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971)
- 2023(15969)
- 2022(13979)
- 2021(13172)
- 2020(10931)
- 2019(25477)
- 2018(25076)
- 2017(48663)
- 2016(26175)
- 2015(29131)
- 2014(28976)
- 2013(28193)
- 2012(25875)
- 2011(23065)
- 2010(22723)
- 2009(20562)
- 2008(19622)
- 2007(16671)
- 2006(14430)
- 2005(12258)
- 学科
- 济(104758)
- 经济(104653)
- 管理(71899)
- 业(67474)
- 企(56331)
- 企业(56331)
- 方法(50091)
- 数学(42671)
- 数学方法(42069)
- 农(27796)
- 中国(25139)
- 财(25022)
- 学(24949)
- 业经(23316)
- 地方(23269)
- 理论(19142)
- 农业(18913)
- 贸(17472)
- 贸易(17459)
- 制(17285)
- 易(16868)
- 环境(16570)
- 和(16553)
- 务(16069)
- 财务(15993)
- 财务管理(15962)
- 技术(15505)
- 企业财务(15069)
- 划(13901)
- 银(13860)
- 机构
- 大学(364206)
- 学院(362781)
- 管理(145051)
- 济(139391)
- 经济(136264)
- 理学(126893)
- 理学院(125408)
- 管理学(122944)
- 管理学院(122290)
- 研究(118474)
- 中国(86476)
- 京(77429)
- 科学(76752)
- 财(62374)
- 所(57840)
- 农(57397)
- 业大(55828)
- 中心(54309)
- 研究所(53439)
- 江(51318)
- 财经(51311)
- 范(50394)
- 师范(49887)
- 北京(48315)
- 经(46708)
- 农业(44953)
- 院(44423)
- 州(42121)
- 经济学(41938)
- 师范大学(40767)
- 基金
- 项目(259708)
- 科学(204644)
- 基金(189154)
- 研究(187487)
- 家(165643)
- 国家(164330)
- 科学基金(141859)
- 社会(117644)
- 社会科(111423)
- 社会科学(111397)
- 基金项目(101736)
- 省(100937)
- 自然(94309)
- 自然科(92048)
- 自然科学(92028)
- 自然科学基金(90345)
- 教育(86093)
- 划(85547)
- 资助(77384)
- 编号(76076)
- 成果(59722)
- 重点(58326)
- 部(56455)
- 发(55247)
- 创(53579)
- 课题(51868)
- 创新(50008)
- 科研(49952)
- 教育部(48388)
- 大学(48327)
- 期刊
- 济(146257)
- 经济(146257)
- 研究(100332)
- 中国(62104)
- 学报(58676)
- 科学(54910)
- 管理(50613)
- 农(50348)
- 财(46806)
- 大学(44620)
- 学学(41907)
- 教育(38712)
- 农业(35157)
- 技术(31870)
- 融(24879)
- 金融(24879)
- 业经(24802)
- 财经(23940)
- 经济研究(22683)
- 经(20482)
- 问题(19748)
- 图书(19485)
- 资源(18510)
- 业(17914)
- 科技(17484)
- 版(17242)
- 技术经济(16650)
- 理论(16563)
- 现代(15716)
- 商业(15406)
共检索到5064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汪德根 陆林 陈田 刘昌雪
“点—轴系统”理论对区域旅游开发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旅游地系统是旅游发展的物质载体。在分析呼伦贝尔—阿尔山旅游资源类型和空间分布以及旅游地系统现状基础上,以“点—轴系统”理论为基础,结合呼伦贝尔—阿尔山旅游地系统,确定旅游区重点发展点和发展轴,并利用重点发展轴将以“点”为中心的“面”即各级旅游地系统空间网络化,形成“点”、“轴”、“面”相结合的“板块旅游”空间结构体系,从而优化呼伦贝尔—阿尔山旅游区空间结构,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田祥利 宋保平 范彬彬
文章运用分形理论对西部呼伦贝尔旅游区景区(点)空间结构进行实证研究,得出其空间布局具有随机聚集分形结构特征。区域五种典型旅游景区(点)空间结构分形效用表现为从中心集散地向周围同方向递减、同方向先递增后递减、异方向变化和无相关等四种类型并产生相应的旅游流空间分布,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联兵 杨新军 刘辉
"点—轴系统"理论作为区域开发的基础性理论,对区域旅游开发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文章在分析宁夏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旅游开发空间布局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应以"点—轴系统"理论为指导,构建宁夏旅游"点—轴—网络"开发结构,从而达到优化旅游空间结构,实现旅游业健康、持续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
“点—轴”理论 旅游空间结构 优化 宁夏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尹立军
生态旅游是旅游业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然而各国、各地区间的发展程度、路径和效果是不尽相同的,究其原因,除了资源特质的差别外,还存在着对生态旅游意涵的理解程度、生态旅游发展应具备怎样的条件、生态旅游发展的困境等方面问题的分析。文章以呼伦贝尔地区为研究样本,对呼伦贝尔生态旅游发展应具备的条件和发展困境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呼伦贝尔 生态旅游 发展困境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陆林
旅游业的发展必然对旅游地社会、经济、环境产生影响。通过旅游地居民态度调查研究,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旅游对旅游地影响的性质和影响程度。本文在较详尽的实地调查基础上,以皖南旅游区为研究案例,尝试进行旅游地居民态度研究,以期较准确地了解皖南旅游区居民对当地旅游发展的态度。为皖南旅游区发展、规划提供有益的咨询。并希望以此为国内旅游地居民态度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
旅游地居民,态度,皖南旅游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徐清
基于点—轴系统理论,分析宁波市乡村旅游资源类型和空间分布现状,阐述其空间优化的可行性和重要意义,并提出2个中心、6个增长极、16个发展节点和2条发展主轴、4条扩展轴、3大乡村旅游组团(旅游地系统)的乡村旅游空间发展模式,以构建中小尺度区域乡村旅游的最佳结构,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何华春,石军南
以江西省安福县武功山风景旅游区为例,探讨了基于GIS技术的旅游景区信息系统实现的技术路线、组成、结构。通过对研究区定性和定量研究,在MapInfb软件支持下,以VB、MapBaic和MapX控件相结合,研制景区旅游管理信息系统。通过该系统可对武功山风景区旅游资源进行查询、统计、分析,并提供各景点之间最短路径计算及相应的图文资料。
关键词:
GIS 旅游 信息系统 MapInfo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戴学军 丁登山
本文以南京市旅游景区(点)系统为例,采用测算与分析空间关联分形维数的方法对景区(点)系统的空间结构进行了研究。根据旅游景区(点)系统空间结构的无标度特性和遵循的进化过程,认为对其空间结构进行分形研究是可行的。南京市景区(点)系统的空间结构是分形的,具有景点系统空间结构演化自组织优化的趋势,在地理区域分布上表现为景点空间分布较集中的特性。同时认为景区(点)系统空间结构具有自仿射性分形特征,景点系统从中心向外围有递变的趋势,且在不同方向上递变的比率是不同的,在地理区域上表现为景点的空间分布越往外围越集中(或均衡),且不同方向上的集中性程度是不同的;具体到南京市来说是递减的,向南部递减的较慢,向北部...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王辉 张沛茹 张新新 张爱平
对2000—2010年辽西走廊区域旅游总体差异演变、区域旅游发展速率差异进行研究。研究显示:辽西走廊旅游发展势头总体比较强劲,但区域整体态势不好,区域旅游合作不佳;区域内盘锦、锦州相对于整个区域旅游发展较快,朝阳、阜新发展相对较慢,并基于"点-轴"理论构建了辽西走廊旅游空间结构体系,藉此对辽西走廊区域旅游协调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空间结构 体系 点-轴理论 辽西走廊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大均 谢双玉 陈君子 裴星星
由于旅游资源禀赋、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交通可达性以及旅游发展政策等影响因素的空间差异性,区域旅游景区系统空间结构在不同发展阶段和空间尺度具有不同的发展模式,其空间结构具有等级性、层次性、多样性以及复杂性。本文运用分形理论,结合区域旅游空间格局演变过程,构建区域旅游景区系统空间结构演化模式,将区域旅游景区系统空间结构演化模式分为点状发展模式、集聚发展模式、多中心发展模式和一体化发展模式4种类型,并以武汉市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武汉市旅游景区系统空间结构是分形的,多分形特征明显,且处于多中心发展模式的初级阶段。最后提出了武汉市旅游景区系统空间结构的优化方向和途径。
关键词:
旅游景区系统 分形理论 演化模式 武汉市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戴学军 丁登山 许志晖 林岚
根据旅游景区(点)系统自组织演化的特征,以南京市旅游景区(点)系统为例,采用随机聚集分形的方法对其空间结构进行了研究。认为景区(点)系统的演化类似于有限扩散集团凝聚模型,得出景区(点)系统空间结构是分形的,具有比较明显的随机聚集分形结构,在不同的地理区域上表现为不同的系统演化时段,空间结构上的向心性作用也有强弱之分,从系统的聚集中心向四周是景点密度衰减的。指出随机聚集维数的测算与分析是景区(点)系统空间结构自组织优化趋势的判据,同时提供了优化的途径。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汪德根
在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以苏州市为例,探讨了城市旅游空间结构演进过程及优化问题;首先,按照城市旅游地生命周期,阐述了城市旅游空间结构在不同阶段的演变形态和特征,在开发阶段的城市旅游空间结构为单节点的凝聚模式,在成长阶段为多节点并存的放射模式,在成熟阶段为板块旅游模式;其次,实证分析表明,苏州市目前旅游空间结构处于放射模式阶段,不利于城市旅游进一步发展,通过旅游线路体系的完善和空间结构的优化,苏州市旅游空间结构演变为理想的板块旅游模式。
关键词:
城市旅游 空间结构 演化 优化 苏州市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新歌 席建超 孔钦钦
从土地利用视角关注乡村发展转型是近年来国内外乡村发展研究的重要切入点之一。论文采用参与性农村评估(PRA)、GIS空间分析和GooGle eARth高清遥感影像相结合的方法,以野三坡旅游区内两个临近乡村聚落为例,研究了过去30 A旅游地乡村聚落空间演化过程。研究发现:以1986年旅游业导入为分界点,两个原本发展背景相同的传统乡村聚落,呈现相背离的"极化"发展态势。苟各庄村逐步演化成为新型旅游城镇,日趋繁荣和"实心化";交界口村则相反,逐步走向衰败和"空心化"。研究认为,旅游地聚落"实心"与"空心"的"极化"过程,本质上是我国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在旅游地乡村发展转型过程中的具象空间投射。在苟各庄村...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冯晓玉 杨宏伟
根据旅游景区(点)系统空间结构的自组织演化特征,以"阿勒泰千里旅游画卷"为例,运用分形理论的聚集维数与关联维数对环准噶尔旅游产业带核心景区系统空间结构发育的成熟度和稳定性作定量评价。结果表明:①该地区旅游景区体系已形成双中心互补性的凝聚态分布,景区分布较为紧凑,同时验证了"阿勒泰千里旅游画卷"规划的科学性。②该地区作为环准噶尔旅游产业带龙头景区的中心地位置显著。③虽然"阿勒泰千里旅游画卷"景区系统自组织演化空间结构呈优化趋势,但是要素分布依然具有不均衡性,影响到旅游产业的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徐清
以浙江江山市为例,通过"点—轴系统"和空间集聚理论对乡村旅游空间集聚和重构进行研究。在阐述乡村旅游空间集聚的现象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分析了江山市乡村旅游空间集聚的现状和问题。基于该理论提出了江山市乡村旅游集聚的重构方案,即形成以重点旅游发展轴为纽带、以块状聚集为特色、以旅游增长点为载体、以大旅游品牌为中心、以旅游空间网络化为目标的发展格局。还提出"一核一轴三组团多点"的乡村旅游空间集聚结构,有利于高效实施旅游节点和轴线的建设,提高旅游资源的吸引力,也对该理论的应用进行了有效的探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