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520)
- 2023(8026)
- 2022(6960)
- 2021(6570)
- 2020(5640)
- 2019(13069)
- 2018(12798)
- 2017(25170)
- 2016(13224)
- 2015(14601)
- 2014(14319)
- 2013(13953)
- 2012(12659)
- 2011(10939)
- 2010(10479)
- 2009(9233)
- 2008(8535)
- 2007(6928)
- 2006(5485)
- 2005(4292)
- 学科
- 济(55000)
- 经济(54956)
- 管理(36976)
- 业(35393)
- 方法(29453)
- 企(28452)
- 企业(28452)
- 数学(27027)
- 数学方法(26610)
- 农(15400)
- 财(13808)
- 地方(12443)
- 业经(11124)
- 中国(11046)
- 农业(10735)
- 学(10100)
- 务(9191)
- 财务(9156)
- 财务管理(9137)
- 环境(9119)
- 企业财务(8644)
- 技术(8252)
- 贸(8245)
- 贸易(8243)
- 易(8007)
- 和(7795)
- 土地(7637)
- 制(7165)
- 资源(7061)
- 划(6948)
- 机构
- 学院(175171)
- 大学(173818)
- 管理(74282)
- 济(70731)
- 经济(69336)
- 理学(65566)
- 理学院(64920)
- 管理学(63691)
- 管理学院(63376)
- 研究(52831)
- 中国(39087)
- 京(34860)
- 科学(34292)
- 农(30644)
- 财(30476)
- 业大(29540)
- 中心(26448)
- 财经(25465)
- 江(25046)
- 所(24960)
- 农业(24058)
- 经(23307)
- 研究所(23225)
- 范(22030)
- 师范(21817)
- 经济学(21352)
- 经济管理(20598)
- 北京(20257)
- 院(19914)
- 经济学院(19551)
- 基金
- 项目(134053)
- 科学(106966)
- 基金(98852)
- 研究(95611)
- 家(86415)
- 国家(85766)
- 科学基金(75214)
- 社会(61726)
- 社会科(58661)
- 社会科学(58640)
- 省(54905)
- 基金项目(53641)
- 自然(50397)
- 自然科(49245)
- 自然科学(49234)
- 自然科学基金(48278)
- 划(44787)
- 教育(43934)
- 资助(39484)
- 编号(37951)
- 重点(30162)
- 部(29832)
- 发(28841)
- 创(28283)
- 成果(27381)
- 创新(26581)
- 科研(26420)
- 国家社会(25632)
- 教育部(25489)
- 人文(25296)
共检索到2333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红宁 徐文华
为了更好地理解耕地集约的机理,指导陕西省的耕地集约,本文在GIS可视化表达的基础上,建立了耕地集约的指标体系,运用客观性较好的熵值法,对2011年陕西省11个市(区)的耕地集约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地均动力的投入对陕西省的耕地集约的影响最高,粮食稳定性指数的影响最低。2陕西各市(区)农用地集约利用水平,三大区及各区内部都存在不同原因和程度的差异。3科技和市场对陕西耕地集约影响显著,劳动力数量的影响不明显。
关键词:
耕地 集约利用 熵值法 指标体系 陕西省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巍 尚丽
通过构建低碳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赋予权重,对省域低碳竞争力进行评价,并以陕西省为例,分析了影响陕西省低碳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提出提升陕西省低碳竞争力的对策建议,即加强低碳经济科技创新,建立低碳技术的引导和激励机制,实施更严格的低碳生产技术标准,完善污染治理系统,培养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
关键词:
低碳经济 低碳竞争力 熵值法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谢红霞 李锐 任志远 薛亮
本文尝试性地提出了相对粮食承载指数并结合李晓文等人提出的耕地变化强度指数,计算了陕西省101个县(区)2000年~2004年的耕地变化强度指数和相对粮食承载指数,分析了陕西省近年耕地和粮食生产时空差异:①陕西省近年人口增加,耕地减少,而粮食总产量和人均粮食占有量波动较大;②全省耕地变化空间差异显著,大部分县(区)耕地减少,少部分县(区)耕地有所增加或保持数量平衡;③以小康水平粮食标准400kg/人.年为参照,全省整体处于不足状态,101个研究县(区)中,有66个县(区)处于不足状态,1个县(区)处于临界状态,34个县(区)处于富余状态。针对陕西省耕地和粮食生产现状,应充分考虑区域差异,通过保护...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任家强 孙萍 于欢
通过收集整理辽阳县2001—2010年的相关数据,运用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构建了耕地资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计算了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应用多因素加权模型得到辽宁省辽阳县2001—2010年的耕地资源安全综合指数,评定了辽阳县耕地资源安全等级。研究结果表明,辽阳县耕地资源整体上处于安全状态,但安全级别不高,应增强耕地资源保护意识,采取必要措施,以提高耕地资源安全等级,保证耕地资源利用的永久安全。
关键词:
耕地资源 安全评价 PSR模型 熵值法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石红彦
本文以陕西省米脂县为例,对生态脆弱区的耕地利用集约度进行评价。首先,根据米脂县的实际情况,确定耕地利用集约度的评价指标;然后,用熵值法对耕地利用集约度的各个指标进行加权;最后,通过功效函数计算出米脂县2005年-2009年的耕地利用集约度值。得出以下结论:2005-2009年,米脂县的耕地集约度一直在增加,但是增长幅度不大,人工成本投入和生产成本投入不协调,经济发展是制约生态脆弱区农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生态脆弱区 耕地利用集约度 米脂县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路明 常庆瑞 白雪娇
【目的】对陕西定边县耕地种植玉米的适宜性进行评价,旨在为耕地的科学管理及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地处黄土高原与鄂尔多斯荒漠草原连接的陕西省定边县为例,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在GIS技术的支持下,将土壤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和行政区划图叠加确定评价单元,结合层次分析法、模糊评价法等数学方法,从土壤管理、土壤养分、土壤性质、立地条件4个方面共选取10项指标,对定边县耕地种植玉米适宜性进行了定量评价,并分析了影响该地区耕地种植玉米适宜性的主要指标。【结果】陕西省定边县耕地种植玉米适宜性可分为最适宜、适宜、次适宜和不适宜4个等级,玉米种植最适宜区、适宜区、次适宜区和不适宜区的面积分别为53 1...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任桂镇 赵先贵 郝鸿忠
采用熵值法对陕西省1995—2004年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动态研究。结果表明:(1)陕西省可持续发展综合能力指数呈持续上升趋势,从1995年的0.067 6上升到2004年的0.137 4,说明陕西省可持续发展综合能力是可持续的。(2)各子系统间的可持续发展速率差异十分明显,区域发展水平、发展效率和发展潜力呈正向发展,并且区域发展水平增速最快;区域均衡度和开放度2个指标改善不大,并表现出不稳定性;区域发展协调度和调控度2个指标呈负向发展。为了推动陕西省全面发展,针对现有发展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
熵值法 可持续发展 动态研究 陕西省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杨朔 于文海 李世平
研究目的:对陕西省1990—2011年期间耕地生产效率及DEA非有效地区进行实证分析。研究方法:数据包络分析DEA的CCR模型和BCC模型。研究结果:(1)长期以来,陕西省耕地生产效率具有较大的波动性,并且省内各个地区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2)非DEA有效的5个地市普遍存在着投入冗余与产出不足的情况,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耕地的投入产出过程中投入资源没有得到最有效配置和利用。研究结论:只有改变单纯依靠扩大投入的规模型增长方式,针对每一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投入规模,尽可能地提高投入资源的利用效率,才能使耕地生产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国平 李治 张祚
将"压力—状态—响应(Pressure-State-Response,PSR)"框架引入到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中,能较好地揭示土地利用中人地相互作用的链式关系。文章据此构建了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综合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陕西省土地集约利用情况进行了测度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①陕西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状况呈梯度分布;②陕西省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区域差异显著;③PSR系统的协调度与陕西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成较高正相关,充分反映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均衡度,同时模型可信度也比较高。最后提出结论和建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杜国明 刘彦随
耕地资源集约利用的水平和方式直接影响着区域农业生产的效益、粮食的产量、农民的收入和生态环境的质量。本文基于熵值法和"PSR"框架构建评价模型,对黑龙江省县域耕地集约利用进行评价。主要结论如下:①全省各县市的耕地利用集约度属正偏态分布,集约利用状况总体上处于较低的水平。县域间耕地集约利用水平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②耕地集约利用因素——投入强度、耕作状态和利用效率亦存在互不相同的区域差异;③引起黑龙江省耕地集约利用水平空间分异的原因主要有区位状况、自然特征和经济条件等;④黑龙江省耕地集约利用可以划分为三江平原区、松嫩平原区、山地丘陵区和大中型城市周边区域,并应分别采取规模经营模式、联合-服务经营模...
关键词:
集约利用 耕地 模式 分区 黑龙江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李莹 胡银根 李坤 吴善发 吴伟鹏
研究目的:探索县(包含县级市)域范围内耕地集约利用评价新思路,拓展《农用地分等更新成果》应用领域,加强集约利用研究与集约利用实践工作的衔接力度。研究方法:系数修正法,综合评分法,ArcGis 9.2软件中的Natural breaks分类法。研究结果:对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状况较为一致且以追求社会经济发展为主要目标的区域进行耕地集约利用及其时空变异特征研究时,在具备特定资料基础(农用地分等成果)的前提下,采用系数修正的思路切实可行。研究结论:在农用地分等更新成果基础上,通过系数修正思路研究耕地集约利用,既可以减少集约利用研究的工作量,又不会降低集约利用工作质量,还可拓展《农用地分等更新成果》的应...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涛
本文构建了包括评价指标、评价方法的耕地集约利用评价体系,并运用构建的评价体系分析了重庆市2000—2010年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及其变化规律。从评价结果来看,重庆市耕地集约利用水平总体表现为不断提高。针对重庆市耕地集约利用现状和变化规律,本文从提高土地质量、鼓励和优化投入、挖掘农业生产价值、强化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提出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耕地 集约利用 评价体系 变化规律 省域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朔 李世平
利用1990~2011年陕西省相关数据,采用非参数的DEA-Malmquist指数法测算了陕西省耕地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情况,并对其构成进行分解,研究结果表明:从整体来看,全省耕地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较快,但增长幅度逐期递减;从增长结构来看,耕地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来自于技术进步的增长,而非技术效率的增长;从增长差异角度来看,地区差异较为显著,而且各个地区的增长结构也不完全相同。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杨朔 李世平 罗列
研究目的:对陕西省1990—2008年期间耕地利用效率变化状况及其外部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方法:采用DEA-Tobit两步法,运用BCC模型对陕西省耕地利用效率进行评价,通过Tobit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1)各地区间的耕地利用效率存在很大差异,咸阳、延安、汉中、安康4市和杨凌示范区耕地利用效率常年处于有效或高效状态。(2)耕地利用效率的变化主要是由纯技术效率的变化引起的。(3)单位耕地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有效灌溉率、受灾面积占农作物播种面积比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政策虚拟变量等因素对陕西省耕地利用效率影响显著。研究结论:1990—2008年陕西省耕地利用效率具有较大的波动性,...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汤进华 李晖
研究耕地资源的高效集约利用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采用能值理论的研究方法,运用湖南统计年鉴相关数据,从农业机械集约度、化肥集约度、农药集约度、农膜集约度和劳动力集约度等5个方面,着重分析了湖南省2003~2012年间耕地利用集约度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总体看,2003~2012年,湖南省耕地利用集约度呈增长趋势,10年间耕地利用集约度共上升了0.252 8,其中生产要素集约度共增加了0.230 2,而复种指数增加了0.018 4。从各要素看,2003~2012年湖南省的农业机械、农药、农膜、化肥集约度都呈增长趋势,研究期间农药集约度增加了0.035×10~(13)sej/hm~2;化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