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239)
2023(14939)
2022(13000)
2021(12013)
2020(9931)
2019(22903)
2018(22456)
2017(43517)
2016(23419)
2015(26192)
2014(25932)
2013(25260)
2012(22978)
2011(20387)
2010(19979)
2009(17964)
2008(17009)
2007(14344)
2006(12312)
2005(10151)
作者
(65336)
(54279)
(53718)
(51460)
(34566)
(26049)
(24389)
(21440)
(20725)
(18958)
(18653)
(18137)
(16968)
(16870)
(16693)
(16345)
(16200)
(16078)
(15514)
(15424)
(13323)
(13018)
(12940)
(12370)
(12084)
(12048)
(11850)
(11742)
(10763)
(10641)
学科
(92215)
经济(92118)
管理(70499)
(64117)
(53738)
企业(53738)
方法(45731)
数学(40279)
数学方法(39747)
中国(24569)
(24009)
(23805)
地方(20258)
(19989)
业经(19953)
环境(18642)
(16356)
财务(16284)
财务管理(16256)
农业(16174)
企业财务(15501)
理论(15185)
(15135)
贸易(15126)
(14706)
(14646)
(14604)
技术(14567)
(13999)
(11200)
机构
大学(324025)
学院(323040)
管理(133534)
(125219)
经济(122455)
理学(117741)
理学院(116454)
管理学(114251)
管理学院(113684)
研究(101758)
中国(73392)
(67516)
科学(65206)
(55276)
业大(49410)
(48808)
(48691)
中心(47112)
财经(45963)
研究所(44959)
(44063)
(43013)
师范(42634)
(42064)
北京(41511)
农业(38372)
(38309)
经济学(37476)
(36166)
师范大学(34828)
基金
项目(236827)
科学(187559)
基金(173524)
研究(171058)
(150933)
国家(149745)
科学基金(130722)
社会(108719)
社会科(103170)
社会科学(103141)
基金项目(93498)
(92424)
自然(86701)
自然科(84689)
自然科学(84671)
自然科学基金(83110)
教育(78444)
(77436)
资助(70527)
编号(69366)
成果(53493)
重点(52642)
(51672)
(49746)
(48968)
课题(46618)
创新(45706)
科研(45634)
国家社会(44801)
教育部(44484)
期刊
(125783)
经济(125783)
研究(88203)
中国(53257)
学报(50316)
科学(46775)
管理(45778)
(42590)
(41755)
大学(38783)
学学(36667)
教育(33048)
农业(30289)
技术(28229)
业经(21581)
财经(21153)
(21040)
金融(21040)
经济研究(19796)
问题(18038)
(17915)
图书(17128)
资源(16628)
科技(15765)
理论(15255)
技术经济(14980)
(14973)
(14880)
实践(14218)
(14218)
共检索到4411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崔世华  于婧  陈艳红  韩晨晓  
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评价是改善城市人居环境质量、促进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该文以湖北省为研究区,从城市人居生活质量、生产质量和生态质量3方面选取18个指标构建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法和地理探测器模型对湖北省17个市州2013年—2018年的城市人居环境质量时空分异及贡献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湖北省城市人居环境及其生活、生产和生态子系统质量总体上呈提升趋势,各地市州城市人居环境及其生活、生产、生态子系统质量的差距总体上呈缩小趋势;2)湖北省城市人居环境质量在空间上呈现出“核心集聚、局部连片”的分布特征,且研究期内鄂西地区人居环境质量改善速度最快,鄂中地区次之,鄂东地区最小。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密度、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城镇化率、公路里程密度是驱动湖北省城市人居环境质量提升的主要贡献因子,但随着时间演变,城市人居环境质量提升的重心将由少数的核心因子向多因子共建转变。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吴朋  李玉刚  管程程  肖春晖  
中国快速粗放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住房紧张、环境污染严重、交通拥挤等"城市病"日益突出,作为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宜居人居环境建设的重点地区——城市群人居环境质量状况备受重视。基于此,本文选取成渝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建立涵盖社会服务与保障、综合经济水平、生态宜居环境、人口与文化环境四个层面的城市人居环境星型拓扑测度模型,综合运用改进的灰色关联TOPSIS法和ESDA等方法,对成渝城市群人居环境时空格局分异特征进行具体分析。结果显示:(1)成渝城市群人居环境差异主要体现在综合经济水平领域,社会保障与服务、人口教育与发展环境地域差异大、时空发展不协调,成为制约人居环境提升的短板因素。(2)2005-2015年成渝城市群人居环境呈现出较好的上升势头,增速较稳但增幅较小,各城市间的人居环境差异显著,存在较为显著的区域异质性,加快培育城市经济整体规模、提升经济增长效率是改善人居环境质量的关键所在。(3)城市群人居环境具有空间正相关性,位于第二象限低-高集聚和位于第三象限低-低集聚的散点数明显多于第一象限高-高集聚的数目,人居环境建设先进城市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偏弱。人居环境水平较高的城市主要包含成都、重庆两个核心城市以及城市群西部、成德绵乐城市带所辖城市,而城市群中部(包括川南城镇密集区、成渝发展主轴中部地带以及南遂广城镇密集区)城市人居环境建设较为滞后、发展水平较低。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丁镭  刘超  黄亚林  陈昆仑  曾克峰  
以湖北省17个城市2004—2013年的空气监测数据为基础,利用Daniel趋势检验、空间插值分析、面板计量模型等方法分析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的时空演化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0年间湖北省城市空气质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其中空气质量下降的城市有10个,并在月份上表现出"U型"特征,冬季的1月和12月份是空气污染最严重时期。其次,湖北省的城市空气污染存在一定的空间转移趋势,SO2的污染重心由鄂西的恩施州和宜昌等地区,逐步向荆州、宜昌以及鄂东南的黄石、鄂州转移;NO2和PM10的污染主要集中在个别受工业污染与城市汽车尾气排放影响比较突出的大中型城市,如武汉、宜昌、鄂州、黄石等地区。面板计量检验表明,建成区面积、汽车拥有量两个解释变量对空气环境有着显著的作用,SO2和综合空气质量指数与城市经济发展呈现"U型"曲线的变化趋势,空气污染依然严峻。因而,严格控制城市规模、有序地进行城市建设和汽车尾气污染治理是当前湖北省城市空气环境治理的一个重要方向。在产业结构调整、工业污染减排的大背景下,未来需优化区域产业布局、落实涉气建设项目环评区域限批、加强区域联防联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潘義承   田家华  
文章基于2010—2019年湖北省13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测度了各城市韧性水平,借助泰尔指数和Jerks自然断裂法考察了城市韧性的差异及时空演化规律,并利用障碍度模型诊断了各城市韧性的障碍因素。结果表明:(1)湖北省13个城市的韧性发展总体态势良好,但仍存在不充分、不均衡问题,其韧性格局呈“鄂西>鄂东>鄂中”的特征;(2)经济系统为准则层主障碍,城乡居民人均储蓄余额、每万人中在校大学生数、“城市+旅游”日均被搜索指数为大部分城市指标层主障碍。城市韧性的提升,需要增强城市群内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优化教育布局结构,深度挖掘城市文化价值。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飞  龚婷  
文章依据湖北省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理念,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六个准则层构建了湖北省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熵权Topsis模型对湖北省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从创新发展理念来看,发展较好的为武汉、襄阳、潜江,较差的为恩施、黄冈和仙桃;从协调发展理念来看,发展较好的为武汉、鄂州和仙桃,较差的为恩施和黄冈;从绿色发展理念来看,发展较好的为恩施、随州和咸宁,较差的为仙桃、荆门和天门;从开放发展理念来看,发展较好的为仙桃、鄂州和黄石,较差的为恩施;从共享发展理念来看,发展较好的为武汉和随州,较差的为荆州、荆门和襄阳;从发展视角来看,状况较好的为宜昌、黄石和武汉,较差的为仙桃。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杨俊  王占岐  谢方俊  张港  
研究目的:分析土地整治项目投资的演化阶段及空间格局,探寻投资时空分异内在规律和影响因素,并对土地整治项目投资进行地域分区,可以为土地整治相关政策的制定和投资方向的引导提供科学决策依据。研究方法:聚类分析法、变异系数法和重心模型法。研究结果:湖北省土地整治项目投资演进总体上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投资县际之间的差距呈逐步缩小趋势但差异仍较为明显;投资空间分布呈现出以江汉平原腹地为中心,向西北方向呈沿汉江流域与丹江口水库的"M"形增长带,向东南方向呈沿长江流域的"C"形增长带的发展格局;投资重心呈现明显的东南方位偏向;以投资规模为主要标准,湖北省可划分为7个投资类型区。研究结论:自然条件、地区功能定位...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樊亚明  罗天佑  李康明  
[目的]基于乡村人居环境五大子系统评价乡村人居环境质量并解析其时空演变分异特征,以制定有效提升广西乡村人居环境质量的对策与建议。[方法]文章构建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改进熵权法、ArcGIS空间分析方法对广西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进行测度,探究其时空分异特征。[结果](1)2006—2020年,广西乡村人居环境质量整体提升显著,空间上呈现由“散点状”向“东北高西南低”的演变发展特征;但在东西方向,呈现出由东、西部水平相当,到西部高于东部,再到东部逐渐又高于西部的交替演变发展特征;而在南北方向,呈现出由“南高北低”向“北高南低”的演变发展特征。(2)广西乡村人居环境自然系统质量整体稳定发展,空间上呈现出“东北部、西部高,东南部低”的演变发展特征;人类系统质量整体提升明显,呈现由“南高北低”向“散点状”的演变发展特征;社会系统质量整体提升显著,空间上呈现出“西部降低,东部提高,东、西部差距不断扩大的演变发展特征;居住系统质量整体提升巨大,空间上呈现由“散点状”向“相对均衡”的演变发展特征;支撑系统质量整体提升较大,呈现“相对均衡”向“散点状”的演变发展特征。[结论]乡村人居环境质量演变发展的时空差异特征明显,应实施差异化、针对性的乡村人居环境质量提升措施,以有效促进乡村高质量发展。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张董敏  齐振宏  罗丽娜  万文彬  左志平  
根据生态文明理论,基于绿色经济、社会和谐、环境友好、资源节约4个方面,利用乘法集成赋权法和综合指数法,构建湖北省生态文明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从全省和各市两个尺度分析湖北生态文明水平的时空特征,探讨湖北省生态文明水平现状、趋势推演及空间分异状况。结果表明,2013年湖北省生态文明水平现状为0.716 8,处于中上水平,其中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状况较好,绿色经济、社会和谐水平有待改善。时序数据分析结果表明,2004-2013年湖北生态文明水平提高了58.34%,由中等上升到中上等水平,生态文明建设初见成效,4个子系统都有提升但发展有失协调,其中绿色经济增幅最大,社会和谐增幅最小。动态推演分析则表明,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芬  邓宏兵  李俊杰  徐博  
城市投资环境是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通常认为城市投资环境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城市所拥有的影响和决定投资运行系统健康成长并取得最优(预期)效益的各种主观与客观因素的有机复合体。对湖北省城市投资环境竞争力进行比较研究,不仅能全面、客观、科学而真实的了解湖北省各城市投资环境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胡灿伟  张俊飚  
基于湖北省2009年县域经济发展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和空间分析等方法,对县域经济发展的空间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湖北省县域经济呈现"双核结构""、金字塔结构""、圈层结构"和"点-轴结构"空间特征,省内发达县域(第一、二圈层)位于"宜昌市和武汉市"两个内核周边,沿长江、沪蓉高速、京广、京九、焦枝铁路等轴线集中;第三圈层位于江汉平原核心和东部,第四圈层位于省际边缘区;从空间上看,湖北省县域经济形成小范围的"高-高"集聚,但不存在明显的"低-低"聚集,出现聚积发展型、极核发展、均衡发展、边缘发展四种类型。根据分析,本文提出建设武汉-荆州都市连绵区、打造宜昌市和襄樊市城市增长极点、强化"两轴四...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董莹  罗静  郑文升  田野  田玲玲  陈国磊  
采用GIS及Python等技术手段,构建湖北省城市关联网络,提取出与各县(市、区)关联强度前2、前5、前10和前20的城市网络,对其网络结构及复杂性进行分析后,运用多元回归模型探索湖北省城市网络的形成机制。研究发现:(1)城市中心性空间分布呈现一主两副、东高西低的特点。(2)随着城市网络等级降低,湖北省城市网络结构由以武汉为中心的单极吸引型转变为以武汉为主中心,以宜昌、襄阳为次中心的主次复合辐射型。(3)节点的择优连接倾向随着网络等级的降低而更加凸显,但不同等级网络次中心的影响力呈现出尺度与区域差异。(4)资源优势与用地成本、市场潜力、劳动力成本与区位因素对城市网络的影响力依次变小;近邻优势在低等级城市网络中表现更为显著。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志  孙志国  刘成武  
利用咸宁市1996~2005年土地利用详查数据和环境公报、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引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和土地利用综合程度指数,对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和生态环境现状进行分析,选取土地利用综合程度指数和生态环境质量主要指标,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测算土地综合程度指数与生态环境质量主要指标的关联度,从而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导致的生态环境变化及其影响程度。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秦永东  欧向军  甄峰  
在分析城市人居环境系统构成的基础上,构建了人居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对1991-2005年徐州市区的人居环境质量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1990年代以来,徐州市区人居环境质量有了较大的提升和改善,并据此就徐州市区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等方面,提出了优化人居环境的措施和对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朱巧娴  梅昀  陈银蓉  韩啸  
运用湖北省16个城市2000、2005、2010和2012年的土地利用结构数据,综合考虑城市用地的经济产出和环境产出,采用含有非期望产出的DEA模型,测算并分析各城市的土地利用结构效率的空间差异及演变规律,并提出改进方案。结果表明:1湖北省各城市土地利用结构效率整体水平较高,各城市的效率值大体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再提升的趋势;2土地利用结构效率的空间分异格局由2000年以武汉市为最高值向周边城市递减的单一中心格局,逐步演变为2012年的鄂东南和鄂西部的双中心格局;3武汉周边城市土地利用结构效率偏低,且具有较大的减碳提效空间;4湖北省大部分城市建设用地冗余、二三产业产值不足、净碳排放量过高,以上问题的存在制约着土地利用结构效率的提升;5省会城市、城市圈城市、鄂西圈城市的理想土地利用结构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敖荣军  李浩慈  杨振  张涛  
基于湖北省2010年人口普查和2015年人口抽样调查提供的103个县区的60岁及以上人口的自评健康数据,以老年健康率为地区老年人口健康水平的测度指标,分析了湖北省老年健康水平的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湖北省老年健康水平的空间分异显著,老年健康率的高值县区主要是地级市的市辖区,次高值县区主要集中在中部地域,低值县区则广布于省域边缘。湖北省老年健康水平呈现显著的空间正向关联性,但随着空间差异扩大,空间集聚程度呈下降态势。武汉城区及其周边为HH类型县区集聚区,鄂西、鄂东北和鄂东南边缘则是LL类型县区集聚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