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120)
2023(16280)
2022(13509)
2021(12479)
2020(10512)
2019(24299)
2018(23856)
2017(45362)
2016(24347)
2015(27877)
2014(28002)
2013(27823)
2012(25578)
2011(23192)
2010(22983)
2009(21484)
2008(20912)
2007(18531)
2006(16211)
2005(14692)
作者
(71043)
(59697)
(59460)
(56743)
(37782)
(28571)
(27189)
(23363)
(22701)
(21076)
(20410)
(19935)
(18815)
(18789)
(18569)
(18334)
(17725)
(17671)
(17102)
(17098)
(14824)
(14568)
(14487)
(13650)
(13632)
(13418)
(13018)
(12878)
(11990)
(11842)
学科
(122717)
经济(122611)
管理(68044)
(64314)
(51432)
企业(51432)
方法(50855)
数学(45252)
数学方法(44759)
中国(31970)
(29726)
(26094)
地方(25489)
业经(24392)
(22578)
(21168)
贸易(21158)
(20547)
农业(19862)
(19736)
环境(17212)
(16566)
(16500)
银行(16469)
(16418)
金融(16415)
(15770)
(15752)
财务(15694)
财务管理(15651)
机构
大学(358849)
学院(356868)
(161435)
经济(158454)
管理(136642)
研究(126553)
理学(117552)
理学院(116261)
管理学(114294)
管理学院(113630)
中国(96003)
(75854)
科学(74824)
(70060)
(63624)
(58430)
研究所(57890)
中心(57591)
财经(56382)
(52028)
业大(51348)
(51233)
经济学(51164)
北京(48060)
经济学院(45941)
农业(45864)
(45737)
(45290)
师范(45287)
财经大学(41685)
基金
项目(237480)
科学(187981)
基金(174734)
研究(172176)
(152497)
国家(151322)
科学基金(129766)
社会(112258)
社会科(106563)
社会科学(106534)
基金项目(91592)
(90831)
自然(82507)
自然科(80622)
自然科学(80599)
自然科学基金(79164)
教育(78771)
(76969)
资助(72116)
编号(67856)
成果(54824)
重点(53961)
(53671)
(52407)
(48723)
国家社会(47803)
课题(47120)
教育部(46131)
创新(45803)
科研(45610)
期刊
(177193)
经济(177193)
研究(106561)
中国(67388)
(54508)
学报(54062)
(52938)
科学(50979)
管理(50499)
大学(41516)
学学(39067)
农业(36098)
技术(32644)
教育(32557)
(31726)
金融(31726)
经济研究(29889)
财经(28634)
业经(26206)
(24768)
问题(23632)
(20500)
(20309)
统计(19828)
技术经济(19745)
世界(18599)
国际(18103)
(17454)
资源(16220)
(16210)
共检索到5321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红  
物质流分析通过测量经济活动物质投入的数量、强度及其变化即物质化或减物质化趋势,能够反映可耗竭自然资源损耗和环境退化的总体情况,也是评价循环经济发展成效尤其是资源综合利用对物质消耗影响的一个有效工具。论文运用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方法,分析了中国2000—2013年直接物质投入及其与特定经济特征的关系,确定了资源利用强度变化趋势,评价了中国循环经济实践尤其是资源综合利用的成效。发现2000—2013年中国直接物质投入总量持续增加、单位GDP直接物质投入先上升后下降,说明中国已进入了相对的减物质化阶段;第二产业比重先增加后下降的变化趋势是直接物质投入强度变化的格兰杰原因;中国的资源综合利用总量增加但综...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平卫英  
建立一套合理完善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是循环经济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也是考核循环经济发展效果的定量标准。文章从循环经济的本质和运行机理出发,试图从物质流分析的视角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循环经济发展评价体系并展开相关实证分析,力图由点及面,为我国建立循环经济发展评价体系提供参考。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黄和平  毕军  
循环经济要求的是资源效率与效益化原则,对区域循环经济的评价及指标体系设计也必须贯彻这一根本原则。物质流分析(MFA)方法为资源、废弃物和环境管理提供了方法学上的决策支持工具,也为区域循环经济的评价与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以地处长江三角洲的常州市武进区为例,在阐述物质流分析方法及其指标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巢式等级理论,构建了适合于研究区的区域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和权重体系,确立了区域循环经济评价指标分级标准,拟定了区域循环经济评判模型,并对其循环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①本文构建的区域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权重体系、及指标分级标准对于本研究区是适用的,其评价模型也完全可用...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夏艳清  李书音  
为了对中国31省市自治区经济系统的物质利用效率,以及污染物排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研究,本文利用物质流分析方法和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计量模型,研究了中国1995-2014年31省市自治区的物质流动状况,并将之同各研究区的经济发展指标相结合,对各地区物质流动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脱钩关系进行考察,对各省市自治区生态压力指标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存在性进行检验。结果表明:研究期内,各省市自治区物质输入量与输出量不断增加,物质消耗效率的提升状况要明显优于废弃物排放的减少。在多数情况下,经济增长同物质投入或废弃物排放实现了相对"脱钩",部分地区生态压力指标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存在。总的来说,各省市自治区并没有转变已有的线性物质流动模式。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夏艳清  李书音  
为了对中国31省市自治区经济系统的物质利用效率,以及污染物排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研究,本文利用物质流分析方法和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计量模型,研究了中国1995-2014年31省市自治区的物质流动状况,并将之同各研究区的经济发展指标相结合,对各地区物质流动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脱钩关系进行考察,对各省市自治区生态压力指标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存在性进行检验。结果表明:研究期内,各省市自治区物质输入量与输出量不断增加,物质消耗效率的提升状况要明显优于废弃物排放的减少。在多数情况下,经济增长同物质投入或废弃物排放实现了相对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汝醒君  苏利阳  陈茜  
了解经济发展与环境压力之间的关系,以及环境压力与其驱动因素间的关系是制订与调整各项环境政策,从而减少或缓解经济发展所带来环境压力的前提与基础。文章以当今学术界较为广泛认同的减物质化概念为基础,从理论上介绍了经济增长与环境压力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从废弃物排放的角度以二氧化碳排放总量表征环境压力,探讨了中国1952~2005年经济增长与环境压力之间的关系,即该阶段的去物质化发展状况,采用收入弹性分析了环境压力与其驱动因素间的关系,得出结论:1952~2005年间,中国经济平均每增长1%将使得碳排放增长0.75%,碳排放强度减少0.25%,环境压力增长2.21%;中国已经处于碳排放的相对减物质化阶段,...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敬智  王青  顾晓薇  丁一  刘建兴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需要物质投入,投入的物质量越大,对自然资源的消耗越多,排放的废弃物也越多,因此造成的环境压力也就越大。降低环境压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在于减少经济系统运行所需的物质量。本文以德国Wuppertal气候、能源、环境研究所提出的物质流账户系统为基础,计算了1990年~2002年中国经济系统的直接物质投入,并对其进行了减量化分析和国际比较。结果表明:中国直接物质投入(DirectMaterialInput DMI)为27×108t~42×108t,DMI中90%以上是国内物质,这一比例比日本高约20个百分点,比荷兰高约40个百分点,说明我国经济发展主要依赖自身资源的支撑;中国的...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慧明  王磊  
从减物质化的内涵出发,阐述减物质化是循环经济深入发展和维持生态经济大系统均衡和功能的关键。基于拉斯拜尔指数和完全分解模型,对减物质化进行多重因素分解,研究物质强度、经济结构和经济规模对物质减量的影响,分析物质消耗的反弹效应与减量效应,以1985年~2006年我国能源消耗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经济规模扩张是驱动我国能源消耗的主导因素,21年间共计驱动能源消耗23.6×108t标煤。经济结构的不尽合理增加能源消耗1.82×108t标煤,经济规模效应与结构效应的叠加使我国能源消费量呈逐年递增趋势。能源强度的减量效应共节约能源9.67×108t标煤,但强度因素的物质减量效应被经济规模扩张效应的增...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滨  向辉  王苏亮  
为更好地推动我国循环经济建设的发展,需要建立一套用于评价循环经济发展的指标体系。介绍当前国际上通用的分析资源利用的物质流分析(MFA,Material Flow Analysis)方法,以及结合我国国情建立的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几个关于资源利用的主要指标。根据这些指标,分析了我国2000-2003年直接资源投入量的变化趋势以及与其他发达国家的差异和差距;并通过对2000年和2003年中国物质流发展趋势的分析,对中国循环经济的进展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以上述循环经济的评价指标为基础,确立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目标,制定我国循环经济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高昂  张道宏  
借助物质流分析原理和循环经济理论,通过界定"物质流时滞"概念,建立了时滞影响下的循环经济物质流单循环模型,并利用模型中物质流之间的质量平衡关系,讨论了通过提高两个时点和两种内容的循环利用率,从而降低环境负荷和废弃物排放量的相关问题。在此基础上,对循环经济系统的物质流总量特征与动态变化做出进一步的剖析,得出在时滞影响下的不同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内,资源投入量与废弃物排放量之间的数量匹配、时间匹配及变化规律。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小栟  李汉平  
目前物质流分析的理论研究明显滞后于实证方法。本文借助物质流分析原理和循环经济理论,建立了环境经济系统及循环经济系统的物质流分析模型,并利用模型中各段物质流之间的质量平衡关系,讨论了满足环境经济系统界面可持续约束条件下经济系统内部物质流动必须遵循的若干基本规律。通过对模型的解析研究,在物质运动规律分析的基础上论证得到以下结论:①满足环境经济系统界面可持续约束条件是实现经济系统物质流动可持续的基础;②为实现经济系统物质流的可持续,必须通过减少经济系统对环境系统稀缺性资源的消耗速率并同时降低经济系统对环境系统的废弃物排放速率有可能实现;③以往过分依赖于经济系统末端的残余物处理达到改善特定区域范围某一...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刘三红  
环境污染和资源限制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循环经济的物质流优化有助于解决这一难题。基于"物质流—价值流"的二维视角,以物质流和价值流的互动规律为基础,分析物质流动数据所代表的价值流动数据,计算生产过程中负制品(损耗)所代表的内部资源损失,以及生产流程中排放的废弃物对环境的外部损害成本等价值流数据,寻找物质流的改善潜力点以及优化路径,计算循环经济物质流优化所能获得的经济、环境收益以及相应的投入成本,重构循环经济元素流动路线,达到减少环境污染、促进资源投入减量化目的,最终为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提供数据和方法支撑。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佘雪锋  
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德国、奥地利揭开了经济系统物质流分析方法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的序幕。这三个国家首先对各自国家经济系统的自然资源和物质的流动状况运用物质流分析方法进行了分析。1991年,德国成立乌柏塔能源、环境和气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耿殿明  刘佳翔  
运用物质流分析(MFA)方法,对山东省生态经济系统1996-2010期间的物质输入与输出进行系统分析,揭示了山东省经济发展与环境压力的关系。研究结果印证了区域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和废弃物输出效率的提高,反映出近年来山东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调结构、转方式效果的显著性。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滨  王苏亮  吴宗鑫  
为了更好地推动我国循环经济建设的发展,本文介绍了当前国际上用来分析资源问题的物质流分析(MFA,Material Flow Analys-is)方法;描述了日本以MFA方法表述国家资源投入、废弃物产生和废弃物再生利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国家循环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经验;指出MFA方法将是我国分析评价社会经济活动中资源使用状况的重要方法;并以此为依据,结合我国国情进一步提出我国的循环经济指标体系应包括的主要指标。这些指标将为我国制定循环经济发展目标、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也会成为循环经济社会建设中我国与国际比较,找出差距,调整战略的重要技术指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