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79)
- 2023(10233)
- 2022(8663)
- 2021(8109)
- 2020(6627)
- 2019(15430)
- 2018(14895)
- 2017(29271)
- 2016(15444)
- 2015(16543)
- 2014(16209)
- 2013(15706)
- 2012(14121)
- 2011(12501)
- 2010(12150)
- 2009(10866)
- 2008(10150)
- 2007(8348)
- 2006(7112)
- 2005(5895)
- 学科
- 济(68611)
- 经济(68552)
- 管理(41731)
- 业(38655)
- 方法(33931)
- 企(32099)
- 企业(32099)
- 数学(29228)
- 数学方法(28802)
- 中国(17935)
- 农(15938)
- 财(15656)
- 地方(14869)
- 业经(14149)
- 学(12464)
- 理论(11745)
- 农业(10970)
- 环境(10242)
- 制(10038)
- 务(10007)
- 财务(9961)
- 财务管理(9943)
- 贸(9849)
- 贸易(9846)
- 易(9480)
- 企业财务(9472)
- 和(9074)
- 产业(8950)
- 技术(8430)
- 划(8145)
- 机构
- 学院(211404)
- 大学(210659)
- 济(87802)
- 经济(86032)
- 管理(85893)
- 理学(75760)
- 理学院(74869)
- 管理学(73499)
- 管理学院(73080)
- 研究(65376)
- 中国(47200)
- 京(42685)
- 科学(40323)
- 财(39086)
- 财经(32710)
- 中心(30858)
- 经(30000)
- 江(29596)
- 业大(29497)
- 所(29337)
- 范(29309)
- 师范(29026)
- 经济学(28372)
- 农(28221)
- 研究所(27104)
- 经济学院(25699)
- 北京(25651)
- 院(24961)
- 财经大学(24809)
- 师范大学(23947)
- 基金
- 项目(154249)
- 科学(124806)
- 基金(116332)
- 研究(110351)
- 家(100882)
- 国家(100135)
- 科学基金(88932)
- 社会(74166)
- 社会科(70622)
- 社会科学(70604)
- 基金项目(63035)
- 省(59865)
- 自然(58452)
- 自然科(57142)
- 自然科学(57134)
- 自然科学基金(56096)
- 教育(50654)
- 划(50165)
- 资助(46734)
- 编号(42401)
- 重点(34590)
- 部(34012)
- 发(33519)
- 创(32215)
- 国家社会(31699)
- 成果(31170)
- 创新(30193)
- 科研(29947)
- 教育部(29869)
- 人文(29726)
共检索到2826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王辉 张沛茹 张新新 张爱平
对2000—2010年辽西走廊区域旅游总体差异演变、区域旅游发展速率差异进行研究。研究显示:辽西走廊旅游发展势头总体比较强劲,但区域整体态势不好,区域旅游合作不佳;区域内盘锦、锦州相对于整个区域旅游发展较快,朝阳、阜新发展相对较慢,并基于"点-轴"理论构建了辽西走廊旅游空间结构体系,藉此对辽西走廊区域旅游协调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空间结构 体系 点-轴理论 辽西走廊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联兵 杨新军 刘辉
"点—轴系统"理论作为区域开发的基础性理论,对区域旅游开发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文章在分析宁夏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旅游开发空间布局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应以"点—轴系统"理论为指导,构建宁夏旅游"点—轴—网络"开发结构,从而达到优化旅游空间结构,实现旅游业健康、持续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
“点—轴”理论 旅游空间结构 优化 宁夏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徐清
基于点—轴系统理论,分析宁波市乡村旅游资源类型和空间分布现状,阐述其空间优化的可行性和重要意义,并提出2个中心、6个增长极、16个发展节点和2条发展主轴、4条扩展轴、3大乡村旅游组团(旅游地系统)的乡村旅游空间发展模式,以构建中小尺度区域乡村旅游的最佳结构,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红波 张小林 李悦铮
空间结构的研究既是区域科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也是旅游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区域空间结构的合理与否,对区域经济的增长和发展有着显著的促进或制约作用。"点—轴"系统理论作为区域开发的基础性理论,对旅游开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以辽宁沿海经济带为对象,对其旅游空间构建背景进行了分析,阐述了空间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归纳并创新了重点发展节点和重点发展轴选择的依据,并据此确定了辽宁沿海经济带三个等级的重点发展节点和旅游发展轴线以及四大旅游区,构建了辽宁沿海经济带"点—线—面"的区域旅游空间结构体系。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辉 张新新
一、引言进入21世纪的中国旅游业,已突破产业边界,真正成为综合性的大产业。辽宁省已将旅游作为重要支柱产业之一。辽宁省旅游业发展与其他产业部门有着越来越密切的关联性,特别是在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方面,工农业生产和交通设施的布局和建设,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很大。如何处理好辽宁省旅游业发展与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关系,对辽宁省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辽西走廊区域作为辽宁省重要经济板块之一,其旅游经济发展对于促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一般意义上,走廊常被理解为交通通道,但作为区域旅游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修春亮,赵映慧
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城市或区域之间的竞争。区域一体化成为地理上相邻的城市谋求共同发展、参与广域竞争的普遍选择。辽西走廊上的锦州、葫芦岛、兴城和凌海四城市间的社会、经济、交通等联系密切,具有发育成"走廊型"城市共同体的天然条件。文章基于辽西走廊城市发展的实态,提出了构建辽西走廊组合城市的设想,论证了必要性,探讨了促进组合城市形成的措施和可能的区域效应。
关键词:
辽西走廊 组合城市 锦州 葫芦岛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汪德根 陆林 陈田 刘昌雪
“点—轴系统”理论对区域旅游开发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旅游地系统是旅游发展的物质载体。在分析呼伦贝尔—阿尔山旅游资源类型和空间分布以及旅游地系统现状基础上,以“点—轴系统”理论为基础,结合呼伦贝尔—阿尔山旅游地系统,确定旅游区重点发展点和发展轴,并利用重点发展轴将以“点”为中心的“面”即各级旅游地系统空间网络化,形成“点”、“轴”、“面”相结合的“板块旅游”空间结构体系,从而优化呼伦贝尔—阿尔山旅游区空间结构,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吴国清 杨国玺 高娜
世博会已经成为展示人类在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领域取得成就的国际盛会,受到全世界的关注和参与。随着世博会规模、性质的不断演化,世博会对城市的影响日渐扩大。基于历届世博会的城市旅游目的地分析,研究与揭示世博会引致旅游新增长极形成、旅游空间结构重构的内在规律与机理,结合2010年世博会的举办,探究上海城市旅游空间结构重构与优化。
关键词:
世博会 城市旅游 空间结构 重构 优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沈惊宏 陆玉麒 韩立钦 王志宏
在皖江示范区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大背景下,适时调整并优化皖江城市旅游目的地空间组织系统,协调地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则是发展皖江城市带旅游经济的基本要求。以"点—轴"理论为基础,以中心职能指数和引力模型的定量方法界定皖江示范区旅游城市节点、旅游开发轴线及其基础上的旅游地系统。研究表明:一级旅游城市节点为合肥市、芜湖市、池州市和安庆市,原巢湖市等10城镇为二级旅游节点;合肥—芜湖—宣城、马鞍山—池州—安庆、合肥—桐城—潜山交通段为一级旅游发展轴线,潜山—岳西—六安等9交通段为二级发展轴线。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规划出示范区四大旅游地系统:滨湖—滨江旅游地系统、区北丘陵旅游地系统、宣州文化旅游地系统、大别山旅游地系统。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梁滨 毛焱
借鉴轴—辐网络理论,创新性地揭示轴—辐网络旅游空间内涵,归纳轴—辐网络旅游空间的规模经济效应、旅游集散效应、网络溢出效应、功能喂给效应以及交通协同效应。以武汉城市圈为例,重构"轴—辐"旅游地域组织系统,确立枢纽轴心(中心节点),构建多级枢纽空间格局。
关键词:
轴—辐网络 旅游空间结构 武汉城市圈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陆相林 马凌波 孙中伟 谢爱良
选取反映城市旅游能级的27个单项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计算2011,2016年京津冀13个城市旅游能级指数,并划分为4个层级。从城市旅游经济能级、旅游竞争潜力能级和旅游环境支撑能级三方面分析京津冀城市群的旅游空间结构演化特征,提出京津冀城市群旅游空间结构"以北京、天津为第一增长核心"和"以石家庄、唐山、保定为第二增长核心"的节点优化路径,构建"环京津特色旅游轴线"和"四纵旅游轴线"。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杨德云
文章基于分形理论关联维数的应用探讨,利用全国200个国家级休闲旅游与乡村旅游示范点为研究样本,分析了样本空间结构特征和各分区空间结构特征的差异。结果表明,休闲旅游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空间结构具有分形几何特征,自组织演化在空间结构方面具有优化趋势,表现出示范点分布与铁路网、高速公路网布局的一致性和沿重要河流分布的特征。文章从构建完善的休闲旅游与乡村旅游中心地等级体系;优化和加强系统中各要素的关联性程度;加大对旅游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完善区域内铁路、公路、水路和航空网络布局等方面提出了优化休闲旅游与乡村旅游示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汪德根
在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以苏州市为例,探讨了城市旅游空间结构演进过程及优化问题;首先,按照城市旅游地生命周期,阐述了城市旅游空间结构在不同阶段的演变形态和特征,在开发阶段的城市旅游空间结构为单节点的凝聚模式,在成长阶段为多节点并存的放射模式,在成熟阶段为板块旅游模式;其次,实证分析表明,苏州市目前旅游空间结构处于放射模式阶段,不利于城市旅游进一步发展,通过旅游线路体系的完善和空间结构的优化,苏州市旅游空间结构演变为理想的板块旅游模式。
关键词:
城市旅游 空间结构 演化 优化 苏州市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朱斌 李睿
辽西旅游资源丰富,区位条件优越,但并未起到应有作用,旅游开发潜力巨大。如何发挥辽西地区拥有的区位、资源与市场优势,本文根据其资源和产品特点,提出了区位重构与资源整合的产品优化策略、相邻区域组合、打造区域旅游带和"六色"旅游的产品开发策略以及辽西旅游的整体发展策略。
关键词:
辽西 旅游带 “六色”旅游 政府主导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吴晓舜 张紫雯 王士君
将辽西地区按照县级以上行政单位划分为21个中心地,以辽西地区中心地系统为研究对象,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综合打分法,测度各城市的中心性,并据此对辽西地区中心地进行等级划分与空间结构、功能关系分析。辽西地区中心地可划分为四个等级,其具有等级间差距大,同级间较均衡的特征。辽西地区中心地的空间结构并不严格属于克氏中心地理论中的任何一种,具有一级中心地与四级中心地南北带状分布,二级中心地沿海—内陆对应分布、结构紧致,三级中心地联结一级中心地与底层中心地的结构特征。其形成主要受到宏观政策、海洋的切割作用、与环渤海其他区域联系的影响。为建立合理、高效的中心地网络,辽西地区应积极参与外部区域的协作和联系;同时增强区域整体竞争力,协调区域内部的产业布局和基础设施建设,巩固锦葫城市群的中心作用;加强底层中心地对中心地网络的贡献。
关键词:
辽西地区 中心地系统 等级关系 空间结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