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008)
- 2023(14513)
- 2022(12352)
- 2021(11762)
- 2020(9815)
- 2019(22158)
- 2018(21824)
- 2017(42252)
- 2016(22867)
- 2015(25791)
- 2014(25788)
- 2013(24898)
- 2012(22851)
- 2011(20138)
- 2010(20128)
- 2009(18473)
- 2008(18117)
- 2007(15918)
- 2006(13734)
- 2005(12241)
- 学科
- 济(85227)
- 经济(85103)
- 管理(75480)
- 业(67831)
- 企(57588)
- 企业(57588)
- 方法(38580)
- 财(37514)
- 数学(34250)
- 数学方法(33791)
- 农(24773)
- 中国(24061)
- 制(23656)
- 务(20658)
- 财务(20592)
- 财务管理(20535)
- 企业财务(19525)
- 业经(19382)
- 体(16730)
- 银(16452)
- 银行(16432)
- 贸(16418)
- 贸易(16410)
- 地方(16222)
- 易(16053)
- 行(15558)
- 农业(15323)
- 财政(14874)
- 学(14843)
- 融(14825)
- 机构
- 学院(310911)
- 大学(308880)
- 济(130604)
- 经济(127923)
- 管理(122212)
- 理学(104830)
- 理学院(103853)
- 管理学(102124)
- 管理学院(101544)
- 研究(99535)
- 中国(79303)
- 财(72237)
- 京(62843)
- 科学(56350)
- 财经(53329)
- 经(48379)
- 江(48030)
- 所(47885)
- 中心(47728)
- 农(46001)
- 研究所(42541)
- 业大(42394)
- 经济学(40632)
- 财经大学(39462)
- 北京(38730)
- 范(37452)
- 师范(37043)
- 州(36894)
- 院(36770)
- 经济学院(36658)
- 基金
- 项目(207211)
- 科学(164752)
- 研究(155957)
- 基金(151526)
- 家(130074)
- 国家(128979)
- 科学基金(112530)
- 社会(99967)
- 社会科(94872)
- 社会科学(94855)
- 省(80837)
- 基金项目(79182)
- 教育(73089)
- 自然(71263)
- 自然科(69652)
- 自然科学(69634)
- 自然科学基金(68401)
- 划(67538)
- 编号(63767)
- 资助(62228)
- 成果(52601)
- 部(47281)
- 重点(46294)
- 课题(44304)
- 创(43889)
- 制(43557)
- 发(43540)
- 国家社会(41511)
- 教育部(41461)
- 创新(41036)
- 期刊
- 济(142706)
- 经济(142706)
- 研究(94709)
- 中国(63666)
- 财(61664)
- 管理(46840)
- 学报(42875)
- 农(41567)
- 科学(40056)
- 融(34967)
- 金融(34967)
- 大学(34683)
- 教育(33566)
- 学学(32922)
- 技术(28590)
- 农业(27676)
- 财经(27223)
- 经(23278)
- 经济研究(23017)
- 业经(22996)
- 问题(18442)
- 财会(15794)
- 贸(15636)
- 理论(15385)
- 会计(14812)
- 版(14434)
- 技术经济(14161)
- 实践(13802)
- 践(13802)
- 统计(13773)
共检索到4712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卞志村
稳定物价已成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国自2008年下半年开始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与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2009年中国经济走出了一条鲜明的"V"型反弹曲线,表明这一政策组合确实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在各种乐观数据的背后,中国经济仍然隐藏着诸多问题。其中,物价就是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事实上,自2010年第四季度以来,物价持续上涨的势头一直延续,从2010年10月到2011年3月,居民消费价格(CPI)增长率分别为4.4%、5.1%、4.6%、4.9%、4.9%和5.4%。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文强
货币经济学的一个基本观点就是,紧缩的货币政策能够降低通货膨胀,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能够导致通货膨胀。费德斯坦指出,没有充分考虑财政政策的影响,这是货币经济学的严重缺陷。因此,文章结合我国当前的财政政策,探讨了在地方政府赤字财政下,中央银行如何控制和治理通货膨胀。文章认为,在地方政府赤字财政下,如果政府通过银行融资具有优先权的话,紧缩的货币政策不仅不能够控制通货膨胀,反而加速了通货膨胀。
关键词:
赤字财政 货币政策 通货膨胀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王雅莉 赵青平
一、问题的提出 1997年初,我国经济通过实施紧缩性宏观调控政策实现了“软着陆”,然而,随着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使我国“两头在外”的出口推动经济增长的模式受到了严重挑战。于是,启动内需成为政府的主要政策目标。从1996年开始,我国在货币政策上七次降息。在连续六次降息、对总需求牵动不大的情况下,1998年后我国采取了力度较大的扩张性财政政策,每年约增发国债1000亿元,旨在通过对基础设施的巨额投入,带动民间投资,启动民间消费。这些虽然使当年GDP增长率达到了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李诗白
一、财政货币政策同向协调组合目标 (一)财政货币政策对西部在政策上实行同向双重调节。 财政货币政策对西部在总量上的同向双重调节,不仅可以以财政的直接投资带动银行的间接投资,对财政项目进行有效的监督和制约,同时,财政的间接投资(贴息、参股、担保等)还可以不同程度地引导银行贷款和启动民间投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杨源源 于津平
本文将三种不同情形的货币规则引入DSGE模型,基于1996—2015年间季度数据对我国货币规则属性进行识别,并运用数值模拟以系统探究央行与财政部门不同互动策略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贝叶斯估计表明,我国财政政策具有明显的逆周期相机操作特征;央行独立性较低,当前货币调控主要遵循"被动配合型"操作范式。数值模拟发现,"独立型"货币规则下财政冲击造成的经济偏离最小,经济回归稳态的速度最快,社会福利损失也最小;央行现阶段所采用的"被动配合型"规则消化经济冲击的能力最差,经济稳态收敛速度较慢,并最易引致福利损失。为此,本文认为未来我国货币调控应由"被动配合型"向"独立型"操作范式转型,以有效引领新常态经济发展。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杨源源 于津平
本文将三种不同情形的货币规则引入DSGE模型,基于1996—2015年间季度数据对我国货币规则属性进行识别,并运用数值模拟以系统探究央行与财政部门不同互动策略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贝叶斯估计表明,我国财政政策具有明显的逆周期相机操作特征;央行独立性较低,当前货币调控主要遵循"被动配合型"操作范式。数值模拟发现,"独立型"货币规则下财政冲击造成的经济偏离最小,经济回归稳态的速度最快,社会福利损失也最小;央行现阶段所采用的"被动配合型"规则消化经济冲击的能力最差,经济稳态收敛速度较慢,并最易引致福利损失。为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倪海燕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徐淑华 李庆华
本文对有关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关系理论与实证沿革进行了梳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财政政策影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变系数自回归分布滞后(VADL)模型,以中国财政赤字占比作为财政政策变量.用2005—2015年的季度数据估计了财政赤字占比对VADL模型的系数所产生的影响,得到了四个重要命题。据此得出了财政预算收支平衡时,货币政策传导最为顺畅,货币中性性质显著;财政收支不平衡时,货币政策传导会出现非对称时滞,财政盈余不利于货币经济向实体经济传导等重要结论。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徐淑华 李庆华
本文对有关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关系理论与实证沿革进行了梳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财政政策影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变系数自回归分布滞后(VADL)模型,以中国财政赤字占比作为财政政策变量.用2005—2015年的季度数据估计了财政赤字占比对VADL模型的系数所产生的影响,得到了四个重要命题。据此得出了财政预算收支平衡时,货币政策传导最为顺畅,货币中性性质显著;财政收支不平衡时,货币政策传导会出现非对称时滞,财政盈余不利于货币经济向实体经济传导等重要结论。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江其务
财政与货币政策协调机制的再构造陕西财经学院江其务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以下简称"两大政策")作为最重要的宏观经济政策,只有协调配合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但我国现行体制缺乏"两大政策"协调配合的基础,因此,如何使"两大政策"协调配合起来是当前深化经济体制...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尹洪霞
通货紧缩的代价是失业率持续上升和大量生产能力和资源的闲置与浪费, 对一个面对巨大人口与就业的国家来说, 保持适度的经济增长是必要的。很多经济学者把需求不足的原因归结为收入增长的减缓, 笔者并不否认这一观点, 同时认为导致需求不足的更重要的原因是过度储蓄。
关键词:
过度储蓄 财政货币政策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章晟
为启动内需 ,我国于 1998年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与稳健的货币政策 ,随着时间的推移 ,需要对其进行调整。调整的取向是向适度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转变 ;调控方向应由基础建设投资向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加强财政货币政策协调运行的制度建设 ,提高货币政策的传导效率和财政政策的运行效率。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体制转换时期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与改造中国人民银行河南分行金融研究所课题组在我国体制转换这一特定时期,选择什么样的货币政策工具,才能既有利于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又有利于中央银行宏观调控模式由直接调控到间接调控的转换,是个严肃又复杂的问题。通过对各类...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苗晖
关于我国应实行什么样的货币和财政政策 ,社会上观点很多。本文从封闭经济和开放经济两个角度对此进行了分析 ,并结合我国经济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实施积极的财政和适当放松的货币政策的建议。
关键词: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封闭经济 开放经济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石峰
笔者在含有深层消费习惯的动态随机经济模型中,使用Ramsey方法分析了深层消费习惯对最优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选择的影响。深层习惯的消费者对差异化商品具有不同的消费倾向,每种产品的需求不仅取决于该产品当期的价格,也与上期消费数量相关。深层消费习惯改变了厂商的利润最大化问题,在产量和价格选择之间引入了新的机制:当期商品的定价过高,在增加厂商现期利润的同时,降低了家庭对该种商品的消费倾向,从而减少了下期该产品的需求和厂商利润。笔者通过参数校准和模拟,得出以下主要结论:首先,最优货币政策的通货膨胀波动率较低,并且与深层消费习惯程度正相关;其次,弗里德曼法则并非最优的货币政策,名义利率对弗里德曼法则的偏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