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665)
2023(18581)
2022(15987)
2021(14916)
2020(12345)
2019(28625)
2018(28347)
2017(54904)
2016(29754)
2015(33259)
2014(33253)
2013(32500)
2012(30066)
2011(27166)
2010(27344)
2009(24729)
2008(24019)
2007(21118)
2006(18398)
2005(16136)
作者
(85387)
(71005)
(70497)
(67069)
(45281)
(34165)
(32053)
(27875)
(27020)
(25365)
(24118)
(24114)
(22636)
(22316)
(21950)
(21861)
(21081)
(20964)
(20363)
(20260)
(17622)
(17574)
(17298)
(16337)
(15883)
(15760)
(15719)
(15710)
(14371)
(14070)
学科
(123649)
经济(123505)
管理(83785)
(80567)
(66035)
企业(66035)
方法(54853)
数学(47889)
数学方法(47102)
中国(35078)
(32479)
(29009)
地方(28813)
业经(27133)
(26033)
农业(21914)
(21143)
理论(20805)
(20374)
贸易(20359)
(19675)
技术(19238)
环境(18847)
(18743)
财务(18649)
财务管理(18612)
(18580)
(18578)
银行(18532)
(18014)
机构
学院(416822)
大学(415896)
管理(163858)
(163347)
经济(159692)
理学(142032)
理学院(140405)
研究(140125)
管理学(137497)
管理学院(136746)
中国(103615)
(89017)
科学(88273)
(74417)
(70169)
(68996)
研究所(64025)
中心(63860)
业大(63294)
(60876)
财经(59823)
北京(56179)
(56073)
师范(55495)
(54479)
农业(53903)
(51416)
(49963)
经济学(48883)
技术(45091)
基金
项目(287886)
科学(226518)
基金(208206)
研究(208150)
(182107)
国家(180578)
科学基金(155528)
社会(130410)
社会科(123554)
社会科学(123522)
(113256)
基金项目(110165)
自然(102567)
自然科(100254)
自然科学(100229)
自然科学基金(98383)
教育(96727)
(95456)
资助(86505)
编号(84859)
成果(67962)
重点(64616)
(63381)
(62703)
(59697)
课题(58855)
创新(55660)
科研(55109)
教育部(53725)
国家社会(53376)
期刊
(177553)
经济(177553)
研究(120347)
中国(80615)
学报(66620)
(62761)
科学(61689)
管理(60358)
(56250)
大学(50761)
教育(49142)
学学(47909)
农业(43529)
技术(38348)
(35675)
金融(35675)
业经(30623)
经济研究(28564)
财经(28502)
(24390)
问题(24137)
(22495)
图书(21160)
科技(20032)
技术经济(20001)
(19473)
统计(19383)
理论(18867)
商业(18611)
资源(18478)
共检索到6068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张仕廉  周思野  
近年来,我国各地养老地产的开发呈上升趋势。为协助养老地产的科学决策,构建熵权-TOPSIS(逼近理想解排序)的评价模型,对我国30个二线城市的养老地产开发适宜性进行评价。研究方法和结论对养老地产的开发实践工作有一定参考价值。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张雅杰   欧嘉婵  
开展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本文以宜昌市为研究对象,从资源环境承载潜力、现有开发强度、经济发展潜力3个维度构建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灰色系统理论模型与Topsis模型评价当地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结果表明,宜昌市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值介于0.3901~0.5582之间,处于较高水平的区县较少;空间上存在较明显的集聚特征,高—高聚类分布在宜昌市中部核心城区,高—低聚类分布在夷陵区及点军区,低—低聚类分布在西南部区县,不显著区域主要分布在宜昌市的边缘县区;热点分析结果表明,宜昌市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向中间聚拢,中部成为开发热点区,同时也表明其整体空间集聚性较不均衡。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李素红  方洁  苑颂  
运用R聚类和变异系数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筛选评价指标,以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中的中心性概念为基础构建城市养老地产开发适宜性评价模型,对2014年全国35大中城市的养老地产开发适宜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根据中心性值可将35个城市分为养老地产开发适宜程度不同的4类,各类城市的养老地产开发均受到三方面因素不同程度的制约。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李素红  方洁  苑颂  
运用R聚类和变异系数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筛选评价指标,以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中的中心性概念为基础构建城市养老地产开发适宜性评价模型,对2014年全国35大中城市的养老地产开发适宜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根据中心性值可将35个城市分为养老地产开发适宜程度不同的4类,各类城市的养老地产开发均受到三方面因素不同程度的制约。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素红  赵瑞  尹志军  
我国一些城市养老地产实现了品质地产和优良健管家服务的有机结合。然而,对于养老地产开发适宜性缺乏有效评价。本文通过构建人口因子、生活舒适度、居民消费能力、房地产市场成熟度和服务业发展程度五个维度指标体系,运用熵权、变异系数组合赋权法对指标重要性进行排序,构建改进突变级数法模型,选用2017年全国35个大中城市指标数据,对城市养老地产开发适宜性进行实证分析,并且利用改进的障碍因子诊断模型,对影响各城市养老地产开发适宜性的主要障碍因子进行诊断。最后,提出提高城市养老地产开发适宜性水平的建议。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任亮  张海涛  魏明珠  李题印  
[目的/意义]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梳理建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于我国智慧城市发展水平的评价,计算各智慧城市发展排名,对各城市智慧化发展过程中的优势经验、特征进行总结,了解总体发展现状。[方法/过程]构建智慧城市运行模型,从5个维度出发,构建智慧城市发展水平指标评价体系。在案例研究中,通过实地调研以及查阅权威统计资料,收集各指标下的原始数据,应用熵权TOPSIS模型计算。[结果/结论]首先计算得出城市间各个维度排名,再计算出城市间综合排名,其次根据排名划分为三个层次,最后归纳总结每一座城市的优势经验。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李芊  李倩林  
房地产项目投资是指将一定的资金投入到房地产项目投资活动中,以期将来获得更大收益的行为。由于房地产投资规模大、周期长,受经济、环境的诸多因素制约,本文构建了房地产项目投资决策指标集,在此基础上构建房地产投资指标评价体系,并运用熵权系数法建立指标体系权重模型,利用TOPSIS方法对房地产投资决策方案进行综合评价,以达到客观、准确评价的目的。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李红波  张慧  赵俊三  袁磊  
研究目的:评价低丘缓坡土地开发建设适宜性。研究方法:以GIS为系统环境,通过元胞自动机模拟地理空间过程,"生态位"确定元胞邻域之间的转换规则,构建元胞自动机生态位适宜度模型。研究结果:模型运行得出了安宁市低丘缓坡土地开发建设适宜性的等级图谱,适宜建设区域主要分布在低丘缓坡区域的东北部,模型运行有效。研究结论:元胞生态位适宜度模型运行结果生态意义明确,适用于生态保护为目的的同质性区域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为评价、优化和编制低丘缓坡专项规划方案奠定了很好基础,也为类似的山地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提供了方法借鉴。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丁一  何玉婷  
新型城镇化要求优化国土空间格局,粗放、低效、拼资源型的传统城镇化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按照综合效益最优和合理、高效、集约利用土地的目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在自然地理、经济发展、社会需求和生态保护层面构建了宏观的、分用途的低效用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模型计算4类用地的综合适宜值,根据土地用途最适合、优先级排序和邻域协调的配置规则,融合低效用地基础数据库与宏观确定的综合适宜值实现低效用地再开发方向优选。结果显示优化选择后土地利用组合类型依次为居住—商服—工业—公共服务设施—绿地。低效用地"宏微观基础数据库—宏观评价体系标准—宏微观数据融合"的再开发方向优选方法将为其他发达城市提供借鉴。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小允  鲍洁  许世卫  
[目的]粮食安全事关经济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是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风险,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对粮食安全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研究是准确把握我国粮食安全发展现状、合理制定国家粮食安全相关政策措施的手段。[方法]随着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国家粮食安全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新的发展目标。本研究以我国粮食安全在新发展阶段所呈现出来的内涵和目标为导向,从供给能力、供给结构、绿色发展、经济效益以及基础支撑5个方面出发,构建了包括25个具体评价指标的粮食安全评价体系,并建立熵权TOPSIS模型对我国粮食安全发展水平的演变和现状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进入新世纪,我国粮食安全水平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发展态势,且对绿色发展、经济效益和基础支撑的重视程度逐年提升;提升我国粮食安全水平受到资源状况、科技水平、供给结构等因素的制约。[结论]保障和提升我国粮食安全水平,需要重点从耕地资源保护和利用、粮食科技支撑、国内外市场与资源整合等方面发力。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黄秀娟  刘伟平  兰思仁  
森林旅游产品评价理论,作为森林旅游产品开发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对于减少森林公园旅游产品开发的盲目性、提高成功开发的概率具有重要意义。论文针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建立森林公园旅游产品开发的适宜性综合评价模型。首先利用经济学、旅游学理论分析了森林公园旅游产品开发的影响因素,构建森林公园旅游产品开发适宜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得到了各层次指标的权重,明确终极指标的得分原则。在此基础上建立森林公园旅游产品开发适宜性的综合评价模型。评价指标体系由4个层次构成,B层次包括产品竞争力、市场需求水平、开发效益、产品开发能力和外部关联性5个指标。C,D层次由26个因子构成。最后应用该模型对...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建国  庞赞  
在综合分析已有相关评价模型的基础上,对城市河流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体系及评价模型进行了探索。①在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法和专家咨询法的基础上,构建了城市河流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包括5个准则层25个指标因子。②采用层次分析法、熵值法确定了评价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并对各指标的分值测定方法及赋分标准给予了准确界定。③通过对绍兴市5条城市河流的旅游开发适宜性实证评价,结果发现该模型的评价区分度显著,资源条件是影响城市河流旅游开发的重要因素,自然环境与城市旅游氛围是其旅游开发的基础条件;并针对评价结果,提出了具体的改进对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建国  庞赞  
在综合分析已有相关评价模型的基础上,对城市河流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体系及评价模型进行了探索。①在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法和专家咨询法的基础上,构建了城市河流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包括5个准则层25个指标因子。②采用层次分析法、熵值法确定了评价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并对各指标的分值测定方法及赋分标准给予了准确界定。③通过对绍兴市5条城市河流的旅游开发适宜性实证评价,结果发现该模型的评价区分度显著,资源条件是影响城市河流旅游开发的重要因素,自然环境与城市旅游氛围是其旅游开发的基础条件;并针对评价结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袁枫朝  
研究目的:探寻中国养老地产发展适宜性区域差异的评价方法,为养老地产发展商寻找目标城市提供思路借鉴。研究方法:从人口与经济社会宏观发展水平、服务业发达程度、房地产市场成熟度以及居民消费能力4个方面入手,以16个华北区域城市为样本,采用系统聚类分析方法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太原、呼和浩特、天津、包头、北京5城市已适宜发展养老地产,石家庄、沧州、廊坊、保定、邢台、邯郸、承德、大同、唐山、秦皇岛10城市是未来养老地产发展的潜在市场,鄂尔多斯目前及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不适宜发展养老地产。研究结论:养老地产发展商在选择目标市场区域时应综合考虑人口老龄化率、城镇化率、人均居住建筑面积、户均人数、恩格尔系数、人均...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冯雨豪  王瑾  毕如田  刘慧芳  田晓红  郭瑞宁  
为提供小浪底水库上游至县城区域科学的产业发展方案,从空间开发角度对小浪底水库至上游县城亳清河经济区进行综合适宜性分析。构建基于产业布局的综合适宜性评价体系,选取400 m×400 m格网为评价单元,以空间支撑性和约束性相关指标进行适宜性判别,选取莫兰指数(Moran’s I)以微观尺度对研究区空间差异性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按自然分等综合评价指数分级分区可知,适宜发展区占65.24%,禁止建设区占34.76%;在空间分布规律上,高适宜性区域分布于中心县城、小浪底水库湿地以及海拔较低、地势平坦的区域,整体呈现出海拔及坡度越高适宜性越低的趋势。2)通过ESDA分析,空间开发适宜性全局Moran’s I指数为0.733 5,表现出空间连续性和集聚效应。将核心生态农业布局在高高集聚区可以带动周围经济发展,实现产业发展与空间开发相耦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