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349)
- 2023(17937)
- 2022(15539)
- 2021(14326)
- 2020(12062)
- 2019(27556)
- 2018(27322)
- 2017(52093)
- 2016(28457)
- 2015(32082)
- 2014(32178)
- 2013(31476)
- 2012(28974)
- 2011(26267)
- 2010(26201)
- 2009(24115)
- 2008(23184)
- 2007(20262)
- 2006(17844)
- 2005(15458)
- 学科
- 济(128243)
- 经济(128100)
- 管理(81130)
- 业(71528)
- 企(58956)
- 企业(58956)
- 方法(52900)
- 数学(46148)
- 数学方法(45485)
- 中国(32114)
- 农(30985)
- 地方(30562)
- 学(28969)
- 财(27845)
- 业经(26326)
- 环境(20919)
- 农业(20904)
- 制(20535)
- 理论(20092)
- 和(18799)
- 贸(17847)
- 贸易(17839)
- 易(17158)
- 务(16953)
- 财务(16865)
- 财务管理(16825)
- 地方经济(16590)
- 技术(16573)
- 划(16525)
- 融(16428)
- 机构
- 学院(401881)
- 大学(401664)
- 济(161671)
- 经济(158025)
- 管理(156185)
- 研究(138514)
- 理学(135114)
- 理学院(133525)
- 管理学(130898)
- 管理学院(130178)
- 中国(100546)
- 科学(88024)
- 京(85901)
- 财(72213)
- 所(69841)
- 农(66558)
- 研究所(63971)
- 中心(62526)
- 江(61824)
- 业大(61667)
- 财经(57875)
- 范(54130)
- 师范(53558)
- 北京(53402)
- 经(52531)
- 农业(51974)
- 院(51084)
- 经济学(48650)
- 州(47972)
- 经济学院(43513)
- 基金
- 项目(279804)
- 科学(219231)
- 研究(202110)
- 基金(201163)
- 家(176115)
- 国家(174692)
- 科学基金(149819)
- 社会(126824)
- 社会科(120027)
- 社会科学(119993)
- 省(111462)
- 基金项目(106970)
- 自然(98335)
- 自然科(95956)
- 自然科学(95930)
- 自然科学基金(94118)
- 教育(93109)
- 划(92796)
- 资助(82923)
- 编号(82178)
- 成果(65724)
- 重点(62981)
- 部(60673)
- 发(60079)
- 课题(57406)
- 创(57201)
- 创新(53479)
- 科研(53271)
- 国家社会(51712)
- 教育部(51628)
- 期刊
- 济(180716)
- 经济(180716)
- 研究(117588)
- 中国(76569)
- 学报(66165)
- 科学(59539)
- 农(59417)
- 管理(57347)
- 财(55006)
- 大学(49839)
- 学学(47182)
- 教育(44369)
- 农业(40926)
- 技术(37255)
- 融(30612)
- 金融(30612)
- 业经(28862)
- 经济研究(28701)
- 财经(27983)
- 问题(24171)
- 经(24033)
- 业(20670)
- 技术经济(20144)
- 图书(19998)
- 资源(19728)
- 统计(19566)
- 科技(19092)
- 版(18966)
- 理论(18199)
- 现代(17745)
共检索到589534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萌 刘皓 史聆聆 孙启宏 陈忱
为推动我国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发挥城市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主导作用,从经济效益、社会建设和生态环境三个方面构建城市生态经济综合评价体系,采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并对江苏省13个地级市的城市生态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采用层次聚类分析将13个地级市划分为三种发展类型:率先发展区域、平稳发展区域和一般发展区域。最后,针对不同发展类型的城市,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生态经济 指标体系 熵值法 聚类分析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萌 刘皓 史聆聆 孙启宏 陈忱
为推动我国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发挥城市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主导作用,从经济效益、社会建设和生态环境三个方面构建城市生态经济综合评价体系,采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并对江苏省13个地级市的城市生态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采用层次聚类分析将13个地级市划分为三种发展类型:率先发展区域、平稳发展区域和一般发展区域。最后,针对不同发展类型的城市,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生态经济 指标体系 熵值法 聚类分析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沈晓梅 姜明栋
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发展提出的新目标,虽然江苏经济社会总体水平处于全国领先位置,但对照"强富美高"要求,依旧存在不充分不平衡现象。为准确评价江苏省内各地区"强富美高"发展水平,文章利用熵值法构建了评价体系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基于2015年江苏省截面数据分析表明:"强""富""高"三者具有相对一致性,在地域分布上总体仍呈南强北弱势态,且差距较大,尤其是贫富悬殊明显;"美"总体呈北高南低势态,但地域差距不大。江苏设区市的"强富美高"耦合协调度也呈南高北低状态,差距依然较大。建议优化政府现有考核评价体系,探寻针对不同区域的差别化激励和约束机制,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努力做强新型实体经济。
关键词:
熵值法 强富美高 耦合协调度 江苏省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曹玲玲 陈香
本文基于新型城镇化的丰富内涵,从人口城镇化、经济发展水平、居民幸福指数、城市资源环境和城乡统筹五种视角构建江苏省新型城镇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创新性地采用主、客观赋权法相结合的改进熵值法对江苏省13个地级市的新型城镇化水平进行实证分析,并得出相关结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肖思思 黄贤金 濮励杰 陈逸 陈志刚 赵登辉
文章从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的概念和内涵入手,探讨包括资源减量节约、污染减排节约、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技术支撑五个子系统的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和评价方法的应用,并以江苏省及省辖13市为例,对资源节约型社会水平发展指数(LD)、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协调度(HD)以及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持续度(SD)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江苏省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能力水平指数一直保持持续稳定的上升趋势;社会发展协调度在短期上升后趋于下降,表明各子系统之间耦合关系正逐渐减弱,呈现非持续发展态势。江苏省市辖13市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的区域差异明显,节约型社会发展水平指数表现为苏南>苏中>苏北,节约型社会发展协调度规律表现为苏南<苏中<苏北。江苏省距离资源节约型社会尚有较大差距,在今后的发展中,应以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为契机,构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及各区域间协调持续发展的资源节约型江苏。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谢志仁 刘庄
本文论述了区域生态环境综合评价的基本思路 ,介绍了江苏省区域生态环境综合评价的技术路线和指标体系 ,并根据评价结果对江苏省生态环境区域分异规律作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
区域生态环境 综合评价 江苏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高珊 黄贤金
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以江苏省为研究案例,针对生态文明动态化、区域性的特点与基本内涵,尝试建立省域范围的生态文明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从时间和空间两个层面,综合评价江苏省生态文明的建设绩效。文章指出2000—2007年间江苏省与全国的建设程度差异,同时总结2007年度江苏省13个地市的发展阶段差异。鉴于江苏省的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提出完善生态设施、健全生态补偿、发展生态产业及增强生态意识等建议。
关键词:
生态文明 指标体系 绩效评价 江苏省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曹培培
城市旅游与城市发展相互关联,两者的协调发展是城市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构建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法,结合SPSS19.0软件,对江苏省13市2010-2014年的城市旅游与城市发展的协调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①5年间,江苏省13市协调性指数总体呈逐年上升态势,协调性指数较大的城市所占份额增加,协调性相似城市在空间上更趋于集中;②江苏省13市具体可被划分为3个等级,第一等级包括南京、苏州、无锡,数量较少,得分显著高于第二、三等级。协调性水平总体呈现出由苏南向苏北、由中心城市向边缘城市衰减的空间格局;③经济发展、区位条件、旅游资源是影响江苏省13市城市旅游与城市发展协调性的主要因素。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孙步忠 范恒 黄士娟 何意雄
论文从社会发展、经济增长、生态建设、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5个方面构建生态经济综合指数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09—2013年江西省11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利用熵权法对指标客观赋权,从评价者对生态经济评价趋优考虑的角度,构建趋优融合下的灰色关联分析模型,对江西省各地市的生态经济综合指数进行动态评价研究。运用系统聚类方法将各区域不同维度下的生态经济发展水平划分为三类:Ⅰ类城市:南昌市、景德镇市和萍乡市;Ⅱ类城市:九江市、新余市、鹰潭市和赣州市;Ⅲ类城市:吉安市、宜春市、抚州市和上饶市,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供参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樊爱军,杨扬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朱玲 周科
[目的]在低碳经济正成为世界经济社会发展新趋势的背景下,低碳农业成为新的探究热点。科学构建低碳农业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有利于为科学评判低碳农业经济发展质量提供重要依据,江苏省作为我国农业大省和经济发达的重叠区,以其为例进行低碳农业经济发展评价对于我国农业发展方向和模式具有先导意义。[方法]基于对低碳农业经济概念和内涵的系统分析,构建由农业发展水平、化学品投入强度、能源利用效率、资源有效利用水平、农业废弃物利用水平等5个准则层的18个指标构成的低碳农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评价
关键词:
低碳农业 指标体系 层次分析法 评价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朱玲 周科
[目的]在低碳经济正成为世界经济社会发展新趋势的背景下,低碳农业成为新的探究热点。科学构建低碳农业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有利于为科学评判低碳农业经济发展质量提供重要依据,江苏省作为我国农业大省和经济发达的重叠区,以其为例进行低碳农业经济发展评价对于我国农业发展方向和模式具有先导意义。[方法]基于对低碳农业经济概念和内涵的系统分析,构建由农业发展水平、化学品投入强度、能源利用效率、资源有效利用水平、农业废弃物利用水平等5个准则层的18个指标构成的低碳农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评价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并应用线性加权和综合评价模型对江苏省的低碳农业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结果]江苏省低碳农业从2005年开始得到了快速发展,其中化学品投入强度是制约江苏省低碳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而能源利用效率是促进其发展的关键因素。[结论]降低农业生产中的化肥、农药及农膜等化学投入品的强度,可以使江苏省低碳农业的发展水平有效提升,应予以重点关注。
关键词:
低碳农业 指标体系 层次分析法 评价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董丽丽 丁忠义 刘一玮 毛梦祺 王雨桐
以沛县15个镇为评价单元,根据煤炭资源型城市的土地生态特征,从土地利用的社会经济效益、土地利用的结构状态以及土地的景观生态特征三方面,共选取14项指标构建指标体系,采用基于熵权的TOPSIS模型对土地生态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受不同资源禀赋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的影响,2010年沛县各镇的土地生态质量状况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异和等级差距,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较为吻合。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崔丽娟 彭镇华 郄光发 张曼胤 何春光
根据江苏省区域特点,结合江苏省林业发展现状,建立江苏省林业发展指标体系,包括森林资源状况、生态功能、社会经济效益和保障体系4个综合层面的47个指标。采用专家咨询法、理论分析法、频度分析法及软系统归纳集成法等确定指标和分值,依此对江苏省林业发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江苏省林业处于刚起步的现代林业阶段,根据综合评价得分进一步分析了江苏省林业发展的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江苏省 林业发展 评价 指标体系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