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197)
- 2023(19214)
- 2022(16601)
- 2021(15454)
- 2020(12800)
- 2019(29476)
- 2018(29198)
- 2017(55990)
- 2016(30200)
- 2015(33819)
- 2014(33878)
- 2013(33231)
- 2012(30901)
- 2011(27933)
- 2010(27994)
- 2009(25467)
- 2008(24593)
- 2007(21481)
- 2006(18851)
- 2005(16679)
- 学科
- 济(136203)
- 经济(136069)
- 管理(83503)
- 业(79132)
- 企(64179)
- 企业(64179)
- 方法(54930)
- 数学(47705)
- 数学方法(47063)
- 中国(35436)
- 农(34221)
- 地方(33108)
- 财(29256)
- 学(29126)
- 业经(28982)
- 农业(23465)
- 制(22084)
- 贸(21651)
- 贸易(21634)
- 易(20851)
- 理论(20368)
- 环境(20124)
- 和(19704)
- 技术(19239)
- 银(19172)
- 银行(19126)
- 融(19069)
- 金融(19066)
- 行(18326)
- 地方经济(18129)
- 机构
- 大学(425947)
- 学院(425162)
- 济(174339)
- 经济(170648)
- 管理(164745)
- 研究(149014)
- 理学(142006)
- 理学院(140359)
- 管理学(137721)
- 管理学院(136959)
- 中国(110463)
- 京(92717)
- 科学(92703)
- 财(77718)
- 所(75216)
- 农(70739)
- 研究所(68556)
- 中心(67063)
- 业大(64178)
- 江(62516)
- 财经(62001)
- 北京(59027)
- 范(57807)
- 师范(57234)
- 经(56350)
- 农业(55072)
- 院(54696)
- 经济学(52549)
- 州(50898)
- 经济学院(47000)
- 基金
- 项目(290884)
- 科学(228096)
- 研究(211312)
- 基金(209464)
- 家(183290)
- 国家(181746)
- 科学基金(155589)
- 社会(132917)
- 社会科(125836)
- 社会科学(125804)
- 省(113793)
- 基金项目(111189)
- 自然(101514)
- 自然科(99111)
- 自然科学(99083)
- 自然科学基金(97243)
- 教育(97074)
- 划(96312)
- 资助(86530)
- 编号(85828)
- 成果(69098)
- 重点(65495)
- 发(64898)
- 部(63556)
- 创(59818)
- 课题(59779)
- 创新(55864)
- 科研(55494)
- 国家社会(54426)
- 教育部(54309)
- 期刊
- 济(196242)
- 经济(196242)
- 研究(127455)
- 中国(83898)
- 学报(68241)
- 农(63866)
- 科学(63094)
- 管理(61192)
- 财(59024)
- 大学(51897)
- 学学(48727)
- 教育(48304)
- 农业(44225)
- 技术(39155)
- 融(36959)
- 金融(36959)
- 经济研究(31717)
- 业经(31556)
- 财经(30267)
- 经(26047)
- 问题(25413)
- 业(23090)
- 图书(22165)
- 技术经济(21604)
- 科技(20240)
- 资源(19943)
- 版(19579)
- 统计(19326)
- 理论(19300)
- 现代(18903)
共检索到6346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赵萌 沈哲 郑文
用频率统计分析和专家调查等方法筛选循环经济发展经济、环境、社会、资源四个子系统的具体指标,建立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熵的可靠性分析提高评价指标体系的可靠性,并利用相对熵集结模型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对"京津冀"经济区循环经济发展现状进行评价,得出影响"京津冀"经济区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有:污水处理能力、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资源回收率、能源综合利用率、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等。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明浩 翟毅 刘玉娜
本文通过对环渤海经济圈的分析 ,重点研究了京津冀经济区的发展 ,指出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是要发展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从京津冀地区概况、经济发展基础以及联合发展内容等方面入手 ,提出了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的 6项对策。
关键词:
区域经济 京津冀 一体化 联合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赵萌 李起旺 秦松松
在坚持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和高频指标原则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科学发展观的"两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用熵组合赋权方法确定权重,建立"两型社会"综合评价模型、协调度和演进规律模型,并对"京津冀""两型社会"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文章的创新特色一是将人均绿色GDP、人均绿地面积等反映以人为本的指标纳入"两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并在原有"两型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社会"评价系统的基础上加入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文系统。二是建立了既反映专家意愿又反映指标客观信息的熵组合赋权综合评价模型。三是建立了体现科学发展观协调要求的协调度模型和演进规律模型,动态的研究"两型社会"的发展状况。四是研究结果表明2006~2...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魏艳华 马立平 王丙参
针对稀疏多元函数型数据,文章采用线性插值法拟合函数,根据全局拉开档次方法确定权重,将多元函数转化为一元综合评价函数,依据曲线之间的欧氏距离进行系统聚类分析,根据综合评价函数及其导数的积分值进行排序,并通过积分值构造新的地区差异测度指标CVX。运用提出的新的聚类与综合评价方法对京津冀地区进行经济分区与评价,研究发现:各地区按经济发展水平排名变化较小,而按发展速度排名变化较大;无论是就发展水平还是发展速度而言,地区差异均显著存在,发展速度差异呈扩大趋势,发展水平差异呈缩小趋势,表明京津冀各地区按照国家规划奋力向前,呈现追赶态势;CVX与CV变化趋势一致,表明用CVX度量地区差异是可行、有效的,且CVX适用范围更广。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炜 陈景新
近年来,京津冀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由于缺少稳定的长效机制,缺乏协调配合与统一规划,各自为政,重复建设等问题依然突出。京津冀循环经济区域合作发展,是治理该地区污染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实现一体化国家战略的重要突破口。文章构建京津冀三方协作博弈模型,通过分析重复博弈的均衡状态与关键影响变量,探讨实现博弈均衡的条件,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京津冀循环经济区域合作发展的对策,包括:建立长效机制,提高地方政府领导参与博弈的耐心;改革干部制度,规避地方政府领导的短期行为;加速资源环境定价市场化,规范税收减免行为,促进企业运营成本合理化;减少政府对企业决策的干预,实现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的区域合作...
关键词:
循环经济 区域合作 重复博弈 博弈均衡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淑伟 崔万田
本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分析2009-2019年京津冀经济系统协同有序度,利用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评价京津冀区域经济协同度。从序参量权重看,创新开放对京津冀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影响最强,其次是资源环境、社会综合、经济发展和经济协调;从有序度看,北京协同有序度显著高于津冀各城市,说明北京经济协同发展能力强,天津居中,河北各城市经济协同发展能力较弱;从协同度评分看,京津冀区域经济协同度较低,协同发展进程较慢,存在上升下降波动过程,说明京津冀经济协同发展关系不稳定;京津和京冀协同程度较好,津冀协同程度较差。
关键词:
京津冀 区域经济 协同度 有序度 熵权法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崔健 刘东 王帆
本文采用状态空间模型分析方法探究了京津冀金融生态环境和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动态关系,研究发现京津冀三地的财政缺口、固定资产投资与金融机构资产对GDP均有正向的拉动作用,但影响弹性不同。财政缺口每增长1%,对GDP增长的影响在河北和天津两地为0.4%,北京为0.07%;而北京的固定资产投资弹性系数大约为0.7,该指标远高于河北和天津两地。
关键词:
金融生态环境 区域经济 状态空间模型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吕静韦 陈滢
本文从数字人才投入、数字设施建设、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四个维度测度数字经济发展成效对京津冀共同富裕水平的影响,结论如下:第一,数字经济发展成效对京津冀共同富裕水平提升的显著影响主要来自数字设施建设,受数字人才投入、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的影响相对较弱;第二,雄安新区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部署能够有效增强数字经济对京津冀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且对京冀两地的影响较天津更为明显。建议京津冀地区加快数字人才协同引育,构建数字商务协同发展生态,增强数字经济协同发展能力,高标准构建京津冀数字效益分配机制,夯实促进共同富裕的数字经济基底。
关键词:
京津冀 数字经济 共同富裕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焕波 齐晔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保证能源安全,许多国家开始发展以新能源的开发和使用为代表的低碳经济。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大背景下,积极采取节能减排措施,新能源产业也迅速发展。京津冀经济圈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在低碳经济发展方面积累了一定的优势。以京津冀经济圈为例,提出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思考。从低碳经济的定位、发展模式和核心竞争力三个方面,相应提出具体战略建议: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发展阶段,低碳经济发展的内容应该有所不同;对于我国来说,低碳经济的关键是低碳产业发展,能够通过提供低碳产品、服务创造价值;除了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政府应该注重国内市场需求的开辟;根据地方的优势不同...
关键词:
低碳经济 京津冀经济区 气候政策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孔凡文 李鲁波
我国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环境规制、环境宜居性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通过空间杜宾模型分析了环境规制、环境宜居性和二者交互后对京津冀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本地效应及空间溢出效应,并通过面板门槛模型分析了环境规制对京津冀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门槛效应。研究表明:京津冀地区环境规制和环境宜居性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均有促进作用,二者交互后对本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作用显著增强,但对邻近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有抑制作用;环境宜居性在环境规制驱动京津冀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门槛效应,随着环境宜居性的提高,环境规制的驱动效果呈现出先抑制后促进的"U"型关系。基于此,提出促进京津冀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周国富 徐莹莹 高会珍
本文以京津冀各地市2003—2014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熵指标将产业多样化分解成相关和无关多样化,考察了京津冀各地市的产业关联特征;然后在传导机制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建立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了产业的相关和无关多样化对京津冀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理论分析表明,不能笼统地说产业的相关或无关多样化有利于或不利于经济增长,而应当结合所处的外部经济环境来分析。实证结果显示:样本期间京津冀各地市无一例外地表现为产业的无关多样化水平高于其相关多样化水平,但是三地的相关多样化水平均呈上升的趋势;产业的无关多样化明显有利于地区的经济稳定,但是以钢铁工业为主业的相关多样化对京津冀的经济增长产生了明显的不利影响;实证分析结论既与理论预期一致,也和产能过剩的现实相吻合。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徐勇 关佳音
近年来京津冀地区流通产业与经济发展出现增速下降的趋势,且三地在流通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参差不齐。为了充分发挥流通产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促进京津冀地区流通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本文基于我国京津冀地区2005-2017年间区域内流通产业发展数据和经济发展数据,构建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了流通产业与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之间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区域经济发展是区域内流通产业发展的格兰杰原因,区域经济发展有效促进了区域内流通产业的发展;流通产业对于区域经济的作用并不明显,但不能否定其对于区域经济潜在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京津冀地区 流通产业 经济发展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丁新
采用京津冀181个区域单元2000年和2014年人均GDP数据分析其经济发展空间格局,并运用空间计量经济模型估计其空间效应与政策效应,结果表明: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显著存在,且南北差异大于东西差异;"俱乐部"式空间集聚特征显著,"富人俱乐部"效应与"穷人俱乐部"效应同时存在;地理位置、期初发展水平和空间相关性对区域单元经济增长具有直接影响,而政策效应表现出异质性,2014年之前的区域政策对京、津两地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但一定程度阻碍了河北的经济增长。全面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缩小区域经济差异是重点,尤其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施慧仪 王立群
旨在探讨京津冀县域经济发展空间格局变化情况并分析原因。选取京津冀174个县域单元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探索性空间方法分析2006—2016年县域经济发展规模和结构空间格局的演变规律。研究发现:京津冀县域经济规模和结构差异呈现显著的阶段性变化趋势;县域经济发展两极分化明显,县域人均GDP和第三产业生产总值比率有显著的空间正自相关性,呈现出空间集聚分布和典型的"核心-边缘"格局;区域经济空间发展轴格局初步形成,各功能区形成符合各自功能定位的经济发展特点。经济发展基础、区域经济政策和地理区位条件是影响京津冀县域经济格局的主要因素。最后提出了依据京津冀区域战略功能定位,优化经济结构和协同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京津冀 区域经济格局 第三产业 协同发展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丁新
采用京津冀181个区域单元2000年和2014年人均GDP数据分析其经济发展空间格局,并运用空间计量经济模型估计其空间效应与政策效应,结果表明: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显著存在,且南北差异大于东西差异;"俱乐部"式空间集聚特征显著,"富人俱乐部"效应与"穷人俱乐部"效应同时存在;地理位置、期初发展水平和空间相关性对区域单元经济增长具有直接影响,而政策效应表现出异质性,2014年之前的区域政策对京、津两地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但一定程度阻碍了河北的经济增长。全面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缩小区域经济差异是重点,尤其应细化河北的区域发展政策;要强化滨海经济带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冀中南的集中连片慢速增长地区快速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