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448)
2023(16722)
2022(14579)
2021(13669)
2020(11614)
2019(26782)
2018(26187)
2017(50656)
2016(27535)
2015(30835)
2014(30571)
2013(30004)
2012(27325)
2011(24610)
2010(24338)
2009(22186)
2008(21475)
2007(18673)
2006(16032)
2005(13815)
作者
(80500)
(67055)
(66533)
(63576)
(42574)
(32434)
(30229)
(26278)
(25471)
(23814)
(22833)
(22750)
(21442)
(21158)
(20943)
(20872)
(20094)
(20058)
(19330)
(19210)
(16707)
(16385)
(16381)
(15452)
(15055)
(14869)
(14797)
(14675)
(13639)
(13319)
学科
(107946)
经济(107799)
管理(78637)
(74279)
(62901)
企业(62901)
方法(53806)
数学(47321)
数学方法(46561)
(28516)
(27325)
中国(26978)
(26226)
业经(23258)
(21066)
地方(20580)
理论(18487)
(18330)
财务(18248)
财务管理(18211)
农业(18104)
(17774)
贸易(17764)
企业财务(17366)
(17240)
技术(16854)
(16713)
环境(16142)
(15866)
银行(15805)
机构
大学(390066)
学院(386920)
管理(151238)
(149212)
经济(145999)
理学(132627)
理学院(131079)
研究(130080)
管理学(128171)
管理学院(127493)
中国(93770)
科学(84878)
(82558)
(68207)
(68127)
(65830)
业大(62792)
研究所(60703)
中心(58756)
财经(55521)
(54998)
农业(53965)
北京(51272)
(50762)
(50705)
师范(50102)
(47995)
经济学(45418)
(44605)
财经大学(41750)
基金
项目(276740)
科学(217271)
基金(202195)
研究(194585)
(179223)
国家(177824)
科学基金(152136)
社会(121715)
社会科(115327)
社会科学(115296)
(108213)
基金项目(107145)
自然(102933)
自然科(100604)
自然科学(100572)
自然科学基金(98743)
(92222)
教育(90420)
资助(84583)
编号(77160)
重点(62656)
成果(61602)
(60528)
(57821)
(57252)
科研(54000)
课题(53673)
创新(53515)
计划(52412)
教育部(51395)
期刊
(154440)
经济(154440)
研究(107970)
学报(69407)
中国(69266)
科学(61746)
(60233)
管理(54637)
大学(52010)
(51801)
学学(49370)
农业(41659)
教育(40952)
技术(33556)
(28985)
金融(28985)
财经(26858)
经济研究(25284)
业经(24901)
(22947)
(21540)
问题(20289)
(19460)
科技(19182)
业大(18490)
图书(18419)
统计(18306)
技术经济(18222)
理论(17267)
资源(16672)
共检索到5436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张结存  徐丽华  张茂震  汤孟平  
混交度是描述混交林中不同树种之间隔离程度的重要空间结构指数。由于忽略对象木周围邻近木的空间分布,传统混交度、树种多样性混交度和树种分隔程度空间测度指数在计算混交度时,使得一些不同混交程度混交林具有相同混交度;全混交度对只有几株对象木的结构单元,不能够体现出完全混交的状态。这些给混交林的混交度调查和不同混交林之间的混交度比较带来困难。鉴于此,依据物种空间结构特征和树种多样性,考虑结构单元中树种类型及分布差异,提出一种更具普遍意义的改进型混交度。通过不同的理论典型混交林和天目山不同混交程度的样地数据对不同混交度指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得到:①对于混交程度不同的混交林,改进型混交度计算结果不同;②对于...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黄庆丰  陈龙勇  郝焰平  宫守飞  
林分空间结构是指林木在林地上的分布格局,以及林木之间树种、大小、分布等空间关系。林分空间结构决定了树木之间的竞争势及其空间生态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林分的稳定性、发展的可能性和经营空间的大小。研究目的在于揭示麻栎混交林林分空间结构与物种多样性特征,为林分空间结构调整和物种多样性保护提供理论依据。利用混交度、大小比数和角尺度3种空间结构参数,以及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指数等物种多样性数量指标,分析了青阳县麻栎混交林林分空间结构以及群落物种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乔木层优势树种麻栎多为中度以下混交,小叶栎和枫香多为强度和极强度混交;麻栎在空间大小和重要值对比上占有...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亚南  杨华  马士友  任玫玫  
为研究云冷杉过伐林的恢复和保护,本文选取落叶松云冷杉林和云冷杉针阔混交林2个林分,应用传统林分直径因子结合空间多样性指数和空间结构参数的二元分布,对长白山落叶松云冷杉林和天然云冷杉林的整体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云冷杉针阔混交林的径阶分布近似为反"J"型曲线,落叶松云冷杉林的径阶分布为多峰的反"J"型曲线,呈现出同代林的特征;2个林分的空间多样性指数分别为5.546 0和4.149 4。2)2个林分空间结构的二元分布特征差异不显著,落叶松云冷杉林中胸径和树高处于中庸且呈随机分布的林木所占比例为14%和13%,云冷杉针阔混交林中为11%和13%;落叶松云冷杉林分中处于强、极强度混交且胸径和树...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奕茹  李际平  曹小玉  唐涛  
以金洞林场杉木纯林、杉木-闽楠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密度和混交比例的林分进行研究,将物种多样性指数作为衡量林分密度和混交比例是否合理的参考指标,为人工混交林的经营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典型抽样法,按其混交比例分为类型Ⅰ(10杉)、类型Ⅱ(9杉1楠)、类型Ⅲ(7杉3楠)、类型Ⅳ(5杉5楠)4种类型设置典型样地,同种类型林分设置3个密度等级,低密度(A:600~1 000株/hm2)、中密度(B:1 200~1 600株/hm2)、高密度(C:2 000~2 400株/hm2),对比分析其林下植被物种组成及多样性差异。结果表明:从类型Ⅰ至类型Ⅳ随着闽楠比例的增加其林下植被的物种数增加。林下灌木及草本Patrick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表现为类型Ⅳ>类型Ⅲ>类型Ⅱ>类型Ⅰ。林分密度及混交比例与林下灌木及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呈显著(P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邓宏兼  李卫忠  曹铸  王庆  王广儒  
物种多样性是描述群落组成结构的重要指标,其空间格局及成因是物种多样性研究的基础和重要内容。利用陕西省黄龙山林区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针阔混交林1 hm2样地数据,对物种多样性随尺度的变化趋势,不同尺度下各功能层物种多样性特征,乔木层结构与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丰富度指数、Simpson指数及Shannon-Wiener指数均随尺度增大先快速增大后趋于平缓,丰富度指数空间变异呈现为不规则变化,Simpson指数及Shannon-Wiener指数空间变异则随尺度增大先减小后趋于稳定,Pielou均匀度指数随尺度增大先急剧减小后趋于稳定,其空间变异则...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朱军  湛斌  陈霞  关庆伟  
结合混交度、大小比数、角尺度、开敞度4个林分空间结构参数和丰富度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4个多样性指数,综合分析了紫金山针阔混交林林分特征,旨在明晰紫金山针阔混交林的空间结构特征和植物多样性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该林分以马尾松和栓皮栎为优势木,混交程度较高,林木水平分布格局为低程度的聚集分布,林木生长空间处于严重不足状态。(2)该林分同一样方不同林层之间的多样性指数存在很大差异,不同样方同林层之间的多样性指数同样存在很大差异。但是该林分灌木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罗梅  郑小贤  
以北京八达岭林场辽东栎-油松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选取混交度(M)、大小比数(U)、角尺度(W)分析了林分的空间结构;以物种丰富度S、Simpson指数DS、Shannon-Wiener指数H、均匀度指数JD、JH分析了林分的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林分的平均混交度为0.46,混交度较低;胸径平均大小比数为0.5,林分处于中庸状态;平均角尺度为0.566,为团状分布;林分草本层物种较为丰富,但均匀度不及灌木层。本研究旨在为八达岭林场的辽东栎-油松混交林可持续经营提供一定的依据。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石昊楠  李伟坡  李智华  王义贵  杨小周  
【目的】为了研究不同混交比例的杉木针阔混交林对林下物种多样性和土壤养分的影响。【方法】以青羊湖林场的5种不同混交比例的杉木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典型抽样法,按照群落中杉木材积所占的不同比例(50%、60%、70%、80%、90%),把调查的森林群落分为5种类型,分别监测各类型群落林下物种组成及多样性差异,测定土壤理化性质,以及林下物种多样性与土壤养分的相关性。【结果】1)不同混交比例的针阔混交林林下物种组成和优势种存在差异。在杉木比例50%的混交林中,灌木层的优势种为胡枝子和楤木,草本层优势种为狗脊蕨等阴生性植被;在杉木比例90%的混交林中,灌木层优势种为山苍子等阳生性植物,草本层优势种为瓜蒌等阳生性植被。灌草的物种多样性在杉木比例50%与60%的混交林中达到最大值。2)不同土层间各种土壤养分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不同混交比例间土壤养分变化趋势不同。除了pH、全钾、速效磷外,其他土壤养分受混交比例的影响相似,均随杉木比例的增加而减小。更多的土壤养分在杉木比例50%下达到最大。3)土壤容重、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和有效硼与灌草层物种多样性指数的相关性最为密切。【结论】杉木比例在50%~70%之间更有利于土壤养分的累积和林下物种多样性的稳定。在与本研究区立地条件相似地区营造杉阔混交林时,可将杉木比例营造为50%~70%,本研究结果可对杉阔混交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指导。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魏安然  张雨秋  谭凌照  何怀江  张春雨  赵秀海  
【目的】本研究以吉林蛟河天然次生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研究抚育采伐对林分生长的影响,以期为吉林蛟河针阔混交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研究采用了蓄积量和生物量分别作为生产力的指标,通过相关关系分析从3个物种多样性和5个林分结构指标中筛选出与生产力显著相关的变量,进而应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采伐对林分结构、物种多样性、生产力的影响以及林分结构、物种多样性和生产力之间的因果关系。【结果】在蓄积生产力的结构方程模型中,采伐对林分密度和林分结构有负影响,路径系数分别为-0.661、-0.216;采伐通过林分密度和林分结构间接作用于生产力,通过林分密度间接作用于物种丰富度。林分密度对物种丰富度、林分结构、生产力有正影响,路径系数分别为0.330、0.599、0.473。林分结构对生产力有正影响,路径系数为0.310。物种丰富度对林分结构有正影响,路径系数为0.414。物种丰富度影响林分结构间接作用于生产力。在生物量生产力的结构方程模型中,除林分结构对生产力无影响外,其他变量间的作用方式和蓄积生产力的模型相同。【结论】研究认为抚育采伐能直接或间接改变林分结构、物种多样性及生产力,而林分结构对生产力的作用比物种多样性大,因此森林经营管理中,在保护物种多样性的前提下,应注重对林分结构的优化和调整。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向钦  郭秋菊  艾训儒  姚兰  朱江  薛卫星  周云  赵奂敦  吴举扬  
[目的]探究林分空间结构、物种多样性随尺度变化的规律及林分空间结构与物种多样性的相互关系,为鄂西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鄂西南七姊妹山自然保护区、木林子自然保护区和金子山国有林场3个研究区的典型植被——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基于各研究区大样地调查数据,分析从20 m×20 m到200 m×200 m不同尺度下,林分空间结构指标和物种多样性指数及其随尺度变化的规律,结合Pearson相关系数法解析尺度变化影响下的空间结构指标与物种多样性的相关性。[结果]鄂西南地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中物种丰富,常见优势乔木树种为川陕鹅耳枥、多脉青冈和锥栗。林分空间结构特征在尺度≥120 m×120 m后变化趋于稳定,整体表现出微聚集分布、大小分化中庸且混交良好的状态。不同尺度上林分空间结构参数角尺度与林分物种多样性存在中度相关性(P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南海龙  韩海荣  马钦彦  伊力塔  康峰峰  
该文用释压法结合经验判断出林隙的年龄,在准确测量林隙面积的基础上,检验了灌木和草本多样性的林隙边缘效应.结果表明:林隙草本和灌木多样性大于非林隙,草本多样性的林隙边缘效应不明显;林隙边缘灌木多样性在林隙形成的前期和后期大于实际林隙,在中期刚好相反.研究还表明:草本和灌木多样性与扩展林隙面积正相关;林隙草本多样性的增大过程是在形成初期迅速完成的,灌木多样性的增加在形成初期有迟滞;在中后期,林隙草本和灌木多样性与林隙年龄负相关;林隙对某些偶见种有安全岛的作用.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陈双双  党鹏  朱宁华  周光益  尚海  
【目的】在石漠化地区,上层乔木种群和林下植被的出现和发育存在相互作用。结合不同石漠化等级程度,综合分析樟树-马尾松针阔混交林的林分特征,旨在探讨石漠化区域针阔混交林的空间结构特征和物种多样性及其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典型样地调查法,根据石漠化程度(轻度和重度)各设置3块20 m×40 m样地。使用指标量化方法分别对空间结构和乔灌草层不同生活型的物种多样性进行分析,并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造林初期等比例种植马尾松和樟树,随着时间的演替,马尾松种群处于衰退状态,其他物种侵入形成多树种混交状态,从而形成较为复杂的林分空间结构。2)从物种多样性来看,轻度石漠化区域物种多样性指数优于重度石漠化区域,物种丰富,乔木层更新情况更好,小径阶的其他树种(冬青、光皮树、马褂木等)的生长状况都比较优良,存活率较高。3)从林分空间结构来看,轻度、重度石漠化区域群落的平均混交度分别为0.47、0.38,接近中度混交。平均大小比数都为0.49,表现为接近中庸状态。角尺度分别为0.56、0.50,都表现为随机分布,相关性验证发现,角尺度对不同石漠化程度下物种多样性存在显著影响。4)在石漠化地区,林下植被覆盖度低时,有利于马尾松幼苗定居,长成大树后林下环境得到改善,随着林下植被的增加,林下光照减少,养分竞争,马尾松幼树存活率大幅度降低,因此林下植被与上层乔木种群存在相互作用。【结论】在林下植被和光照、种间竞争等因素的影响下,经过40 a的演替,该地区的樟树-马尾松等比例混交林已经演变为以樟树为主体的多树种复层异龄混交林,但林分空间结构尚未达到理想状态。建议对樟树进行适度间伐,为其他树种的更新提供生存空间,有利于在石漠化区域构建更为稳定的森林群落。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何怀江  张忠辉  张春雨  郝珉辉  姚杰  解蛰  高海涛  赵秀海  
【目的】在东北次生针阔混交林开展不同强度采伐试验,探讨采伐强度对林分生长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以期为该地区针阔混交林合理地开展营林活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1年7月在吉林省蛟河林业实验区管理局次生针阔混交林内建立4块面积1 hm~2的标准地,于2011年冬季对其进行采伐处理,采伐强度(胸高断面积强度)分别为0%(对照,CK),17.24%(弱度采伐,LT),34.74%(中度采伐,MT)和51.87%(强度采伐,HT),从每块标准地中分别选取5块20 m×20 m样地,采伐2和4年后测定并分析林分胸径、树高、胸高断面积、蓄积量、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相似性,探讨采伐强度对其影响。【结果】采伐处理4年后,林分平均胸径增长量与对照相比均呈增加趋势,除LT处理显著增加外(P0.05);林分平均树高及其增长量与CK相比均降低,但各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林分总胸高断面积和总蓄积量均比对照小,随着采伐强度的增大而降低,但LT和MT处理提高了单株胸高断面积增长量和单株蓄积增长量,HT处理降低了单株胸高断面积增长量和单株蓄积增长量,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P>0.05);采伐2和4年后,灌木层和草本层以及总体多度均有明显增加,但HT处理降低了乔木层多度;与采伐2年后相比,采伐4年后草本层多度降低;采伐未改变乔木层物种丰富度、多样性及均匀度,但显著提高了灌木层和草本层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其中MT处理对物种多度、丰富度和多样性的增加影响最为明显;各处理间群落相似性指数较高,为中度相似或极相似水平。【结论】短期内,采伐对林分胸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未能促进林分树高的生长;采伐虽未对林分总胸高断面积和总蓄积量的增长有促进作用,但合理的采伐强度能提高单株胸高断面积和单株蓄积增长量,同时能够促进林分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多样性提高。综合考虑林木生长和维持物种多样性两个方面,东北近熟针阔混交林的最适宜采伐强度为34.74%。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吴昊  王得祥  黄青平  张义  宋彬  
【目的】研究秦岭南坡中段松栎混交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划分群丛类型,探讨环境因子与不同群丛类型植物多样性的关系。【方法】在陕西省秦岭南坡中段的火地塘和旬阳坝林区,选择松栎混交林群落集中分布地段设置24块样地,对乔木、灌木、草本和环境因子进行调查,并测定土壤理化指标。采用双向聚类分析法(TWINSPAN)划分群丛类型,采用α多样性指数测度不同群丛的物种多样性,对12个环境因子与各群丛的Simpson优势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atrick丰富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等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利用TWINSPAN将研究区24块样地群落划分为8个群丛,其中以油松(Pinu...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曹小玉  李际平  委霞  
林分空间结构对林下草本物种多样性有显著的影响。为明确其影响林下草本物种多样性的主导因子,以亚热带杉木纯林、杉木混交林和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在量化分析3种林分的空间结构指数和林下草本物种多样性指数差异特征的基础上,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林分空间结构和林下草本物种多样性的关系。结果表明:1)天然次生林的树种隔离程度、林层多样性、竞争态势和林木空间分布格局整体上最优,杉木混交林次之,杉木纯林最差。2)天然次生林、杉木混交林和杉木纯林的林下草本物种丰富度、Simpson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均匀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5个指数都表现出天然次生林>杉木混交林>杉木纯林的规律。3)影响杉木纯林、杉木混交林和天然次生林林下草本物种多样性的共同空间结构因子是混交度。因此,欲提高杉木纯林和混交林的林下草本物种多样性,可选择通过改善树种结构的人为干扰措施来实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