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154)
2023(17460)
2022(14367)
2021(13190)
2020(10869)
2019(24692)
2018(24496)
2017(46237)
2016(24560)
2015(28102)
2014(27934)
2013(26924)
2012(24562)
2011(21940)
2010(22005)
2009(20084)
2008(19286)
2007(17002)
2006(14724)
2005(12993)
作者
(69169)
(57561)
(56988)
(54195)
(36446)
(27243)
(25962)
(22564)
(22003)
(20467)
(19476)
(19459)
(18251)
(17921)
(17679)
(17616)
(17151)
(16730)
(16540)
(16278)
(14287)
(14057)
(14050)
(13265)
(12906)
(12742)
(12703)
(12534)
(11569)
(11439)
学科
(107584)
经济(107474)
管理(71225)
(68401)
(55980)
企业(55980)
方法(43774)
数学(38067)
数学方法(37407)
(31870)
中国(31730)
地方(27620)
业经(27097)
(24151)
农业(21025)
(19515)
(19417)
理论(17943)
(17779)
贸易(17766)
(17165)
技术(17149)
(16996)
银行(16974)
(16706)
金融(16699)
(16392)
环境(15882)
(15806)
(15615)
机构
学院(344798)
大学(338506)
(139554)
经济(136654)
管理(134555)
理学(115954)
理学院(114744)
研究(113119)
管理学(112498)
管理学院(111858)
中国(85699)
(71530)
科学(68227)
(63025)
(55101)
(54653)
中心(52912)
(52301)
研究所(49913)
财经(49655)
业大(49596)
(46303)
师范(45809)
(45047)
北京(44563)
农业(42294)
经济学(42035)
(41915)
(41871)
技术(39261)
基金
项目(235140)
科学(186553)
研究(175416)
基金(168959)
(146193)
国家(144935)
科学基金(125967)
社会(111759)
社会科(105956)
社会科学(105932)
(94764)
基金项目(88388)
教育(81680)
自然(79848)
(78525)
自然科(78058)
自然科学(78041)
自然科学基金(76583)
编号(72066)
资助(68704)
成果(57539)
(55087)
重点(52989)
(50844)
课题(50729)
(50073)
创新(46603)
国家社会(46008)
科研(44431)
发展(44123)
期刊
(156576)
经济(156576)
研究(98262)
中国(72647)
管理(51884)
(51522)
学报(49390)
(48390)
科学(47253)
教育(43317)
大学(39005)
学学(36746)
技术(36385)
农业(35479)
(30589)
金融(30589)
业经(29528)
经济研究(25476)
财经(23909)
(20704)
问题(20298)
(18408)
统计(17341)
商业(17143)
技术经济(17016)
科技(16298)
(16266)
(16056)
图书(15951)
现代(15000)
共检索到5130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唐明  
随着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城乡体育产业的差距逐渐凸显出来。从我国城乡体育产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出发,基于物流的角度深入分析我国城乡体育产业的价值链问题以及影响城乡体育产业价值链的关键因素,即政府因素,并根据当前体育产业发展格局,构建为促进城乡体育产业协调发展的价值链管理模式。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少军  
中国通过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成为世界工厂的同时,也面临着产业升级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双重任务。本文首先指出中国承接第三次国际产业转移本质上是全球价值链模式的产业转移。其次,在封闭经济条件下运用商务成本理论分析了全球价值链模式的产业转移在国内不同区域之间转移的条件。最后,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为了避免产业外移到其它国家,中国应该立足于在位优势和大国优势构建国内价值链,以充分发挥学习曲线的效应。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少军  刘志彪  
理解中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形成的"发达国家←→中国东部地区←→中国中西部地区"两个"中心—外围"的格局,应该考虑到全球价值链(Global Value Chain,GVC)这一微观基础。通过构建联立方程模型的实证检验,本文发现,从整体上看,中国的全球价值链与国内价值链(National Value Chain,NVC)之间,NVC1与NVC2之间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这种割裂关系可能是造成中国在GVC中低端锁定和地区差距扩大的微观机理。通过产业转移构建和发展国内价值链,促进全球价值链和国内价值链之间的良性互动,将经济拉动方式从"出口导向型"转变为"扩大内需型",将竞争模式从"环节对链条"转变为...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章成林  
本文以耦合理论和协同理论为支撑,构建城乡物流耦合协调发展模型,设计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城乡物流协调发展指标系统,并利用熵权法确定指标系统的权重,对2009-2021年我国城乡物流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分析其变化趋势。研究发现:总体上,在城乡物流耦合协调发展模式下,城乡物流发展水平逐渐缓慢提升,但城乡物流互动耦合水平停滞,有序发展差异逐渐扩大。研究结果为建立物流、融资流、信息流、商贸流等城乡物流一体化体系给予理论依据和经验支撑,为突破城乡物流分工,实现城乡物流协调发展提供有效途径。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张少军  刘志彪  
全球价值链(Global Value Chain,GVC)作为组织当今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方式,已经对全球经济的微观基础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本文对GVC模式的产业转移从学理上进行了界定,阐述了给全球化带来的四个特征性事实;在从要素特征、竞争优势、技术进步、市场环境和国家战略等方面分析了GVC模式的产业转移的驱动力量后,指出由GVC来主导产业转移所形成的国际分工体系,是国际技术前沿的实施机制;进一步,本文探究了GVC模式的产业转移对发展中国家产业升级的影响;本文最后指出,将GVC模式的产业转移内涵的竞争方式,与自身的国情和优势相结合来发展国内价值链,应该是中国实现产业升级和缩小地区差距的一条新思路...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姜晔  吴殿廷  杨欢  岳晓燕  
统筹城乡发展的目标是城乡协调发展,城乡关系随时间变化依次经历效率优先阶段、效率-公平兼顾阶段、公平优先阶段,协调发展的本质特征就是达到城乡效率与公平最大化。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统筹城乡协调发展,需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区域的特征选择不同的发展模式。通过效率-公平协调度计算,以我国五个代表性区域为例,归纳出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不同类型,并分别对每种类型的城乡发展现状、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各类型城乡统筹的战略重点。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徐诚炜  
近年来,中国体育事业发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产业规模逐步扩大,产业领域迅速扩张,体育产业结构渐渐完善优化,体育产业从业人员数量与日俱增。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较为显著,具体表现为我国体育产业政策指导不够精准细化以及对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升级的认知有待提升。因此,中国体育产业如何在迅速发展中准确认识存在问题并针对性解决问题,是当前中国体育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所需面对的问题。基于此,由汪剑编著、经济管理出版社于2019年11月出版的《"互联网+"背景下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模式研究》一书,成为当前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相关研究者和从事体育产业人员共同关注和青睐的重点书籍。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余丽丽  彭水军  
本文通过构建包含国内价值链(NVC)与全球价值链(GVC)联动的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界定和区分了外需对中国国内各区域在GVC和NVC中增加值收益及增值能力的影响,进而分析了外需对国内区域垂直分工和协调发展的促进作用。结果发现,首先,1997-2012年外需对中国各区域增加值收益攀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其中欧、美、日等发达经济体的拉动作用占主导地位但呈快速减弱趋势,而发展中经济体和世界其他地区(Ro W)的拉动作用明显提升,这为中国全面对外开放战略的实施提供了经验依据。其次,外需驱动下中国东部沿海、南部沿海和京津地区在增加值收益快速提高的同时却陷入了NVC增值能力不足甚至为负的困境,而中西部地区受益于外需驱动下的国际和国内垂直分工效应增值能力得以提升。此外,我们还利用结构路径分析方法识别了外需对区域间增加值流转的生产层级特征以及关键生产路径分布,为价值链互动视角下中国分区域-分阶段的产业升级路径提供了有益参考和启示。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华杰  
基于对不同类别的乡村旅游资源优势分析后发现,因地制宜地选择不同类型乡村旅游模式及其策略,方能有效地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推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弓志刚  高川  
基于产业整合视角,指出要根据城乡的资源禀赋、经济基础、社会条件、历史文化环境等状况,遵循优势互补和最大限度发挥城乡比较优势的原则,对城乡休闲产业进行整合,并提出深化城乡休闲产业横向分工,优化城乡休闲行业结构、强化纵向分工与合作,构建城乡休闲产业链、促进城乡休闲产业网络化、规模化发展,优化城乡休闲产业组织、构建城乡休闲产业集群,优化城乡休闲产业空间结构等城乡休闲产业协调发展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徐宏  
统筹城乡发展,是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统筹城乡发展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城乡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统筹城乡产业发展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基础和重要内容。必须通过统筹工业与农业、城市工业与农村工业以及城乡服务业的发展,实现城乡产业的相互促进、良性循环,进而推动城乡经济社会的持续协调发展。 一、统筹城乡产业发展的客观必要性 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就是指各级政府在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时,必须对城市和农村的相关产业统筹考虑,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格局,加强城乡产业之间的联系,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和农村对城市的促进作用,实现城乡产业相互融合、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童长江  
本文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模式类型及特征进行了探讨,并以鄂州市为例,针对其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选择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模式的思路及对策措施。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谢丽霜  
我国现阶段的产业区际转移,本质上是东部传统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业资本的跨区流动与梯度扩散,具有促进西部城乡协调发展的内在机制和功能。西部地区应当充分把握和利用其中蕴含的机遇和力量,克服西部城乡协调发展内源驱动不足的缺陷。一方面,积极承接农业产业转移,促进西部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提高营农收益;另一方面,大力推动各类涉农资本及其他传统产业实体向西部小城市、县镇及农村有序转移,提高西部城镇对农村的带动能力。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周莉  夏涛  
城乡第三产业的发展,将带动城乡间要素的流动,促进社会总产出的增加,达到城乡协调的目的。第三产业的发展可以通过促进城市资本要素向农村流动、城市现代化要素向农村流动、进城务工农民工返乡、城市高素质人才下乡等途径,促进城乡互补与互动,促进城乡协调发展;而第三产业促进农村要素向城市流动,主要表现在促使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和促进土地要素在各交易主体之间流转两个方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