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42)
- 2023(12773)
- 2022(11411)
- 2021(10772)
- 2020(9222)
- 2019(20748)
- 2018(20516)
- 2017(40278)
- 2016(21480)
- 2015(24204)
- 2014(23905)
- 2013(23336)
- 2012(20965)
- 2011(18537)
- 2010(18088)
- 2009(16232)
- 2008(15532)
- 2007(12983)
- 2006(10822)
- 2005(8911)
- 学科
- 济(83906)
- 经济(83820)
- 管理(63226)
- 业(59228)
- 企(50303)
- 企业(50303)
- 方法(44245)
- 数学(39040)
- 数学方法(38462)
- 财(21486)
- 农(21115)
- 中国(19495)
- 业经(18647)
- 学(17434)
- 地方(15717)
- 贸(14745)
- 贸易(14740)
- 务(14622)
- 财务(14550)
- 财务管理(14522)
- 理论(14489)
- 易(14332)
- 农业(14215)
- 技术(13784)
- 企业财务(13701)
- 和(13490)
- 环境(12990)
- 制(12619)
- 划(11702)
- 银(10608)
- 机构
- 大学(296546)
- 学院(294958)
- 管理(124095)
- 济(113768)
- 经济(111347)
- 理学(109525)
- 理学院(108390)
- 管理学(106261)
- 管理学院(105732)
- 研究(89938)
- 中国(64909)
- 京(61277)
- 科学(57377)
- 财(50432)
- 业大(45033)
- 农(43603)
- 所(42768)
- 财经(42132)
- 中心(41996)
- 江(39703)
- 研究所(39511)
- 经(38523)
- 范(38279)
- 师范(37930)
- 北京(37791)
- 农业(34225)
- 经济学(33545)
- 院(33485)
- 州(32898)
- 财经大学(31877)
- 基金
- 项目(215443)
- 科学(170291)
- 基金(157877)
- 研究(156543)
- 家(136855)
- 国家(135776)
- 科学基金(118578)
- 社会(98456)
- 社会科(93341)
- 社会科学(93317)
- 基金项目(84684)
- 省(83707)
- 自然(78899)
- 自然科(77130)
- 自然科学(77113)
- 自然科学基金(75682)
- 教育(72436)
- 划(70276)
- 资助(64908)
- 编号(64105)
- 成果(49727)
- 部(47394)
- 重点(47270)
- 创(45108)
- 发(44472)
- 课题(42471)
- 创新(42031)
- 科研(41703)
- 教育部(41070)
- 大学(40770)
- 期刊
- 济(112621)
- 经济(112621)
- 研究(79882)
- 中国(47146)
- 学报(46123)
- 管理(43369)
- 科学(42152)
- 农(38073)
- 财(37901)
- 大学(35555)
- 学学(33464)
- 教育(31087)
- 农业(27198)
- 技术(26975)
- 业经(19538)
- 财经(19285)
- 融(19150)
- 金融(19150)
- 经济研究(18108)
- 图书(17314)
- 经(16298)
- 理论(14751)
- 科技(14715)
- 问题(14664)
- 技术经济(14406)
- 实践(13811)
- 践(13811)
- 版(13599)
- 业(13466)
- 情报(13075)
共检索到3992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情报科学
[作者]
黄亚驹 陈福集
【目的/意义】互联网成为网民情感宣泄的平台使得网络舆情影响力剧增,构建模型对网络舆情的发展进行预测具有现实意义。【方法/过程】针对网络舆情趋势预测及时性的需求,以事件标签确定待选历史数据,通过模糊理论的模糊逻辑构建模糊时间序列预测模型,同时构建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以组合预测的方式提高整体的预测精度。【结果/结论】通过实验分析结果表明,预测模型可以在一定程度将预测的时间区间前置,实现"早期"预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柯赟
随着新兴媒体的出现,为了提前并更加准确地判断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发展演化方向,以便做出比较合理的预测监控。文章基于动态贝叶斯网络模型,建立了关于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预测监控模型。通过关联概率的计算,对动态贝叶斯网络中存在因果关系的节点变量进行预测。并以分析2014年上海踩踏事件为例,确定此事件对象中的节点变量,并通过10位专家评分的方式给出了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进行预测的具体操作方法,得到比较合理的预测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郭韧 李红 陈福集
[目的/意义]网络舆情的发展动态是舆情应对的基础。[方法/过程]根据网络舆情演化的关键要素,运用了可拓聚类理论和方法对网络舆情的演化趋势进行建模并预测,通过聚类分析得到预测结果。[结果/结论]实例分析证明该方法计算简便,有较高的精确度和较强的实用性,为舆情的应对提供了理论和方法的支持。
关键词:
网络舆情 可拓聚类 演化趋势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宁 赵胜洋 单晓红
[目的/意义]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网络舆情预测和分级管理系统对提高政府网络监管效率具有重大意义。[方法/过程]分时段记录网络舆情事件的新浪微指数、百度指数、头条指数作为事件热度的衡量指标,运用EGM(1.1)模型对舆情事件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并在预测数据基础上,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提出网络舆情事件分级方案。综合运用上述两模型确立的舆情监管体系对"江歌案宣判""上海携程亲子园虐童案""莫焕晶案二审宣判"等事件进行分析评价。[结果/结论]模型在处理舆情管理问题方面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和精确性。结合舆情事件特点与分析结果,向政府及公司危机公关部门等提出了相应建议。
[期刊] 情报科学
[作者]
黄亚驹 陈福集 游丹丹
【目的/意义】网民对社会现象及问题表达意见、态度使得网络舆情对社会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构建模型对网络舆情的发展进行预测具有现实意义。【方法/过程】通过信息熵理论控制种群初始化,利用遗传算法较强的全局搜索能力和粒子群算法的局部搜索能力实现对BP神经网络权值的优化,构建混合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的网络舆情预测模型并进行实证分析及对比实验。【结果/结论】结果表明,该模型在预测性能上具有更好的优越性及稳定性。
[期刊] 情报科学
[作者]
陈福集 史蕊
【目的/意义】精准预测与掌握舆情事件的发展,及时发现舆情中的潜在危机,对社会的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针对网络舆情演化的不确定性、多变性与灰色性等特征,选取多个指标数据建立多因素灰色模型(MGM(1,m))。同时,为提高预测结果的精确度,利用BP神经网络对多因素灰色模型的预测残差进行修正,构建基于残差修正的多因素灰色模型,并结合"莆田系事件"对模型预测性能进行验证。【结果/结论】仿真结果表明,相对于单一序列GM(1,1)模型和无残差修正的多因素灰色模型,残差修正后的多因素灰色模型在网络舆情预测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史伟 薛广聪 何绍义
针对微博短文本评论,基于情感分析技术,从情感类转移等角度实现对网络舆情演变趋势的预测。本文以突发事件“新冠肺炎疫情”初期的相关微博评论文本作为研究对象,基于扩展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和马尔可夫链提出一种新的方法,即偏差规则马尔可夫模型(the deviation rules Markov model,DRMM)。该模型分析了网民情感类间的相关性和转移性,通过计算不同的情感类转移概率、构建时变的情感状态转移矩阵对疫情初期网民情感状态的变化趋势进行预测。实验采取平均绝对误差(mean absolute error,MAE)和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d error,RMSE)来衡量模型预测值与真实值之间的误差。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有效性和准确性,预测值和真实值的拟合效果在预期范围之内。
[期刊] 情报科学
[作者]
张和平 陈齐海
【目的/意义】网络舆情的发展是复杂非线性的变化过程,建立有效的数理模型对网络舆情发展趋势做出准确的预测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过程】首先选用网络舆情事件的百度指数构建发展趋势的时间序列指标,经过几何平均弱化缓冲算子处理后建立改进的灰色Verhulst模型预测,最后采用马尔可夫对改进的灰色Verhulst模型预测结果进行修正。【结果/结论】选取"罗一笑事件"进行案例分析,验证了本文提出的改进的灰色马尔可夫模型在网络舆情预测中的有效性。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田世海 孙美琪 张家毓
[目的/意义]近年来频发的自媒体平台舆情反转事件稀释了社会信任,弱化了政府公信力,扰乱了舆情生态平衡,文章提出自媒体环境下规避网络舆情反转的方法有着重要现实意义。[方法/过程]首先从平台控制性、信息准确性、主体批判性、传播突变性四个维度识别自媒体舆情反转的影响要素,然后构建预测模型的贝叶斯结构,利用70个舆情案例数据集完成参数学习,建立自媒体舆情反转预测模型。结合3个检验样本完成模型有效性的验证,在此基础上进行原因诊断和最大可能解释。最后结合罗尔诈捐事件进行舆情反转预测。[结果/结论]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较吻合,提出的自媒体舆情反转预测方法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关键词:
贝叶斯网络 自媒体 舆情反转 预测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谢新洲
当前,互联网已经成为民众利益诉求、各种社会思潮的集散地,由此而形成的网络舆情越来越成为反映民愿与社情的"晴雨表"。对于网络舆情的研究已经成为目前学界和业界的重点,然而网络舆情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复杂巨系统的演化过程,充满着不确定因素。这使得对网络舆情的研究非常困难,要么流于表象,管窥所及;要么过于抽象,难以落地。所幸的是,在不同学科专业、不同行业的广泛关注下,网络舆情的研究得以多学科交叉、多方法并进、多观点共享,无论是在理论研究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赵爱 毕硕本 王军 黄铜 万蕾
本文利用社交网络分析法和GIS可视化,在地理学视角下,对微博中"山东毒疫苗事件"信息传播路径进行定量分析。研究发现:(1)空间结构与社会经济具有相对一致性,表现为网络中节点的出入度与社会城市发展具有指向性,在个别中心城市间(北京、广东、上海)有所区别;(2)舆论微博传播具有地域性,不同的地域都形成中心节点城市,这些城市主导着周边乃至全国范围内的舆论方向;(3)相同时间段内的舆论信息传播路径数量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不对称性,东部地区要比中西部地区密集。
[期刊] 情报杂志
[作者]
刘波维 曾润喜
[目的/意义]网络舆情是一个跨学科研究选题,学界从不同视角对网络舆情进行观照,并基于不同视角构建应对舆情的策略和路径。[方法/过程]运用扎根理论的分析方法,对已有的网络舆情研究视角进行比较、归类、编码和分析,总结出7个主范畴和5个核心范畴。[结果/结论]由此探究网络舆情视角研究范式,分类分析视角选择与研究对象之间的密合度及论证的优势和不足,提出未来视角研究应从共享和深度协作方面研究网络舆情,注重学科间的融合与借鉴等。
关键词:
网络舆情 舆情研究 扎根理论 舆论生态
[期刊] 数据分析与知识发现
[作者]
李真 丁晟春 王楠
【目的】识别网络舆情中的观点主题。【方法】通过舆情信息内容、用户关系、用户行为三个方面的4个维度(时间维、用户维、内容维、观点维)的关联,构建微博舆情观点主题识别模型。【结果】提出包括舆情网络构建、观点主题抽取及聚类、"用户–所属观点主题"2-模网络构建、观点主题演化分析4部分的网络舆情观点主题识别方法体系,实验结果证明该方法体系可有效识别网络舆情中的观点主题。【局限】用户属性对观点主题识别的影响有待进一步考虑。【结论】基于社会网络视角,利用LDA主题模型,可多方面、多维度地识别网络舆情观点主题。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宋全喜 寻其锋 宁祎娜
网络舆情传播速度快、波及范围广,同时具有很强的突发性、不确定性、难以控制等特点,对相关部门进行涉警网络舆情干预和引导带来巨大挑战。目前有关网络舆情引导、管控机制、应对策略研究等成果丰富、但是对网络舆情危机的演变和干预多停留在定性分析之上、定量分析研究相对欠缺。现有网络舆情研究多针对舆情发展某一阶段进行研究,未结合网络舆情发展的多阶段属性展开全生命周期研究,为数不多的网络舆情多阶段干预决策机制研究也比较粗略,缺乏一套科学、规范的干预决策机制作为支撑。因此,结合网络舆情的多阶段属性、应用定量分析方法,是未来网络舆情干预决策机制研究的方向之一。本文通过对网络舆情发展过程的描述,给出一定量的状态表述和行动刻画,构建一个分类多阶段决策模型框架。
关键词:
网络舆情 干预决策机制 多阶段决策模型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小波
分析当前舆情建模研究现状,提出比较符合社会实际的人际关系网络模型,并对建立该网络模型的思路,网络节点的类型、属性和关系进行描述。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节点类型设定了相应的舆情演化规则,建立了基于人际关系网络的舆情演化模型。
关键词:
人际网络 舆情演化 建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