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630)
- 2023(15734)
- 2022(13251)
- 2021(12248)
- 2020(10387)
- 2019(23200)
- 2018(22898)
- 2017(44299)
- 2016(23558)
- 2015(26127)
- 2014(25170)
- 2013(24735)
- 2012(22107)
- 2011(19492)
- 2010(19473)
- 2009(18193)
- 2008(17889)
- 2007(16003)
- 2006(13769)
- 2005(12434)
- 学科
- 济(95971)
- 经济(95836)
- 业(95476)
- 管理(88047)
- 企(86580)
- 企业(86580)
- 方法(43880)
- 数学(35128)
- 数学方法(34594)
- 财(33684)
- 业经(31091)
- 农(30091)
- 务(24131)
- 财务(24080)
- 财务管理(24044)
- 中国(23442)
- 制(23040)
- 企业财务(22773)
- 技术(21972)
- 农业(21147)
- 理论(18131)
- 和(17452)
- 划(17446)
- 体(16991)
- 策(16332)
- 地方(16068)
- 环境(15343)
- 贸(15337)
- 贸易(15326)
- 银(15050)
- 机构
- 学院(326596)
- 大学(321000)
- 济(136441)
- 管理(135747)
- 经济(133856)
- 理学(117075)
- 理学院(115995)
- 管理学(114192)
- 管理学院(113567)
- 研究(97880)
- 中国(77983)
- 财(66841)
- 京(65483)
- 科学(56960)
- 财经(52534)
- 农(50536)
- 江(49675)
- 经(47725)
- 中心(46823)
- 所(46312)
- 业大(46076)
- 研究所(41348)
- 经济学(41039)
- 北京(40156)
- 农业(39276)
- 财经大学(38803)
- 州(38416)
- 范(37509)
- 商学(37280)
- 师范(37138)
- 基金
- 项目(219490)
- 科学(176429)
- 研究(163473)
- 基金(161371)
- 家(138219)
- 国家(137021)
- 科学基金(121619)
- 社会(106931)
- 社会科(101593)
- 社会科学(101568)
- 省(87650)
- 基金项目(85553)
- 自然(77667)
- 自然科(76005)
- 自然科学(75987)
- 教育(75076)
- 自然科学基金(74674)
- 划(71380)
- 编号(64959)
- 资助(64405)
- 创(51341)
- 成果(50818)
- 部(48912)
- 重点(48589)
- 创新(47159)
- 发(46800)
- 制(46101)
- 国家社会(44550)
- 课题(44269)
- 业(43803)
- 期刊
- 济(151465)
- 经济(151465)
- 研究(92509)
- 中国(64047)
- 财(57202)
- 管理(56442)
- 农(46987)
- 学报(43235)
- 科学(43006)
- 大学(35307)
- 学学(33610)
- 技术(32618)
- 农业(32284)
- 教育(31230)
- 融(29817)
- 金融(29817)
- 业经(26838)
- 财经(26518)
- 经济研究(23011)
- 经(22810)
- 业(19742)
- 问题(19512)
- 技术经济(18854)
- 财会(17383)
- 科技(16687)
- 现代(15860)
- 策(15733)
- 统计(15263)
- 商业(15041)
- 版(15035)
共检索到4817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田红娜 刘思琦 尹洪艳
将突变级数法和熵值法结合构建制造业绿色工艺创新能力评价模型,该模型包括构建制造业绿色工艺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使用熵值法确定各级指标权重、确定评价指标体系各层级突变系统类型及利用归一公式进行评价。根据评价模型对中国29个制造行业绿色工艺创新能力进行实证研究,得到29个制造行业的绿色工艺创新能力及其绿色工艺创新投入和产出能力的顺序,根据该排序及特点将29个制造行业绿色工艺创新能力划分为较差、差、一般、好、较好共5个水平,并根据各能力水平提出相应发展对策。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宋迎春 黄婉婕
以我国传统制造企业产能过剩、供过于求矛盾日益凸显的现状为背景,针对现有研究的不足,基于"三重底线"理论进行分析。首先,构造制造企业绿色并购三重绩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其次,通过突变级数法,运用尖点突变模型、燕尾突变模型和蝴蝶突变模型,对不同类型指标进行评价以及排序分析。最后,通过典型传统水泥制造企业的案例分析,验证此类三重绩效综合评价体系的科学性。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玉娟 汤湘希
通过剖析企业创新能力的内涵及组成要素,构建了包括三个层次共21个指标的创新能力测度指标体系,同时选取496家创业板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熵值法对指标进行赋权,使用突变模型综合测度创新能力,并构建了耦合度模型,以探讨企业创新能力与科研-合力-绩效系统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熵值法 突变级数法 创新能力 耦合度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玉娟 汤湘希
通过剖析企业创新能力的内涵及组成要素,构建了包括三个层次共21个指标的创新能力测度指标体系,同时选取496家创业板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熵值法对指标进行赋权,使用突变模型综合测度创新能力,并构建了耦合度模型,以探讨企业创新能力与科研-合力-绩效系统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熵值法 突变级数法 创新能力 耦合度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陈伟 杨早立 周文 朗益夫
为了进一步测度评价对象整体的变化速度发展态势,结合已有关于评价对象静态评价模型、变化速度状态和趋势测量模型的研究,以信息集结视角和"激励与惩罚"手段,运用变化速度趋势对变化速度状态进行修正,构建了融合变化速度状态和趋势等变化速度特征的变化速度动态综合评价模型。并以我国30个省区作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得出各省区2005年~2011年间知识密集型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截面静态和变化速度动态综合评价结果,结果表明:知识密集型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较高的东部发达省份,其变化速度上升趋势微弱,甚至不少省份呈现递减状态;而知识密集型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较低的中西部省份,多数地区变化速度上升趋势显著,且上升趋势幅度高...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新红 李世婷
本文从基本要素驱动能力、科技创新驱动能力、绿色发展驱动能力和经济效益驱动能力四个方面构建中国制造业创新驱动能力的评价体系,运用改进熵值法对中国制造业2009年到2014年的创新驱动能力进行评价,发现中国制造业创新驱动能力在"十二五"期间不断提升,但制造业仍然存在高学历人才缺乏、互联网设施落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环境污染严重、管理水平低等问题。因此,中国制造业应多渠道吸引人才,完善互联网基础设施,积极建设研发中心,全面施行绿色改造升级。
关键词:
改进熵值法 中国制造业 创新驱动能力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新红 李世婷
本文从基本要素驱动能力、科技创新驱动能力、绿色发展驱动能力和经济效益驱动能力四个方面构建中国制造业创新驱动能力的评价体系,运用改进熵值法对中国制造业2009年到2014年的创新驱动能力进行评价,发现中国制造业创新驱动能力在"十二五"期间不断提升,但制造业仍然存在高学历人才缺乏、互联网设施落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环境污染严重、管理水平低等问题。因此,中国制造业应多渠道吸引人才,完善互联网基础设施,积极建设研发中心,全面施行绿色改造升级。
关键词:
改进熵值法 中国制造业 创新驱动能力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玉琼 郑镇强
基于核电企业开放式创新能力的内涵特征,从创新资源获取、创新资源整合以及创新扩散3个方面设计核电企业开放式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熵权法和数值转换构建改进的突变级数评价模型,以避免评价过程中的主观影响,同时使评价结果具有绝对数值上的含义,并进一步选取国内71家核电上市公司为对象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一方面表明现阶段我国核电企业开放式创新能力整体上处于中等以下水平,尚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另一方面验证了所构建的改进突变级数评价模型在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方面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政 刘韬
文章提出了基于突变级数法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模型,并构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实证研究显示突变级数法在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方面具有较好的适用性。该模型不需要计算任何指标权重,只根据评价指标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对各指标的重要程度进行排序,从而避免了人为确定权重的主观性。
关键词:
企业创新能力 突变级数法 综合评价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田红娜 李香梅
提炼基于生态位的绿色工艺创新路径演化影响因素:资源生态位因子、技术生态位因子、需求生态位因子和制度生态位因子。以这四个生态位因子作为研究变量,构建制造业绿色工艺创新路径演化的NK模型,并以机床制造业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四个生态位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决定了绿色工艺创新生态位适应度,绿色工艺创新生态位适应度的变化与绿色工艺创新路径的演化是协同共进的。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周强 张勇
绿色供应链使环保理念贯穿供应链运作过程之中,改变了以往片面追求利润的观念,继而对供应链节点企业的管理能力、协作能力、信息技术水平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绿色供应链的绩效评价更具复杂性。该文针对现有多目标评价方法,如层次分析法、因子分析法、模糊函数法等在绿色供应链绩效评价中存在的各目标因素权重确定难且带有很大主观性这一不足,采用突变级数法对绿色供应链的绩效进行评价。基于突变理论的突变级数法通过对诸矛盾因素的归一化处理,得到相应的突变模糊隶属度函数,在进行绿色供应链绩效评价分析时,只需对诸矛盾因素按重要性排序,无需主观确定任何权重。该文介绍了基于突变理论的突变级数评价法的基本原理和步骤,并以A...
关键词:
突变级数 绿色供应链 绩效评价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杨立成 田红娜
根据技术生态位的主体将技术生态位划分为来自政府的保护和企业的保护两部分,构建技术生态位影响制造业绿色工艺创新的面板数据模型,选取我国27个制造业行业2003—2011年的绿色工艺专利数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技术生态位对制造业绿色工艺创新产生了正向的综合影响。从政府保护的角度来看,政府的科技资金投入和技术开发减免税都对制造业绿色工艺创新产生了显著的积极影响,其中政府的科技资金投入对绿色工艺创新的作用更大;从企业保护的角度来看,企业的科技资金投入和创新人力资源投入均对制造业绿色工艺创新产生显著的积极影响,其中企业的创新人力资源投入对绿色工艺创新的作用更大。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毕克新 杨朝均 黄平
在将绿色工艺创新分为清洁生产技术创新和末端治理技术创新的基础上,运用2003-2009年27个制造行业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FD I对我国制造业绿色工艺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FD I对清洁生产技术创新和末端治理技术创新产生了正向的直接影响,而对两种绿色工艺创新产生了负向的间接影响。总体来看,FD I对我国制造业两种绿色工艺创新均产生了负向的综合影响。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王建正 冯立冬 吴国浩
文章分析了装备制造企业信息化评价的现状,建立了针对装备制造企业的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以及基于突变级数法的信息化评价模型。利用特点鲜明的四家典型企业的实际指标数据对模型进行了实例验证,分析了评价结果,并探析信息化与管理模式及机制的关系。
关键词:
信息化评价 装备制造业 突变级数法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陈昱 李彬彬 王虹
股权激励作为一种员工激励手段,对企业研发活动的影响备受学者的关注,但实证结果不一致,也缺少具体案例公司层面的数据支持。文章选取美的集团作为案例,将股权激励区分对象、创新绩效区分阶段,对比分析美的集团上市以来构建并实施的多层次股权激励方案,并对各激励方案的要素、行权条件以及激励模式转变的动因等方面进行分析,同时以各阶段创新绩效指标为评价基础,基于熵值法-突变级数法评价各期股权激励实施效果,并给出相应结论和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