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716)
- 2023(16468)
- 2022(13570)
- 2021(12497)
- 2020(10300)
- 2019(23409)
- 2018(22952)
- 2017(44481)
- 2016(23653)
- 2015(26141)
- 2014(25832)
- 2013(25794)
- 2012(23756)
- 2011(21189)
- 2010(21269)
- 2009(19723)
- 2008(19383)
- 2007(17361)
- 2006(15379)
- 2005(13739)
- 学科
- 济(108720)
- 经济(108605)
- 业(97179)
- 企(78390)
- 企业(78390)
- 管理(78087)
- 农(49081)
- 方法(44352)
- 数学(35846)
- 数学方法(35373)
- 业经(33876)
- 农业(32666)
- 财(30157)
- 中国(29160)
- 地方(24988)
- 务(21415)
- 财务(21367)
- 财务管理(21334)
- 技术(20465)
- 制(20430)
- 企业财务(20188)
- 贸(18354)
- 贸易(18338)
- 和(18014)
- 易(17810)
- 策(17608)
- 环境(16781)
- 划(16571)
- 理论(16378)
- 发(16229)
- 机构
- 学院(339484)
- 大学(329511)
- 济(145950)
- 经济(143273)
- 管理(138652)
- 理学(119262)
- 理学院(118126)
- 管理学(116335)
- 管理学院(115702)
- 研究(109252)
- 中国(86925)
- 京(68643)
- 农(68265)
- 财(65158)
- 科学(64879)
- 所(53815)
- 业大(53295)
- 江(52783)
- 农业(52194)
- 中心(52147)
- 财经(51551)
- 研究所(48344)
- 经(46852)
- 经济学(42814)
- 北京(42418)
- 州(41314)
- 范(41312)
- 师范(40921)
- 经济管理(39666)
- 院(39318)
- 基金
- 项目(226495)
- 科学(180767)
- 研究(168383)
- 基金(164791)
- 家(142094)
- 国家(140728)
- 科学基金(123287)
- 社会(110087)
- 社会科(104294)
- 社会科学(104266)
- 省(91517)
- 基金项目(87540)
- 自然(78041)
- 自然科(76290)
- 自然科学(76273)
- 教育(75269)
- 自然科学基金(74899)
- 划(74316)
- 编号(68470)
- 资助(66032)
- 发(53639)
- 成果(52582)
- 重点(50140)
- 部(49986)
- 创(49845)
- 课题(46122)
- 创新(45953)
- 业(45951)
- 国家社会(45646)
- 制(43411)
- 期刊
- 济(170221)
- 经济(170221)
- 研究(95068)
- 农(68890)
- 中国(68270)
- 管理(53492)
- 财(52346)
- 科学(47184)
- 农业(47055)
- 学报(47028)
- 大学(37731)
- 学学(36207)
- 业经(34980)
- 融(33466)
- 金融(33466)
- 技术(33223)
- 教育(29999)
- 财经(25042)
- 业(24846)
- 经济研究(24323)
- 问题(23072)
- 经(21591)
- 技术经济(19656)
- 世界(17145)
- 版(16603)
- 商业(16492)
- 统计(16290)
- 现代(16256)
- 经济问题(15905)
- 科技(15832)
共检索到5105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赵会杰 于法稳
实现农业绿色发展,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安全优质农产品供给能力、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具有重要意义。运用改进的熵值法,基于2003~2017年我国13个粮食主产省份的面板数据,对其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并利用多指标面板数据的聚类分析方法对2003~2017年13个粮食主产省份农业绿色发展水平予以分类分析,考察粮食主产区各省份之间的差异性。结果表明:2003年以来,粮食主产区农业绿色发展总体水平明显提高,13个省份农业绿色发展各有短板和优势,省份间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和速度差异较大。提升粮食主产区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应着重弥补农业绿色发展过程中的短板,缩小粮食主产区各省份间差距;加强农业绿色发展战略的顶层设计和机制构建,建立完善的奖惩机制和预警机制;引导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推动农业绿色发展。
关键词:
粮食主产区 农业绿色发展 粮食安全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蒋和平 崔凯
本文通过设置粮食主产区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了25年(1985~2009)的数据,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方法)对粮食主产区25年(1985~2009)来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进行分析和评价。在测算过程中,采取了分区域、分指标对比,并始终考虑到过去的发展过程和未来的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粮食主产区农业发展水平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农业发展的整体情况,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且各地区发展呈现不均衡性。对于影响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因素,各指标的作用各有不同,但今后粮食主产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趋势将更注重农村社会化和农业可持续化等方面。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帅 谢雨晨
[目的]农业绿色发展是现代农业建设的重大使命。在这一背景下,农村三产融合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举措,肩负着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任务。通过探讨农村三产融合对农业绿色发展的影响,为我国农业绿色转型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方法]基于2010—2021年中国13个粮食主产区的面板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对农村三产融合与农业绿色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工具变量和缩尾处理两种形式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结果]研究表明,农村三产融合对农业绿色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存在区域异质性。从具体的地理区位上看,东部以及东北地区农村三产融合促进农业绿色发展,中部和西部地区农村三产融合是抑制其农业绿色发展。此外,农村三产融合能够通过增加农民收入来进一步促进农业绿色发展,而中介变量农村人力资本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农业绿色发展。[结论]我国在推动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应充分关注其对农业绿色发展的促进作用。针对不同地区,制定和实施差异化的政策措施,合理规划农村三产融合的发展,以此提升我国农业绿色发展水平,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魏梦升 颜廷武 罗斯炫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了加快推动绿色发展、扎实推进乡村生态振兴、建设美丽中国的重大战略目标。农业绿色低碳发展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然选择,而实现“增产”与“减碳”双赢是推进农业绿色低碳发展的题中之义。为了揭示粮食主产区增产压力下的农业碳减排机制与路径,本文运用1999-201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以2004年国家设立13个粮食主产区为准自然实验,基于规模经营与技术进步的协同作用视角,对设立粮食主产区的碳减排效应开展实证考察。基准回归结果表明,设立粮食主产区虽然提高了农业碳强度,但对农业碳排放具有显著削减效应。影响机制分析发现:设立粮食主产区通过规模经营实现碳减排效应,劳动力转移对设立粮食主产区的碳减排效应具有调节作用;设立粮食主产区促进了技术进步,从而实现碳减排效应;规模经营与绿色技术进步具有协同效应,二者的协同作用强化了设立粮食主产区的碳减排效应。进一步分析表明,设立粮食主产区的碳减排效应主要通过降低化肥施用强度实现,而不是机械使用强度。地区异质性分析发现,设立粮食主产区在山东、黑龙江、江苏、辽宁4个省份具有更强的碳减排效应。据此,本研究为探索设立粮食主产区碳减排效应的作用机制和优化路径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姚旭兵 罗光强 吴振顺 段超群
本文基于粮食主产区1999-2013年的面板数据,从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绿色城镇化及城乡统筹实现度四个层面构建了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13个省份的新型城镇化水平进行了定量测度及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粮食主产区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进步显著,但是各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速度相差比较悬殊;粮食主产区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呈现较强的板块效应及区域异质性,东部板块新型城镇化发展速度都比较快,中部板块发展速度相对较慢,而西部板块的新型城镇化发展速度出现严重分化。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粮食主产区 主成分分析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姚旭兵 罗光强 吴振顺 段超群
本文基于粮食主产区1999-2013年的面板数据,从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绿色城镇化及城乡统筹实现度四个层面构建了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13个省份的新型城镇化水平进行了定量测度及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粮食主产区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进步显著,但是各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速度相差比较悬殊;粮食主产区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呈现较强的板块效应及区域异质性,东部板块新型城镇化发展速度都比较快,中部板块发展速度相对较慢,而西部板块的新型城镇化发展速度出现严重分化。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粮食主产区 主成分分析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孙晶晶 赵凯 牛影影
区域协调发展是我国"十三五"时期的重要发展目标和理念之一,其中粮食主产区、主销区与平衡区间的协调发展是实现区域整体协调发展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我国三大粮食功能区发展现状,从构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出发,综合运用熵权法、变异系数法及专家打分法确定指标权重,确定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综合指数模型及其比较方法,并根据2004-2013年统计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提出了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方案。研究结果表明,三大粮食功能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总体呈持续上升的趋势,个别年份略有下降,且主销区最高,主产区次之,平衡区最低;三大粮食功能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区际存在较大差异,区内发展不平衡。因此,今后应建立粮食主产区商品粮调销补偿基金,完善其运行模式,激励耕地使用者不断提升土壤肥力,调整作物结构,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孙晶晶 赵凯 牛影影
区域协调发展是我国"十三五"时期的重要发展目标和理念之一,其中粮食主产区、主销区与平衡区间的协调发展是实现区域整体协调发展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我国三大粮食功能区发展现状,从构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出发,综合运用熵权法、变异系数法及专家打分法确定指标权重,确定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综合指数模型及其比较方法,并根据2004-2013年统计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提出了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方案。研究结果表明,三大粮食功能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总体呈持续上升的趋势,个别年份略有下降,且主销区最高,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周文保 林翊华 欧阳怀东 王家丽 王梦浩 魏建华
粮食主产区在全国农业发展中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全面总结了农村改革以来粮食主产区农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 ,剖析了农业发展所面临的矛盾和问题 ,提出了 2 1世纪初粮食主产区农业发展的思路和应采取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
粮食主产区 农业发展 对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慧 郭永奇
基于2000-2017年粮食主产区的面板数据,运用SBM-ML对其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定,并对其增长动力以及收敛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业技术进步是我国粮食主产区的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动力。各粮食主产区农业GTFP水平差异明显,东部、中部、西部依次递减的趋势。通过收敛性检验的数据结果,13个粮食主产区不存在着绝对的β收敛,但均存在着条件β收敛,σ收敛基本上以2009年为界,2001-2009大多数粮食主产区呈现出发散性,2009年后基本上呈现出显著的收敛性。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赵丹丹 刘春明 鲍丙飞 许波
从人口、社会、经济、环境以及资源等5个子系统选取21指标构建农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用熵值法、协调度方法分析我国粮食主产区2004—2015年农业可持续发展动态差异和协调度。结果表明:从时间维度看,2004—2015年我国粮食主产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综合指数均值呈先波动下降再上升再下降的趋势,波动幅度较大,其综合指数均值为0.3983;从空间维度看,粮食主产区所在省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综合指数均值由东部向西部递减,其中,华东地区综合指数均值最高,其次是东北地区,内蒙古及华中地区居中,西部的四川、华东的安徽、东北的吉林等三省综合指数均值最低;从农业各子系统可持续能力之间协调度看,2004—2015年粮食主产区各子系统可持续能力之间的协调度有所趋好,但整体发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志强 刘居东 韩晓增
本文在对我国 3 1个省区的农业资源环境进行系统辨识分析后 ,运用评价分析结果与 3 1个省区的粮食产量回归分析值进行综合分析 ,确定出 1 5个粮食生产主产区和 1 6个非粮食主产区 ,并提出了解决我国农业资源环境恶化的根本方法———以国际国内农产品需求为调整方向 ,根据各省区的农业资源环境优势 ,确定农产品重点产区和优势产业带。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吕添贵 付舒斐 胡晗 汪立 耿灿
研究目的:辨析农业绿色转型约束下长江中游粮食主产区耕地绿色利用效率演化规律及空间收敛特征,为保障区域农业绿色转型稳定性和连续性提供参考。研究方法:生命周期分析法,超效率SBM模型,核密度估计,空间自相关和空间β收敛模型。研究结果:(1)长江中游粮食主产区耕地绿色利用效率由2005年的0.978波动增加至2020年的1.066,整体呈上升趋势,区域层面效率值呈湖北省、江西省、湖南省依次递减趋势;(2)长江中游粮食主产区耕地绿色利用效率整体收敛水平为0.043,局部收敛水平呈现江西、湖北、湖南依次递减格局,均存在显著的β收敛趋势和空间正向溢出效应;(3)地区城镇化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农业科技水平、家庭农业经济贡献度和财政支农力度与耕地绿色利用效率的空间收敛性呈显著正相关,而复种指数和种植结构呈显著负相关;(4)促进耕地绿色利用转型应顺应耕地绿色空间关联规律,加快推广耕地绿色生产技术,推进耕地绿色综合整治和强化耕地绿色环境规制。研究结论:完善和推广农业绿色转型模式,应当充分考虑粮食主产区耕地绿色利用效率演进的客观规律,构建合理的耕地利用转型政策支撑体系。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周坚 张伟 陈宇靖
对中国粮食主产区农业保险补贴政策进行梳理后发现,当前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保费补贴比例虽然较高,但保障水平整体偏低。一部分财政压力较大的农业大省为了减轻保费补贴支出而将农业保险的风险保障设制过低,导致农业保险风险防范功能的丧失;另一部分省区则将列入中央财政补贴试点的粮食类作物和本级财政开展的特色农作物保险种实施差异化保障,导致地方特色农作物保险的保障水平远远高于中央财政试点险种。在上述负向激励作用下,农业保险对粮食产出增长的激励效应受到严重制约。建议对当前农业保险的补贴制度进行改革,设计更加灵活的补贴方案和保障水平,以实现农业保险促进粮食产出增长的政策目标。
关键词:
农业保险 粮食安全 政策评价 补贴模式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崔宁波 时骄禹 范月圆
推动主产区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和关键支撑。本文对2006-2022年我国主产区13个省份的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地区差异与时空动态演变特征展开分析。研究发现:样本期内主产区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上升,北方主产区处于领先状态;主产区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总体差异不断缩小,但仍存在两极分化现象,差异主要来源是区域间差异;主产区粮食产业发展水平稳定,难以实现“跳跃式”转移。高质量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应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抓紧抓好粮食生产、提升粮食产业核心竞争力、因地制宜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构建粮食产业新发展格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