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62)
- 2023(12004)
- 2022(9758)
- 2021(9206)
- 2020(7617)
- 2019(17456)
- 2018(17000)
- 2017(32655)
- 2016(17134)
- 2015(19440)
- 2014(18999)
- 2013(18568)
- 2012(16494)
- 2011(14485)
- 2010(13824)
- 2009(12543)
- 2008(11866)
- 2007(9716)
- 2006(8126)
- 2005(7189)
- 学科
- 济(76088)
- 经济(76014)
- 管理(47002)
- 业(44928)
- 方法(36125)
- 企(35413)
- 企业(35413)
- 数学(33068)
- 数学方法(32675)
- 中国(23455)
- 农(20507)
- 财(18008)
- 业经(15910)
- 贸(15142)
- 贸易(15133)
- 易(14856)
- 农业(13437)
- 地方(12791)
- 制(12382)
- 学(11394)
- 务(10915)
- 财务(10872)
- 财务管理(10852)
- 环境(10740)
- 银(10664)
- 银行(10654)
- 发(10461)
- 融(10320)
- 金融(10318)
- 企业财务(10286)
- 机构
- 大学(236168)
- 学院(234070)
- 济(107707)
- 经济(106136)
- 管理(93532)
- 理学(81910)
- 理学院(81100)
- 管理学(79738)
- 管理学院(79297)
- 研究(78595)
- 中国(61025)
- 京(48710)
- 财(46451)
- 科学(44487)
- 财经(38358)
- 所(36609)
- 中心(36227)
- 经(35418)
- 经济学(35218)
- 农(34259)
- 研究所(33568)
- 业大(32228)
- 经济学院(31927)
- 江(31453)
- 北京(30141)
- 范(29027)
- 财经大学(28964)
- 院(28843)
- 师范(28772)
- 农业(26660)
- 基金
- 项目(166723)
- 科学(134408)
- 基金(126641)
- 研究(122275)
- 家(110075)
- 国家(109285)
- 科学基金(95480)
- 社会(82948)
- 社会科(78966)
- 社会科学(78952)
- 基金项目(66344)
- 省(61049)
- 自然(60052)
- 自然科(58787)
- 自然科学(58775)
- 自然科学基金(57733)
- 教育(55822)
- 划(52259)
- 资助(51368)
- 编号(46929)
- 部(38687)
- 重点(37303)
- 国家社会(36724)
- 成果(36517)
- 发(35869)
- 创(34973)
- 教育部(34010)
- 创新(32923)
- 人文(32789)
- 科研(32227)
共检索到3321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田雪莹
选择人口发展、经济发展、生活质量发展、文化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5个一级指标,构建我国城镇化水平综合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运用改进的熵值法对指标数据进行测算和评价。研究表明,1995~2016年,我国城镇化迅猛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随着农民工和普通外来务工人员不断转化为城镇人口,社会保障体系亟待改善。与此同时,仍然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并着力减轻城镇化过程中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关键词:
城镇化水平 新型城镇化 熵值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滨
城镇化是一个系统工程。本文选择人口、经济、社会和生态城镇化四个维度构建我国城镇化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体系,采用熵值法对中国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综合和比较。研究表明,2000-2016年间中国城镇化水平迅速提高,但各维度城镇化发展水平不均衡。经济城镇化水平增长最快,而人口和生态城镇化水平还有待提高。同时,中国各区域城镇化发展水平在空间上差异明显,呈现从东部向东北部、中部、西北部和西南部依次递减的特征,且各区域的优势和劣势有所不同。
关键词:
城镇化水平 评价指标体系 熵值法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杨丽 孙之淳
新型城镇化最重要的核心和关键,就是使转户农民真正市民化,提高其生活质量和水平。传统评价城镇化发展水平一般采用主要指标法,通过城镇人口比重或非农业人口比重对城镇化发展进行评价。由于指标单一,该类评价存在一定片面性,已不能满足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评价需要。应用多个指标构建适合西部新型城镇化发展测评体系,采用熵值法对西部新型城镇化发展总体水平进行测评,就测评中反映的西部新型城镇化发展中存在问题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曹玲玲 陈香
本文基于新型城镇化的丰富内涵,从人口城镇化、经济发展水平、居民幸福指数、城市资源环境和城乡统筹五种视角构建江苏省新型城镇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创新性地采用主、客观赋权法相结合的改进熵值法对江苏省13个地级市的新型城镇化水平进行实证分析,并得出相关结论。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焦高乐 严明义
以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数据为样本,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城镇化发展水平与碳生产率进行了测度,并运用耦合模型分析了二者的动态耦合演化轨迹。结果显示: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城镇化水平和碳生产率的耦合度呈收敛趋势;耦合度总体上仍处于较低水平;大多数省份仍处于轻度失调状态。
关键词:
中国 城镇化 碳生产率 耦合度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东皇 杜宇玮 陈利馥
文章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和经济城镇化之间的协调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经验数据表明,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与经济城镇化之间存在着互动关系。人口城镇化与经济城镇化发展总体上呈现出良好的互促关系;而人口城镇化对土地城镇化的支撑作用越来越弱,导致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间的状态协调度持续下降;经济城镇化对土地城镇化的支撑作用也越来越弱,导致土地城镇化与经济城镇化间的状态协调度持续下降。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间的状态协调度和经济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间的状态协调度需要改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东皇 杜宇玮 陈利馥
文章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和经济城镇化之间的协调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经验数据表明,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与经济城镇化之间存在着互动关系。人口城镇化与经济城镇化发展总体上呈现出良好的互促关系;而人口城镇化对土地城镇化的支撑作用越来越弱,导致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间的状态协调度持续下降;经济城镇化对土地城镇化的支撑作用也越来越弱,导致土地城镇化与经济城镇化间的状态协调度持续下降。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间的状态协调度和经济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间的状态协调度需要改善。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赵黎明 焦珊珊 姚治国
运用DEA-BCC模型测度了2003-2012年我国的城镇化效率,并对2012年我国的城镇化效率状况进行了投影分析。结果显示:在全国层面,城镇化技术效率和纯技术效率变化不大,规模效率呈现下降趋势;在区域层面,东中西三大区域间技术效率和纯技术效率表现出东高西低的格局,规模效率方面三区域差别不大;在省际层面,各省份之间技术效率差异较大,纯技术效率的差异是造成各省份之间效率差距的主要原因;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的共存拉低了我国的城镇化技术效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我国城镇化效率的建议。
关键词:
自然资源 城镇化效率 DEA 投影分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一惠
文章针对新型城镇化水平评价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问题,提出了有一种基于折中比值的TOPSIS评价方法,构建了一套新的城镇化水平评价指标集,并采用组合赋权法确定出评价指标的权重。针对城镇化水平评价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因素,采用三角模糊数作为评价测度,基于逼近理想解方法,对各区域城镇化水平评价信息与正负理想解之间的距离进行折中融合,给出一种基于理想解方法的城镇化水平评价方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一惠
文章针对新型城镇化水平评价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问题,提出了有一种基于折中比值的TOPSIS评价方法,构建了一套新的城镇化水平评价指标集,并采用组合赋权法确定出评价指标的权重。针对城镇化水平评价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因素,采用三角模糊数作为评价测度,基于逼近理想解方法,对各区域城镇化水平评价信息与正负理想解之间的距离进行折中融合,给出一种基于理想解方法的城镇化水平评价方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淑茹 魏晓晓
针对新型城镇化研究中在赋权方面不能全面考虑指标数据的离散程度、相关程度和对比强度三大数据属性的问题,本研究利用熵值法改良CRITIC法后对指标赋权。在建立新型城镇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明确新型城镇化水平,不仅包括综合指数方面,还包含内部协调方面的基础上,测度了2007—2016年西部省份的新型城镇化水平。研究表明:2007—2016年西部各省份新型城镇化的综合指数在稳步提升;协调性方面由勉强协调、初级协调发展到了中级及良好协调阶段,但区域内部差异明显;利用Thiel指数对西部省份新型城镇化水平进行σ收敛检验,发现西部新型城镇化水平的Thiel指数曲线呈"W"状分布,σ收敛趋势不明显。最后,提出促进西部省份新型城镇化水平提升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鲁春阳 文枫 袁晓妮 秦岩
[目的]建立新型城镇化风险识别体系与方法,有助于规避和降低新型城镇化发展中的潜在风险,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文章通过构建包含政治风险、经济风险、社会风险、生态风险等4个维度共17个指标的新型城镇化风险识别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和极值法对2010—2014年河南省新型城镇化风险进行测度。[结果]整体上,河南省新型城镇化风险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风险综合风险指数由2010年的0. 793下降至2014年的0. 199,年均下降率为14. 98%。其中,政治风险呈波动性变化态势;社会风险显著下降,且城乡差距逐年缩小,表明河南省城乡一体化成效开始显现;经济风险指数也呈现下降趋势,河南省经济增长实现了中高速平稳增长,经济发展质量不断提升;生态风险显著降低,说明新型城镇化逐步摆脱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结论]为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破解土地财政依赖难题,加快生态文明建设。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王曦 陈中飞
本文在传统城镇化理论模型中引入城镇聚集成本和农村人口迁移成本,建立了城镇化水平决定的预期收益一成本(非)均衡模型。然后基于92个国家1980—2010年的面板数据,从经济和制度两方面揭示决定城镇化水平的影响因素。我们发现,经济发展水平和劳动参与率越高,第一产业比重越小,民众自由度越大,高等教育普及率水平越高,一国的城镇化水平也就越高;而无论是根据OECD国家还是非OECD国家的经验,中国的实际城镇化水平远低于国际经验下的合意城镇化水平。进一步的分析表明,阻碍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并非是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因素,而是诸如人口户籍管理这样的制度性因素,因而破除户籍制度势在必行。
关键词:
城镇化水平 均衡模型 聚集效应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玉周
本文基于城镇化的本质从人本发展、产业结构、基础建设三方面建立城镇化指标体系,针对目前主成分分析存在的数据标准化、主成分提取和权数确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采用改进的主成分分析和德尔菲法相结合的方法测度城镇化水平,并以此为基础研究河南省各地级市的城镇化水平。
关键词:
城镇化 改进的主成分 聚类分析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王伟同
中国城乡二元的公共服务体制,容易让人做出城镇化进程会提高居民社会福利水平的逻辑判断。但基于中国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中国居民公共服务水平的改善主要得益于政府提供公共服务能力的提高,而城镇化进程本身并没有带来居民社会福利水平的提高,相反甚至出现了阻碍居民福利改善的现象。这一结论表明,与民生福利相脱节的城镇化道路,固化了原有的城乡二元公共服务体制下的差异化福利分配结构,无益于甚至阻碍了社会福利水平的提高,因而不利于中国经济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协调发展,需要对现有城镇化道路加以反思。
关键词:
城镇化 公共服务 二元结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