
- 科技(18508)
- 理论(18345)
- 资源(18091)
- 统计(17773)
- 商业(17536)
共检索到5338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戴铁军 赵迪
本文研究运用物质流分析方法,以京津冀地区作为研究对象,构建区域物质代谢分析指标,实证分析了京津冀地区2005~2012年间的物质代谢规模、强度、效率。结果表明:(1)京津冀物质代谢规模呈上升趋势,河北省物质代谢规模明显大于北京和天津;(2)河北和天津物质代谢强度呈上升趋势,北京市物质代谢强度呈下降趋势,且整体上低于河北和天津;(3)京津冀物质生产力2012年相比2005年分别提高了114.63%、74.38%和14.28%,环境效率分别提高了175.48%、86.65%、7.21%。研究结果可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也为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物质代谢 物质流分析 京津冀 可持续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戴铁军 安佰超 王婉君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实现生态质量协调发展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要求之一。基于物质流分析框架,建立生态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建立协调度模型,对1992—2015年京津冀生态质量协调发展的演化趋势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京津冀资源投入方面和废物排放方面生态质量协调发展度的演化趋势基本保持一致,都分为上升期、下降期和上升期三个阶段。2014年和2015年,京津冀资源投入方面生态质量协调发展度虽出现较明显的回升,但2012—2015年,废物排放方面生态质量协调发展度上升幅度仅为0.02,要实现京津冀生态质量协调发展任重而道远。津冀两地的生态质量是影响三地生态质量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各地要准确定位,加强合作,实现京津冀生态质量的协调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媛媛 孙文生
文章首先采用聚类方法,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角度分析京津冀区域一体化的现实性。由于科技竞争力集中体现了区域的综合竞争实力,因此本文还特别采用灰色关联的方法,从科技竞争力的视角分析京津冀区域一体化的现实性。最终文章重新审视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优劣势,并相应提出促进和优化京津冀一体化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京津冀区域 区域经济一体化 科技竞争力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郑涛 李达
本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了京津冀城市群2004年和2014年的综合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应用ESDA方法分析了2004-2014年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空间特征。结果表明,从2004年京津冀一体化战略提出以来,经过近10年的发展,各个城市均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效果,京津冀地区合理的城市群空间布局已初现端倪,但京津与河北省内城市的发展差距仍在不断扩大,京津的"大城市病"现象依然严重。为此,笔者从加速产业转移、促进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提出建议,为京津冀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陈红霞 李国平 张丹
本文以京津冀区域空间结构为研究对象,从点、线、网络和域面四个基本空间要素入手,研究提升区域竞争力的空间整合规律。研究认为,京津冀区域人口和城镇体系的空间分布不均衡,一方面,以自然条件为基础,呈现东南集中特征,另一方面,中小城镇分布以京广、京九、京哈铁路等为依托,呈现以北京为中心的强向心分布;城镇带分布大体可划分为京广线、朔黄和石德线、京九线、京-津、京哈和京山线、张-承六个片区;经济发展呈现空间均衡的分散化趋势;区域内部交通基础设施比较发达,随着经济发展的空间重心变化,区域内部各地区对外交通需求建设的空间分布也有所改变。最后,综合考虑京津冀区域人口、经济、城镇和交通体系发展的现状与未来的地区发...
关键词:
京津冀 空间结构 空间整合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郑涛 李达
本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了京津冀城市群2004年和2014年的综合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应用ESDA方法分析了2004-2014年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空间特征。结果表明,从2004年京津冀一体化战略提出以来,经过近10年的发展,各个城市均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效果,京津冀地区合理的城市群空间布局已初现端倪,但京津与河北省内城市的发展差距仍在不断扩大,京津的"大城市病"现象依然严重。为此,笔者从加速产业转移、促进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提出建议,为京津冀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全诗凡
区域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占据重要作用,京津冀地区作为我国三大区域之一,在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中占有重要位置,近年来得到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文章以地区间专业化指数和产业份额的结构变化来研究京津冀地区产业分工现状及其演变过程,发现北京与天津、北京与河北之间的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而天津与河北之间的专业化程度越来越低,这主要是由于北京的产业正在向天津和河北转移引起的。
关键词:
京津冀区域 经济一体化 区域分工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赵绘存
基于2000—2015年京津冀专利数据,采用专利申请量变化和专利创新结构变化分析探讨了京津冀区域创新能力发展态势。研究发现:(1)2000—2015年,京津冀区域整体上创新差异不断扩大,但相对差异不断缩小,其中京津、京冀相对差异在缩小,但津冀相对差异变化并不明显;(2)2009年以前,津、冀创新差异化明显,京呈现均衡化发展,2009年以后,津、冀内部创新呈现均衡化发展,京则呈现差异化扩大发展趋势;(3)2000—2015年,京津、京冀、津冀之间创新领域相似度不断升高,同时在具体的某个创新领域发展变化而言,2006年以后,京津冀表现出相似的变化趋势;(4)2000—2015年,津冀之间产业一致性更多反映在基础化学、食品饮料等传统产业,而京津、京冀之间则共同表现为向北京主导的电子元件、通信等产业转移。
关键词:
区域创新 专利 京津冀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晓欣
市场一体化研究是当前区域协同发展研究中的重要内容。本文描述了京津冀区域市场一体化的主要特征和商品价格运行态势,采用商品价格方差测度模型研究了京津冀三省市1993-2018年地区商品价格方差变化,通过价格方差变化反映京津冀区域市场一体化变动趋势,研究发现:京津冀区域市场已度过了前期剧烈整合阶段,一体化水平稳步上升。最后,提出了促进区域市场一体化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京津冀 市场一体化 商品价格方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洪扬 王佃利
基于2009~2017年我国10个城市群14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研究京津冀协同治理对区域污染减排的效果及其作用机制。结果发现:京津冀协同治理实施显著减少了该区域内城市的污染排放,且对核心城市的减排效应远高于边缘城市,呈现出明显的城市异质性与动态持续性;京津冀协同治理实施导致区域内工业企业从核心城市转移到边缘城市,从而引发区域污染的内部转移;京津冀协同治理主要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扩大工业企业的平均规模来减少区域污染排放。
关键词:
京津冀 协同治理 双重差分 区域污染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叶陈毅 陈依萍 谢丽莉 李晓静
社会信用环境评价揭示特定地区的信用环境状况,是促进该地区信用环境优化的有效途径。本文立足于共建京津冀信用体系的主题,以国家政策和大数据为背景探讨构建京津冀社会信用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从定性分析入手,结合实地调研结果筛选评价指标,借助因子分析法评价两市一省的社会信用状况,提出若干改善对策,为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促进信用治理协同发展以及"信用京津冀"战略的实施提供有效保障。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丽平 苏玉娇
在区域协同发展背景下,通过构建网络联结组合使区域产业协作趋势可视化,有利于挖掘与促进产业发展融合,为相关区域产业协作发展状况监测与产业结构优化策略制定提供决策参考。以京津冀区域为例,基于区域与地区双重视角,从产业共性技术特征出发,依据"区域-技术"2模网络,探究随时间推移逐渐稳定的区域产业与技术领域发展趋势,并通过构建专利技术共现网络,明晰地区产业与技术领域的联结组合,评估判断区域产业协作发展前景。最后,根据现实需求,对区域产业协作进行动态效用最优规划,提出相应优化策略,即着重培育产业优势互补的特色集群、营造有利于产业协作发展的生态环境以及拓展适应产业开放融合的发展模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梁兴辉 王丽
依据城市流强度值,京津冀地区城市群各城市在区域中的联系地位表现为:高城市流强度值城市为北京、天津,是城市群区域联系的中心;中城市流强度值城市为石家庄、唐山、保定是区域联系的副中心;低城市流强度值城市为秦皇岛、邯郸、邢台、衡水、廊坊、沧州、承德、张家口,是地方集聚与辐射的中心。依据各城市的城市流强度结构,提出京津冀地区城市群城市流强化的基本对策。
关键词:
城市群 城市流强度 京津冀城市群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贵军 杨鸿海 张率
金融资本有效流动能够增加流出地与流入地的社会福利。京津冀区域金融资本有效流动对本地区经济协同发展至关重要。区域内金融资源禀赋不均衡、金融发展水平差异大、金融联系程度不一致等特征,导致京津冀区域金融资本流动变化规律很复杂。文章分别利用无条件FH模型和有条件FH模型,对京津冀区域金融资本流动程度进行测度。结果显示,京津冀区域金融资本流动性不断增强。在区域金融资本流动性增强的过程中,经济增长发挥了积极作用,政府干预的作用更大。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郑涛 李达 石岩璞 郭明第
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前提是区域内各单元发展差异逐渐缩小,因此探究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问题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应用熵权法连续测算了京津冀13个城市2001~2014年经济发展实力综合得分。在此基础上,将指数分析方法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相结合,将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相结合,全面探究了京津冀13个城市区域经济差异的演变过程。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经过10几年的发展,合理的城市空间结构已基本显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已经具备良好的条件,但仍然需要从基础设施、发展优势、空间布局等方面入手,促进京津冀区域经济更快更好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