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413)
- 2023(17918)
- 2022(15483)
- 2021(14489)
- 2020(12270)
- 2019(28003)
- 2018(27198)
- 2017(52512)
- 2016(28342)
- 2015(31350)
- 2014(30733)
- 2013(30010)
- 2012(27339)
- 2011(24407)
- 2010(24047)
- 2009(21857)
- 2008(21103)
- 2007(18155)
- 2006(15583)
- 2005(13080)
- 学科
- 济(110692)
- 经济(110553)
- 管理(79147)
- 业(78719)
- 企(65561)
- 企业(65561)
- 方法(54225)
- 数学(47872)
- 数学方法(47281)
- 农(31551)
- 财(28994)
- 中国(27756)
- 业经(26118)
- 学(24342)
- 农业(21863)
- 地方(20916)
- 贸(20375)
- 贸易(20364)
- 易(19760)
- 制(18858)
- 务(18442)
- 财务(18371)
- 财务管理(18334)
- 技术(17445)
- 企业财务(17409)
- 理论(17288)
- 环境(16911)
- 和(16502)
- 融(15622)
- 金融(15619)
- 机构
- 大学(395086)
- 学院(392362)
- 管理(156463)
- 济(154994)
- 经济(151905)
- 理学(137252)
- 理学院(135740)
- 管理学(133173)
- 管理学院(132482)
- 研究(130111)
- 中国(94653)
- 科学(83198)
- 京(82599)
- 财(69713)
- 农(69587)
- 所(64552)
- 业大(64524)
- 研究所(59688)
- 中心(59519)
- 财经(57163)
- 农业(54735)
- 江(54672)
- 经(52391)
- 北京(51378)
- 范(50626)
- 师范(50015)
- 院(47911)
- 经济学(47155)
- 州(44207)
- 财经大学(43146)
- 基金
- 项目(283668)
- 科学(222079)
- 基金(206918)
- 研究(200952)
- 家(183744)
- 国家(182036)
- 科学基金(155330)
- 社会(127222)
- 社会科(120544)
- 社会科学(120509)
- 省(110253)
- 基金项目(110087)
- 自然(103443)
- 自然科(101044)
- 自然科学(101015)
- 自然科学基金(99225)
- 划(93566)
- 教育(92506)
- 资助(84904)
- 编号(80005)
- 重点(63741)
- 成果(63098)
- 部(62092)
- 发(59522)
- 创(59160)
- 科研(55267)
- 创新(55264)
- 课题(54652)
- 教育部(53114)
- 国家社会(52847)
- 期刊
- 济(158607)
- 经济(158607)
- 研究(108089)
- 学报(70406)
- 中国(67330)
- 农(62461)
- 科学(61964)
- 管理(54793)
- 大学(53092)
- 财(52381)
- 学学(50552)
- 农业(42824)
- 教育(39612)
- 技术(32080)
- 融(30087)
- 金融(30087)
- 业经(27714)
- 财经(27544)
- 经济研究(25835)
- 经(23548)
- 业(22189)
- 问题(21197)
- 科技(20518)
- 版(20169)
- 业大(18869)
- 图书(18253)
- 技术经济(17696)
- 理论(17473)
- 林业(17369)
- 商业(17218)
共检索到5483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朱洪革 张晓蕾 林红
实现共同富裕,解决相对贫困问题是关键。森林资源丰裕地区往往因过度依赖森林资源而产生“资源诅咒”。文章基于东北国有林区1350个职工家庭的调查数据,首次构建森林依赖指数和物质剥夺指数体系,运用Logistic模型和Poisson模型实证检验森林依赖对职工家庭发生相对贫困和物质剥夺程度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影响的代际差异。研究发现:(1)职工家庭的森林依赖程度、林业活动重要性和家庭资产对相对贫困发生以及物质剥夺程度均具有显著的影响,森林依赖程度、林业活动重要性和家庭资产每增加1单位,职工家庭发生相对贫困的概率分别上升225%、220%和下降5%,表明林业活动重要性是致贫的主要因素。(2)提高职工家庭人力资本水平、改善居住条件、提升家庭收入水平能够有效降低职工家庭陷入相对贫困以及物质剥夺维度增加的风险。(3)进一步分析显示,森林依赖对于新老两代职工家庭相对贫困的影响存在明显的代际差异。森林依赖对于老一代职工家庭发生相对贫困和物质剥夺程度的影响不显著,而对于新一代职工家庭均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为正。两代系数相差1.26和0.03。据此得出政策启示:提高职工家庭在非林业部门的就业比例;改善职工家庭的生活及工作条件;加强对森林依赖程度高的新一代职工家庭拓展增收渠道的政策引导;建立识别相对贫困的动态监管体系。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饶育蕾 陈地强 费哲恒
【目的】精准扶贫政策总体提升了贫困家庭的绝对福利水平,但其在改善家庭相对福利,如消费相对剥夺的作用尚待讨论,上述问题的解答对现阶段政府帮扶政策如何提质增效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文基于2013—2019中国家庭金融追踪调查(CHFS)数据,首先使用Kakwani指数法计算城市(省份)层面的家庭消费相对剥夺;其次,运用双重差分法检验了精准扶贫政策对贫困家庭消费相对剥夺的影响效果;最后,通过消费分类、引入扶贫方式交互项模型以及致贫成因异质性分析检验精准扶贫政策对家庭消费相对剥夺的靶向影响。【结果】(1)精准扶贫政策总体上降低了贫困家庭消费相对剥夺,但其经济效果较弱,在经过一系列安慰剂检验与匹配样本回归后结果仍然成立;(2)对消费类型、扶贫方式与致贫成因的进一步分类检验发现,贫困家庭在医疗保障与文教方面的消费相对剥夺因扶贫政策得到明显的减轻。因为保障型的扶贫政策如医疗保障、住房生活帮扶、子女教育帮扶能显著改善贫困家庭的消费福利,而其他发展型帮扶方式未能发现统计效力。【结论】精准扶贫政策对家庭消费相对剥夺总体影响较弱,且集中于保障型扶贫政策如医疗帮扶与教育帮扶,未来政府帮扶需要在发展型帮扶上进行增效优化。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孙思博钰 朱洪革 张滨
以2014年和2015年国有森工集团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为时间节点,选取"重点国有林区民生监测"项目中2013年和2016年的数据,在Sen的可行能力框架下,应用模糊评价法,分析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森林资源经济转型中职工家庭的福利状况。研究结果表明:2016年职工家庭总福利较2013年有所提升,但仍处于较低水平;从福利功能来看,2016年家庭经济状况、社会保障较2013年有所恶化,但社会资本、居住条件和心理状态得到了改善,经济状况、居住条件的边际改善对职工家庭总福利的提升影响最大;从福利差距来看,2016年职工家庭之间的内部福利差距较2013年有所缩小,中低福利水平的职工家庭增多,高福利水平的职工家庭减少。因此,提出帮助职工开展林下经营、改进居住环境的配套设施、完善职工养老体系,加强职业技术培训等建议。
关键词:
全面停伐 家庭福利 模糊评价法 基尼系数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文雯 潘慧
家庭的社会捐助行为与所在地区的社会经济状况和制度环境紧密相关。本文利用2010、2012、2014、2016、2018五年的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分析农村贫困对本省城镇家庭社会捐助支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农村贫困率上升,本省城镇家庭社会捐助支出呈明显增长,尤其是处于最高和最低收入阶层的城镇家庭;社会信任度高、贫富差距感强、生活在贫富差距较大地区的城镇家庭,面对农村贫困,选择了更高的社会捐助水平。城镇家庭以提高社会捐助支出的方式应对农村贫困,既源于家庭的自主选择,也与体制内的捐助促进作用有关,尤其对于中等收入家庭,户主在体制内单位就业对家庭社会捐助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我国现有的社会捐助体制既尊重和支持居民家庭的捐助意愿,也发挥了我国的制度优势,促进了社会捐助所代表的第三次分配与再分配在反贫困领域协调配合,实现第三次分配与国家发展目标的一致性。
关键词:
农村贫困 社会捐助 第三次分配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姚佳琦 朱洪革
采用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重点国有林区职工家庭经营的行为,结果显示户主的年龄对经营行为决策具有一定的反向的影响,户主对政策的认知、户主对政策的主观评价以及户主对政策的认可程度有着正向影响,劳动力人数、家庭总收入及家庭森林经营收入对森林经营的参与行为并没有影响,这说明劳动力及收入并不是影响森林经营行为的关键因素,而森林经营相关政策是职工家庭关心的关键。提出完善相关政策制度、加强政策宣传的力度、创新运营机制等建议。
关键词:
森林经营 国有林区 职工家庭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张永奇 庄天慧
结合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以及加速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加强新时代老龄群体工作,健全特殊群体农村老人的保障体系必是题中之义。照料贫困作为中国保障民生的重大社会政策问题,急需得到更多的政策关注。本文基于CFPS(2018年)微观数据,结合区域层面的宏观项目,实证检验了家庭农场对照料贫困的影响程度与机制作用。研究结果发现,加快培育、发展家庭农场有利于改善农村老人的照料贫困状况,对农村老人的经济、健康以及心理减贫均有不同幅度的促进作用。异质性分析显示:针对健康程度不同的老人,家庭农场的减贫功能出现不一致性。家庭农场对农村半失能老人的健康贫困缓解具有更为鲜明的作用,对农村失能老人的精神贫困抑制作用更为强烈。作用机理研究表明,家庭农场可以通过创收效应、劳动调配、社会信任三种路径间接调节农村老人照料(经济)贫困、照料(健康)贫困、照料(心理)贫困。整体而言,家庭农场能够通过增收途径显著缓解农村老人照料(多维)贫困,其余两种途径调节效应不够明显。因此,未来决策层除了关注家庭农场的创收效应,持续推进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经营目标的同时,也应该进一步挖掘家庭农场的社会功能,为推进健康老龄化提供多元化践行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霍增辉 张玫 吴海涛
新时代社会条件下,相对贫困的基本要素"需要"已然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以古典经济学需要的主体间性认识论观点和马克思主义需要理论为基础,从美好生活需要视角界定相对贫困内涵、构建相对贫困识别机制和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将贫困视为潜在的构念,运用双参数项目反应理论IRT模型系数估计,结果表明,3个物质需要、5个文化需要和4个社会需要指标符合难度系数和辨别度系数的要求,适合用于刻画相对贫困的内在结构。样本农户"过年发红包、给父母养老钱、合意小学与合意中学"等文化需要剥夺程度最严重,"小汽车、正装"等物质需要剥夺程度相对较轻。另外,有效性检验表明,需要剥夺指数与收入贫困有较高的相关性。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杰
教育是实现阶层流动的可行途径,教育机会的分布与父母的相对收入水平紧密相关。利用2010~2016年的CFPS调查数据,考察父母相对剥夺感对子女教育机会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1)父母相对剥夺感对子女教育机会存在显著的抑制作用;此外,父母的年龄、户口、教育、婚姻状态、健康状态,孩子的年龄、户口,及家庭的教育支出、家庭规模等因素均对子女教育机会有显著影响。(2)区分父母户籍后来看,农村户籍的父母相对剥夺感对子女教育机会的作用显著为负,非农户籍的作用则不明显。(3)依据子女性别分样本的回归结果表明,相较于女孩,父母相对剥夺感对男孩的影响效应略大。(4)纵观子女学龄阶段,父母相对剥夺感对子女教育机会的影响随子女学龄阶段的增长呈显著"U"型特征,具体表现为:学前教育阶段<高等教育阶段<高中教育阶段,在义务教育阶段并不显著。进一步利用PSM方法,在考虑了选择偏差后,结论依旧稳健。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赵伦
相对贫困通过社会比较的认知方式,归因导向由个体因素转向社会结构,反映出特定人群对社会公平状态的认同接纳程度。随着贫富差距的持续扩大,社会归因主导下的相对贫困认知引起贫困群体心态的集体失衡,降低人们对社会公正水平的正面性评价,可能导致严重的社会不满和群体对立。相对贫困作为社会问题的实质,是经济发展过程中如何实现共同富裕的问题,蕴含着强烈的政治承诺意味。
关键词:
相对贫困 社会比较 贫困认知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王彦芳 王恺涛 陈则霖 姚景民
数字经济发展促进了家庭消费增长,但数字鸿沟的存在使不同家庭享有不同的数字红利,从而产生新的消费不平等,导致数字化水平较低家庭的消费相对剥夺程度增加。采用2015、2017、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的分析发现:数字鸿沟的扩大会增强家庭消费相对剥夺程度,该影响在各年度均显著存在,且对发展享乐型消费相对剥夺的强化作用比对基础生存型消费相对剥夺的强化作用更大;家庭的社会网络和创业行为具有中介作用,即数字鸿沟扩大可以通过削弱家庭社会网络和抑制家庭创业来加剧家庭消费相对剥夺;数字鸿沟扩大对不同类型家庭均具有显著的消费相对剥夺加剧效应,但在影响强度上具有异质性,表现为对使用移动支付家庭、农村家庭、抚养比较低家庭、男性户主家庭的影响更大。因此,一方面应积极缩小数字鸿沟,加快数字经济发展滞后地区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数字弱势群体的数字技能和数字消费意识培育;另一方面,应针对数字鸿沟加剧消费不平等的机制采取相应措施,有效促进弱势家庭的社会网络改善和创业发展。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李晓飞 臧旭恒
我国“多轨制”养老金与消费不平等特征共存。本文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2013年、2015年和2017年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多轨制”养老金对家庭消费相对剥夺的影响。研究发现,“多轨制”养老金不平衡显著加剧了家庭消费相对剥夺。影响机制为:不同养老保险制度降低家庭收入相对剥夺的程度存在较大差异,进而加剧了家庭消费相对剥夺。这种影响在食品、生活用品及服务和医疗保健等消费类型上更显著。异质性分析表明,“多轨制”养老金对女性户主、养老金依赖度高、农村和中西部地区的家庭消费相对剥夺影响更大。扩展分析结果显示,“多轨制”养老金通过预期效应加剧了未退休家庭的消费相对剥夺,养老金制度并轨改革通过调节效应减弱了未退休家庭的预期效应。因此,应加快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的多层次社会养老保障体系。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玉芳 徐永乐 周妹 曹娟娟
基于对东北国有林区职工家庭进行抽样调查的524份调研数据,使用家庭消费总额作为测度家庭脆弱性的指标,采用Ligon和Schechter对家庭脆弱性的测度方法对东北国有林区职工家庭脆弱性进行测度,计算出东北国有林区职工家庭脆弱性的脆弱值,并对测度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国有林区转型发展期间,东北国有林区有将近1/3的职工家庭抵抗外界经济、社会、环境变化冲击的能力不足或缺乏,其中吉林国有林区职工家庭中脆弱性家庭所占比例最小,其次为内蒙古国有林区和大兴安岭国有林区,黑龙江省国有林区职工家庭中脆弱性家庭所占比例最大,将近一半。最后,提出从消除物质资本脆弱性、人力资本脆弱性和社会资本脆弱性来提高其在改革转型期的自适应能力的建议。
关键词:
国有林区 职工家庭 脆弱性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玉芳 徐永乐 周妹 曹娟娟
基于对东北国有林区职工家庭进行抽样调查的524份调研数据,使用家庭消费总额作为测度家庭脆弱性的指标,采用Ligon和Schechter对家庭脆弱性的测度方法对东北国有林区职工家庭脆弱性进行测度,计算出东北国有林区职工家庭脆弱性的脆弱值,并对测度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国有林区转型发展期间,东北国有林区有将近1/3的职工家庭抵抗外界经济、社会、环境变化冲击的能力不足或缺乏,其中吉林国有林区职工家庭中脆弱性家庭所占比例最小,其次为内蒙古国有林区和大兴安岭国有林区,黑龙江省国有林区职工家庭中脆弱性家庭所占比例
关键词:
国有林区 职工家庭 脆弱性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赵文铖 张晓蕾 宋志杰 马文瑾 宿昕 朱可欣 朱洪革
利用2015及2016年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411户职工家庭的跟踪调查数据,运用绝对收入流动性指标、马尔科夫链转移概率矩阵和普通最小二乘法(OLS)实证分析了森林抚育补贴政策对职工家庭收入流动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国有林区职工家庭对森林抚育的参与程度处于较低水平;森林抚育补贴政策对职工家庭收入流动性的影响并不显著,但对高收入组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作为政策目标受益群体的低收入职工家庭,其收入水平并未因森林抚育补贴政策的实行而向上流动。
关键词:
森林抚育补贴 国有林区 收入流动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高帅
多维贫困、动态贫困成为贫困的时代特征,精准扶贫是新常态下扶贫开发的突破口。文章运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0年和2012年成人面板数据,基于个人能力剥夺视角进行多维贫困测度,依据贫困程度将我国城乡人口划分为长期贫困、暂时贫困和非贫困三个类型,探索贫困人口在多维贫困状态中转变的机理。研究发现:(1)能力剥夺是多维贫困的根源,也是构建精准扶贫机制的抓手,做好多维贫困识别与精准扶贫的有效衔接是减少多维贫困的关键。(2)社会地位每提高一个等级,3维、4维和5维贫困人口脱贫的可能性将分别增加3.8%、5.3%和5.6%。(3)绝对收入对多维贫困演变产生积极影响,而相对收入的作用不显著。(4)城...
关键词:
多维贫困 动态贫困 精准扶贫 社会地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